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敗

刻有“金英翠萼帶春寒, 黃色花中有幾般”的二月迎春花小茶杯, 就和它的花神楊貴妃娘娘一樣精彩絕倫、明媚雍容, 看着它就想到馬崽坡之變的康熙皇帝, 忍不住感嘆出聲, “亢家的祖先, 都是尚禮義的大家之人。”

“子孫後人空有經商才華,沒有學到一點兒先人們爲人處世的精髓。家業傳承這個事兒, 不光對於商家,對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家都是個大難題。”

胤礽對於自家皇阿瑪的感慨不置可否, 端起面前熱乎乎的奶=子茶喝了幾口, 對所謂的家業傳承稍作思考, 覺得,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纔是天下大道。如果永遠讓某些人家掌控世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纔是大有問題。

“家業傳承確實是有利於社會穩定,但兒臣認爲, 風水輪流轉纔是正理。如果目前處於社會底層的民衆一直沒有機會出頭,那就到了需要改天換地的時候了, 王侯將相哪有天生?更何況是一直生在一家?”

聽到他如此理性的言論, 康熙皇帝更是想嘆氣。號稱“流水的皇帝、鐵打的世家”的魏晉時期,那些傳承千年的大世家,上握皇權, 下控民心,各種傳承的法子精妙完備,不也是泯滅在奔涌不息的歷史洪流中?

“道理是這樣講,可是人性就是如此,做父母對兒女永遠都是一片癡心難改。你這都要做阿瑪了,還是幾個孩子的阿瑪,當可以體會你皇阿瑪的一番苦心。”

“兒臣體會。”想到自己這些日子因爲太子妃和孩子們的殫心竭慮,太子殿下也忍不住感嘆。可是,雖然他也希望他的孩子永遠衣食無憂、健康安樂,卻也深深的明白,這只是他的一個希望,只是他努力的方向。

“世事太過公平,萬事不由人心。世人流傳什麼龍生龍鳳生鳳的血統傳承言論,不過是以前的當權派爲了家業世襲搞出來的歪理邪說罷了。因爲他們心虛擔憂,因爲他們比誰都明白,老子英雄兒窩囊的悲哀。”

反應過來後他這句話的意思的康熙皇帝瞪着眼睛,“啪”的一聲拍在他的小腦門上,“皇阿瑪非常相信,朕的嫡孫孫們都是不輸於你的英雄好漢。”

感覺自己實話實說還捱了這一下的太子殿下很無辜,卻又忍不住糾正他的“嫡孫孫們”的說法,“雖然會有意外,但是兒臣和孫老御醫的診脈結果差不多,最多兩個男娃娃。兒臣有預感,肯定有女娃娃。”

所以,您不要老想着四個嫡孫孫“們”。

“兩個也是嫡孫孫們。”端起來他的迎春花小倒鍾,小品了一口香煞人的碧螺春,他又接着說道:“你不就是怕我們因爲偏愛男娃娃,讓女娃娃受委屈嗎?”

太子殿下非常誠實的點頭,四個孩子一塊兒出生,如果因爲大人的偏心眼,世俗的男女之別導致他們哪一個受了不公正的小委屈,他豈不是要心疼壞了?

瞥了一眼呆兒子的傻阿瑪模樣,康熙皇帝忍不住要笑話他,“瞅瞅你那個小氣樣兒?皇阿瑪反而要擔心,家裡人因爲對小阿哥太過要求嚴厲,對小格格寵愛放縱。”

被說“小氣”的太子殿下,非常不同意自家皇阿瑪的說法,就見他眼神兒認真,語氣也特別認真的反駁道:“小娃娃對大人的心思態度有着非常敏銳的直覺反應。他們可以感知到親近的人對他們的態度是重視還是不重視。”

“因爲不重視而溺愛,和因爲太過重視而嚴厲,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雖然不會說話,不知道怎麼表達,卻不是沒有感覺。這也是有些小寶寶會莫名哭鬧的原因之一。如果大人對於他們的哭鬧不重視,那他們就不會再哭鬧,然後就會在大人的忽視中形成心理問題。”

太子妃的上輩子就是這樣。

還沒出生時,因爲國家內憂外患,元皇后孕期身體不適、精神焦慮,她就沒有一般的孩子健康;兒時因爲“康熙皇帝”的忙碌,導致她就一直跟着只會奉承她的嬤嬤宮女太監長大,沒有來自親人的真心關愛,所有的小缺點也沒有人及時的給予糾正。

進學後一味的讀書習武,一味的壓抑小孩子的活潑本性,遇到煩心事兒沒有得到及時的排解疏導;長大後心理素質低,叛逆偏激孤僻等等,很正常。歷史上的幾個太子,好像都是這樣,比如長孫皇后去世後的李承乾太子。

目瞪口呆的聽完了,還沒做阿瑪的呆兒子的這番“育兒經”,自覺已經是二十多個孩子的阿瑪,還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阿瑪的康熙皇帝,無力的捏了捏眉心,對於寶貝兒子要求一視同仁的奇特觀點更是無力。

他想說“就是要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教會他們,彼此身份的區別。”卻又瞬間想到太子妃的叮囑和孫之鼎在他逼問下的說明,怕多說引起兒子更多的憂慮不安,當下就改了口。

“行,到時候皇阿瑪一樣疼他們,一樣的嚴加管教。”只要太子妃和孩子們都平平安安的,毓慶宮的小家庭一直和和美美的,他這個皇阿瑪,怎麼都行。

太子殿下聽到皇阿瑪滿口答應下來,眉眼舒展,一雙桃花眼彎成了兩道月牙兒,滿是真誠的說道:“謝皇阿瑪體貼,皇阿瑪英明神武。”

被拍“龍屁”的康熙皇帝志滿意得的端起他心愛的小茶杯,閉着眼睛繼續品他心愛的碧螺春。太子殿下心裡頭高興,臉皮還特別厚,他把自己手裡的這杯奶=子茶喝完後,又開始提另外一個要求。

“這次培養銀行方面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兒臣想把四弟帶着。皇阿瑪以爲如何?”

強行忍住自己,沒有讓嘴裡的茶水噴出來。康熙皇帝輕輕的把茶杯放回小几上,看着他的眼神兒特別複雜,千言萬語無法言說的複雜。

那個讓娘娘們出銀子跟去南巡的小四,因爲跟着他們去了一趟嶺南雲貴等地,回來後可謂是變本加厲的小氣,尤其是這兩年太子不在京,大阿哥在外打仗,教導小阿哥們的事兒就落在三阿哥和四阿哥的身上,然後,他就徹底放飛自我,鬧出來的各種趣事兒,每每想起來就讓他覺得牙花子疼。

胤礽瞅着皇阿瑪的表現,大致明白原因。四弟,確實是向着原本歷史上那個崇尚節儉、嚴猛行政的大改革家大步邁進。

“兒臣知道,四弟愛憎分明、愛較真兒,不符合世人眼裡的中庸標準。兒臣不怕他雷厲風行的興利除弊,兒臣只擔心,護不住他。”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就好像自家皇阿瑪一力擔起“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兒,獨立面對被剝奪特殊利益的天下士紳的滔天怒火,不顧他最在意的仁愛名聲,大力打擊那些堅持“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耍弄筆桿子倒行逆施的天下文人一樣。

皇阿瑪把他護在身後,他也想把四弟護在身後,不想讓四弟將來和原本歷史上的“雍正皇帝”一樣,一心要國家昌盛民安樂,最後卻因爲天下文人的口誅筆伐,擔了一身罵名。

康熙皇帝呆愣片刻,在心裡嘆了口氣。好吧,你們兄弟情深,你們開心就好。

“決定了?”

聽到這句問話,太子殿下收斂臉上的神色,小表情特別嚴肅的回答,“回皇阿瑪,差不多可以定下來。按照兒臣的預計,現在開始悉心教導,過個十來年,四弟將會是負責大清銀行最合適的人選。”

“宋朝的紙幣管理是比較成功的,因爲他們一直堅持“少則重,多則輕”的謹慎原則。兒臣也認爲紙幣發行代表着大清國朝廷的信用,必須慎之又慎。”

“大清銀行作爲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監管協調其他銀行,參與朝廷的財政收支覈算等等,實在是責任重大。它和其他的銀行一起,將會成爲大清國經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負責人人選,也是重中之重。”

聽他說起紙幣代表的朝廷信用,康熙皇帝真是感慨萬千,“朕算是明白了爲何明朝皇帝明知道紙幣的好處,卻都拒絕紙幣,一力實施保守的農耕經濟的原因;也明白了宋朝孝宗皇帝因爲軍費緊張被迫刊發“會子”,說的那句“幾乎十年睡不着”的意思。”

去年紙幣剛剛發行的時候,他可不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時刻擔心朝廷刊發的紙幣貶值造成社會動盪,老百姓對朝廷失望,大清國的一片大好形勢榱崩棟折,父子倆多年的拼搏努力付諸一旦。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沒日沒夜提心吊膽的滋味,心裡頭還是滿滿的一把辛酸淚。

太子殿下對於“幾乎十年睡不着”也是深有同感,那段時間,他雖然遠在邊境,卻也是時刻把神經繃得緊緊的。紙幣的法償能力怎麼制定?怎麼保證它永遠流通起來不變成一張廢紙?怎麼使百姓手中的紙幣永遠保持它的“黃金價值”?

如何做到“適當的”控制它的發行數量?萬一紙幣貶值的情況發生,朝廷該怎麼實行紙幣回籠政策?···所有因爲發行紙幣會引起的可能性,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都無時無刻不在他腦袋裡晃悠。

“所以兒臣纔想着,將來由四弟接手大清銀行,因爲這個人選,必須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抵抗住內外各種腐蝕誘惑。要能放下身段爲百姓着想,真正的視紙幣爲大清國的黃金,而不是把紙幣當成一張小花紙,把銀行變成合法的高利貸機構。”

掌控好紙幣發行中的“分寸”,把握住一個合適的度,靈活實施或鬆或緊的貨幣政策;在貨幣方面協助朝廷穩定大清國的額經濟發展秩序,只是大清銀行行長職責中的一個方面,其實他心裡的還有一個,不大好意思對自家皇阿瑪說出來的小想頭。

大清銀行行長的主要職責,應該還包括用貨幣約束朝廷或者皇家的“任性”,而不是把銀行變成朝廷,或者是某個人的私利機構隨意操縱。他不光要嚴於克己,還要有心性手腕讓其他人也“克”己。

可是他不說,已經對原本歷史的發展知之甚詳的康熙皇帝,結合着他這段時間對於“金融和貨幣”各種知識的惡補,也大致可以猜的出來。

兒子準備把財政大權下放,他是不想同意,可是他既然有這個心思,顧忌着他這個皇阿瑪的感受,下放給自家的小四,還說要一力護着小四,他--就勉強同意吧。至於在他百年後皇家會如何,只能感嘆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

想到這裡,他瞅着寶貝兒子眼巴巴望着他的小模樣,就無奈的鬆了口,“皇阿瑪也知道,依照四阿哥的認真性子和擔當,或許是最合適負責大清銀行的人選。既然你有了主意,大膽的實施就是。大清銀行--就隨你們哥倆折騰。”

太子殿下聞言,樂的眉眼彎彎,語帶歡喜,“皇阿瑪聖明。”被“聖明”的康熙皇帝瞅着他那副小老鼠偷到油的歡喜模樣,只覺得牙花子疼。世人都說,兒女都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債,可真是沒說錯一點兒。

心裡頭歡喜不已的太子殿下,對着自家皇阿瑪滿臉無奈的樣子笑了笑,擡頭看看小鴨子掛鐘上面的時間,快要五點了,估摸着四弟快要從無逸齋回來,就喚來一個小公公,去通知四阿哥一聲,下學後來一趟毓慶宮。

“還有一個事兒,兒臣和您說一聲。”正在想其他事兒的康熙皇帝聞言,眉心一跳,“說吧,你小子又要做什麼?”

聽着自家皇阿瑪的語氣,感覺自己好像是“不肖子孫”的太子殿下,趕緊把這個念頭從腦海裡趕出去,皺着小眉頭輕聲說道:“兒臣回來的時候,在城南的施工現場轉着看了看,發現在建的這批預售房,用的材料是合格的,但是馬桶間好像比圖紙上小。”

“兒臣以爲圖紙更改了,就轉去工部覈查,結果工部給兒臣的圖紙並沒有任何更改。”

“然後,···”

“然後兒臣就讓刑部去核查此事。”

想到負責此次四城建設的那幾個人,康熙皇帝這次是真心覺得自己牙花子疼。如果查出來他們爲了私利私下更改圖紙,兒子是肯定要按律法辦理的,到時候這些人又要哭鬧到他這裡。

“行,這事兒皇阿瑪知道了,給你兜着就是。”

經過兒子這些年的不斷念叨,他已經非常明白,馬桶間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有進就有出、有吃就有拉,吃喝拉撒乃天理循環也,不能因爲它是髒物就隨意對付。或者說,就因爲它是髒物,更要端正態度,嚴肅處理。

“兒臣謝皇阿瑪。兒臣從西藏回京城的時候,和太子妃到各地方的街道上都逛了逛,其他方面的基礎建設都還合格,可是大部分的店家還是不以衛生間爲重,外面弄得富麗堂皇,馬桶間卻是狹小擁堵的很,有的甚至髒亂不堪。”

康熙皇帝猛地咳嗦出聲,對於兒子帶着媳婦逛街,不大手一揮買買買,卻只顧着關注人家的馬桶間的行爲,很是無奈。

“雖然朕也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應該有規整的馬桶間,可是千年來形成的習俗不好改。能在官道、街道、店鋪等等原本屬於男人的地盤上,把男女馬桶間建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再者說,天底下像你這麼疙瘩的人有幾個?在大清國的馬桶間建設方面,你小子暫時可知足吧。”現在出門在外的人,誰不誇這個馬桶間建設的好,就這小子還一臉嫌棄。就算是在這個紫禁城裡頭,像兒子這般疙瘩的人,也沒第二個,更何況是在民間?

一想到此事他就滿心鬱悶,將來後人說起康熙皇帝,估計都會說,就是那個不光管着百姓怎麼生娃,還管百姓如何拉撒的皇帝,生產發售“小雨衣、小藥丸”不說,還下聖旨立逼着人在各個地方建馬桶間。

需要知足的太子殿下想嘆氣,“兒臣也知道,自古以來,男子都習慣了在外面隨意解決自己的五穀輪迴,一時改不過來固有觀念。”

這或許就是男權社會的一個縮影吧?男子在各個方面,或者是潛意識裡面,完全不顧及女子的感受,甚至覺得非常的天經地義。壓根兒就不在乎,他們站在街上隨意解決五穀輪迴的時候,對於路過的女子和小孩子造成的心裡陰影。

眼見他爲了一個小小的馬桶間感慨萬千,生怕他再來個什麼事兒要說,康熙皇帝非常直接的趕他走人。太子殿下摸摸鼻子,想着四弟應該快到毓慶宮了,就麻溜的起身行禮告退。

外面的雪小了一些,覺得雪羽服太笨重,他就換了雙雪地靴,打着一把大油紙傘慢騰騰的踱着步回毓慶宮。

坐在軟椅上的康熙皇帝遠遠的望着兒子自己打傘,優哉遊哉漫步雪中的小背影,想到孫之鼎和他說的,太皇太后因爲太子妃懷四胞胎的刺激,老邁的身體又煥發了一絲生機的事兒,乾脆也讓樑九功撐着傘,主僕二人擡腿朝慈寧宮的方向慢慢逛。

毓慶宮裡頭,此時正熱鬧着。因爲四阿哥收到他太子二哥的傳信的時候,他旁邊還跟着好幾位小弟弟,大家夥兒一琢磨,四哥去和太子二哥商議事兒,他們可以來聽故事吆。額娘說了,太子妃嫂嫂的身子已經坐穩,小侄子們都非常的健壯。

然後等四阿哥領着弟弟們到了的時候,發現太子二哥還沒回來,太子妃嫂嫂正在親手做梅花插瓶,阿哥們立即一呼隆上前,嚷嚷着都要幫忙。

現在的太子妃,非常樂意看到他們經常來鬧騰一下,當下就特別熱情的招呼他們吃喝玩樂。她想着弟弟們當中,也就四阿哥的審美可以看的過眼,就讓他做指揮,讓小阿哥們在宮人的帶領下學習着動手。

太子殿下進來前殿,發現太子妃和弟弟們忙的不亦樂乎,也很開心。兄弟們一起熱熱鬧鬧的用過晚飯,太子妃繼續領着小阿哥們做插花,他就帶着四阿哥去了書房,把事兒和他說清楚。

哪知道四阿哥聽到這個人人爭搶的肥差事,將來會落到了他的頭上,卻是小臉皺巴着,不大樂意,在胤礽詢問的目光下,吞吞吐吐的憋出來一句,“胤禛想進內務府和戶部。”

太子殿下不由的失笑,“進戶部,太子二哥可以理解,大清銀行也是隸屬於戶部。這個不耽誤你將來進戶部。但是內務府?卻是沒有必要。你看看現在的內務府,平時主要負責的都是什麼事兒?”

四阿哥想了想,不確定的回答,“負責皇家日常用度,還有,研究各種新品,給玩具處提供各種幫助?”

“既然你看的明白,就可以想的明白。等將來你們都出宮建府後,你看宮裡頭還有多少人?內務府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四阿哥心頭一震,張着嘴巴說不出來話來。

太皇太后已經老了,皇太后也會老去。他們雖然在慢慢長大,卻是長大後就會出宮。然後,宮裡頭就只剩下皇阿瑪和娘娘們,還有太子二哥一家人。等到皇阿瑪和娘娘們也開始老去,宮裡就只剩太子二哥一家人了。

四阿哥的小鼻子泛酸,低着頭沉思片刻,再擡起頭的時候,還是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就算是那樣,胤禛也要進內務府。”胤礽瞅着他委屈巴巴的小模樣,無奈妥協,“行。只要你不累着自己,將來內務府也讓你管着。”

“謝謝太子二哥。那大清銀行?”其實他對大清銀行也是動心的,太子二哥。兄弟同心的太子二哥通過他熱切的目光和強烈的腦電波,讀懂了他的“動心”,哭笑不得,伸手拍拍他的小肩膀,輕聲解釋。

“大清銀行--非常重要。打個比方,以前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一家人辛辛苦苦的做工一年,可以換來二百兩銀子也就是二十兩黃金,攢個十來年,就夠在價格最低的城北買一套新式房。可是發行紙幣以後,他們攢個十來年,手裡不是二百兩黃金,而是一百萬大清幣的銀行存根。”

“大家都知道,紙幣就是一張紙,可是老百姓對朝廷付出了信任,用他們十多年的身家換了一麻袋紙在手裡,我們要如何做到,不辜負他們的信任,讓他們在十年後可以用這一麻袋紙幣,買到他們期待中的房子?哪怕是買到一個更偏遠,更小一些的房子?”

作者有話要說:  少則重,多則輕 宋孝宗,一個非常樸素可愛的銀行家嘿

榱崩棟折,cuī榱,椽子,放在檁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