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婚

實,按照禮制,只有皇帝結婚才能稱之爲“大婚”。

也就是說,必須是皇帝在登基前沒有結婚(指皇后),才能舉行大婚,如果是已經結婚的人登基爲帝,那隻須進行一次簡單的冊封禮,把以前的正妻,冊立爲皇后即可。

楊宣凝現在還算不得皇帝,因此娶宋玉致的禮儀雖然隆重,但是也不是按照大婚的規格來進行的。

和前日登基爲王不同,那時,楊宣凝佔不過七郡,現在卻已經名義上擁有三十四郡之主的正封唐王了。

因此雖然楊宣凝沒有大舉宣揚,而且時間也很急迫,但是附近也有一些客人,其中最尊貴的,就是竇建德派來的大將劉黑。

楊宣凝召見劉黑,是在書房之中,這會稽太守府,事實上就是都王宮,因此就算楊宣凝沒有大加修整,但是幾年來,也自然越來越精美。

劉黑前來,相對秘密,因此隨侍女由後門入園,經過一道九曲迴廊,沿途園林美景層出不窮,遠近房屋高低有序,錯落於林木之間,雅俗得體。

劉黑也非沒有見過世面的人,只見廳堂、走廊、小廳等等,都極其精美,但是他注意到的是,那隱隱之間流露出的氣息,那是無數精兵和高手形成的控制圈。

心中大嘆,就看這點,就知道幾年下來,隨着勢力越來越龐大,招攬的高手越來越多,楊宣凝實是已經羽翼豐滿了,現在這種格局,當真是不懼外來刺殺了。

女官進去稟告,沒有多少時間,就見她出來:“官家要你進去。”

劉黑就直進去。見到這個書房,房間中,最顯目的,就是中間一張書桌,而四周牆壁,都作成一種書架的模樣。放滿了宗卷、文件、書籍。

坐在書桌的人正低頭閱看着桌上的文書,身穿王袍,聽得足音,擡起頭來。

這很明顯,這人就是楊宣凝了,非常年輕,但是不經意之間,已經充滿了一種上位者地威嚴,以及隨之而誕生的魅力。比起草莽出身的竇建德,的確更有王者之相。

劉黑心中暗歎,跪拜的說着:“夏王專使劉黑。拜見唐王。”

楊宣凝離開書桌,親自將他扶了起來:“劉將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入座。”

劉黑謝恩之後。二人都自行回座,楊宣凝上下打量了他一會,見得這時,他還只是一個二十七、八歲的人,形相威武,眸子卻是精亮。當真是看似豪強。實心如細法地大將。心中只有一讚。

又說着:“貴上不是長樂王嗎?夏王這個稱號?”

“回稟唐王,吾主不日建國稱夏。只是還沒有公告天下,難怪唐王不知。”劉黑就欲起身,卻見他按手示意,因此就坐着說話。

“原來如此。”楊宣凝沉吟的說着。

歷史上,劉黑本是一支起義軍的腦。先從郝孝德,後歸李密。李密敗,黑爲王世充所俘,世充以他爲騎將,但他對世充不滿,乘機逃歸竇建德。但是看來,這個世界,他是直接充當竇建德的手下,爲第一大將了。

“那寡人就先恭賀夏王了,等將軍回去,寡人必遣使同往。”

“謝唐王。”劉黑連忙起身,跪拜在地,這可是代自己的主上而謝的,當然不可以再坐着說話。

大業十三年正月,竇建德佔領河間郡後,自立爲長樂王,開始設置百官,分治郡縣,又率兵攻佔信都、清河二郡,可以說,現在的竇建德,勢力並不大,稱夏王,有點早了,不過這不關楊宣凝的事情。

當下問着:“那夏王派將軍前來,有何要事?”

“是慶賀唐王大婚前來。”

“哈哈,那寡人就多謝夏王了。”楊宣凝淡然說着:“不過,將軍還是直言吧!”

“唐王果然英明,黑本是粗人,那就直說了,吾主希望能夠向唐王買得一批糧食、武器、馬匹,以備不測。”

雖說隋朝糧倉多多,但是竇建德的地盤上卻沒有,而且,他佔領河間、信都、清河三郡,也不過半年,哪有力量收得糧食?

原來,隋煬帝也知道北上還都洛陽,不是很容易,別地不說,現在已經成了氣候的瓦崗軍就在路上,因此他命左御衛大將軍郡留守薛世雄,領三萬幽薊精兵南下,以一起策應,這正巧會在路上遇到竇建德。

而竇建德這時,正在拼命搶糧呢!

歷史上,薛世雄南下,竇建德自己都在徵糧,聞世雄前來,遂撤出諸城,以麻痹敵人。薛世雄放鬆了警惕和戒備;竇建德距薛世雄營寨一百四十里,建德率敢死隊二百八十人先行,命令後續部隊跟進於後,星夜奔襲世雄。翌日凌晨,竇建德進抵薛營前,正巧大霧迷漫,咫尺莫辨。突然起衝擊,世雄士卒大亂,紛紛離帳逃命,自相踐踏,不可收拾。世雄率親兵數十騎逃歸郡,慚恙病,因此死掉。

但是這只是非常小的特殊情況,而且在戰略上考慮,楊宣凝是希望這支精兵能夠和隋煬帝匯合地,這樣才能夠打敗瓦崗軍,回到洛陽。

由於關鍵時幫助隋煬帝奪權,裴矩進一步受到重用,他也清楚的看到了這支精兵的重要性,所以也勸說特旨命令薛世雄小心戒備,並且不要理會沿途起義軍,直行與聖上回合。

因此在幾種影響下,薛世雄再這樣被打敗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既然這樣,那竇建德只有恐懼顫慄地份,畢竟薛世雄三萬精兵揮威力的話,那這時的竇建德是不可能對抗的,只有守城防備的份,倒可以守上幾個月,讓薛世雄不得不先趕去見隋煬帝,但是他崛起時間太短,沒有儲備。

前來買糧買馬買武器。也屬當然。

楊宣凝有着宋閥的支持,此時糧食地確不缺,而且,編戶授田後,百姓所有地土地面積大增,今年秋天眼見已有大豐收。因此倒可以出賣。

當下就說着:“既然是夏王所要,那寡人也決不吝嗇,寡人送糧食五千石,馬匹三百,以賀貴主建國立夏,其它地,還需夏王出錢購買,這事,就由戶部與你商量。”

“謝唐王!”劉黑全身一鬆。五千石雖然少,但是也可以幫目前的竇建德軍撐一個月了,而且三百戰馬。也是大手筆,這禮,就算是國家之間,也不算薄了。

“我知夏王事急。這糧和馬,就今天命戶部撥下,你可先派人回去,只是我派使者,還需等我今日婚禮完畢,又等明日接受百官受賀。只有第三日纔可派出隨你回去。”楊宣凝溫言說着。

“這個理所當然。我奉夏王命。前來慶賀,本應觀禮儀完畢。”劉黑說着。

等劉黑告辭了出去。又有人上前,奉上一物,卻是一個人頭。

“杜如晦地人頭嗎?”

“正是,王上曾命我等接近,結之爲友,以勸之來唐,只是此人

肯,李閥入關,此人就欲投靠而去,臣等就啓動埋伏衣衛,將其殺了,送級於王上御覽。”來人是錦衣衛的一個百戶,恭謹的回答着說。

楊宣凝帶着一絲凝重地神色打開,仔細觀看,就見得一個石灰製成的級,級顏色已變,雖然事先處理,但是還是帶着淡淡的屍臭,就其看上去,本來應該是一個風流之人,但是此時,卻再也看不出來了。

杜如晦,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被李世民引爲秦王府屬官。如晦常從征伐,參與機要、軍國之事,剖斷如流,是一等一的謀士,可以說,與三國的賈栩、郭嘉、荀攸之類毫不遜色。

玄武門之變,也是他參與主謀,後當上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兩人所定。時稱如晦長於斷,玄齡善於謀,兩人配合默契,後世論唐代良相,推房、杜。

據說,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

杜如晦,武功雖不行,卻是才智高絕,一旦給他上位,只怕己方許多綢繆都會被識破,雖然有點可惜,但是殺了的確是應該,也就是在這時,才能輕易了結,日後哪怕傾數萬人,死上無數高手,也殺不得了他。

“這事,寡人知道了,就不必稟告給李統領了。”合上了級盒,楊宣凝這裡指的是李淳風,他身爲唐王,自然有辦法繞過虛行之和李淳風,關鍵時直接控制錦衣衛和廠衛。

“是,臣受命。”那個百戶恭謹的說,然後就告退。

楊宣凝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心中大喜,他放下筆,今天還是他婚禮,就不必再繼續工作了。

宋玉致今天,很早便起身了。

宋家派來的侍女,早早選了五重衣,上面龍鳳都有,是龍鳳同和袍。

等穿着完畢,與銅鏡而看,衣裙燦爛,此時,還沒有束,只見黑濃密到腰,當真是豔麗無雙,雅緻端方,果有母儀天下地風度。

一時間,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以後自己,就處於九重宮闕之中,雖然現在說九重宮闕還嫌早一點,但是七重宮闕還是有的。

心中一嘆,又見八個十二歲的小侍女,明眸皓齒地,這是陪嫁的女子,點燃了新的香料,一時間,整個房間飄着香氣,似幽似蘭,慢慢的滲入衣服和肌膚,這樣地香氣,纔不露半點菸火氣,若有若無。

而中間一個夫人,雖然看起來很醜,但是卻露出憐愛的神色,在爲她束。

“母親大人。”這一句話一出,不禁淚眼婆娑,話說,宋缺由於梵清惠的緣故,因此娶醜女爲妻,這醜女,雖爲宋家主母,實際上不受重視,一生雖然衣食無憂,但是真正得了多少家庭溫暖,就可想而知了。

看見母親,雖然是宋玉致,在這個時候,也不由傷感而起。

她記起楊宣凝前幾日,和她閒聊時說的話:“我如爲女子,必不嫁天子王者。”

“爲什麼?”

“天子以天下爲家,王者以國家爲家,要得什麼女子沒有?如果單論女色,還真迷不了,你見得歷史上,天子王者一旦多情,國家就有難,桀、紂、幽王、夫差,是沉於女色,還是沉於感情呢?”

“再說,天子娶妃,多有政治因素,平衡後宮也是正理,一旦太過偏愛某人,那其它受冷淡的妃子其情何堪,而她們的家族,又生何想?如有子女,更是惶恐中生出殺機來,所以,你我相敬如賓,白手協老,舉案齊眉,感情安穩,帝后相諧,就已經是古今不遇地大福了。”

宋玉致忘記不了他說這話時地眼神,淡漠有之,憐憫有之,憐惜有之,愛意也有之,地確,身爲天子,再難以心易心,和一個女子有着真正的愛情,實是國家之禍,絕對會從後宮輻射到朝廷,又從朝廷輻射到天下。

心中不由一顫慄。

才穿着打扮完畢,外面就是一片人聲鼎沸。還有着鐵甲地聲音,以及大將的喝聲——是王上迎親的隊伍來了。

沿途已經用藏香薰繞,母親拿出錦帕,覆蓋她的面上,又有人請她持着如意,沿途而走,其實錦帕還可透光,朦朧之間,見過無數侍女、近衛、官員的貴夫人,以及迎親的禮部官員。

才入得鳳輿中,有二侍女賠同,卻聽見有人在車外低喚自己小侍女的名字,小侍女下了車,不一會神色甚爲欣喜的回來,只是一張絲卷,她不敢去掉錦帕,但是可向下透着一線光而看。

“今世你我有緣,萬望帝后相諧,以後數十年,彼此不負此恩。”

絲捲上,正是楊宣凝的字跡,在這個時候,還記得給她這張絲卷,可見此時所想所說,的確是真心實意。

心中頓時大定,卻又有一種難以描述的滋味,竟然落下淚來。

楊宣凝並非無情,只是爲天子者,與如爲永恆者一樣,都只有自己的感情方式而已,不能隨世人而動。

“起駕。”

一聲令下,沿途絲竹音樂之聲不絕於耳,循着規定的路線入宮。

百姓也跪拜在道路二邊:“娘娘千歲,千千歲。”

直到了宮門,這時,爲了這次婚禮,專門修飾了大門,見此鳳輿而到,大門轟然而開,直露大道。

雖然這時,宮殿還不成樣子,但是體制已經有了。

只有正宮,纔可從正門而入,這是皇后(王后)的唯一特權,其它諸妃,一日不是王(皇)後,就永無這等榮耀待遇,只有從側門而進。

等入大道,於內宮前,貴夫人引其下鳳輿,內侍和侍女,跪拜二邊,行大禮。

而殿前,楊宣凝會親自迎接,持其手而上臺階,直到入內,這同樣只是皇(王)後的特權,當自己的手,被一個堅定而溫暖的手握住時,她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想法,只有跟隨着上前踏步。

一階,二階,三階,四階,五階,六階,七階。

此時爲王,還無九階。

“王后,立住了,還要受得夫人等朝拜呢?”耳邊傳來了他低聲的笑聲:“至於其它諸妃的拜見,明日等拜了社稷祖宗後,再接受不遲。”

拜社稷祖宗,這同樣是王(皇)後的特權,也就是向歷祖歷宗承認其正妻,名列於天家族譜之上,宋玉致不由一陣恍惚。

這樣的榮耀,難怪后妃爭奪如此激烈,自己就要親身涉入了嗎?

等跪拜之後,楊宣凝鬆開手,等貴婦率女官引至入內,執珠燈導引,進入喜牀上坐好,以後又有諸多禮儀。

而此時,楊宣凝見得下面,庭院之中,綠樹蔥鬱,不由微笑。此時,是何年?

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四章 說意(上)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六十章 蛻化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章 明悟(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八章 餘杭(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二章 明悟(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章 醒來(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章 消息(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
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四章 說意(上)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六十章 蛻化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二章 明悟(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章 消息(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八章 餘杭(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二章 明悟(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一章 醒來(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章 消息(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