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

二月二十二日,商秀珣帶來的一千戰馬和銀子已經交二萬兩白銀折價金磚一一支付,商秀珣在一處書齋中正襟危坐,捧書細讀,而讓得隨同而來的總管商震和三執事陶叔盛處理交割的其它事情。

讀了幾頁,她放下書卷,出了書房,來到了庭院之中,此時她居住在總管府,隔着一個花園就是政事堂了,但是這個花園就是重重護衛割裂的另一方天地。

侯門深似海,何況稱王稱帝者。

商秀珣不由暗恨自己,自己怎麼就跟着來呢,在沿途十日之中,張宣凝談笑風聲,妙語如珠,甚是讓她傾倒,但是一到了會稽城,重重甲士,威儀不測,頓時把二人之間的界線分得了清楚。

短短數十米距離,就是尺尺天涯。

張宣凝書房之中,幾個重要的臣屬都已經在了。

雖然等一月一日正式登基爲王,但是張宣凝的親衛,已經提前改稱“御衛”,目前編制是二千五百,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人人虎背熊腰,高挺悍。

御衛指揮大將,仍舊是張忠義,下面還是六宿,以後編制會擴大到一萬左右,但是御衛人選,不但要勇猛,更有忠誠可靠,所以現在才這點。

書房之中,一排窗子之下,外面是雨雪飄飛的園林。各放置一排椅子,以一條長茶几隔着,這其實是未來的會議桌的模樣,但是也只有這裡執行,因爲與禮不合,待臣太恭。

頭上當然坐着的是張宣凝,張宣凝此時,一身四爪金角白龍的王服。眼神明亮而平靜,正捧起茶盅呷茶,整個人散着非凡王者魁力。

在這個時代,君權雖經秦漢而盛,但是臣子還沒有太卑,一般來說,太過懸殊的當然要站着說話,但是核心臣子在皇帝面前,都是要“坐而論道”。連宰相也必須站着說話,這是從宋朝纔開始的。

這時,有資格坐着說話地,先當然是李播,其次,是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四人,這現在是朝廷的核心所在。

各人都得了一份文件,知道大體朝廷結構。

張宣凝深知每個時代都有其具體背景,但是總體上說。還是可以快進一步,因此他毫不猶豫的在中央實行“內閣七部制”

決策權最後掌握在王上(皇帝)手中,內閣成員分二種,一種是執政平章事,一種是參政平章事,二者雖有品級差異,都是內閣成員,宰相。

宰相擁有議政權,行政權分給七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

內閣擁有“議票”之權,換句話說,一切政事,彙集到了內閣,諸宰相聯合六部尚書,一一對各種文書奏章給予意見。最後連同原奏請文書一起送皇帝審批。

這樣的話,其實王上(皇帝)勤政,可一一閱讀,批示,不勤政,就靠內閣就可以運轉了,這其實是宰相大權的擴大,在場的人都清楚的很。

在制度上,就已經規定,關係到天下的政事。正常途徑就是內閣議票,皇帝硃批,這纔是正式的旨意,不經過內閣就布地旨意,多半是私事,恩旨,或者無關重要的事情,稱爲中旨。

否則的話,內閣就可以駁回。也就是說,不先經過內閣討論的中旨只是皇帝個人意見。隨意性大,容易出錯,內閣可以封還中旨。

當然,王上(皇帝)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三封之後,還要下達,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只是這樣一來,對皇帝的輿論壓力就很大了。

再說“七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商七部,這七部並不屬於內閣管轄,而是直屬於王上(皇帝),內閣無權任免,但是政事上卻是半統帥地位。

別覺得皇帝的權力受到限制了,事實上,駁回皇帝聖旨的事情,自秦、漢、隋唐、宋、明,都是制度,直到清朝皇帝才真正獨斷乾坤,朱元璋地例子是罕例,而這種制度,也有利整個國家的運轉秩序。

內閣中,執政平章事,爲正二品,參政平章事,爲正三品,各部尚書,爲正三品。

在地方上,先建郡縣二級,郡太守正五品,縣令正七品上下。

“諸卿沒有意見吧?”

“臣等無異意。”在場的人都說着。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此制執行,李播加執政平章事,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你等四人,加參政平章事,只是這時,人數太少,你等先兼着各部職事。”張宣凝神態雍容的放下茶盅,淡然的說着:“先生爲吏部尚書,虞綽爲禮部尚書,魏徵爲刑部尚書,李百藥爲戶部尚書,魯妙子爲工部尚書,兵部和商部,先不設尚書,我當以劉子翊爲兵部侍郎,而商部待

“臣等無異意。”在場的人都沒有意見。

張宣凝神采過人的目光轉過諸人的面上,點頭說着:“如此,大體上中央也可運轉了,以後自然慢慢補充,各郡也要設太守,你等推薦名單上來,先生,這就拜託於你了。”

李播恭敬說着:“臣等領命。”

其實,他以前一直獨攬政事,現在雖然名分規定他仍舊是第一相,但是實際上權利已經被分割,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再這樣下去,很明顯會導致君臣之間的衝突了,無論怎麼樣小心翼翼也無可避免。

現在樣一來,倒反而是好事,而權力地平穩建立和鞏固,也使新生政權過了最關鍵的第一關,這也是因爲在場的人,都是官員或者世家,都知道進退,如果是農民起義,就這第一步,不起清洗和內鬥纔怪。

張宣凝出笑聲,說着:“好,孤非常高興。先生,登基稱王典禮,籌備的怎麼樣了?”

“王上,已經籌備完畢,一月一日,必可登基,只是這月來,附近小股軍隊,紛紛來投。分爲數百支,人數竟然達到了十八萬之多,還請王上示下,怎麼樣處置。”

聲勢大盛後,出現如河入海的投靠潮流,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當年杜伏威盛時,就曾經有過,記得歷史上。林士宏本來在明年就稱帝,也同樣有十幾萬人投靠,不過,相比於李閥一戰取長安,關中數十郡數百縣一起投靠,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管怎麼樣,這是好事,但是如果處置不當,又成爲了大禍事,張宣凝說着:“這些人等。雖是賊軍,但是能夠轉戰,其中多有核心,熟知鄉里,不可小看,你下去清點。先進行第一批挑選。”

“選其十五歲以上,四十以下之人,爲兵數,再按照兵數,授予各領官職,按照我制,各級官職有其親兵數額,命這等人,可自行挑選心腹而充之,其它兵員。全部統一分拆整編,訓練之後再給予組軍。”

一下子全部打散了,是不可能地事情,會來投靠的人寒心,但是完全不這樣又不行,會導致良次不齊,失了戰鬥力,而且也使軍中一開始就過於私軍化,因此折中地方法是唯一的道路。如果再不肯,也就寧可敵對不肯收編了。

強如瓦崗軍。盛時百萬,一敗就是土崩瓦解,這其實也是因爲無法統一整編的緣故。

“以後戰鬥,必受降敵敗軍,強者可收編,弱者全部解甲歸田,由於敵對故,因此可以爲縣役三年,南方總體上開墾不多,正好屯田以爲計,開墾出的良田,也可賞賜給有功之臣。”張宣凝沉吟片響,才說着:“儘量在登基前,就初步清點完畢,孤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羣臣,他們也可在其中,以不失他們之望!”

“臣等遵旨。”

“還有何事?”

“王上確定國號如何,年號如何?”雖然早有定論,但是還是必須重新肯定一下張宣凝的意思,在衆目睽睽之下,張宣凝再喝上一杯香茗,雖然有點冷了,但是這種場合不適宜臣子進入,等了一會,他才欣然說着:“唐是國號,年號就叫武德吧!只是還有一事,我當引見一人給諸卿。”

說着,他拍手,說着:“傳我旨意,召房玄齡來。”

沒有多少時間,一個近四十歲的中年書生進來,此人氣定神閒,一身白衣,進來之後,向張宣凝行禮,又微微一笑,向各位大臣行禮,說不出的從容灑脫,頓時使各位閃過讚歎欣賞的神色。

“玄齡是房族之人,齊州臨人。十八歲時就在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城尉,昨天前來,一場談話,使我敬佩不已,有些話,甚至打動於我,玄齡,你今天就在各位面前,再說一次。”房玄齡這人,他當然重視之極,早早出了邀請,不過他是有家族地,雖然說大家族,許多子弟分仕幾家也沒有關係,比如當年諸葛家,三子分別侍魏、吳、蜀,但是總要擔當一些風險。

直到最近,張宣凝連佔六郡,又傳出他是楊素孫子,得了楊公寶藏地消息,而瓦崗軍大興,南北切斷,天下必亂,因此他才經過長期考慮,決斷而來。

只是他來的已經有點晚了,不可能直接授予高官,因此才先引見各臣,日後徐徐提拔。

雖然區區一個城尉算得了什麼,區區一個房玄齡,誰也沒有聽說過,但是清河房氏卻是天下漢族世家,雖然現在漢族世家,無權無兵,比起胡人世家來說,已經不堪一擊,沒有真正實力可言,但是在知識界,輿論界,還是相當有影響力的,他能夠前來,別的不說,就說這份影響,也值得注意了。

“如今天下之戰,

切,在勢不在戰,誰能得勢,就可得天下。”

“勢者,天地人,天時豪強各分之,地者關中勝出,而人時,唐王如得天下,必重之慎之!”

“自五胡以來,華夏衣冠輕賤之,世家淪陷,隋雖禮春秋,但也是重胡,現在唐王要起。必佔此局纔可得勝。”

“還請唐王恕我之罪,唐王之父爲楊玄感,其祖父楊素,魏國公,曾祖楊敷,字文衍;高祖楊暄,字宣和,位諫議大夫。楊暄之父楊鈞,司空公。追封臨貞縣伯,諡曰“恭”,楊暄之祖父楊恩,河間太守。楊暄之高祖楊暉,洛州刺史,恆農公。”

“王上這支,自楊震—楊奉—楊敷—楊衆—楊品—楊(楊炳、楊駿、楊、楊濟)—楊—楊結—(楊佑、楊恩)—楊鈞—楊暄(楊暄、楊穆、楊儉、楊寬)—楊敷—楊素(楊素、楊約、楊慎、楊嶽)—楊積善(楊玄感、楊玄挺、楊積善),再至王上,都是華夏貴裔之後。斷無疑問,此是世家也!”

“如今胡人肆虐神州二百年,竊居中國十數載,以我華夏貴裔爲賤民,民厭之,天惡之,今日,王上崛起,奮二世之烈,實是應天受命。如此,還不認祖歸宗,更等何時?還請王上聖裁!”房玄齡說完,拜倒在地。

其實昨天說的還要多,還要仔細,關鍵就是三點

第一。王上你娶宋閥之女爲皇后,外戚如此勢大,以後怎麼辦?如不引來己家家族來抗衡之,只怕王上基業付之東流,說不定就要落到宋家手中。

第二,王上在南方,南方思望漢人崛起已久,特別是隋室大舉殺戮清洗南方世族,更是心壞怨恨,再加上祖父的威望。王上你只要認祖歸宗,立刻就會獲得附近郡縣響應,不戰而得十幾郡,這樣南方就大局已定了!

第三,有此威望,無論世家還是官員,牴觸情緒就比較少,加盟情緒就很多,王上你現在人才缺乏的困難。一下子就可解決掉。

本來張宣凝不肯改姓,說什麼同姓不繼天下。都是藉口,關鍵是因爲紀念前世,但是到了這個世界上四年了,他也差不多解了這個心結,因此這樣利弊一說,他頓時心動,知道這一改姓,在這個恰到好處的時間點上,甚至比得上五個楊公寶藏地威力。

心中已經認可,因此才引見說來。

諸臣之中,李播、虞綽、魏徵、李百藥、魯妙子等人都是大喜,特別是楊素舊臣魯妙子,更是笑着說:“本應如此,玄齡不說,我也要說得。”

“既然如此,一月一日,先拜祖宗改姓認祖,再祭天登基!”張宣凝,啊,不,現在是楊宣凝了,大喜說着:“玄齡卿可爲商部侍郎。”

大事已定,諸臣退出之後,又有虛行之前來,稟告一事。

聽到這個消息,楊宣凝一驚。

“王上放心,我等皆已備得千弩,又有甲士,此人哪怕再強,也難以威脅王上。”虛行之見此,說着。

“恩,召羅士信來,我們再去見此人。”楊宣凝想了想,還是如此說着。

“臣遵旨。”

出了房間,外面雪花飄飄,階梯上一片晶光。

既然要稱王,總管府當然要改造,雖然只是局部,不大動,但是也有大幅度地變化,沿着池旁碎石鋪築地園中小道慢慢行走,遠處一片白雪。

沒有多少時間,羅士信身穿重甲,率領數十高手隨從見駕,再加上這時,南方各個道家家族,已經得了好處,各派子弟前來護衛,在宮廷行走,高手慢慢充實防禦,雖然說還顯的有點虛弱,但是也有強大的防禦力量了。

等護衛已到,衆人才穿過小徑,來到了一處院子,眼前豁然開朗,臺殿亭閣,與四周的環境融渾爲一。

登上臺階,就有護衛前來迎接,直入其中,就見得一人正立在亭中,飲茶。

時值隆冬,天氣嚴寒,但是此人憑欄俯視下方流過的渠水,身穿儒服,外披錦袍,身形高挺筆直,瀟灑好看,兩鬢帶點花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氣質。

轉過來的目光,寒如冰雪,似是不含任何人類的感情,握住了酒杯地手,晶瑩通透,像蘊含着無窮地魔力。

楊宣凝心中冒起寒意,但是並沒有受到影響,帶着甲兵和高手,腳步不停的走上亭子,徐徐的說着:“石之軒,你終於來了。”

石之軒的目光凝視亭子下長流不休的渠水,深深嘆息一聲,語氣平靜的說着:“唐王知我多處隱秘,特地派人多次邀請,我怎敢不來。”

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七章 鹽路(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章 餘杭(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章 拜禮(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九章 水寇(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章 小戰(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五章 小戰(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章 家酒(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餘杭(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五章 小戰(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
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七章 鹽路(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章 餘杭(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四章 說意(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章 拜禮(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九章 水寇(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章 小戰(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五章 小戰(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六章 家酒(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餘杭(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五章 小戰(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