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

內城,內設池塘、小橋、假山、亭榭,景緻極美。經過之處,以雕鑿的玄武岩築,古樸渾重。鑾輿直入,至一處殿門前,方纔下來。

一聲高呼:“王上駕到!”

楊宣凝下了乘輿,入主江都也有數月,經過修飾,這裡已是煥然一新。

“王上千歲千歲千千歲。”入得裡面,而上王座,羣臣拜見。

楊宣凝平靜的傳下聲音:“諸卿平身。”

大批禁衛,按劍挺立,眼都不眨一下,個個非常年輕,這批禁軍,正是從不滿十五歲的少年中培養而得,經過數年,終於可以上得檯面了,雖然這時無論經驗和武功還淺,但是再過幾年,自然就是固若金湯了。

沒有多少虛詞,楊宣凝就淡淡說着:“徐荊二州已下,兵部要計量功績,作個章程出來,有功就要賞。”

“王上,這次大勝,奠定本朝南方基業,可所謂固若金湯,應該從優賞賜,羅士信爲主帥,升正二品輔國大將軍,朝中大臣居中協調有功,也該加俸,各蔭一人爲官,其它將士,一一記錄在檔,累算功績而給予晉升和賞賜。”兵部尚書劉子翊上前說着:“北上的尉遲敬德,破二郡,可晉爲正四品將軍,杜伏威破李子通軍,不日見王上,也可賜正四品將軍。”

楊宣凝點點頭,說着:“爵位呢?”

這問話,卻只有內閣相李播才能回答,李播上前說着:“羅士信的確立下大功,位可封侯,按制賜田八千畝。再論品級,二品得田八百畝,總計八千八百畝。其它將軍,先列功於案。日後封賞。”

楊宣凝笑的說:“寡人也已經思量了,羅士信就封平荊侯,宣他來見寡人,暫去軍職,先領爵位和田地。他也辛苦了,正好休息,而宋家有功,寡人也賞賜。”

“王上聖明。”衆臣都說着,的確,羅士信的六萬軍,要整頓一下了。

“陣亡將士地撫卹,這不但要兵部報上名單,也要戶部聯合吏部。對此進行安排,寡人的意思很明確,普通將士就地建墓。雕刻姓名在其上,而靈牌送於家鄉。歸於土地神殿偏殿受祭。有品級的將士,屍體送回鄉里。這一次對陣亡將士地撫卹要從厚從優,陣亡將士的子弟,可按律蔭補。”

內閣諸臣,連忙說着:“臣領旨。”

頓了一頓,戶部尚書李百藥又說着:“王上,只是如此而來,財政耗費甚大,雖王上有楊公寶藏,以及新得聖上江都之財,但是大軍所動,支出甚大,還請王上留意。”

楊宣凝聽了,沉吟不語,又轉向問着宋師道:“鎮南公,海疆貿易地情況怎麼樣?”

宋師道上前,說着:“自王上把市舶司歸於我商部,又重新制定了稅率和徵收章程,以及水師的壯大,我方海關和直接海貿的收入直線上升,直到如今,達六十萬兩白銀,預料到年終,有可八十萬兩。”

楊宣凝再次沉吟,這也算不錯了,但是比起三百年後宋朝,單是市舶歲入就有着二百五十萬兩,還差上許多,但是這時也沒有辦法,只有慢慢來,當下就說着:“如此甚好,多考慮有沒有糧食口,用兵還是要糧。”

李播想了想,笑着:“王上,今年災民流入甚多,糧食不足,不可大舉用兵了,只是新得的土地,也需得趕緊派能員安撫!”

楊宣凝點頭:“正是,這是要緊的事情,內閣要處理好。”

又對着房玄齡說着:“相要處理要事,你就要幫着點,吏部要登錄降官,又要選一批郡縣官員,再由內閣挑選一人,任爲巡撫,視察軍民吏情,有就地便宜處置權!”

房玄齡應了一聲:“是,不知期限是多少?”

北周與隋朝,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撫之事,系臨時差遣,因此對巡撫二字並不算陌生,但是這並非正式官職,有時間限制。^小^說^網

“一年足矣,一年後,想必各郡縣,也差不多正常運轉了,可回來述職。”

楊宣凝想了想,又說着:“既然今年要少動,那我們就不動,但是也不可浪費了時間,這大半年時間,還必須有所綢繆纔是。”

“關於軍事,各郡要建起折衝府,任命折衝都尉統率,各縣要充實縣尉之廂兵,而各鎮要整頓軍事,充實兵員,加強訓練,寡人知道糧食甚是不足,但是這等糧食還要籌集起來,寡人希望兵部能夠進行大練兵,以明年大舉用兵。”楊宣凝說着:“而府兵和廂兵,都要挑選,切不可大意,寡人要派使多查看,至於戶籍和賦稅之事,也要一一清楚,不知可徵調多少兵來?”

這時,他還是按照以均田制爲基礎,建立府兵,統計百姓,按照財富分成九等,其中六等以上每三丁選一丁爲府兵,官員和貴族不受此制,免其租庸調,但兵器須自備。

當兵者二十歲開始服役,四十歲免役,每府定了一千人,最高長官爲折衝都尉。

戰時,將領率領府兵往赴征戰;戰爭結束,兵歸其府,將帥則解除兵權。這種措施使軍隊不至於成爲將帥私有,減少了軍人擁兵專擅或割據地可能性。

“稟王上,如是六等以上每三丁選一丁爲府兵的話,我方七十二郡,九十萬戶,可得府兵六十萬。”兵部尚書劉子翊早有計算,上前說着。

這一話一出,諸人都是到吸一口氣,六十萬大軍,如果訓練成正規軍,南方的確有着橫掃天下的本錢。

“甚善,就如此執行。商部可購買糧食,甚至外出掠奪,今年務必要保證訓練之糧充足。”楊宣凝說着。他知道府兵制,隨着土地兼併而瓦解。因此日後必改革軍制,但是這時,卻可以減少支出,獲得大量兵力,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我們再說說局面如何。薛仁果現在在什麼地方了?”

“王上,薛舉死前,李世民曾追擊,但是被擊退,大軍還沒有亂,退到半途,薛舉傳位於薛仁果,死後薛仁果按照父策,繼續回師。”石之軒沉聲說着:“李世民緊追不捨。而據說薛舉一死,原本隴西各郡,都有亂事。如果李世民繼續追下去,薛仁果可能無法空出時間來控制隴西。土崩瓦解之勢不遠。”

“聖上呢?”

“聖上已經許以馬換糧。看來,原本二十萬大軍之後。又在各郡徵十萬軍,駐於洛陽統一訓練,看來,大徵關中,已經迫在眉睫了。”石之軒作爲兵部侍郎,分析的說着:“此時,關中動盪,李閥總數就只有二十萬軍,如果李世民十萬軍不分撤回來,只怕就算有關中之險,也難以抵抗。”

魏徵帶着一絲擔憂地說着:“我是李閥,必先拼死居關而守,拖得時間,而李世民趁機大攻薛仁果,以隴西各郡的情況,說不定就可大破薛仁果,這樣全無後顧之憂,纔可守得關中,並且展壯大,如是給了薛仁果喘息的機會,隴西再難輕易獲得,李閥就要二方受敵,困死關中。”

房玄齡微笑地說着:“這就看雙方誰先解決,但是就算李世民搶先在潼關被破前,大破薛仁果,回師守得關中,也必元氣大傷。”

又上前,對着楊宣凝說着:“王上,如今形式,王上不必執着巴蜀,巴蜀沿江而上,易守難攻,千里運輸,實是得不償失,王上只要遣一師而上,能佔得要口就可,如今形勢,王上等到明年,趁二家元氣大傷,一戰得洛陽,那天下幾已定了。”

楊宣凝長身而起,說着:“大善,就如此決定。”

頓了一頓,又說着:“我等現在,就只要靜觀就可,看關內關外,如何演變。”

等諸事議完,又對着侍衛值班說着:“召李靖,今日就在瓊華樓,寡人與他對月宴會。”

李靖自然知道這家酒樓,等燈上街時,他就上前,這樓處於羣宴居的一處,清幽怡人,樹木婆娑,景緻極美,自是少數極貴者纔可用之。

他伸手摸在刀柄上,一股奇怪地感覺由冰冷地刃身流進他的手內,再流進他地心裡,他嘆了一口氣,解下長刀,給予禁衛,自己入內。

上樓之時,他心中還在思考一件事,就是現在大局地演變。

至到了這裡之後,一切事都生得太快太,且是一件連接一件,令他有喘不過氣來之感,更無暇真正地去思量自己地處境和定位。

徐荊一下,襄陽投誠,半壁江山已成一統,盡落楊唐之手。

而隋煬帝佔洛陽,瓦崗軍羣雄南下臣服,一切的一切,都使天下生根本性的變革,關中再不是一片樂土,甚至變成了衆矢之的。

記得遇到虯髯客時,虯髯客曾經贊他說:“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日後必列公侯。”

又說着:“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吾訪之。”

入太原。果復相見。自己謂劉文靜說:“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

劉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而李世民褐裘而出,虯髯客默然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自己說:“此人真是天子也!”

話尤在耳,但是卻天下大變,雖然太原起兵,攻下長安,但是卻沒有想象中關中之固,薛舉兵法遠過想象,雖用盡全力殺死,但是胡教四大聖僧折其一,積蓄百年的僧兵幾乎消耗一空,再難支持李閥。

而隋煬帝返攻關中,更是雪上加霜,李閥難有天子之勢。

當日,聽見了楊宣凝得了江都,虯髯客就大吃驚的說着:“原本見他,不過白蛇,一侯一將之格局。可眼見如此,是成龍之勢也,何以爲是。吾等必去觀之。”

所以才前來,結果。前幾日,虯髯客再北上時,就又密語說着:“二年不見,白蛟成龍,現在天下氣數已變。吾也不知誰是真命,賢弟可自擇之。”

這些日子來,他就是半醉半醒的輾轉反側,不知道怎麼樣選擇纔是。

他是兵法和天下大家,當然知道,現在情況,反而是楊宣凝更有成龍之相,而李閥,卻是龍困淺灘。掙扎着博取飛龍之勢,也許,這就是天下之爭。應該有的撲朔迷離吧!

如此思考雖然多,其實是一瞬間地事情。來到門外。他收斂了心神,沉聲說着:“臣李靖。拜見王上。”

“進來,與我同看。”楊宣凝正立着,對着下面江水地窗前一張桌子旁,目光定定地注視着滿是江水的河面,已經進來地李靖可以看見,下面許多漁船,已經靠上了岸,正隨着微波盪漾着。

“李卿不必多禮,這裡地鮮魚特別上佳,李卿來此也有二月,不知還習慣不?”

“王上賜宅地,賜田地,臣受寵如驚。”

楊宣凝啞然失笑,往下望去,見到江邊,除了漁船,又泊了十多艘船,個個華麗,一看當知是貴人地專船。

一輪明月,照耀着整個江面,涼風從湖上徐徐吹來,帶來了涼意。

不覺,已經是九月了。

楊宣凝收回目光,微微一笑,說着:“每當寡人看見下面地船隻,寡人就有一些滿足,畢竟無戰事,百姓纔可安定生活。說完,就說着:“上宴,今寡人和卿,一起對月而飲。”

頓時,數個穿着青衣的僕人,上前,一一將美酒菜餚放下,李靖一看,就看見了是此樓名聞地“魚八”,靜江春酒,還有數道名菜。

月光照耀下,君臣入座,先敬後,就各自飲用。

窗口之處,就可看見一小片湖水,至於潮水漲退的聲音,更是隱隱可聞,月光自窗口照射下,對面年輕王上的臉上,正照着,散着一種光芒。

楊宣凝笑着說:“古人煮酒論英雄,今夜長江滿月,千年醉酒,我們可效法古賢,暢論天下豪雄,亦一快事,李卿,對現在局面怎麼樣看?”

李靖說着:“王上只要再得巴蜀,天下就定了。”

“那李卿對巴蜀有什麼看嗎?”

“王上,自古以來,進入巴蜀地道路便以難行著稱,因其被羣山環繞,重巒疊嶂,山高谷深。其間大江如帶,匯川聯流,既是氣勢磅礴,更是險阻重重,自漢朝敗亡,天下不斷出現南北對峙之局,究其因由,皆因有長江天險。如巴蜀歸於北方,就無長江之險可守,只要有足夠舟船戰艦,北方大軍將順流西下,難以抗衡,所以要南方安康,必先得巴蜀。”李靖說着。

楊宣凝不置可否,凝視着月光,許久,才徐徐的說着:“既然如此,寡人就給一萬五千兵於你,再給五千水師,任命你爲夷陵守備,你可趁機北上,宋閥自會支持於你,你可拜見天刀宋缺,他這次會和你一起。”

還沒有李靖說什麼,他就又笑的說:“寡人曾聽石青璇奏簫,真是渾忘天下,她是寡人的四妃之一,寡人這時卻不能入蜀見她,真是可惜,卿家就爲寡人取得巴蜀吧,如此,寡人必親自見她。”

李靖在這一刻,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得與君絕。寡人曾聽過某人如此歌之,真是讓寡人動容,你就去吧“是,那臣就告退了。”雖然才吃了一半,但是王上要他退下,他自然只有退下了。

等李靖離開,楊宣凝才露出了一絲冷笑。

李靖,字藥師,出生於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

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韓擒虎撫着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李唐進擊王世充的戰役時,後梁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巴蜀,李淵調李靖安輯蕭銑。

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開州蠻人領冉肇則叛唐,李靖率八百士卒襲擊其營壘,大破蠻兵。後又在險要處佈下伏兵,一戰而殺死肇則,俘獲五千多人。

武德四年,李靖鑑於敵我雙方的情勢,上陳了攻滅蕭銑的十策,李靖組織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艦,組織士卒練習水戰,做好下江陵地準備。

李靖大敗蕭軍,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攻下夷陵之後,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爲先鋒,直奔後梁都城江陵,使蕭銑投降。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師,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後梁,戰功卓著。

李靖既然有此才能,那現在給他一萬五千兵,五千水師,再加宋閥配合,攻略沒有統一勢力,分崩離析地巴蜀,也綽綽有餘了,就看他能夠不能夠用心了。

如是遲疑不進,一年後都沒有進展,那就殺了他吧,此人必有異心,留不得了。

無論他之前的身份是什麼,他現在已經給了機會了,其才難得,他願意拿這二萬人,在這個時間賭一下其到底準備站在那一邊,而不等日後生變。

畢竟這時,他再怎麼樣,也翻不了天,天時地利人和侷限了他而已。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四章 說意(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章 明悟(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章 水寇(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章 說意(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九章 水寇(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
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八章 餘杭(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四章 說意(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章 明悟(下)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十章 消息(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章 水寇(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章 說意(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九章 水寇(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