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

人並肩而立,欣賞着這個園子的內園景色,縱在這冬節,他仍輕易想像出在園內繁茂的古槐和蒼柏下,春夏時在濃蔭遮地、滿園碧綠的蔓草襯托中,雪白的梨花和紂豐紅的桃花爭香競豔的迷人情景。

院內正中處有個大池,池中築有一座水亨,亭旁有座假石山,近頂處雕鑿出龍頭,雖是冬季,張口噴出一道清泉,射注池內,飛珠濺玉,蔚爲奇觀,更爲清寂的冬園帶來一點點生氣,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神思靜安,一片沉寂,手握大權,氣象萬千。

此處,楊宣凝最愛留連歇息的地方,景緻極佳,門外是人工湖拍經緒池,水光澈灩、漁沉荷浮,湖旁花樹羅列,一道長橋跨湖而過,至湖心置一六角亨,通抵院門。

許久,楊宣凝才徐徐的說着:“石公可知,這個世上,論得宗師,我私心而想,唯石公和宋缺二人而已。”

“哦,唐王何以如此重視於我?世上宗師多也!”石之軒臉色不變,此人目光落於大雪之中,見得一片雪白,就這樣立着,似乎孤獨地在某一個無盡無窮的天地間漫遊,這種玄之又玄的感覺,使楊宣凝露出深思的表情。

“宗師雖多,取者甚少。”

“寧道奇如何?”

“寧道奇身爲道門第一高手,卻不思振興道門,這也罷了,所謂道門不道門,本非真道人之寄,但是如是投效胡教,其人可誅。”

“慈航靜齋如何?”

“胡教以天女之法,亂我華夏之道統,如妹喜亂夏桀、妲己亂商紂。亂周幽王,這等倒行逆施,還說得什麼呢?更可笑的是,學得這些禍水也就罷了,卻還想廢立天子,把持神器,這等亂臣賊子,哪能留下。”楊宣凝冷冷的說着:“我雖沒有讀過慈航劍典,但是我可以說。此必是天女之法,以身心合胡教天女,微妙無雙,是天女本尊法,所以才得如此禍亂衆生。”

這一句話一出,石之軒全身微微一震,露出凝神思索的神態,頓了一頓,他才說着:“那四大聖僧、祝玉妍、畢玄、傅採林呢?”

“不是目光短淺。就是異族宗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楊宣凝冷然說着,但是他立刻平靜的說着:“石公,繼承二家之長,又對您所在的聖門怎麼看呢,知道不知道其中根源所在呢?”

“聖門自戰國時就存在,已創至高無上地秘典《天魔策》十卷,詳論宇宙和生命的奧義,直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學。聖門傑出弟子遂各分別攜卷避禍,演變成今天兩派六道的局面。”石之軒說着。

楊宣凝淡淡的說上一句:“那石公平生所願是什麼?”

“自是一統魔派六道了。”

“石公真是讓孤太失望。”楊宣凝轉過頭來說着,神態從容,手負背後,自然有一種難以掩蓋的瀟灑自在,又掌控一切的氣度。

石之軒默然片晌。然後略訝,不以爲忤的說着:“對於聖門之事,還請唐王指點。”

“春秋以來,百家爭鳴,但是漢武帝之後,儒道大盛,算是相對完整的傳承了,其他的都流入地下,楚巫、舊道教、墨家、陰陽家,實是天魔策之起源。所以天魔策有十卷,而各個不同,統一聖門,實是可笑。”

“補天閣是春秋士族之道統,曹劌持匕持齊桓公,得以歸還了魯地,專諸刺吳王僚,要離殺慶忌,成全公子光之位。豫讓與聶政在其後,荊軻刺秦王。天下得名傳。漢代郭解,還得了名聲。”

“陰癸派繼上古巫女之道統。慈航靜齋繼胡教本原之天女,成**之佈施,二者正是對應,種種如此,聖門其中諸子百家之繼承,但是屢受打擊,不復舊貌,石公,我這話可曾說錯?”

碧秀心和祝玉妍,師妃暄和綰綰,有着太多似非而是地相同性。同樣地國色天香,同樣的神秘莫測,同樣的周旋於黑白兩道頂尖的人物之間,以女色來誘惑人,拉攏人。

從這個角度上看,這是可以理解的,陰癸派與慈航靜齋,都是培養“神女”,兩大宗派的目標客戶相同,只是不管性質如何趨同,總是要強調自己的特色。陰癸派自然是承自自身祖業的嫵媚,日後長期被打壓,又多了一些神秘,而慈航靜齋爲傳播胡教服務,是如仙子一樣的“天女化”。

如此洞察在心,說着,楊宣凝轉過來,說着:“取捨利來。”

就有羅士信取出一個銅盒,楊宣凝微微一笑,就把盒子啓開,頓時,一片異力充滿了整個亭子,在雪花之下,還是黃光湛然,楊宣凝隨手翻來一扣,魔門人人夢寐以求地聖舍利,滾往亭中桌面,到桌心才倏然而止。

頓時變色。

楊宣凝看都不看,直凝望着外面的雪花,語調平靜的說着:“石公動心了。”

“恩,聖舍利關係着我聖門興衰,也關係着我之大願,唐王予我舍利,什麼要求都只管說來,我必助你一統江山。”石之軒深深的望了一望聖舍利一眼,然後說着。

“如果石公只想要聖舍利,武功大進,那隻管現在取去,孤絕不阻擋,如是石公要振興聖門,還與我在此多說一會。”楊宣凝淡然自若說着,心中一片平靜。

事實上,他時到今日,和胡教,特別是北方胡人世家的矛盾已經不可避免,未必能夠趕盡殺絕,但是必分得一方勝負才可。

得了楊公寶藏,舍利落到他手中,是肯定隱瞞不了太久,對專於武道的人來說,聖舍利的價值,更在武器和財富之上,別的可以不要,這舍利萬萬不可放棄。

如果專心私用,那無論怎麼樣,他直接面對的是。胡教,魔門,甚至大明尊教等一系列人的打擊,這在奪取天下地關鍵時間點上,無疑是錯誤的,現在既然已經吸取了大半,不如直接把舍利拋出,不但轉移了衆人視線,同時也可結好石之軒。

更重要地是。石之軒就算一統魔門,在現在的情況下,也利大於弊,如果魔門和胡教糾纏不休,那纔是大好事。

但是,能夠把隱藏生死之秘的聖舍利,就這樣拋出,這種氣魄,就算知道利弊得失。又有幾人能夠?

石之軒伸出手來,撫摩着聖舍利,感覺到裡面隱藏的浩瀚元精,目光仍凝注往亭子下面,還沒有結冰地溪水上,深深嘆息一聲,冷酷的眼神忽然生出變化,露出緬懷回憶的神情,語氣卻出奇的平靜:“唐王真是我平生所見,最具王者氣魄之人。我在這一刻,才真正相信唐王能夠奪取天下了,說吧,唐王要我作些什麼?”

“聖門不可統,而諸子百家可興,石公如有此心。當可爲孤臣。”

“唐王要興諸子百家?”石之軒眸子露出了精芒。

“怎麼,不可嗎?石公在武功上的成就,孤當欣賞,但是孤最欣賞地,卻是石公在政治上的成就。”楊宣凝從容自若,淡淡說着:“石公出山,聖上初位,入西域。”

“五胡亂華,雖然漢族受到前所未有之浩劫,但是實際上。入得中原的胡族,也在與漢族二百年衝突中,大半折損,餘者也不得不進行部分漢化,突厥人原本只是柔然治下的一個奴隸部落,但自西魏文帝大統年後,突厥橫掃草原,滅國無數。”

“突厥的強盛,給原本是主子地五胡王國巨大的壓力。不得不爭相向突厥人納貢示好,以免腹背受敵。鮮卑族的北周。亦飽受突厥欺凌,北周武帝甚至不惜迎娶突厥木杆大汗之女爲後,而讓他自己的原配竇氏退居側室,其卑躬屈膝地程度一致於斯。”

“北周滅北齊,隋代北周之後,隋文帝與突厥交惡,突厥南侵,隋軍盡起精銳相抗,卻仍被殺得節節敗退。隋將達奚長儒率兩千隋軍與十萬突厥軍在周桀拼死一戰。是戰隋軍將士晝夜拼鬥,血戰三日,士兵手中武器全部損耗殆盡。突厥人死傷萬餘。”

“由此可見石公之經略。石公不帶一兵一卒,僅僅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短短數年間,突厥分裂,內戰連連,元氣大傷,東突厥的啓民可汗甚至不得不採取表面臣服於隋的政策,誠可謂是澤及後世。”

“古今英雄,唯石公也,石公在《西域圖志》中自信滿滿地以‘渾、厥可滅’來做結尾,當是英雄之言,孤雖有志於天下,也不得不讚嘆石公之偉業。”

原本世界中,前有邢漠飛指責裴矩令其國破家亡,後有師妃暄說他意圖分裂國家、禍亂天下。這其實全部是狗屁,別的不說,就說一個事實——唐代幾乎完全繼承了隋煬帝時期地西域政策,不但對西域各民族分而治之,甚至經略西域時先取吐谷渾的步驟都與隋煬帝如出一轍。而唐太宗、高宗兩朝亦相續大舉征伐高麗,乃至唐太宗臨終死,尤以未能平高麗爲念。

當然,在平撫西域地過程中,難以避免如邢漠飛之輩的怨恨與血淚,更會激起胡教的憤怒,由此可見,日後寧道奇爲了胡教利益,約戰宋缺,四大聖僧圍攻石之軒,實在是無恥之極,可殺。

遼河流域位居中原王朝與突厥勢力地交界點,對中原王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只要控制了遼河流域,也便可以控制東胡各族及國家,如此便可斬斷勢力已達此地的突厥人之左膀右臂,進而構成夾擊突厥的有利形勢。

高麗佔據了遼河流域之後,不但由此獲得了肥沃農田,從而經濟

漲。更以遼河流域爲基地,開始將東胡各族的控制權在了手裡,形成了突厥與中原王朝兩大勢力間一個微妙的“關鍵少數”。

更有甚者,高麗控制着遼河流域這樣地戰略要地,如果其與突厥相勾結,則隋將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的嚴重威脅,這實是中原心腹之禍。

知道了這些,就明白爲什麼高麗女人跑來刺殺隋煬帝,念念不忘禍亂中原了,二小強。認賊作母,以後更是說什麼爲了“娘”,不肯對高麗動兵,對比之下,二小強的見識,簡直是連螞蟻也不如。

他們懂得什麼?無非是混混!

“至於遠征高麗,更是必須,石公實是高瞻遠矚,只是石公得以經略西域的成功經驗。操之過急,也使聖上身敗名裂。”楊宣凝最後遺憾的說着。

雪愈下愈密,石之軒似泥雕木塑的人般,動也不動。他年少風流,驚才絕豔,雖有挫折,但是還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似乎天下任由取捨。

只是。先有祝玉妍,再有碧秀心,最後有着石青璇。

幾點雪花微風拂來,轉瞬被舍利黃光所排斥,遠處大雪一片,雖數十人,幾如在荒空,虛寂無聲,只有一點光色從天際下落下,輕照雪林。

他想起了。當年一封封戰報傳來時,石之軒那由巔峰跌至低谷地心情。數年之功,毀於一旦,而且毀得如此徹底。歷史習慣了成者王候,敗者賊;不論你的動機如何,只要你輸了。你就搶失去了歷史的話語權。以石之軒的智慧,如何不明白等待自己地,只能是千古罵名。

遭逢此情此景,心裡涌起的第一個念頭只怕也就是——回家。

然而,當滿懷着無奈與期待交揉着的複雜心情的石之軒,擠出一絲笑來快步走入幽林小谷的時候,迎接他地卻不是期待中那溫柔的微笑,還有可愛的女兒。

而是碧秀心的黃土。

慈航靜齋說,石之軒故意留下了“不死印法,害死了碧秀心”!

這半點黃土下埋葬掉地。幾乎已經是他對人世間所有美好的全部記憶,慈航靜齋何其殘酷,而碧秀心何其無情啊!

用情之狠,無過於慈航靜齋。

此時,聖舍利已經在手,只要吸取了,自己就可具備統一魔門地力量,便自己武功,達到了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巔峰。但縱是如此。又如何呢?

一點雪花落下,忽然間。他宛從夢中掙扎醒來般,猛地回覆過來。這點雪花雖小,但是寒冷入骨,石之軒心中泛起一種再世爲人的滋味。

往事已過,一個時代過去了。

石之軒哈哈一笑:“唐王真是有心,我也應了,只要唐王能夠履行諾言,我就再爲你之臣,又有何妨?”

頓了一頓,又說着:“四大寇十日內必歸降於你,你大可用之。”

說着,他取下聖舍利,直飄然而去,根本不望楊宣凝。

宗師境界,大宗師境界,這可是這個世界最高地個人武力,就算是弩弓千餘,甲士萬許,又怎麼樣呢?

只要打上游擊戰,誰人不可殺?

飄然出塵,與世獨行。

一言悟得,石之軒似乎無需舍利,就恢復了當年那種肆意而行之晉士風流。

“唐王?”羅士信上前問着。

“你準備接受四大寇吧,四大寇的曹應龍,就是石之軒記名弟子,四大寇總數高達五萬之多,雖然殺人放火,塗炭生靈,但是其中的確有不少強悍之輩,正好充實我軍。”

“唐王,曹應龍會來嗎?”

“當然,石之軒既然如此說,這四大寇肯定會來,這本是石之軒以前在南方埋下的火種,只是因爲大變,他這幾年沒有調度控制而已。”楊宣凝說着。

按照歷史,石之軒日後,入仕唐朝,歷事諸主,均受禮遇,以熟悉故事,常受諮詢。官至吏部尚書。

此人學涉經史,頗有幹局,至於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諸古人,殆未之有。與聞政事,多歷歲年,雖處危亂之中,未虧廉謹之節,美矣!

楊宣凝深知自己崛起南方,不但要解決熟胡世家,也要解決生胡突厥,而對胡人之事,這世上實是石之軒稱第一,有沒有他,完全是二回事。

日後平定西域,缺少了他不行,爲了這個,他絕不吝嗇封王之賞。

論武功,石之軒世上第一。

論政治,宗師無人可及之。

當真是無雙國士。

楊宣凝徐徐舒出一口氣,現在萬事具備,就等一月一日,登基爲王了。

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章 拜禮(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十章 消息(下)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四十三章 先機
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三章 拜禮(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章 醒來(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十章 消息(下)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四十三章 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