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

絲竹之聲還在,一個女聲在歌唱,在如此深夜,份外令人悠然神往。

徐子陵自二樓窗口,直望了上去,洛陽之洛水,橫穿城中南北,湖上龍舟之上,絲竹之聲不絕,卻是新立天子楊宣凝在取樂。

“楊宣凝登基後,似乎更在從容自在了。”

“外鬆內緊罷,軍中訓練,民政諸事,都在調度。”

耳邊聽到了一些士子的議論。

一個小艇緩緩靠往堤岸,一個女子,直望上窗口,聲音輕柔的傳來:“如此良宵月夜,子陵可有興趣到艇上來盤桓片晌?”

徐子陵聞言,知道自己一切都在監督之下,騰身而起,悠然自若的落在小艇上,安然坐下,向正在艇尾搖櫓的絕色美女微笑:“沈軍師既有閒情夜遊洛水,我徐子陵當然奉陪。”

沈落雁清減少許,但是整個人卻神采飛揚,有一種麗光籠罩,她笑的說:“不要叫我沈軍師,我不當軍師已經很久了。”

徐子陵心中一陣感觸:“是啊,人事皆非,密公已在長安。”就算是他,也知道此時,掌控錦衣衛的沈落雁,部屬上萬,無數高手投入其中,當真是高手如雲,戰將如雨,已經完全不遜色於慈航靜齋。

聽到了密公這個名字,沈落雁的目光落到徐子陵的俊臉上,輕搖船櫓,露出一絲苦澀的笑意。搖頭說着:“密公的時機過去就永不回頭,小女子只希望他能夠安心與清閒富貴生活,還有一些生機。”

徐子陵道:“密公降李唐。還算受到了禮待。”

沈落雁苦笑:“子陵在這點上,總有些天真。李淵稱帝后,密公地官位不過光祿卿、上柱國,賜爵只是邢國公,都是虛職,無錢無人無權無田。在長安,不過是一個閒人,連富貴二字也稱不上。”

沈落雁幽幽的說着:“如是當年密公如是侍奉聖上,至少一個開國侯可得,田宅八千畝、世襲不替,位比三品,而現在在長安的待遇,連在我方地一個開國子的真實待遇都不如,我早勸他勿要入長安。他卻偏偏不聽,只道以後還有機會,對此。我沈落雁還有甚麼可說地?如今,我已有新主。與他再無半點關係。”

就算如此。說到後來,語調中不由帶上一點荒涼。令徐子陵感慨叢生。

默然許久,徐子陵又說着:“不知沈小姐今日來此,又有什麼見教。”

“難道沒有什麼見教,就不能來見你嗎?”說到這裡,沈落雁撲哧一笑。

見此麗光,徐子陵不知道說什麼纔好。

沈落雁徐徐而搖艇,河水在月照下閃爍着金色,遠處,龍舟上,絲竹之聲若有若無。

她靜靜地美目凝注的瞧徐子陵,然後微微一笑說着:“當年我也曾經見你,但是想不到,短短几年,你就成長到這個程度,世事無常,人所難料啊!”

沈落雁又幽幽的說着:“密公來洛陽了,我要去此,作最後一趟的勸說。”

徐子陵愕然說着:“密公來了?最後一趟?”沈落雁點頭說着:“你可知,這次密公來,就是企圖聯繫瓦崗舊部,以亂我楊唐,但是這只是李家借刀殺人之計,成,善,不成,也是密公受死,與李家無損,因此,我前去勸他,死了爭霸天下之心,乖乖歸降於我朝,還有伯爵之望,不然,朝廷有法,落雁也無可奈何。”

“如今我朝,南方几乎所有武林世家,全部歸順,不服者煙飛雲亡,大批高手,充實於衙門、軍中、外禁、錦衣衛、廠衛,在此開國之時,一切用軍法嚴法,並非是個人仗劍遊行的時候,萬望子陵多多考慮,莫要觸了朝廷法度,在此新朝初開,豎立權威之時,就算聖上想要法開一面,也難以行事。-小-說-網”

徐子陵默然無語,沈落雁要勸地是李密,但何嘗不是對他的忠告。見他不語,沈落雁又幽幽一嘆,說着:“你對羅女傅君怎麼看?”

徐子陵頓時心中一震,浮現出那白衣如雪,丰姿卓約的女子,不知道爲什麼,自一眼看見,他就心動不己,似乎是非常熟悉非常親近的人,心中震動,表情卻是不露,只是說着:“傅君?高麗奕劍大師傅採林之徒?”

沈落雁瞥他一眼,含笑說着:“子陵,你可知,當年高麗王得知隋平陳後大懼,立即治兵積穀,爲守拒之策,而文帝時,也徵高麗,楊廣時,三徵高麗,這是何苦來由?而傅君在此之時,前來本朝,又有何意?”

徐子陵心中有所思,只是說着:“是亂中原而來吧?”

沈落雁柔聲說着:“中原統一,是天下大事,周圍羣夷無不恐懼,隋統一後,突厥雖分裂,但是仍舊對中原加以分化收買,你看北方羣雄,誰不爲之臣屬?子陵啊,李閥起事之初,就得突厥兵馬之助,而楊廣之死,也是其聯合攻擊,時至今日,你還不悟嗎?李閥身爲胡種之後,自是別族,其心必異。”

徐子陵心中一沉,說着:“那北方,多以胡人混血,又如何處置?”

“子陵啊,你向來不讀。”

“五胡以來,胡族爲兵,漢族爲農,這是常理,而北地多國,相互討伐,兵員戰死者衆,其中多胡人,而漢族務農,反而得之修養生息,論混血。真的十不存一,多半在門閥。”

“高麗自魏晉以來,趁中原內亂而向西北擴張。佔據了遼河,遼河位居中原與突厥勢力的交界點。對中原王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原只要控制了遼河流域,也便可以控制東胡各族,如此便可斬斷突厥之左膀右臂,進而構成夾擊突厥的有利形勢。”

“而高麗佔據了遼河流域之後,不但由此獲得了肥沃農田。實力大漲。更以遼河爲基地,開始將東胡各族地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了手裡,形成了突厥與中原之外地強大勢力,如果再有時間展,必可威脅到中原。”

“有高麗在,契丹、就難以安撫,如果高麗與突厥相勾結,無論誰居中原,將不得不面臨兩線作戰。大業三年。高麗使節趕去見啓民可汗,顯示二方面有聯合之勢,正因爲這樣。楊廣才下詔討伐高麗----子陵啊,中原再不許再來一次五胡之亂。再不許有強敵安臥於身。在此大是大非之間,希望你能夠以漢人的身份。多明白自己地歸屬。”

“傅君自高麗前來,一是看有沒有機會刺殺聖上,二是看得本朝虛實,她沿途而來,已經連連刺殺數位官員,好得亂局,讓漢人自相殘殺,本朝此時,還可容她,但是如她再繼續下去,只有傾盡一切力量,將其殺死。”徐子陵不知道說什麼纔好,現在他已經年長,當然明白,傅君自高麗前來,地確不安好心,可是自一眼看見她之後,就難以忘懷,這種心情難以描述,更無法說出,定了定神,只是說着:“傅採林,武功集中土、酉域、高麗之大成,自出樞機,一切神通變化,悉自具足,故能與雄霸西域地武尊畢玄、散真人寧道奇並稱當世三大宗師,如是殺了此女,激怒了傅採林,不知貴國如何應付?”

“傅採林當然了得,不過,比之石之軒如何?而且,上次四大聖僧率三千僧兵,突擊薛舉,結果呢?三千盡折,四大聖僧也折其一,可見宗師雖強,安能萬人敵?傅採林如敢親身前來中原,只有死路一條。”

說到這裡,沈落雁眸中露出異采,終於說到了最後一句關鍵地話:“你可知道,聖上武功,已晉宗師之境。”

這句話一出,徐子陵終於保持不了平靜地心,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徐子陵深吸一囗氣,凝神專志,金黃月色落於舟上,感受着夜風拂過引起地氣流變化,露出一絲笑意,輕輕地說着:“落雁跟我說這樣多,到底是何意呢?”

沈落雁長身立起,笑的說着:“說了這樣多,子陵終於明白啦!這其實是聖上要我對你所說,只希望子陵能夠多明白一些,多考慮一些,別爲局中所迷,作出不可挽回事情,你可知道,就在此時,聖上已經約見了寧道奇。”

“當日,寧道奇約見宋缺,今日,聖上召見寧道奇,這是最後一點面對面談判機會,是生是死,是敵是友,都會在今夜,分個清楚。”而在此時,不在船上,是在宮廷,六角亭,小橋流水、疏竹而生。

寧道奇漫步而上,似乎一個老者,在此悠閒而遊。

他心知,只要入得宮廷,以他武功,也再難衝出去,但是,一無所懼的舉步踏入這樹木扶疏的庭園中。

院中只有二人,都是少年。

楊宣凝坐在小亭中,月色遍灑滿園,正在就着月色喝茶,月光在衣上,變幻出無數的斑斕的色彩來。

身穿便服,纖塵不染,昂俯之間,自有一種難以形容的大度。

雖是喝茶,但是動靜之間,他似乎成爲宇宙的中心,漫天精氣貫頂而下,大地精氣,由腳下而上。

一時之間,這庭院之中,萬事萬物,都潛移默化之中。

星空一點星光,大如明珠,照耀其上。

而另一個少年,雖然坐在一邊,但是淡然自化,悠然從容,翩然青衣,正坐在琴前,叮叮咚咚的彈着琴。

琴音淡泊寧靜,一時之間,流水行雲,鳥翔低鳴,深谷流泉。只聽少年散歌而唱:“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寧道奇默然。過去一生,重現心田,等過了許久,琴聲已停,才說着:“楊宣凝。如今南北戰亂,你又有何道?”

“人生於天地之間,自有天地之厚德,朕不遠天地,天地自愛朕,朕不棄民,民自養朕,天子何論其它?據說當年文帝在世時,身敬諸佛。所以身有五彩,又有轉輪王法器,一開一合。奧妙無比,但是這已是外道邪道。我受天命。自當唯天唯地唯民,除此無它。”楊宣凝徐徐而說。當日登基,受天地感應,得傳國玉璽之助,而得宗師境界。

“天者,玄也,地者,黃也,人者,德也,孔子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又說,敬鬼神而遠之,此真是厚德之法,楊宣凝啊,想不到悟得天子玄黃大道。”寧道奇說完凝視夜空,沉吟許久,這是他與楊宣凝第二次見面,見面之前,各有敵意,但是見面之後,卻各自欽佩。

又對着李淳風說着:“我觀你彈琴,已進窺自然之道,何其居於廟堂之上哉?”

李淳風一襲青衣,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拱手作禮:“道常無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聖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爲心,身在廟堂,金玉滿室,笑而用之,職在化民,身在草野,卻寄身一舟,相忘於江湖,得之,天恩化民,不得,南山自化,是故人不遠道,道自化人,如今我又有何其憂哉?”

寧道奇聽了,仰起臉,凝望夜月,許久不言。

等過了許久,語調平靜地說着:“李閥與胡閥結爲一體,是真如此,但是唯因此,所以我才支持李閥,五胡以來,北方世家多依附胡族,同氣連枝,而關外,又有胡族突厥,已成氣候。”

“隋崛起,實是佛教和胡族之力,也是關中世家之力,因此大亂之後,內有熟胡世家,外有突厥強敵,如是由北統南,尚可一統,如是由南統北,關中世家,突厥外敵,安可坐看?是故必是大決裂,我當問之,如是攻打關中,李閥大舉引胡兵入關,問陛下何以處之?如此,天下亦將長期分裂,五胡之亂又起,萬民所受之苦,會猶過現今,你說愛民,何不以民爲重?”

楊宣凝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

中原統一,是外族所不許,但是如果中原統一不可避免,那外族特別是突厥,唯一的選擇就是支持親胡者,正因爲李閥與胡族同氣連枝,所以李閥統一天下,是障礙最少地一個。

如果由他漢族正統,由南統北,那勢必和關中胡閥,以及親胡數百年地漢族世家敵對,而且還會使周邊胡人下定決心,干涉中原統一,如此,大戰必連綿,統一艱難無比,就算統一,代價非常高昂。

天意人事,寧道奇因此選擇李閥。

楊宣凝平靜地說着:“我承天命,撥亂反正,自是不避殺戮,不避質毀,寧道奇啊,你可知吃和被吃之異同?”

楊宣凝一字一字地說着:“如論大道,我吃人者,被吃者入我肚,滋我精血,是否一體?我如被吃者,當入它人腹,滋它人精血,也是一體,然這一體和一體,可有異同?”“如不問異同,卻說無我執,無它執,又說百姓之苦,此就是邪道,我當斬之,以宏正道。”

“我行此道,百姓雖一時苦,關中雖一時反,然可爲萬世開正道,以後只許我之食人同化之,不許它人體食我而同化之,此是朕之天命,安能爲小仁小道而暗千秋以後歲月長?”

說完,直立而起,輕吟說着:“我繼天命,當建吾道,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在這裡,當然不是儒家一門一派之志了,而是清洗五胡以來亂世亂教,回我華夏正統之文明地大志。

李淳風緩緩起立,從容自若地說着:“大道已定,當行無誤,道不同不相爲謀,是敵是友,今一言而決。”

寧道奇心中涌起難以言辭地感覺。

無論是楊宣凝,還是李淳風,都已經有自己的道。

這纔是真正的區別,當一個人有自己的道,那道自化人,這就是最大奧妙所在。

原本楊宣凝感應天地,不問道佛神,唯天地人自化,已使他震驚。

在這個道佛大盛,鬼神深入的世界上,還有人能夠正本清源,唯天地人自化,繼古天子道統,真是罕見地事情。

此時,李淳風徐徐而起,每一個動作均有種渾然天成,隱含某種玄奧的法理,離宗師境界,同樣只有一線,如此年輕,果是百年難得的道家傳人。

這個被譽爲中原第一人的“玉散人”寧道奇,默然片刻,然後嘴角逸出一絲笑意,說着:“今見二位,才知後繼有人,吾道不孤,吾心不獨啊!”

頓時,楊宣凝點頭,說着:“那就請您上路吧!”

他絕對不會因爲寧道奇從容而來,就放過此人。

一聲鼓聲,上千甲士緩步而出,只聽一聲拔刀之聲,殺氣頓時充滿庭院,再一轉身,石之軒、祝玉妍、杜伏威、晃公錯等人負手而出。楊宣凝眸中一片淡然,此是殺意已定,再無悔意之眼神。

第十章 消息(下)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十章 蛻化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八章 餘杭(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章 消息(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章 拜禮(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三章 拜禮(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
第十章 消息(下)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十章 蛻化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八章 餘杭(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四十四章 會稽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十章 消息(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三章 拜禮(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三章 拜禮(上)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六章 家酒(上)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