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

已事成,送得了商秀珣回去,沈幽蘭恭喜的說着:“此女一得,競陵不戰而下,鐵騎一萬,足以平得荊州之地。”

楊宣凝淡淡一笑,說着:“你這次,建了大功,要什麼賞賜,姑且說來。”

人各有道,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各有自己的起點,在天子看來,男女情緣,也是王霸二道中演化,這種領悟隨心而來,卻是點破了關鍵,楊宣凝心中大喜,知道以後施政,開始可入帝道,不以術傷德,不以德傷術,漸無煙火氣息,不露痕跡,演化神妙,支配陰陽,教化衆生,而近於道化了。

在巴陵郡,羅士信已集二萬軍,修整到現在,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再得飛馬牧場之助,取得原本三國荊州之地,當是等閒,商秀珣果是關鍵人物。

本來還要用些心思,但是今天,因緣湊巧,有意無意之中,就成了事,可見氣數這一道,實是有鬼神莫測之能,但是也需王者居中綢繆。

“這是王上大運,小女子豈敢居功,不過,小女子有一物獻上,還請王上觀賞。”沈幽蘭翻手上前,手心之中,一個黃光閃閃的銅幣出現在雪白如羊脂的手上。

拿來細細而看,以現代度量衡來看,卻是規格直徑2.4釐米質,內郭極細,中有一方孔,心中一凜,知道就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錢幣——開元通寶。

漢五銖錢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間歷經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即使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樣式,至隋末戰亂,社會上薄小劣錢大量出現。再加上前代周、齊、樑舊錢的流通,則通貨之狀況極度混亂。直到隋煬帝時,更是因爲國庫用錢甚急,因此所制的五銖,質量太差。令質數和市值大跌,通脹加劇。

以此錢,致天下百姓困苦,現在此錢一出,大有新朝之相,萬民得利,可所謂功德無量,這個沈幽蘭,真是用心良苦。所謀深遠。

而這種銅幣,每一文的重量稱爲一錢,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爲名的銖兩體系而展爲通寶幣制。成爲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一千三百年。宋、元、明、清都延此制。甚至日本、越南、朝鮮錢制也受到開元通寶的影響。因此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

楊宣凝點頭說着:“不錯,此錢有可名?”

“此是王上所命,我等哪敢篡越。”

“恩,就叫開元通寶好了。”再玩賞片刻。楊宣凝淡淡說着。

“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這真正是名如其實。

以白銀和銅作爲基本的金屬貨幣是中國常態,但是銅銀二礦,中國本土地產量很少。隨着開,更是不斷衰退,但是楊宣凝毫不考慮用鈔。

先用鈔,製造太易,沒有鐵路公路現代交通手段,僞造的鈔票,在各地流通,無法統一打擊。必有禍端。

其次,國家財政問題無論哪個朝代都存在,因此濫貨幣,按照宋元明的紙鈔政策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這反而是害民了。

後世子孫,絕對難以控制的住大鈔票的**。

所以不取。

楊宣凝眼且望去,這個道門女子,美麗也就罷了,深邃不測就有點讓他費心了。心中轉個念頭,又說着:“你獻上此寶。甚有大功,寡人也應該賞賜於你,這樣吧,寡人封你爲靜妃,可不居宮中,這開元通寶四字,也由你寫上,如何?”

沈幽蘭心中一驚,才真正領教了他的未雨綢繆的手段,帝道手段,果然可演化萬物,掌控天地,雖然此時他得來還淺,當下就笑地說:“王上受命於天,必是未來真主,小女子自當從旨,臣妾靜妃,拜見王上。”

自有人立刻奉上筆墨,然後沈幽蘭就上前寫着:“開元通寶”

端正秀麗之中,又自有凜然之氣。

楊宣凝點頭,哈哈一笑:“甚好,既然如此,靜妃與寡人同遊此園吧,靜妃主持建此園,必有所得,寡人可多欣賞之。”

“是,臣妾爲王上引路。”

於一路上,沈幽蘭指點園林:“園林之要,雖有萬流,其一句,天然自成爲一小世界,不過,各有不同,此園之精華,在於山石,奇峰、怪石、溫泉,松樹,用其心來,當知一步一景,一側一畫,各個不同,如是季節不同,晴雨不同,也不一樣。”

楊宣凝大讚說着:“不錯,才進門來,寡人早有感覺,現在越明瞭,園林之要,如是登峰造極,就在於無論遠觀近觀,春夏秋冬,各個不同,將大天地濃縮於一方小庭院中,不過,似乎愛妃尚無圓滿,恩,工部尚書魯妙子,也擅長此藝

可與之同商共討。”

沈幽蘭見他說此,微微一笑,知其的確深具道心,不過,眼前只要觀賞就是了,再遊了片刻,已經接近黃昏,楊宣凝見了天色,知道自己必須回去了,當下就說着:“愛妃留步,寡人就回去了。”

見此,附近的侍衛纔過來,跪下行禮,前來請駕。

轉過了庭院門口,回頭一看,卻見行禮完畢,起身而立地那個女子,氣定神閒,正在靜靜地看着自己遠去,幾與這方小庭院合一,心中灑然一笑,再也不顧,直行而走,入得外面的馬車中。

“去先生家。”他說出這句話來,能夠不加姓,直接稱先生的,當然只有李播一人,隨從當然知道,立刻轉向上路。

雖然現在僅僅是王上,但是也有騎兵十人前後各四重,持弩者二十騎,長矛士一百,刀盾兵一百,並且還有侍衛高手隨駕,這批人員,足可應付任何高手突擊了。

直到了李府,自有家人上前迎接,連忙要通報其後,楊宣凝卻罷手製止了。問着:“先生在幹什麼呢?”

“回王上,桃花如今開的真盛,老爺,拿出去年積的存雪,對着桃花,正煮了茶正在喝着呢!”迎接上來地是一箇中年管家,恭謹的回答着說。

“好好好,如此雅趣,真是難得。不必通報了,寡人自上去就是了。”直自上前,果然到庭院中。過一橋,一路行來,堆石爲,編花爲牖,幽林小房。長廊曲洞。

不得不感慨在古代,豪門住宅就是大啊,侯門深如海,大的住宅佔有上百畝地,也是很平常的事情,轉過一路。又出現一個石門,兩邊都是走廊相接,沿途都是桃樹,這時,一陣風落下,桃花就翩翩落下,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

真是踏香尋人了,到了盡頭。又是一亭,湖上也飄着粉色的桃花,上面一人,果然是李播,當下就笑着:“先生果然好閒情。”

李播見了,連忙上前,就欲下跪行禮,楊宣凝連忙扶起,說着:“此處無外人,何必多禮。先生受傷,還需調養。不知現在情況如何?”

“外傷尚好,內在還需調養一些。”李播也不矯情,起身說着。

這時,一個煮茶少女上前施禮,眉目如畫,明眸皓齒,青色衣裙,雖非一等一地絕色,倒也甚有動人之處,楊宣凝不由一笑,說着:“桃花樹下,湖下小亭,玉人煮茶,先生如此,寡人真地放心了。”

“王上說笑了,此是我弟子杜青竹,素修劍道,非我妾侍。”李播毫不在意的說着。

楊宣凝這才一看,果然,一絲劍氣籠罩其身,不過火候甚淺,只有二流高手的境界,當下也不在意,只是笑談着說:“可惜,不然,溫存女人,與花同賞,雖然無酒,以茶代之,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說的那個少女不由滿臉緋紅。

二人坐定,各侍衛遠遠散開,杜青竹也自退出,楊宣凝這才凝神看着,說着:“先生的氣色好多了,寡人實是欣慰,不過,胡教如此大膽,必制於法。”

“王上切爲這事而興雷霆之怒,現在還不是時候。”李播爲他倒上茶來,自己也倒上一杯,吹了一口氣,香氣飄溢:“這是我制的清氣茶,用六種葉制,雖然非藥,多是平常,但是勝於藥數分,最利於身心溫養了。”

說着,李播閉目,一口飲盡,楊宣凝也如此品了一下,只覺得清香異味,純美非常,過了一會,他才說一聲:“好茶,雖然簡單,但是搭配甚好,與人有益。”

心中知道,像這等世家,整一套學問博大精深,與生活中一點一滴,都見工夫,端是不凡,不過,這也是遊戲罷了,平常心就可,因此頓了一頓,又說着:“先生不必擔心,寡人自有法制之,先生不如看看這個。”

楊宣凝遞上一份文件。

李播拿來,閱過,臉色慢慢凝重起來。

此事由楊宣凝一手掌控,當然熟爛於心,說着:“本朝定出世法,無論佛、道、巫、甚至其它宗教,都一視同仁,以爲法。”

“信徒欲出家者,必求一合法上師爲證,並且在當地神殿寺廟,取主事同意,印於其信印,出示官府。官府必遣人,觀禮,受法受戒,然後於一碟,與佛稱佛碟,於道稱道碟,以銅牌制,上刻姓名,出身,年齡,家族,出家派別,出家所在神殿寺廟,入師者姓名,並且在登記戶籍,歸其名於新籍,以此碟爲身份憑證,可免搖役,印記登錄於當地郡縣,可行諸郡縣。”

這些書文不長,李播卻細細讀來。度牒制度,自南北朝就有,不過,很難執行下去,現在要動真的了。

不過,這些條件還是相當寬鬆地

以楊宣凝性子,不會如此輕易了結纔是,他有所領悟疑惑,不過見他沒有解釋,就說着:“本應該如此,此事可行。”

“先生也覺得好,那就這樣執行吧!”楊宣凝笑的說,爲政者,就要不經意中處置完畢,這事由淺入手,先把領地內各宗教,特別是胡教地人員查清楚了再說。

區區一度碟,就使領地內,胡道的實力大體上登記在案,並且還有坐連制,若行不法。就可趁機追究其寺廟,諒別人也無話可說——這就是宗教上的坐連保甲制而已,一人犯法,全寺同罪。

當然,李播出身道教,有所立場,有些話沒有說,免除徭役事小,免除地稅事大。正因爲有此特權,所以許多人紛紛想投靠寺廟道觀,客觀上增加了宗教勢力。而歷史上唐宋度牒,價格很貴,每道時到五百貫。因此經常作爲增加朝廷收入方法。

關於地產,地稅二個要害,現在還不是動手地時候。進一步的事情,可以後再說,要無半點菸火氣,而行大政。

楊宣凝見他應了,也就一笑,轉了話題:“先生秋天也當大好了吧。我有一事委託先生親自作呢!”

“何事?”

“無非是爲了充實國帑,我方已奪了大片沿海,整理鹽政是大事,今之製鹽,又稱煮海法,是將海水(或滷水)架在大鍋裡,用炭薪燒火煮沸,直至水全部蒸後。則可在鍋中得到留存的鹽。”

“此鹽用法,人工耗費甚大,而且多砍伐樹木以爲炭薪,所以鹽價甚貴,我現有一法,就是先製鹽場,鹽場規模浩大,先必須作壩,然後沙地上,用土紮實。分成數池,然後開壩。注入海水,遇烈日而曬之,開始時,自然鹽滲入土,但是久久,必結石,因此無需用石。”

歷史上,中國曬鹽,是從福建開始,正好是現在楊宣凝控制的淮南地盤,幾乎佔有天下八成鹽產,其原因就是氣候適宜,沙灘適宜,正好曬鹽。

李播是極聰明的人,一聽之下,就知道其中利益,頓時說着:“王上此法,大善,十倍百倍於前法。”

想了想,又說着:“只是這樣一來,朝廷鹽利,是不是就會跌下來了?”

從便於國家掌控鹽業地角度看,煎鹽法需要竈具、柴薪和攤曬所煎之鹽的場所,這些生產資料是貧苦竈戶沒有能力置辦地,必須國家出資配置。通過這些,還有一些制度,朝廷可以牢牢地掌控竈戶的生產情況,從源頭上杜絕私鹽。

如果盛行曬鹽法,那就難以控制其產量了,這對朝廷不利,對鹽商集團更不利。

這也是爲什麼,基本上唐時就開始出現曬鹽法,但是歷史上,作爲全國鹽業核心鹽區淮南的25個鹽場一直到明亡仍是採用煎鹽

“先生不必擔心,所以纔要你去親自辦來,曬鹽法,雖然百倍產量於煮海法,但是能夠曬鹽者,氣候陽光沙灘因素,大半集於我地,其它地點,難學之。”

“出得鹽,可稍便宜,這不但有利於領地內百姓,打擊私鹽,更是可以打擊其它領地,特別是內地和北地井鹽,煮鹽產業,相對於產量來說,稍低幾分鹽價,也是高利,有此,國家必富。”

“等我朝一統天下,自有獲利法,就算不靠鹽業,也自是無妨。”

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你去組建鹽場,以稍低地價格來打擊全天下鹽業,從中獲得大量利潤,不但自己領地內百姓生活改善(人不可無鹽,在這個時代,每月鹽開銷是大開銷),而且也可以使國庫充實。

見得李播思考,楊宣凝也不焦急,自望去,見桃花滿地,青柳垂湖,小橋通着溪流,而曲徑走廊連接着道路,當真是籬邊飄香,疏林如畫,別有幽情。

再見佳木蘢蔥,種植的異花開放,一引清流,婉轉着從花木深處曲折而到石隙之中,再轉到了其它房間,而遠一點的房間,隱隱可見各個侍女僕人,穿行於白石欄上。

這種富貴,這種氣度,這種心胸,當真是不到此位,不明其味,難怪人人都要尋得富貴,雖然富貴亂人地多,但是真正賢士聖者,更能以此養氣養志,是常人所難及。

孔子所說的“居易體,養易氣”,道家所說的“財、法、地、侶”,都已經說地很明白了,財權二字,實是一切根本,無此不成道。

纔在想着,就見得李播擡頭,說着:“王上如此信重於我,微臣唯有鞠躬盡瘁。”

當下,楊宣凝就哈哈而笑,將一杯茶,一口飲盡,入口餘香不絕。

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章 小戰(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章 消息(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四章 說意(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章 醒來(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章 拜禮(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
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章 小戰(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章 消息(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四章 說意(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章 醒來(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章 拜禮(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