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

海音:

收到《純文學》,謝謝你。在海外讀到中國雜誌,如他鄉遇故知,別有滋味。信封上的住址你寫錯了,是35thAve.,不是3tbAve.,但是幸而有98125字樣,郵差認識姓名,依然投到不誤。這一期的內容很豐富,花了我一天工夫大致讀完。臺北海關根本對出境客不檢查行李,可是西雅圖海關十分嚴格,我帶了一包豆腐乾,美國佬硬說是肉製品,意欲沒收,幾經說明無效,最後請來農業部專員鑑定,方允放行。他們態度並不壞,檢查嚴格而臉上始終有笑容,一面要沒收人家的東西,一面嘻嘻哈哈說笑話,並不繃臉皺眉,這就美國人的可愛處。西雅圖好冷好冷,早晨三四十度,最熱的一陣不過五十幾度。

我們穿的衣服是春天的,此地氣候是嚴冬!我們除了在家聊天,就是上街買東西——與其說是買,不如說是看。美國市場琳琅滿目,看了真想買,一想二十公斤的行李限制,心就冷了。吃的麼,可口的不多,還是我們國內的好——不過小紅蘿蔔真好,又嫩又甜又有水兒,比咱們北平的好像還勝一籌。不知你同意否?我此次來不敢驚動任何人,不料《中央日報》登了一條小新聞,海外版也照登,鍾露升看到了,他一加宣傳,立刻就成新聞。我在西雅圖小憩,想到東部去。內人在飛機上下時,暈得厲害,歐洲之行怕有取消之必要。好在莎翁已經去世,憑弔故居也沒有太大的趣味,不去也罷。我們身在海外,心在臺灣,想念我們那個污髒雜亂的家園!

祝安

梁實秋頓首內人附候

70.4.30

這是樑先生夫婦(樑夫人程季淑女士)第一次赴美的來信,他們是1970年3月間出去的,所謂說收到《純文學》雜誌,是四月號(第七卷第四期)。這期上正好是我剛開始設“純文學作家專欄”,就是每期刊《純文學》作家數位,都是給《純文學》寫過稿的。雜誌這時已辦了總號第四十期,給這雜誌寫稿的也有將近二百位了,請無論他們的文友、同學、同事、家人寫一篇五百字以內的作者的生活、性格,並附照片一張。這都是讀者所喜愛看的,每人連照片帶文字只佔一頁。這一次開張,就有由師大教授陳祖文所寫的《梁實秋小事記》。陳祖文也是樑先生的同事兼好友,又都是研究和教授西洋文學的。他們同時也是家庭的朋友,這次樑先生夫婦就讓陳氏夫婦代看管空家,所以陳先生對樑家知之甚詳,大概哪兒都翻到了,所以在抽屜裡看到了一卷廢繩子,就寫了這篇小玩意兒。陳先生也是《純文學》的作者,他專譯英詩和研究翻譯問題,文筆清晰幽默。這張照片就是梁氏夫婦出國,在機場(那時還是在松山機場)我爲他們拍下的,現在可成了紀念,因爲照片中今天只剩下陳夫人了。

樑先生觀察世事甚透徹,寫到美國海關的認真但仍是笑容滿面,可不像臺灣。但不管怎麼樣,他仍是“想念我們那個污髒雜亂的家園”!

樑先生和《純文學》的淵源是始自《聯合副刊》,他第一篇給《聯副》的作品是1961年12月21日的散文《散步》。我於1967年1月創辦《純文學》月刊,他開始就寫來了散文《舊》,後來陸續寫譯了《憶老舍》、《冰心的詩》、《老水手之歌》等,《純文學》是他喜愛的雜誌,幾篇重要的憶舊文章——憶老舍和冰心,都在這兒發表的。而不久以前老舍的兒子舒乙,也找到梁氏在四川北碚的名居、名著“雅舍”,舒乙曾爲文記述,我也寫了勾起回憶樑師母的附錄小文。

海音:

我們今天飛到美國去了,連日陰雨又值感冒,未能走辭乞諒。

垂暮之年,遠適異邦,心情如何可以想見。匆此即頌大安

承楹兄好

梁實秋頓首內人附筆

72.5.26

這是我存梁氏信函中唯一毛筆寫的,信短而意義深長,看他說“垂暮之年,遠適異邦,心情如何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垂暮之人是難以想象那心情的。他們這番前去美國西雅圖,是因爲二女兒文薔居彼邦,看二老住在臺北,他們不能晨昏定省,所以接了去吧!我則正好於1973年有美國探親之行,他們知道了,便邀我挪出日子到西雅圖一遊。我此行兩個月,當然有些時間,便於九月底前往西雅圖。我於1965年受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旅行了二十多州,獨華盛頓州沒來過,所以也樂於由舊金山前往。華州如舊金山是個海灣和山坡地,故車子上上下下,夜行公路見山灣燈火,極美,居高臨下華盛頓湖又可觀景。沙鷗是特產,彭歌當年譯一書名《天地一沙鷗》,實妙澤也。西雅圖還是有些熟人的,如前在《國語日報》的鐘露升、陳少聰、何兆南、羅青、Brenda和LunyFoster夫婦等。

梁氏居處種滿花卉,其中有樑師母善種的芍藥,他們見臺灣來了老朋友,當然高興。我盤桓兩天,談不完的話,又拍了照,這纔打道回舊金山女兒家。

海音:

收到你的信,三張照片,照得好,洗印得好,只是其中有兩個老醜不大好看。我每天早晨洗臉,不敢擡頭照鏡,然而,然而,有什麼辦法!前幾天收到王節如寫三頁長信,字跡有一點傾斜,看來這場病勢不輕。據她說還要靜養幾個月。

謝冰瑩也有信來,據告不擬再開刀。我覺得她太不幸了,我很同情她。她是一個很厚道的人。最近我收到大陸直接寄來的一封信,是我們一個外甥從清華大學寄來的,這是這些年我第一次收到貼用那種郵票的信。大陸上的好多親友都故去了!我母親於十年前逝世,享壽九十,到今天我才知道,椎心慘痛!顧先生有信給我(沒回答我的問題),他是攜夫人女公子返去探視親舊的,那邊報紙有登載,還有照片,顧先生都複印給我看了。來書所述夫人患癌故去探視云云,不確。此間已下雪,唯落地即融,還沒冷到程度。女兒外孫和你一道返臺,府上熱鬧可想。我P.R.杳無消息,誰說外國人辦事敏捷,其不便民無以復加也。匆此即頌

大安何凡先生好內人附候

梁實秋頓首73.11.10

上面是我返回臺灣把在西雅圖拍的照片寄去後,樑先生的來信。信裡提到他們的生活近況,及和大陸開始通信所得到的訊息,都不是愉快的,可見他們遠適異邦的心境。他函中說謝冰瑩先生告訴他傷腿不擬再開刀。冰瑩先生是第一次赴美時在輪船上滑跌傷腿,汪洋大海的船中無法醫治,忍痛到美國上岸纔開刀。二十多年來她的腿始終不能大好,至今仍一瘸一拐的。但是謝先生一生憑毅力生活,她至今仍一人住舊金山老人院裡,出門要到友人家或上街,還趕公共汽車呢!真是了不起。我國前輩女作家有幾位長壽九十以上,至今仍健在的,即大陸的謝冰心、臺灣的蘇雪林、美國的謝冰瑩。

函中所說顧先生是指顧一樵先生,所謂顧先生沒回答他的問題,是前此樑先生跟我談過的問題,至今我已忘記是什麼問題了。

海音:

內人不幸於4月30日晨外出散步,被路邊油漆鐵梯倒下擊傷。急救行手術後未能從麻醉中醒轉,遂告不治。享年七十四歲,於5月4日葬於公墓。友人浦家麟從紐約、陳之藩從休斯頓,聞訊趕來,至爲可感。現正辦理法律手續。我突遭打擊,哀哉痛乎,何復可言!心慌意亂,恕不多寫。即祝

大安承楹先生均此不另

梁實秋頓首74.5.5

這是晴天霹靂的一封信!二老夫妻晨間好好散步,怎麼就會被鐵梯撞倒而一去不返了呢!北京人常常說,人跟閻王爺就差一層窗戶紙!這話一點兒也不錯,尤其對於因飛來橫禍而去的人來說。樑師母是一位溫文謙和的賢妻良母型婦女,她總是笑容迎人,一雙大眼雙眼皮很美麗的。她喜歡栽花和畫花卉圖畫,更喜歡做幾樣可口的麪食小菜給樑先生吃。樑先生本來是個大酒家,後來得了糖尿病不再飲酒。每到樑府留飯,端出來精緻的酒食菜味,只有我和也能酒的孟瑤欣賞,只見樑先生守着一大盆各色涼拌生菜,嘎巴嘎巴地生吃大嚼,好像挺香似的!但一看我們停下筷子,便皺着眉生氣似的指着我們說:“吃呀!你們吃呀!”樑師母和我們都笑了,不知他的心意何在!他常常這樣,有一次我便笑答說:“幹嗎呀!您看我們吃幹嗎這麼急呀!”後來我們研究他的心理狀態,是因爲自己不能吃到嘴而生氣的緣故吧!

當然,這樣的日子是從此沒有了。

樑師母故去後,我們在臺北的朋友陳祖文夫婦等便於五月間在善導寺設一靈堂,爲樑師母舉行一個佛教的追悼會,樑先生的同事、學生、文友都來行禮。我當日拍了一些照片給樑先生寄去,以爲哀思留念。

海音:得惠書及照片八幀,感激之至。看見靈堂景象,當然傷心,但是仍然想看。一面看一面流淚。明天是“斷七”,要去上墳,以後就不定期的去了,已約花店每星期送一花束。一個多月來,我表面上較前穩定一些,內心苦痛則無時或已。文薔已放暑假,可以不上學了。這一個多月來,常常整天家裡只我一人,一個人做午飯吃,真不是滋味。有幾天兩個孩子回來伴我吃飯,我心裡另是一番難過。院裡的花比去年旺盛,我不敢去看,一看就要大慟。寢室內一年四季皆有插花或盆栽,今後一律免除。我不能再看見花,一見花就只想摘下來送到墳上去!附上兩張照片,去年照的,今年還沒來得及,惜花人已長埋地下矣!匆上即請

大安

梁實秋頓首74.6.14

請告承楹先生,我感謝他在《國語日報》發新聞,陳祖文已剪報寄下矣。

抄錄樑先生來函數封,也算是紀念吧!

第53章 初 戀 (1)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3章 惠安館 (2)第29章 賣凍兒第14章 蘭姨娘 (3)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23章 看華表第27章 文津街第47章 愛玉冰第46章 竹第75章 蟹殼黃 (2)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6章 玫 瑰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68章 會唱的球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28章 擠老米第58章 墮胎記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32章 虎坊橋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3章 惠安館 (2)第5章 惠安館 (4)第14章 蘭姨娘 (3)第2章 惠安館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14章 蘭姨娘 (3)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章 惠安館 (3)第23章 看華表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13章 蘭姨娘 (2)第58章 墮胎記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13章 蘭姨娘 (2)第40章 友 情第14章 蘭姨娘 (3)第54章 初 戀 (2)第35章 我的童玩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2章 蘭姨娘 (1)第74章 蟹殼黃 (1)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9章 賣凍兒第57章 小紅鞋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64章 雨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69章 兩粒芝麻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6章 竹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4章 雨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45章 相思仔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75章 蟹殼黃 (2)第8章 惠安館 (7)第57章 小紅鞋第58章 墮胎記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75章 蟹殼黃 (2)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8章 墮胎記第74章 蟹殼黃 (1)第18章 後 記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5章 蟹殼黃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
第53章 初 戀 (1)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3章 惠安館 (2)第29章 賣凍兒第14章 蘭姨娘 (3)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23章 看華表第27章 文津街第47章 愛玉冰第46章 竹第75章 蟹殼黃 (2)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6章 玫 瑰 (1)第33章 天橋上當記第68章 會唱的球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28章 擠老米第58章 墮胎記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32章 虎坊橋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3章 惠安館 (2)第5章 惠安館 (4)第14章 蘭姨娘 (3)第2章 惠安館 (1)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14章 蘭姨娘 (3)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4章 惠安館 (3)第23章 看華表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13章 蘭姨娘 (2)第58章 墮胎記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74章 蟹殼黃 (1)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13章 蘭姨娘 (2)第40章 友 情第14章 蘭姨娘 (3)第54章 初 戀 (2)第35章 我的童玩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2章 蘭姨娘 (1)第74章 蟹殼黃 (1)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9章 賣凍兒第57章 小紅鞋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64章 雨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68章 會唱的球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69章 兩粒芝麻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6章 竹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4章 雨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45章 相思仔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75章 蟹殼黃 (2)第8章 惠安館 (7)第57章 小紅鞋第58章 墮胎記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84章 女子弄文誠可喜第75章 蟹殼黃 (2)第76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1)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58章 墮胎記第74章 蟹殼黃 (1)第18章 後 記第63章 奔向光明第75章 蟹殼黃 (2)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