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

七月二十一日,宋缺大破李唐軍,收編降軍八萬,以此勢,又直逼於薛仁杲,薛仁杲二面受敵,糧食又盡,相持半月,其將樑胡郎降楊唐,不得已,八月十六日,薛仁杲去帝號,白衣出降,受封知勢侯。

突厥與宋缺對抗,各有勝負,提出了幾項要求,其中有割地,稱臣,貢金之說,宋缺大怒,親率騎兵破陣,殺二千騎,突厥後退三十里。

這時,時已近九月,再不馬匹養膘,來年馬羣至少折三成,楊宣凝許之絲綢五千匹,白銀二十萬兩,突厥得了面子,退兵,頓時隴西之地盡歸楊唐。

隴西一得,整編二十萬軍,楊宣凝下達聖旨,詔告天下:“天下已定,此時來之可共富貴,不來則必討平之。”

這是開元元年九月,經過隋末十年的混戰,天下局面已經明朗化,楊唐之勢已經勢不可擋,因此,關內各世家,各郡縣,都紛紛依附前來,有的甚至直接易幟,接受楊唐的統治。

李靖所到之處,基本上無有障礙,大批原本李唐軍直接收編。

九月六日,潼關兵變,獻關,羅士信率十五萬軍,入關直逼長安,與李靖會師。

九月十八日,楊宣凝親臨長安,此時,長安城下,已經集了三十五萬大軍,而長安城中,雖有士兵十萬,卻心無鬥志,特別是各家各族,都已經私通楊唐,以圖後路。

在這樣出者無門,戰者無力的情況下,九月二十一日,李淵去帝號,出降,被封安平侯。關中頓時一統,楊宣凝入得長安,百萬軍民山喊萬歲。

十月,楊宣凝頒佈聖旨,對整個關中的郡縣系統進行任命和重組,確定縣、郡、州三級,規定縣令七品。郡太守五品,州牧三品,當然按照規模大小,以及文武分家,又有調整。其它地點,暫時不論。

十一月,又頒佈聖旨,確定了度量衡,規定了米爲距離單位。克爲重量計量單位,又採取十進制,以一兩爲五十克。十兩爲一斤,百斤爲一石,千錢爲一貫,又命官員以楷書爲官體字,進學公文,都用此

十二月,積蓄了大量新錢,開元通寶正式行天下。同月,宋玉致產一子,這是嫡長子,頓時,人人注目。上表慶賀不計其數

別小看這四件事,都是關係國本的大事。天下都知必是混一天下,治平天下。

長安的皇宮,由隋帝二代而建,由皇城、宮城兩個部份組成。

皇城皇宮的主門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的三道門,皇城正南是遙對城南主門明德門的朱雀門,以長安第一大街朱雀大街連貫。

宮城正南地主門是承天門,連接承天門和朱雀門的一截街道稱爲天街。朱雀、承天、玄武三門,形成皇城宮城的主軸。

宮城由三個部份組成:中爲太極宮,西爲掖庭宮,東爲東宮。

太極宮內共有十六座大殿,最主要的四座大殿爲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均建在承天門至玄武門的中軸線上。太極殿又是隋帝接見羣臣,處理政務的所在地。

而楊宣凝此時,卻在上林苑。

上林苑是漢武帝劉徹擴建而成的宮苑。跨長安、咸寧、周至、戶縣、藍田五縣,有霸、產、涇、渭、豐、鎬、牢、橘八水出入其中。

現在地上林苑,就是皇家園林,規模擴大,劃分爲三十六苑,又有十二宮,還有許多御池,但是又不是宮禁,因此是招待一些特殊人士的最好地點。

此時,上林苑,論主家,最貴當然是皇帝楊宣凝,其次就是淑妃石青璇,她是四正妃之一,在長安毫無爭議的女主人,已經開始掌控後宮。-小-說-網

昭儀李秀寧、昭容師妃暄其次,對於胡教的合作,以及奉上的女人,楊宣凝此時卻平淡處之,考慮到胡教地勢力還是如此龐大,要徐徐削之,所以冊封爲昭儀,也算有個名分。

也許是到了這個高度,再看師妃暄,只覺得她是一個絕美的女子,卻再無半點感情,連憎恨也沒有,想起就玩她,不想起就任其生滅,總算記得她也算是一個人物,所以還保持禮遇。

至於昭儀李秀寧,倒還真有點興趣,其實如果她早早嫁來,說不定還有四正妃之遇,現在兵臨城下,獻城而降,那連側妃也沒有,只有當個昭儀了。

此時大廳中安坐的,只有二人,尚秀芳正對琴安坐,調較絲絃,望向外面,雪花自天而降,鋪天蓋地。

大廳內點燃爐火,溫暖如春,院子寂靜無聲,一片寧靜。

尚秀芳想起後宮之事,往昔公主不過一處庭院,心中感慨萬分,一邊調音,一邊彈出音符,雖是即興之作,但在她的手中,卻化作美麗的樂譜,充滿回憶和傷感,又令人陶醉地曲調,似在溫柔地挖掘着每個人心內至深處的感情。

楊宣凝品位着她迷人的芬香,看着她雪白如蔥地指尖在七條琴絃上按、捺、、撥,一時心神皆醉。

然入化,取得關中的豪情往事,似乎已經遙不可觸且被淡忘了的事,只有點點真情,浮現在心中,一曲既罷,楊宣凝仍是品位良久。

對這種藝術顛峰的大家,楊宣凝卻不願再用任何權勢來獲得她,他寧可放她在天地之間漫遊,並且爲她護航。

對於淑妃石青璇,心中浮現幾分遺憾,如有今日心性,何必求她爲妃?

只是現在已成定局,也是無可奈何,天子也有不能妄爲之事。

尚秀芳放下琴聲,凝望着窗外的雪景,柔聲說着:“陛下日理萬機,怎有空前來?”

楊宣凝笑着說着:“朕爲天下主,只要垂拱治天下,政事自有內閣和羣臣來處置。這不,祭禮於天地,而離下午會見輔,還有段時間,朕就有空來秀芳這裡坐坐。”

尚秀芳悠然說着:“原來陛下除了爭霸天下外,還是有些其它心情。”

楊宣凝聽出這些話意,知道尚秀芳和數女都是交好。見得這情況,有些不滿,當下說着:“朕一向有閒,何來此話?”

尚秀芳聽罷,回望窗外景緻。淡然說着:“女兒家的感覺非常厲害,又不會像男兒般總以爲每個女子都對他有意。在一些細微的表情和反應中,男兒很易泄露出心中的秘密,陛下地心情,可很少真正落在她們身上。既然如此,又何收到後宮呢?”

楊宣凝想不到被看破,欲辯無從。苦笑說着:“帝王家事,都有定規,不然不足於治天下,任何人一旦給捲進這漩渦裡,都難以脫身,更遑論追求越。”

尚秀芳美眸一瞥,這種眼波中的風情,確是媚態橫生。風情萬種,柔聲說着:“英雄豪傑,總是別有胸襟,今日一曲,陛下覺得怎麼樣?”

楊宣凝心中一動。卻是沉吟半刻,然後說着:“很好。現在也只有大家能夠如此。”

說完,拿出一塊銀牌,正面有着“通行無阻位比四品”四個字,反面刻上一詩,正是那將進酒,又有龍紋在上:“秀芳遊行天下,出入宮禁,有此物,當是方便了許多。”

說完,長身而起,也不等她跪拜,就說着:“秀芳不必多禮,朕現在還要去見輔,就不多呆了。”

出了此庭院,雪花飛揚,沿着池畔而上,侍衛高手自然侍從,也不上御車,而沿着池旁碎石鋪築的園中小道緩步前行。

雪花與竹林之間小徑,楊宣凝也不由感慨自己地心情。

在以前前世,他一直覺得天子無情,但是實際上,真正身臨大寶,才知道天子並非無情,只是不能任性。

再轉幾個彎,眼前豁然開朗,見得一個小殿,才登上臺階,自有輔上前迎接。

連忙免了禮節,小殿中分坐下,楊宣凝就笑的說着:“羣臣還有着上奏遷都長安之事?”

“正是,長安位於八百里秦川南岸,周、秦、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均建都於此。八水環繞,龍氣凝聚,帝王之都,陛下爲何不取?”李播自楊宣凝崛起,就一直參政輔助,在他身邊多年,知道他地性格和想法,又在這時無有外人,就直接說着。

“洛陽不好嗎?”

“洛陽同是帝王之都,但是還要遜色一分。”

楊宣凝默然,不過他不學朱元璋在政事上的高深莫測,當下就說着:“其實朕也有考量,你可知隋煬帝在世時,長安已經缺糧,不得不自己南方調遣,始建水運。

“如果朕定都長安,長安必集兵甲數十萬,官吏商人百姓又是百萬,如此,關中用糧,只怕更是不濟,如得盛世,再過百年,何以爲堪?”

頓了一頓,又說着:“朕在去年時,給你看地天下泥盤地圖,上有植被,灑水而活,你可有所悟?”

李播一聽,頓時記起,自己被召見入內,一室之內,建泥盤,繪畫山川河流,以草代林,無不細妙,當時所說大妙,現在看來,還有深意。

當下一驚,問着:“陛下所說,莫是后土之事?”

楊宣凝大喜,說着:“正是,天地人三事,后土是地,當日泥盤之上,灑水而上,有草木之地,水滲入土而不散,無草木之地,水與土皆散,此是龍氣生散之道。”

這一點,直如醍醐灌頂,李播心中頓時靈光一片,失聲說着:“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龍者,水土之凝,此是龍氣大局之妙。”

當下不顧皇帝在場,度步而走,越想越明,說着:“關中,周大興而八百年,秦漢興於此,是故良田肥美,百姓殷富。沃野千里,地勢形便,帝王之基都建於此。”

“大興既久,人口繁衍,土地開墾,草木被伐,龍氣漸散。太元十年,長安飢,人相食,西魏大統二年,關中大飢。人相食,死者十七八,而隋文帝因關中少糧,不得不逐糧而洛陽,此是龍氣之移。”

想到這裡。他猛的跪下,說着:“陛下受命於天,真天子也。果總攬天人之奧,關中龍氣雖濃,卻已有散離之相,如定都於此,只怕多有災劫,陛下聖明!”

對這個解釋,楊宣凝當然可以接受,其實他的意思就是。關中本來植被不多,按照歷史,唐朝定都於此,一百年後,由於人口蕃衍。就把關中植被破壞乾淨,導致了旱災水災層出不窮。這纔是真正決定唐朝興衰地關鍵因素之一。

最關鍵的是,與草原侵襲和黃河的問題也有關。

草原和氣溫有關,上個小冰川寒冷期,貫穿東漢、三國、晉和南北朝時期,這導致大批草原勢力,不得不爲了生存而南下

而唐朝後期之後,氣候轉寒,草原勢力又大舉南侵,貫穿北南宋時期,這同樣決定了宋朝的政治版圖和氣數。

氣候溫暖,漢族強盛,氣候寒冷,草原入侵,這其實有莫大因果關係。

而黃河也是如此,黃河爲患,始見周定王五年,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決口,到東漢王景治河成功,而後九百年未見河患,而直到宋代,黃河始爲大患,連連不絕,中原之地遂受其害,大氣數向南轉移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植被的問題,在這時,無論是黃河還是黃土高原之類,都還不是大問題。

“朕設后土,就是爲了保得草木,以養龍氣,大地龍氣安壯平穩,雖有天災,也可調解,不足爲患,如是大地龍氣四散,龍脈轉向,必出妖孽豪傑亂天下,所以朕不取關中,以後必建后土與土地神殿,歲歲植樹,以養天下氣數。”

“隋開皇六年八月關內七州旱,開皇十四年五月關內諸州旱,八月關中大旱,文帝率百官東食洛陽,開了天子逐糧,因此龍氣散之,朕爲子孫計,安可如此?”

其實他地想法很簡單,就是植被濃度高,自然水旱災就少,就算有,也被大量植被所化解,水旱災減少,那自然**就少。

如此,自然就是大氣數平穩,天意人心都定,而且,如果保留大片關中植被甚至恢復,那甚至有着抵禦草原民族,改善氣候的功效,可所謂真正在大地格局上佈局,與天地對上陽謀,哪怕自己王朝已滅,也可爲後世漢族正統以爭取氣數。

這可不是所謂的法術所能達到的境界。

“然立都之後,京師必是百萬之口,其糧又從何出?”李播冷靜之後,又問着:“陛下雖可立洛陽,然此事還得解。”

“南與北不同,南臨大海,雨水充足,氣候溫暖,只要黃河長江不災,就無大禍,天下以長江分爲南北,隋開運河,溝通五大水系,溝通南北,實是功德無量,也是氣數轉移南方之預兆,朕取占城稻,命南方多開水田,就是爲了此事。朕立洛陽,也是爲了調控南北,以應氣數。”

“朕命工部,已造新式水車龍骨翻車和筒車,而占城稻耐旱早熟,稻麥一年二熟,一畝可有二石到三石,數倍於北方,十數年間就可大興,洛陽所食,可無憂。”

其實原本歷史上,唐朝還是重視北方勝於南方,南方基本上是放任,但是南方還是蒸蒸日上,安史之亂後,朝廷更是依靠南方而存活。

現在朝廷直接重視南方開墾,自然效果不可同日而言,基本上十數年後,就可走完百年自然進程,供應洛陽帝都不成問題。

“那北方之事?”

“北方之事,朕也自有考慮,等平了河北,突厥和高麗,朕都會清除,你是輔,朕將此事告訴於你,望你心有定策,以行天下。”

“臣明白。”

等說過了事情,告退出去,楊宣凝才露出一絲微笑,其實改變氣數,到了他這個高度,說難極難,說易也易,這根本不在於什麼歷史名人之類,而是根本性改變格局的問題。

長安不爲都,政治經濟軍事不集中關中,關中自可修復植被,如果再加以宗教引導,又處於歷史性地溫暖期,那恢復北方植被,也不會太難。

這樣的話,數百年後,哪怕自己創造地已經不在,但是關中甚至整個北方元氣不傷,不落到日後千里風沙無人無田地地步,草原上所謂的遼金甚至蒙古等族,安能如意入侵?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今日下得區區一子一棋,當是後世漢族千秋萬代之福,這就是楊宣凝器量了。

論千秋功業,已不是唐太宗所能夠比喻。

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章 小戰(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六章 家酒(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章 消息(上)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三章 拜禮(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二章 明悟(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章 消息(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三十六章 破殺
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章 明悟(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六章 家酒(上)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五章 小戰(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六章 家酒(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六章 家酒(下)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十章 消息(上)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十六章 說相(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三章 拜禮(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二章 明悟(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章 消息(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三十六章 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