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玉琴

明月在東邊的天空緩緩升起, 稀稀疏疏的星星努力地閃爍光芒。紫禁城裡頭一盞盞精美華麗的彩燈亮起,蘭膏明燭、華燈錯寫的四九城燃起來萬家燈火。

繁華的夜晚來臨, 國宴中的太和殿廣場自然更是高歌歡舞的熱鬧非凡。有的人在不停地手舞足蹈姿態翩躚, 有的人衣衫凌亂而不自知,因爲喝了不少美酒的太子殿下, 一雙桃花眼半睜未睜, 小眼神兒比平時更加迷離悄恍,滿滿的無辜。

世界各國的人們都知道太子殿下多才多藝,他帶着太子妃在那達慕大會參加敖包對歌的時候發出的“天籟之聲”更是讓無數人傾倒。此刻場下都已差不多半醉未醉、興致高漲的衆人看到仙人一樣的太子殿下在月光下踱步下凡, 咳咳, 自動忽視傍邊讓人牙疼的恭親王。

在衆人滿懷敬仰和期待的目光下,一架好似唐朝時期的宮廷制式--靈機式古琴被送了上來。渾厚秀美的造型、富麗堂皇的氣度、歲月留下的燦然寶光閃耀人眼。仔細一瞧, 就看到此琴的琴面弧度大而厚, 形制卻是修長。

盈盈月光下, 一股獨屬於盛唐時期的雍容華貴氣息撲面而來。圓形龍池, 扁圓形鳳沼,整張琴氣象渾厚雍容而絕無絲毫蠢笨之感。梧桐木胎,純鹿角沙漆灰,慄殼色與黑色相間的漆色摧璨古穆, 類似大蛇腹紋一樣的斷紋上有若干細小的牛毛斷紋。

衆人心下恍然,這就是太子殿下的愛琴,大唐時期的制琴名家雷氏爲李家皇室所作,得幸流傳至今,又因爲太子殿下的喜愛, 和鼎鼎大名的四大名琴,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樑、司馬相如的綠綺、蔡邕的焦尾並稱於世的大聖遺音。

半醉半醒的太子殿下慢騰騰的在這張他彈了十來年的古琴後面坐定,好像已經魂飛天際。漫空飛揚的思緒定在中午給小寶寶們彈的《千字文》上,手上就全憑本能反應彈了出來。

巨壑迎秋,寒江印月。萬籟悠悠,孤桐颯裂。大家夥兒雖然被太子殿下這個悠閒散漫的架勢弄得有點兒迷糊,曲子也是沒有聽過的新曲,但是猶如萬籟沉寂中一聲突發的桐木爆裂之音的古琴聲,他們卻是沒有理由不非常喜歡。

音樂不需要語言。此時此刻,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被這金徽玉珍、饒有古韻的琴音迷住了心神,紛紛停下手上腳上的動作,傾身豎耳聆聽。

大聖遺音琴本身就是融韻味於琴絃的神品,鬆透響亮、爽朗清澈的聲調,集合了古、透、潤、靜、圓、勻、清等九種人世間最美麗的音色,恰如宋朝大文學家歐陽修在《送楊寘序》中所說“舜與文王、孔子之遺也。”

今晚上的大聖遺音,因爲經過醉意朦朧的“傻阿瑪”太子殿下的手彈出來,又多了幾分暢遊星空的飄忽空靈,添了幾分屬於小娃娃童真的愜意明快。如深山溪水一樣乾淨透明的小低音在衆人的耳邊迴響,讓每一位聽者的心靈都好象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清快、愉悅。

小阿哥們瞬間聽出來太子二哥彈奏的曲子,玩的正興起的三阿哥收斂神色,讓人送上來一架大清箏。

大清箏,顧名思義,不同於以往的古箏,乃是康熙朝的宮廷新作。通體桐木金漆,四邊繪金夔龍,樑及尾邊用紫檀,弦孔用象牙爲飾,整體造型尊貴不凡。因爲它的七聲音階定弦十四弦規制,可以單奏由琴曲改編的“平沙落雁”而被人取名“小落雁”。

三阿哥整整儀容,淨手靜心,端坐在自己心愛的“小落雁”後面;四阿哥也拿起自己保養得宜的小竹笛放到嘴邊。小哥仨就這麼毫無預兆卻又理所當然的,按照他們平時在無逸齋玩鬧時候的習慣開始和奏起來。

同樣不超過八度音域的箏聲笛子聲接連響起,排行從五阿哥到十四阿哥的十位小阿哥對於三位哥哥們的這個架勢都是非常熟悉,每個人三四歲開蒙的時候,都曾經被哥哥們如此教導過,進學後又負責給更小的弟弟們開蒙,可謂熟爛於心。

就見這些小阿哥在自家五皇叔的帶領下,笑嘻嘻的跑到三位哥哥的前面按照大小次序排排站好,扯開小奶音就跟着五音不大全的恭親王開始誦唱,“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康熙皇帝對五弟的不着調行爲見怪不怪,對兒子的偷懶行爲卻是目瞪口呆,回過神來後又撐不住笑了出來,在心裡笑罵一句懶小子。經常在無逸齋上課的張英等幾位大臣微笑不語,其餘沒見過這個陣勢的人們卻真的是被震到了。

打小兒就天天念背寫的《千字文》,居然還可以這麼玩?原來皇家的小阿哥小的時候都是聽曲子唱歌進行的開蒙?同樣不大着調的阿嘞尼大人和佛倫大人沒有想那麼多,聽了一會兒抓到節拍後,也跟着小阿哥們低聲哼唱起來,“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聽曲子正聽到入神的歐洲使團們,突然聽到這些滿清王公,文武大臣,甚至高臺上的康熙皇帝等人都跟着動情的哼哼,“鳳鳴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四方,···。”靜下心用心的感受這合唱一樣的慢聲輕吟,整個太和殿的人包括宮人們侍衛們都是深深的感動。

這個《千字文》,誰不是打小兒就誦背它開蒙,哪個不是抓着軟趴趴的毛筆一遍一遍的臨摹它笨拙的練字?哪怕是不識字的太監宮女,也可以隨口即興的來一段兒“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喜歡研究大清文化的歐洲人也對它非常熟悉,不喜歡的人爲了這次來訪也是做足了功課。他們自認都已經非常的理解了華夏這個傳承千年的兒童啓蒙文章,可是此刻聽着太和殿中,老中幼三代齊全的大清人親自哼唱出來,他們才稍稍感受到文章中蘊含的無窮智慧。

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卻又有着朗朗上口的節奏,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一代一代的長輩滿懷希翼的對着家裡的小兒唸誦,一代一代的小兒搖頭晃腦奶聲奶氣的跟着家裡的師長學習。

每一個華夏人都對它是如此的喜愛非常。精短的一千個古漢字,淺顯易懂卻飽含着各種人生道理,天文地理、人間百態,應有盡有。太和殿上大清國三代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經典的傳承、文化的延續,是千古華夏的富庶精神之河在流淌。

這場鬧哄哄的,眼看着要失去控制的國宴因爲這一場感懷萬千的《千字文》的大合唱,平緩安靜了下來。放縱自己的情緒飛舞沒有察覺到失儀失態的大家夥兒,自然文雅的收斂住稍顯誇張的肢體動作和鬧騰的高聲吶喊。

或者獨自做下心來品茶用點心,或者和幾個聊得來的人慢聲細語的交談,或者來個慢拍的曲子享受朗朗秋夜的清風明月。

酒飲微曛,花看半開,乃酒之正道也。

很多人都想找到太子殿下和他聊聊,畢竟機會實在是難得,尤其是已經有六七分醉,兀自哼着“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法蘭西王太子。

沒有內力逼出酒氣又喝了不少美酒的太子殿下乘興彈完了曲子後,雖然是面色微紅,在外人眼裡卻還是平時那副卓卓然挺拔端正的小模樣,只是因爲酒意上涌和月色臨身多了幾分不同於平時的瀟灑,乘風攬月去、飄飄欲仙來。

沒有談天說地的興致,他就安安靜靜的來到角落裡欣賞開的正好的桂花盆景,聞着微風中的馥馥清香,已經有四五分醉意的太子殿下,忍不住對着好似也是被月光灌醉了的花兒們露出絲絲歡喜的笑影兒。

和花兒們對視嬉鬧了半天,任由興奮難耐的小阿哥們跑來鬧騰了他一會兒,感覺到自己剛剛喝的美酒的後勁兒齊齊朝頭上竄,怕自己帶着一身酒氣回到壕璞間會驚擾懷有身孕的太子妃,就囑咐四阿哥和康熙皇帝說一聲兒,自己慢騰騰的踱步來到太和殿的偏殿暖閣醒酒。

迷迷瞪瞪中被魏忠小管事伺候着,摘了頂冠朝珠,脫了外袍和鞋子,喝了醒酒湯簡單的更衣洗漱一下,他就直接窩在軟塌上睡了過去。

不放心的康熙皇帝瞅着機會脫身過來看看,瞧着他好似熟睡的樣子,反應過來他今兒確實是喝了不少後勁兒特別大的高度酒,不是他平時喝慣的竹葉青平和養生,就吩咐下去讓人給他準備好白粥甜羹等食物。

晚上九點,這場比預計中成功的國宴圓滿結束,度過開心快樂的宴會時光,只剩下兩三分醉的衆人紛紛前來和康熙皇帝告辭。

安心的睡了半個多小時,醒來後又安逸自在的用完了特意給他準備的白粥小菜,自我感覺酒勁兒舒緩了很多,酒氣也消散了一大半兒,太子殿下對此非常滿意。把自己收拾妥當,打起精神和自家皇阿瑪一起把各國使者們挨個愉快的送走,瞅着時間已經快到十點。

想到這個時候太子妃應該已經熟睡,他也不着急回西花園,藉着北天夜幕中形似鬥勺的北斗七星的指引,一路上慢騰騰的逛着,賞風,賞月,賞幕天席地、喝風飲月睡着了的路邊小野花。

裕親王親自盯着人把阿哥們都送回南三所安頓好後就直接回府休息。恭親王幫着皇兄把老臣和宗族長輩們都送走,和阿嘞尼一起親自安排人把洋人們妥妥當當的送到使館,幾個打小兒玩的好的君臣披着外袍,坐在冷冷清清的太和殿廣場上喝茶醒酒。

就聽恭親王感慨道:“賓之初筵,溫溫其恭。其未醉止,威儀反反。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酒這個東西啊,···。”

雖然被勒令戒酒,但還是非常愛酒的容若大人有心想要反駁一句,又想着他因爲在外面走商經常被人逼着喝酒的辛苦,不好意思太過打擊他,就隨口答道:“醉酒和酒無關,宴席中豈能無酒?”

因爲康熙皇帝準備把佛倫大人外調一方,將織造局的事兒交接好以後提前回到京城,準備接替佛倫大人的禮部尚書之位的曹寅大人微微笑着接口,“西方人醉酒是因爲不習慣我們的烈酒;大臣們今兒喝醉也是--情理之中。”

“神經緊繃的忙乎了十多天,終於讓談判有了大的進展,估計他們今兒實在是高興,加上被熱情開朗的歐洲人引着,念着明兒過節休沐,難得放縱一回也挺好。”

頓了頓,口氣轉爲莫名的驕傲,“這樣就是最好,七分醉的時候盡情鬧騰;三分醉的時候離開,留下七分情。奴才這次回來,發現太子殿下對比四年前在揚州的時候見得那一面,變化真大。”

康熙皇帝雖然也爲兒子的成長變化驕傲,卻又笑着搖頭,“你們都這麼誇他可不行,他平時做事有思慮不周的地方,要大膽的給他指出來。”

恭親王狀似不滿的抱怨,“打太子殿下還沒剃頭的時候,就聽皇兄您天天唸叨這一句。這麼多年弟弟也沒發現太子殿下哪裡有做的不合適的地方。”

容若大人和曹寅大人看着康熙皇帝被自家弟弟堵的說不出話來,都低頭悶笑。康熙皇帝拿這個混不吝的弟弟沒招兒,又一向喜歡他沒大沒小的和太子鬧一鬧,讓太子多點兒“人氣兒”,就沒怎麼約束過他的性子。好嘛,現在癱到自己頭上來了。

“你們沒發現他有任何不合適的地方,是因爲他遇到問題,大多都是朕提前給他講明白了;或者你們因爲是他提出的意見,習慣性的認同他,都沒有多加考慮。”

曹寅大人久離朝堂不大明白,恭親王呆愣中,反應最敏銳的容若大人卻是已經聽懂了康熙皇帝的意思。

“阿瑪有提起過,說太子殿下以前在早朝上就不大愛發言,現在更幾乎是一言不發,原因在這裡?”

明月當空,吳剛的桂花樹好像在月亮裡面影影綽綽的露了面,康熙皇帝伸手捏了捏眉心,雖然沒有回答他,卻也是不需要回答。恭親王和曹寅大人反應過來容若大人的意思,互看一眼,震驚過後都是滿心滿眼的心疼。

自家的孩子遠超一般同齡孩子的懂事聰慧,讓他們這些長輩們驕傲自豪,也讓一心要給孩子們一個無憂無慮的好生活的他們慚愧內疚。

原來他們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依賴他的理性智慧,還給他造成了莫大的困擾和壓力而不自知。

朝堂上的大臣們害怕他,尊敬他,喜歡他,對他的意見不加思考的聽從,就導致了他越發的小心謹慎、輕易不敢出聲。

因爲他知道,自己再如何聰慧過人,也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也不可能代替其他人的思考。想當年共工大神不還因爲與顓頊的爭鬥,怒觸不周之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逼得女媧娘娘採石補天?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下凡的小金童,有了凡心凡唸的小金童?

曹寅大人對太子殿下的瞭解基本上是通過康熙皇帝的書信,容若大人大多是把他當忘年交、半個主子來對待,恭親王思索了片刻後反而是最激動的那個。

自從當年他帶着不到五歲的小太子在皇莊呆了幾個月,叔侄倆人就處出來了非同一般的家人友誼,後來因爲小太子的提議而建瞭如今赫赫有名的大清商隊,他對太子殿下更是真心感激,一輩子的感激。

對他來說,太子殿下不光是大清國或者愛新覺羅家的繼承人,還是最懂他的家人,說句犯上的話,有時候他是真心拿太子殿下當親兒子疼,比疼他親兒子還疼。

當年那個白白嫩嫩的小胖娃娃,本可以在天下人衆星捧月的寵愛中,和同齡的小孩子一樣無憂無慮,無病無災的長大。 шшш▪тt kan▪C〇

因爲想到太子殿下這些年經受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傷勢,不知不覺中眼眶溼潤的恭親王甕聲憋出來一句,“皇兄放心,弟弟明白。”

曹寅大人想到四年前在揚州的接風宴上,太子殿下聽出來他看似沉雄樸厚的詩詞之中揮之不去的悲哀悽苦,專門開解他的那番話,低頭望着茶杯中的月亮沉默不語,心裡頭酸澀難耐。

自己因着他的福氣,從滿人和漢人,旗人與包衣,大清官員、皇上伴讀,···這些矛盾交錯的多重身份裡面掙扎出來,澄心明鏡的只做一個大清國子民“曹寅”。可是他自己卻被困在無形的束縛中無法掙脫。

容若大人和康熙皇帝對視一眼,察覺到他眼中的另一層擔憂,感覺自己明明沒有喝一滴酒,卻也是醉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元皇后帶着新婚的納蘭福晉盧夫人散步御花園的畫面,不停的在他腦袋裡翻涌沸騰,絞的腦袋疼,心肺都疼。

藍藍的夜幕如水洗,月光涼絲絲的冷心肺,沒有察覺到自己也已眼眶溼潤的容若大人,對着夜空中閃耀人眼的北斗七星,誠心誠意、全心全意的祈禱,祈求滿天神佛保佑太子妃母子平安的生產。

第二天中秋節,休沐日,家家戶戶都歡歡喜喜的灑掃除塵做月餅。大清國的三份民間報紙卻是照常刊發,主題都是昨晚上的國宴。

除了報導全世界人們如同一家人的團圓喜樂,三家報紙當然還是各有側重點。《藤蘿日報》主要講述《千字文》舞曲的曲譜,重點介紹了小娃娃用低音唱千字文的時候,對於開發智力、梳理心性、感受詩詞韻律的作用。

《大清商報》大篇幅的報導了國宴中衆人吹拉彈唱用的各種樂器,尤其是太子殿下彈了多年的愛琴,三阿哥的愛箏,四阿哥的愛笛,古琴新箏竹笛,傳承先人,和諧自然,卻又有着屬於今人的突破和成就。當然,重點是介紹了琴箏笛子的選購標準。

咳咳,不着調的《大清娛樂報》又用大篇幅的文章圖片,如實的報導了小醉微醺的太子殿下月下踱步太和殿廣場的不凡氣度;散做彈琴的時候,好似九天之上垂雲而下的一塵不染,以及那段隨性而起的美妙琴聲。

因爲酒意臉上泛起一層薄紅,閒適自在的沐浴在清風明月中,對着同樣醉倒在月下的桂花微笑,任由小弟弟們圍着他嬉笑玩鬧,從容文雅、溫暖平和。

理所當然的,今兒的《大清娛樂報》又是賣的最好;《大清商報》因爲幾個做樂器的老牌店家送來的捐助費歡喜。搞的過節也在忙碌的《藤蘿日報》裡面的新人都有些憤憤不平。

新進來《藤蘿日報》的朱柔則先生聽着旁邊幾個小姑娘的竊竊私語,笑着搖頭,《藤蘿日報》的辦報宗旨本來就和其他兩家不一樣。況且,太子妃殿下就是《藤蘿日報》的負責人,她怎麼會天天誇太子殿下長的多好?

想到這些大膽奔放的西洋小姑娘們對太子殿下的簇擁敬愛,恨不得立馬和太子殿下來段紅顏知己、紅袖添香的火辣熱情,估計--太子妃殿下寧可太子殿下長的醜點兒喲。

太子妃殿下沒有辦法讓太子殿下長的醜點兒,她早上起來自己用過早膳後,大致瀏覽了當天的三份報紙,讓宮人把今兒的報紙,尤其是《大清娛樂報》按照一貫的習慣分門別類的放好,來到寢殿對着猶自熟睡的太子殿下的小俊臉一通拉扯。

這個天天招花惹草不自知的呆子。

家裡的賞月宴是在晚上,紫禁城或者暢春園大大小小的主子們,今兒白天都可以自由消磨秋日時光。太子殿下舒舒服服的睡了一個好覺,醒來後就是日上中天。梳洗完畢陪着太子妃用過美味的晚膳,小兩口就一起開始他們的胎教日常。

太子殿下輕輕擺弄着佛羅倫薩領主專門送來的撥絃古鋼琴,對躺在躺椅上豎着小耳朵的太子妃笑着問道:“請問太子妃殿下,D小調奏鳴曲可好?”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皇帝的元皇后是難產去世。容若的原配盧夫人,他一生的摯愛,也是難產去世。所以,他和康熙皇帝感同身受。

很多琴,比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綠漪琴,四大名琴沒有大聖遺音,但是俗氣的在下最愛它,因爲它還存於世,我們還可以聽到它的聲音。真心的希望小天使們也喜歡它。它目前在故宮好像,保存的非常好。

綠漪琴在樑王手裡的時候,本來沒有多大的名氣,因爲到了司馬相如的手裡才名噪一時。人和琴,互相搭配的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