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驢打滾兒 (2)

“孩子都沒了,我還回去幹麼?不回去了,死也不回去了!”宋媽紅着眼狠狠地說,並且接過媽媽手中的湯匙喂燕燕,好像這樣就表示她待定在我們家不走了。

“你家丫頭子到底給了誰呢?能找回來嗎?”

“好狠心呀!”宋媽恨得咬着牙,“那年抱回去,敢情還沒出哈德門,他就把孩子給了人,他說沒要人家錢,我就不信!”

“給了誰,有名有姓,就有地方找去。”

“說是給了一個趕馬車的,公母倆四十歲了沒兒沒女的,誰知道是真話假話!”

“問清楚了找找也好。”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宋媽成年跟我們唸叨的小栓子和丫頭子,這一下都沒有了。年年宋媽都給他們兩個做那麼多衣服和鞋子,她的丈夫都送給了誰?舊花棉被裡裹着的那個小嬰孩,到了誰家了?我想問小栓子是怎麼死的,可是看着宋媽的紅腫的眼睛,就不敢問了。

“我看你還是回去。”媽媽又勸她,但是宋媽搖搖頭,不說什麼,儘管流淚。她一匙一匙地喂燕燕,燕燕也一口一口地吃,但兩眼卻盯着宋媽看。因爲宋媽從來沒有這個樣子過。

宋媽照樣地替我們四個人打水洗澡,每個人的臉上、脖子上撲上厚厚的痱子粉,照樣把弟弟和燕燕送上了牀。只是她今天沒有心思再唱她的打火鏈兒的歌兒了,光用扇子撲呀撲呀扇着他們睡了覺。一切都照常,不過她今天沒有吃晚飯,把她的丈夫扔在門道兒裡不理他。他呢,正用打火石打亮了火,吧嗒吧嗒地抽着旱菸袋。小驢大概餓了,它在地上臥着,忽然仰起脖子一聲高叫,多麼難聽!黃板兒牙過去打開了一袋子乾草,它看見吃的,一翻滾,站起來,小蹄子把爸爸種在花池子邊的玉簪花又給踩倒了兩三棵。驢子吃上乾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黃牙齒露着。怪不得,奶媽的丈夫像誰來着,原來是它!宋媽爲什麼嫁給黃板兒牙,這蠢驢!

第二天早上我起來,朝窗外看去,驢沒了,地上留了一堆糞球,宋媽在打掃。她一擡頭看見了我,招手叫我出去。

我跑出來,宋媽跟我說:

“英子,別亂跑,等會跟我出趟門,你識字,幫我找地方。”

“到哪兒去?”我很奇怪。

“到哈德門那一帶去找找——”說着她又哭了,低下頭去,把驢糞撮進簸箕裡,眼淚掉在那上面,“找丫頭子。”

“好的。”我答應着。

宋媽和我偷偷出去的,媽媽哄着弟弟他們在房裡玩。出了門走不久,宋媽就後悔了:

“應當把弟弟帶着,他回頭看不見我準得哭,他一時一刻也沒離開過我呀!”

就是爲了這個,宋媽才一年年留在我家的,我這時仗着膽子問:

“小栓子怎麼死的?宋媽。”

“我不是跟你說過,馮村的後坡下有條河嗎?……”

“是呀,你說,叫小栓子放牛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淨顧得玩水。”

“他掉在水裡死的時候,還不會放牛呢,原來正是你媽媽生燕燕那一年。”

“那時候黃板——嗯,你的丈夫做什麼去了?”

“他說他是上地裡去了,他要不是上後坡草棚裡耍錢去纔怪呢!準是小栓子餓了一天找他要吃的去,給他轟出來了。不是上草棚,走不到後坡的河裡去。”

“還有,你的丈夫爲什麼要把小丫頭子送給人?”

“送了人不是更鬆心嗎?反正是個姑娘不值錢。要不是小栓子死了,丫頭子,我不要也罷。現在我就不能不找回她來,要花錢就花吧。”宋媽說。

我們從絨線衚衕走,穿過兵部窪、中街、西交民巷,出東交民巷就是哈德門大街。我在路上忽然又想起一句話。

“宋媽,你到我們家來,丟了兩個孩子不後悔嗎?”

“我是後悔——後悔早該把俺們小栓子接進城來,跟你一塊兒唸書認字。”

“你要找到丫頭子呢,回家嗎?”

“嗯。”宋媽瞎答應着,她並沒有聽清我的話。

我們走到西交民巷的中國銀行門口,宋媽在石階上歇下來,過路來了一個賣吃的也停在這兒。他支起木架子把一個方木盤子擺上去,然後掀開那塊蓋布,在用黃色的麪粉做一種吃的。

“宋媽,他在做什麼?”

“啊?”宋媽正看着磚地在發愣,她擡起頭來看看說,“那叫驢打滾兒。把黃米麪蒸熟了,包黑糖,再在綠豆粉裡滾一滾,挺香,你吃不吃?”

吃的東西起名叫“驢打滾兒”,很有意思,我哪有不吃的道理!我咽嚥唾沫點點頭,宋媽掏出錢來給我買了兩個吃。她又多買了幾個,小心地包在手絹裡,我說:

“是買給丫頭子的嗎?”

出了東交民巷,看見了熱鬧的哈德門大街了,但是往哪邊走?我們站在美國同仁醫院的門口。宋媽的背,汗溼透了,她提起竹布褂的兩肩頭抖落着,一邊東看看,西看看。

“走那邊吧。”她指指斜對面,那裡有一排不是樓房的店鋪。走過了幾家,果然看見一家馬車行,裡面很黑暗,門口有人閒坐着。宋媽問那人說:

“跟您打聽打聽,有個趕馬車的老大哥,跟前有一個姑娘的,在您這兒吧?”那人很奇怪地把宋媽和我上下看了看:

“你們是哪兒的?”

“有個老鄉親託我給他帶個信兒。”

那人指着旁邊的小衚衕說:

“在家哪,衚衕底那家就是。”

宋媽很興奮,直向那人道謝,然後她拉着我的手向衚衕裡走去。這是一條死衚衕,走到底,是個小黑門,門雖關着,一推就開了,院子裡有兩三個孩子在玩土。

“勞駕,找人哪!”宋媽喊道。

其中一個小孩子就向着屋裡高聲喊了好幾聲:

“姥姥,有人找。”

屋裡出來了一位老太太,她耳朵聾,大概眼睛也快瞎了,竟沒看見我們站在門口,孩子們說話她也聽不見,直到他們用手指着我們,她才向門口走來。宋媽大聲地喊:

“你這院裡住幾家子呀?”

“啊啊,就一家。”老太太用手罩着耳朵才聽見。

“您可有個姑娘呀!”

“有呀,你要找孩子他媽呀!”她指着三個男孩子。

宋媽搖搖頭,知道完全不對頭了,沒等老太太說完,便說:

“找錯人了!”

我們從哈德門裡走到哈德門外,一共看見了三家馬車行,都問得人家直搖頭。我們就只好照着原路又走回來,宋媽在路上一句話也不說,半天才想起什麼來,對我說:

“英子,你走累了吧?咱們坐車好不?”

我搖搖頭,仰頭看宋媽,她用手使勁捏着兩眉間的肉,閉上眼,有點站不穩,好像要昏倒的樣子。她又問我:

“餓了吧?”說着就把手巾包打開,拿出一個剛纔買的驢打滾兒來,上面的綠豆粉已經被黃米麪溶溼了。我嘴裡唸了一聲:“驢打滾兒!”接過來,放在嘴裡。

我對宋媽說:

“我知道爲什麼叫驢打滾兒了,你家的驢在地上打個滾起來,屁股底下總有這麼一堆。”我提起一個給她看,“像驢糞球不?”

我是想逗宋媽笑的,但是她不笑,只說:

“吃罷!”

半個月過去,宋媽說,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馬車行,也沒有一點點丫頭的影子。

樹陰底下聽不見馮村後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見宋媽手裡那一雙雙厚鞋底了,也不請爸爸給寫平安家信了。她總是把手上的銀鐲子轉來轉去地呆看着,沒有一句話。

冬天又來了,黃板兒牙又來了。宋媽把他撂在下房裡一整天,也不跟他說話。這是下雪的晚上,我們吃過晚飯擠在窗前看院子。宋媽把院子的電燈捻開,燈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還在不斷地落着雪,一層層鋪上去。宋媽喂燕燕吃凍柿子,我念着國文上的那課叫做《下雪》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片,

飛入蘆花都不見。

老師說,這是一個不會做詩的皇帝做的詩,最後一句還是他的臣子給接上去的。但是念起來很順嘴,很好聽。

媽媽在燈下做燕燕的紅緞子棉襖,棉花撕得小小的、薄薄的,一層層地鋪上去。媽媽說:

“把你當家的叫來,信是我叫老爺偷着寫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兒子再回這兒來。是兒不死,是財不散,小栓子和丫頭子,活該命裡都不歸你,有什麼辦法!你不能打這兒起就不生養了!”

宋媽一聲不言語,媽媽又說:

“你瞧怎麼樣?”

宋媽這才說: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賬去!”

爸爸和媽媽都笑了。

“這幾個孩子呢?”宋媽說。

“你還怕我虧待了他們嗎?”媽媽笑着說。

宋媽看着我說:

“你念書大了,可別欺侮弟弟呀!別淨跟你爸爸告他的狀,他小。”

弟弟已經倒在椅子上睡着了,他現在很淘氣,常常爬到桌子上翻我的書包。

宋媽把弟弟抱到牀上去,她輕輕給弟弟脫鞋,怕驚醒了他。她嘆口氣說:“明天早上看不見我,不定怎麼鬧。”她又對媽媽說:“這孩子脾氣犟,叫老爺別動不動就打他;燕燕這兩天有點咳嗽,您還是拿鴨兒梨燉冰糖給她吃;英子的毛窩我帶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給捎了來;珠珠的襪子都該補了。還有,……我看我還是……唉!”宋媽的話沒有說完,就不說了。

媽媽把摺子拿出來,叫爸爸念着,算了許多這錢那錢給她,她毫不在乎地接過錢,數也不數,笑得很慘:

“說走就走了!”

“早點睡覺吧,明天你還得起早。”媽媽說。

宋媽打開門看看天說:

“那年個,上京來的那天也是下着鵝毛大雪,一晃兒,四年了!”

她的那件紅棉襖,也早就拆了,舊棉花換了榧子兒,泡了梳頭用;面子和裡子,給小栓子納鞋底用了。

“媽,宋媽回去還來不來了?”我躺在牀上問媽媽。

媽媽擺手叫我小聲點兒,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輕輕地對我說:

“英子,她現在回去,也許到明年的下雪天又來了,抱着一個新的娃娃。”

“那時候她還要給我們家當奶媽吧?那您也再生一個小妹妹。”

“小孩子胡說!”媽媽擺着正經臉罵我。

“明天早上誰給我梳辮子?”我的頭髮又黃又短,很難梳,每天早上總是跳腳催着宋媽,她就要罵我:“催慣了,趕明兒要上花轎了也這麼催,多寒磣!”

“明天早點兒起來,還可以趕着讓宋媽給你梳了辮子再走。”媽媽說。

天剛矇矇亮,我就醒了,聽見窗外沙沙的聲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趕快起牀下地跑到窗邊向外看。雪停了,幹樹枝上掛着雪,小驢拴在樹幹上,它一動彈,樹枝上的雪就抖落下來,掉在驢背上。

我輕輕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媽,她看見我這樣早起來,嚇了一跳。我說:

“宋媽,給我梳辮子。”

她今天特別的和氣,不嘮叨我了。

小驢兒吃好了早點,黃板兒牙把它牽到大門口,被褥一條條地搭在驢背上,好像一張沙發椅那麼厚,騎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媽打點好了,她把一條毛線大圍巾包住頭,再在脖子上繞兩繞。她跟我說:

“我不叫醒你媽了,稀飯在火上燉着呢!英子,好好唸書,你是大姐,要有個樣兒。”說完她就盤腿坐在驢背上,那姿勢真叫絕!

黃板兒牙拍了一下驢屁股,小驢兒朝前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印下了一個個清楚的蹄印兒。黃板兒牙在後面跟着驢跑,嘴裡喊着:“得、得、得、得。”

驢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鈴鐺,在雪後清新的空氣裡,響得真好聽。

第70章 貧非罪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5章 蟹殼黃 (2)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5章 我的童玩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9章 兩粒芝麻第58章 墮胎記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4章 初 戀 (2)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9章 愛與牽手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2章 蘭姨娘 (1)第67章 玫 瑰 (2)第70章 貧非罪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2章 遙念胡蝶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29章 賣凍兒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7章 小紅鞋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2章 蘭姨娘 (1)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章 惠安館 (4)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4章 雨第31章 一張地圖第75章 蟹殼黃 (2)第64章 雨第63章 奔向光明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5章 惠安館 (4)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2章 蘭姨娘 (1)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29章 賣凍兒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6章 竹第63章 奔向光明第14章 蘭姨娘 (3)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57章 小紅鞋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45章 相思仔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30章 臺上臺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5章 惠安館 (4)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4章 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0章 友 情第23章 看華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13章 蘭姨娘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7章 小紅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3章 初 戀 (1)第28章 擠老米
第70章 貧非罪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52章 未了的情緣——愛情的散步第75章 蟹殼黃 (2)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35章 我的童玩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9章 兩粒芝麻第58章 墮胎記第36章 家住書坊邊 (1)第49章 愛與牽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8章 新竹白粉第54章 初 戀 (2)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49章 愛與牽手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2章 蘭姨娘 (1)第67章 玫 瑰 (2)第70章 貧非罪第30章 臺上臺下第92章 遙念胡蝶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29章 賣凍兒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7章 小紅鞋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1章 臺灣民俗雜輯 (2)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2章 蘭姨娘 (1)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章 惠安館 (4)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64章 雨第31章 一張地圖第75章 蟹殼黃 (2)第64章 雨第63章 奔向光明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5章 惠安館 (4)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亞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85章 宜蘭街上一少年第12章 蘭姨娘 (1)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29章 賣凍兒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46章 竹第63章 奔向光明第14章 蘭姨娘 (3)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57章 小紅鞋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62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2)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45章 相思仔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30章 臺上臺下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5章 惠安館 (4)第50章 臺灣民俗雜輯 (1)第19章 英子對英子——東京小住札記第64章 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0章 友 情第23章 看華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13章 蘭姨娘 (2)第82章 談老舍及其文體第57章 小紅鞋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7章 生命的風鈴——敬老四題 (2)第53章 初 戀 (1)第28章 擠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