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男人之禁地

很少——簡直沒有——看見有男人到那種店鋪去買東西的。做的是婦女的生意,可是店裡的夥計全是男人。

小孩的時候,隨着母親去的是前門外煤市街的那家,離六必居不遠,沖天的招牌,寫着大大的“花漢衝”的字樣,名是香粉店,賣的除了婦女化妝品以外,還有全部女紅所需用品。

母親去了,無非是買這些東西:玻璃蓋方盒的月中桂香粉,天藍色瓶子廣生行雙妹嚜的雪花膏(我一直記着這個不明字義的“嚜”字,後來才知道它是譯英文商標Mark的廣東造字),豬胰子(通常是買給宋媽用的)。到了冬天,就會買幾個甌子油(以蛤蜊殼爲容器的油膏),分給孩子們每人一個,有着玩具和化妝品兩重意義。此外,母親還要買一些女紅用的東西:十字繡線,絨鞋面,鉤針……等等,這些東西男人怎麼會去買呢?

母親不會用兩根竹針織毛線,但是她很會用鉤針織。她織的最多的是毛線鞋,冬天給我們織墨盒套。繡十字布也是她的拿手,照着那複雜而美麗的十字花樣本,數着細小的格子,一針針,一排排的繡下去。有一陣子,家裡的枕頭套,媽媽的錢袋,妹妹的圍嘴兒,全是用十字布繡花的。

隨母親到香粉店的時期過去了,緊接着是自己也去了。女孩子總是離不開繡花線吧!小學三年級,就有縫紉課了。記得當時男生是在一間工作室裡上手工課,耍的不是鋸子就是銼子;女生是到後面圖書室裡上縫紉課,第一次用繡線學“拉鎖”,紅繡線把一塊白布拉得抽抽皺皺的,後來我們學做嬰兒的蒲包鞋,釘上亮片,滾上細絛子,這些都要到像花漢衝這類的店去買。

花漢衝在女學生的眼裡,是嫌老派了些,我們是到絨線衚衕的瑞玉興去買。瑞玉興是西南城出名的絨線店,三間門面的樓,它的東西摩登些。

我一直是女紅的喜愛者,這也許和母親有關係,她那些書本夾了各色絲線。端午節用絲線纏的糉子,毛線鉤的各種鞋帽,使得我浸湎於精巧、色彩、種種縫紉之美里,所以養成了家事中偏愛女紅甚於其他的習慣。

在瑞玉興選擇繡線是一種快樂。粗粗的日本繡線最惹人喜愛,不一定要用它,但喜歡買兩支帶回去。也喜歡選購一些花樣兒,用謄寫紙描在白府綢上,滿心要繡一對枕頭給自己用,但是五屜櫃的抽屜裡,總有半途而廢的未完成的傑作。手工的製品,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從一堆碎布,一卷糾纏不清的繡線裡,也可以看出一個女孩子有沒有恆心和耐性吧!我就是那種沒有恆心和耐性的。每一件女紅做出來,總是有缺點,比如毛衣的肩頭織肥了,枕頭的四角縫斜了,手套一大一小,十字布的格子數錯了行,對不上花,抽紗的手絹只完成了三面等等。

但是瑞玉興卻是個難忘的店鋪,想到爲了配某種顏色的絲線,夥計耐心地從樓上搬來了許多小竹簾卷的絲線,以供挑選,雖然只花兩角錢買一小支,他們也會把客人送到門口,那纔是沒處找的耐心哪!

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64章 雨第75章 蟹殼黃 (2)第13章 蘭姨娘 (2)第28章 擠老米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6章 竹第14章 蘭姨娘 (3)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章 惠安館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74章 蟹殼黃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8章 墮胎記第13章 蘭姨娘 (2)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32章 虎坊橋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14章 蘭姨娘 (3)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92章 遙念胡蝶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53章 初 戀 (1)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68章 會唱的球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4章 蟹殼黃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4章 初 戀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2章 遙念胡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章 惠安館 (2)第6章 惠安館 (5)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5章 相思仔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13章 蘭姨娘 (2)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5章 相思仔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92章 遙念胡蝶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章 惠安館 (2)第58章 墮胎記第2章 惠安館 (1)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32章 虎坊橋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29章 賣凍兒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64章 雨第30章 臺上臺下第63章 奔向光明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27章 文津街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29章 賣凍兒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65章 冬青樹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46章 竹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68章 會唱的球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70章 貧非罪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
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64章 雨第75章 蟹殼黃 (2)第13章 蘭姨娘 (2)第28章 擠老米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6章 竹第14章 蘭姨娘 (3)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章 惠安館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74章 蟹殼黃 (1)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8章 墮胎記第13章 蘭姨娘 (2)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32章 虎坊橋第43章 秋遊獅頭山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25章 排隊的小演員第14章 蘭姨娘 (3)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92章 遙念胡蝶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53章 初 戀 (1)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68章 會唱的球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4章 蟹殼黃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4章 初 戀 (2)第87章 略記吾師金秉英第92章 遙念胡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章 惠安館 (2)第6章 惠安館 (5)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5章 相思仔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13章 蘭姨娘 (2)第30章 臺上臺下第45章 相思仔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92章 遙念胡蝶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章 惠安館 (2)第58章 墮胎記第2章 惠安館 (1)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32章 虎坊橋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29章 賣凍兒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64章 雨第30章 臺上臺下第63章 奔向光明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27章 文津街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29章 賣凍兒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65章 冬青樹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46章 竹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68章 會唱的球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70章 貧非罪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