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

二月二十日,洛陽城

洛陽的規模果是非比一般小城,只南城門便開有三門,中間的城門名建國門,左爲白虎門,右爲長夏門,型制恢宏。

偃師城位於洛水北岸,大河之南,嵩高、少室等諸山之北,上游是洛陽,下游百里處爲虎牢,乃翼護洛陽的戰略要塞。

現在,偃師和虎牢,盡歸於楊宣凝,甚至連洛口糧倉已得,洛陽已成孤城。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鼓聲雷動,號角齊嗚,從黃河開來五百艘水師船艦填滿漕渠和洛水,一時間,平原上以十五萬計的楊唐軍和水師上的士兵齊聲吶喊,喊叫聲像潮水般往洛陽鞭撻,士氣昂揚沸騰至極點。

司馬德勘、裴行儼、楊抵達東城牆頭,遙察敵情。“咚!咚!咚!”

有節奏的鼓音,使楊唐軍踏足前進、整齊劃一,前方數排是矛盾手,接着是刀箭手和騎兵,以鼎盛的軍容,昂揚的士氣,壓城而來。

城外處處旗幟飄揚,陣形似海,戰鼓轟天,馬蹄人足踏地之音震撼大地。

城牆上守城將士,則人人臉如土色,內生怯意。

才十七歲的楊,臉上血色盡褪,瞥了身旁的二人一眼,而二將也各自臉色白。

大軍分開,龍旗先行,空中飄揚,在陽光下燦爛奪目。

二萬禁軍,身披鐵甲,外罩錦袍。旌旗如雲,楊宣凝這次已經換上了帝服,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身披冕服,白色鑲黃上衣、硃色下裳,其上繪有各類古老的章紋,踏赤舄、着蔽膝、戴佩綬。

楊宣凝瞑目在車架之中,不言不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二十萬軍民,鋪天蓋地,一起跪伏在地,山喊萬歲,而御車之中,楊宣凝瞑目不動。

天地之間,惟我獨尊。

這已經明顯表露出政治態度。

司馬德勘和裴行儼立刻望向楊,楊臉色蒼白。又浮現青氣,手緊扣住牆上縫隙,指甲都折了。卻還是不覺,目光直望下去。充滿了倉皇、絕望、仇恨。

這時。楊宣凝朝上瞧來,兩人目光接觸。有如刀劍交鋒,互不相讓,但是隨之,楊宣凝冷笑一聲,收回了目光。

一騎而出,卻是尉遲敬德:“城內聽着,現城外,數十郡一旨一徼而降,洛口、偃師、虎牢已落我手,你等已成孤城,當知天命在誰,給你一天一夜思考,如明日再不獻城投降,城破之日,必嚴加追究。”

“大膽,你等謀逆,攻打聖都,還不下跪求饒?”楊禁衛紛紛喝罵,但是這種喝罵,半點意義也沒有。

尉遲敬德厲聲喝着:“你等死到臨頭,還大言不慚,吾皇有旨,我就不多說了,明天,就見風曉。”

說着,他就撤退回去,頓時,大軍紮營,忙碌不休,再也不管城上了。

“殿下,我們還是先回去商議吧?”許久,見楊還是不動,司馬德勘上前說着。

楊全身一震,硬嚥一下,喘息着說着:“也好。”

這纔鬆下手來,不顧手上指甲折開,鮮血淋漓,而自行下去,二將相顧黯然,也不說什麼,跟着下去。

就在營帳之內,楊宣凝卻接見了一個重要的人。

“臣宋缺,拜見吾皇,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路看小說網.”宋缺神采勝昔,一身甲冑,外披大氅,額頭上扎紅布帶,名懾天下的天刀掛在背後,刀把從右肩斜伸出來。

楊宣凝連忙起身,親自相扶,並且訝的說:“鎮南王,不必如此多禮,卿不是去了蜀中了嗎?難道蜀中有什麼變數?”

雖然楊宣凝現在沒有正式稱帝,宋缺也沒有正式封王,但是這次隆重君臣之禮,卻已經各自提前稱呼了。

雖然是臨時營帳,但是自是非常講究,寬敞開闊如小廳堂,滿鋪地氈,二人各自坐下,以一茶几分隔。宋缺悠然自得坐好,自有侍衛斟茶,然後退了出去,這才目光如電地打量着他:“聖上的確與往昔不同,臣也安心了。”

楊宣凝淺喝一口熱茶,說着:“無非是應人成事。”

宋缺聽了,欣然說着:“甚好,如今惟南十數郡已下,洛陽已成孤城,不日可下,關中雖然得勝,但是也元氣大傷更因爲大雪封關,並且要收編降軍,李閥再難在春來之前出兵,聖上必可安居洛陽,入城稱帝。”

說到這裡,又嘆的說:“聖上可知,我這次也是來稟告聖上消息,前十日,我與李靖聯手,已經進佔瀘川郡,以後任何人想從水道離蜀,都要得聖上點頭才成。”

楊宣凝聽得,不由頭皮麻,瀘川位於成都之南,處於大江和綿水交處,從那處逆江兵,兩天可開至成都,緊扼成都咽喉。瀘川失陷,成都被壓至動彈不得。

這看似簡單地行動,但是如果足夠的內應配合,沒有長年地部署和計劃,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見宋閥的強大力量。

楊宣凝問着:“解暉有甚麼反應?”

宋缺露出一絲冷笑:“事先,我曾經寫信於他,但是解暉接信後,卻立刻調兵,表示不惜一戰的決心。既然他不顧二家情誼,自然我也毫不客氣,現在蜀中四大族,已經向我方表示臣服,這時李閥,又在緊要關頭,派不得兵來支持,因此解暉雖佔成都,兵不過二萬,還有什麼表現?不過。成都城高牆厚,這二萬兵,是他的底子。連我也無法滲透,不易攻破。一旦等李閥緩過氣來,又春來解雪,絕對會派兵入蜀。”

“解暉爲何如此強硬?”楊宣凝皺眉,不解。

解暉之所以崛起,全靠宋缺。如今楊唐聲勢與日俱增,一時無兩,眼見洛陽已下,佔天下六成已上,爲何解暉仍要投向相比之下,最多隻有天下二成地李淵。

而且,錦衣衛情報也查實了蜀中虛實,成都屬於他的軍隊,最多不過二萬。比起楊唐軍,只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衆,這簡直是自取死路。

“師妃暄來過了。”宋缺露出緬懷地神色。喃喃自語的說着。

“師妃暄?她又出來了?不知道這時,她還有多少本錢?經過二次戰役。胡教僧兵已經大半凋零。了空已死,四大聖僧也折其一。不知道她還準備犧牲多少?”楊宣凝聽了,冷笑的說着,頓了一頓,又說着:“她還不夠分量,不過,在這個時候,梵清惠都會出來了吧?慈航靜齋,向來一人隱身,一人現世,當年秀心之後,就是她出山了。”

梵清惠這個名字一出口,宋缺默然,然後才說着:“地確如此,當年我和她曾經見過,大家相逢於道左,似無意實有緣。解暉旁聽,就在此一見之下,就情種深重,想不到今日作出這等選擇來。”

說完,又微笑的說着:“聖上飛輪戰艦,可不受風雪影響,攻打水路兩旁具有關鍵性地戰略重鎮,至乎直入巴蜀,奪取漢中,如此,聖上大業必成了。”

現在,楊唐已佔天下六成,李閥自然明白巴蜀是不容有失,若漢中陷落,楊宣凝可直接入關攻打長安,關中就再無任何生機。

“這個,鎮南王統籌安排就是,聞聽說,宋法亮兵法謀略以及武功,都一時之選,寡人甚是歡喜,和李靖一起,必可得蜀中。”

宋缺也心中一凜,錦衣衛和廠衛,地確無孔不入,這等消息隨手拿來,但是還是淡然自若的說着:“聖上可知,寧道奇向我挑戰,這本是我夢寐以求的事,但際此統一在望地時刻,卻令我進退不得。梵清惠啊梵清惠!你真懂得挑時間。”

楊宣凝失聲說着:“寧道奇?”

宋缺沉聲說着:“正是,師妃暄特來傳話,代寧道奇約戰與我。”

楊宣凝頓時明白過來,心中涌起不能遏止地怒火,要知道,蜀中攻略,大半就在宋缺身上,如宋缺一去,只怕春來之間根本不可能取下成都,在解暉已經擺明了投靠李閥地情況下,只怕李閥一支偏師,就可得大半蜀中。

宋缺微笑地說着:“聖上勿爲此憤怒,戰爭就是這麼一回事,各出奇謀,不擇手段的打擊對手,爲最後地勝利不可錯過任何致勝的可能。我要立即動程迎戰寧道奇,看看他的散手八撲如何名不虛傳。我如勝出,當然繼續主持攻蜀之計。若我有不測,聖上也無需擔心,現在蜀中據點已有,慢慢攻略,自可得勝,無非是多耗費數年就是。”

楊宣凝默然不言,現在天下形勢已經如此明顯的情況下,慈航靜齋還堅持支持李閥,這雖然沒有過他的預料,但是也使他生出殺機。

慈航靜齋紮根於胡教,胡教這時已經滿布於天下,信徒不計其數,作爲一個天子,他不能感情用事,而貿然開戰,但是,看來慈航靜齋和胡教,並不識趣。

楊宣凝沉思半刻,驀地擡起頭來,他這時,才二十歲,面如冠玉,但是此時卻浮上一層青氣,問着:“這事,並非是師妃暄或者梵清惠單獨地決定,必須得到寧道奇點頭同意,這種決鬥,生死存亡,寧道奇憑什麼這樣爲胡教拼命?”宋缺再喝一杯茶,微笑的說着:“聖上生出殺機了?寧道奇雖是道家出身,實得道佛兩家之長,故其散手八撲講求道意禪境,但是無論怎麼樣,寧道奇肉身對他至爲重要,是他成仙成聖的唯一憑藉,而一旦動手交鋒,必以一方死亡始能終結此戰,寧道奇肯如此,也遠我地預料,要知。以前四十年,寧道奇不肯與我對戰,就是爲了這個。不過,寧道奇擅長相術。當年曾經用相法看出李淵和李世民都是帝王之相,所以慈航靜齋纔敢落實她支持的人選。”

楊宣凝青氣收斂,淡淡地說着:“天下之爭,龍蛇並起,我明白寧道奇地意思了。”

寧道奇既已扶助李閥。立刻和它氣數相連,如果李閥敗亡,他再無可能成仙成聖,只怕立刻萬劫不復,也許如此,才能夠解釋吧!

至於說寧道奇愛上了慈航靜齋某人,這連深惡他地楊宣凝也不會這樣想,畢竟如果愛慕女色,他修煉不到今日地地步。

楊宣凝又是一陣沉默。說着:“鎮南王決心如此?不如寡人派得……”

宋缺哈哈笑着,打斷了他的話:“聖上追究不是武者,不能明白武者之心。我以刀道入手,這次機會。實是我進窺天道地機會。就算沒有我,聖上也可統一天下。重興漢統,如此,我再無牽掛,更能拋開一切,舍刀之外,再無他物。”

說罷,就再行一禮,灑然去了。

楊宣凝默然不語,等會,才說着:“給寡人召見虛行之。”

等虛行之一到,他就問着:“城中糧食狀況如何?”

虛行之說着:“稟王上,如今,洛陽城內,所有對外所有糧道均被截斷,糧食和日用品均告短缺,雖有糧倉,但是城中十數萬軍,存糧只可節衣縮食的勉強支持一個月。只是,城中儲備大量鑿好地方石,準備必要時修補破損的城牆。因此圍攻不易。”

楊宣凝點頭說着:“如此就好,寡人給你一個任務,那就是密切觀察監督宋缺與寧道奇之戰,但是不必干涉,宋缺也不是傻瓜,不會有讓人圍攻的可能,宋閥高手足夠保證這點。”

聽到宋缺與寧道奇之戰,虛行之也吃了一驚,應着說:“臣遵旨。”

“還有,寡人窮搜天下,也要找出慈航靜齋的要點,朕要將其連根拔起,時至今日,它還敢於與朕敵對,朕豈能容它?就算天下再死個百萬人,朕也不會遲疑了,還有,寧道奇,這人無論勝負,都不許容他活了,你組織高手,務必將其殺死,其家族與師門,朕也要連根拔起,雞犬不留。”

說到這裡,他以朕自稱,卻已經以天子身份說話了,這個世界上,已經容不得這二族了。

他當然知道,要動慈航靜齋,勢必和滿天下胡教爲敵,說不定類似白蓮教之類的宗教勢力連連起事,死上百萬人毫不誇張,但是此時,他已經下了決心,胡教和慈航靜齋,到現在快要窮途末路之時,還要與之爲敵,那不殺,何以立威天下?

“聖上,寧道奇已經是大宗師,如蓄意逃走,天下恐怕無人單獨可把他攔住,但是假如有邪王之助,臣還是有七成把握一網打盡。”楊宣凝掠過一絲莫測高深地笑意,平靜的說着:“世事往往出人意表,邪王出不出手,連朕也未必說了算,不過,卿可作出準備,這事勢在必行,卻未必要立刻執行,無論多少年,你等廠衛都要提前準備,一旦時機成熟,立可雷霆行之。”

虛行之肅然跪地:“臣恭謹遵旨。”

等他出了去,楊宣凝心中涌起一陣連他自己都不明白的情緒,這一着,就使師妃暄和自己再無緣分。

雖然深恨師妃暄,但是無可非議的是,此女的確是宛然天女,瓊花似雪。

在書中,遙想當年洛水橋上一回,天上明月也爲之失色。三個桀驁的男子,也登時看呆了眼,連高傲,視天下美女如無物的徐子陵,也一頭栽倒在仙子腳下。本來,他還想與師妃暄,在上林宛拈花微笑的一刻,畢竟胡教的勢力龐大,自己不可能一舉消滅,只有相互容忍。

卻不想,到了這等窮途末路之時,慈航靜齋還敢如此,逼着他不得不下殺手解決。

這是無可奈何地事情。

這時,天色暗沉下來,多雲的夜空偶見稀疏暗淡的星光,月兒尚末露面。楊宣凝把這些情緒排出心湖外,淡淡地自言說着:“既然如此,那見你的人頭也可以了,朕雖早聞你之名,但是還沒有見過呢?”

人生地道路從來都不會是平坦地。總有很多無奈和不如意的事,生離死別,悲歡離合、這八個字道盡

心中卻已經下了決心。

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章 餘杭(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十章 消息(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五章 小戰(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六章 家酒(下)第六章 家酒(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章 鹽路(下)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三章 拜禮(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章 小戰(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六章 破殺
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章 餘杭(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十章 消息(上)第五章 小戰(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五章 小戰(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六章 家酒(下)第六章 家酒(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五十章 宇文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章 鹽路(下)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三章 拜禮(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章 小戰(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六章 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