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康熙皇帝聽了兒子這句回覆,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 再看到兒子這個犯懶的小模樣, 更是無語。

太子妃倒是在宮裡頭過得如魚得水,本來是毓慶宮的一個小拍賣會, 結果被她竄託的, 把太皇太后和皇貴妃她們都給折騰進來。再加上容若領着太子的伴讀們,大家夥兒這麼一鬧騰, 宗室的王公貴族以及那些當家福晉們肯定也會來摻和一腳。

最後弄得滿清八旗甚至整個四九城都來湊熱鬧。再過一陣子,這個拍賣行就會在大清境內遍地開花。

以後, 大清國的少年少女們舉行大婚之禮的時候, 新郎官都抱着新娘子上花轎。婚禮結束後, 有能力的小夫妻還會捐一部分賀禮銀錢出來做善事。

這是個好事兒, 可是他怎麼覺得哪個地方怪怪的?端起最愛的碧螺春品了一口,慢慢的睜開眼睛後, 康熙皇帝終於想明白了哪裡不對, 不由的對懶兒子瞪眼, “你就任由太子妃這麼折騰?把整個後宮都折騰進來?”

胤礽更是覺得自家皇阿瑪的反應有點兒怪怪的,“皇阿瑪, 這是個好事兒。大清的市場經濟需要自行的運轉起來,把國內的各個行業盤活。單單的舊貨市場和典當行, 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大清老百姓的需要。拍賣行的出現, 正是時候。”

康熙皇帝不以爲然,冷哼一聲沒有答話。皇貴妃現在不光是操持宮務,熱情高漲的領着妃嬪們設計那些珠寶首飾, 寫小電影劇本,現在又要帶着人跟太子妃弄這個拍賣會,每天把自己折騰的,簡直比他這個皇帝還忙乎。

關鍵是太皇太后居然也跟着伸了一手,她老人家以前對這些經濟之事,可是向來都不大感興趣的。

胤礽眼睛一眯,輕輕的笑了笑,“如果這次滿清八旗有能力的人都來參與拍賣,正好可以給戶部再籌措一筆銀子。雖然我們目前國庫充足,可是大清國到處都需要銀子不是?比如明年的戰事準備,建設漠北蒙古和雲南蜀中地區等等。”

頓了頓,稍稍猶豫過後,少年太子滿臉糾結的看着康熙皇帝,語氣尤其疑惑不解的訴說道:“皇阿瑪,兒臣現在和您說開了關於出閣講學儀式的事兒,怎麼還是覺得,心裡頭哪些地方不大舒服?”

康熙皇帝聽愣了,“你再具體的描述一下,哪方面或者哪個方向?”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胤礽還是搖頭,“反正說不清楚。可能是,兒臣不喜歡被那些裝模作樣的、暮氣沉沉的老人家長時間圍着?”

康熙皇帝徹底楞眼,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

誰能想到,人人讚譽,脾氣溫和親切,幾乎對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太子殿下,其實他圪塔講究的不得了。或者說他鼻子靈敏的不得了,看人認人全憑直覺氣息。

私慾太重,心思太重的人他不會深交;不喜歡“官味”太濃的人接近他;遇到氣息渾濁的人直接皺巴着小鼻子。

見到廢話連篇、愚昧守舊的人直接就不搭理,不管對方什麼身份,哪怕是赫舍裡家族的人也一樣,一副你耽誤我時間,浪費我生命的小表情。

還好他在外人面前一般都是一副面無表情,惜字如金的模樣,也從來都是不講究別人的面容美醜或者服裝好壞,只看對方的品行和學問,才把這種孤僻耿介的性格缺點掩飾過去,沒讓朝野上下有人發現。

當然,這也是阿茹娜能入他眼的原因,就好像是這麼多阿哥們當中,他還是最喜歡四阿哥一樣,因爲他喜歡至純的事物。

喜歡至純至善的人和物本來沒什麼,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有一句老百姓經常說的話是,無知是福,難得糊塗。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兒子這種動物般的靈敏直覺讓他裝不了糊塗。

如果他想,他可以輕而易舉的察覺別人細微的情緒變化。

對於他而言,被很多情緒強烈,心思重的人包圍,就好像其他人站在鑼鼓喧天,鬧哄哄的鬧市口一樣。越安靜的場合他感受的越清晰,越明顯,也就是越發的難以忍受,還不如置身於沸反盈天的鬧市口。

儘管康熙皇帝心裡頭也爲兒子心疼,可還是狠心的搖了搖頭拒絕道:“就因爲你的這些臭毛病,才更要早早的學着適應。朝堂之上,或者是你以後的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你萬分看不習慣,卻偏偏又離不開的人。”

“不管是奸佞小人還是無知的蠢物,都自有他們的用處。你要做的是掌握他們,利用他們,而不是畏懼和他們接觸,甚至想要遠離他們。皇阿瑪總不能護着你一輩子,你總是要獨立起來。”

胤礽皺巴着臉,他明白皇阿瑪說的很對,很有道理,可還是真心覺得,自己打心眼兒裡不大喜歡現有的出閣講學模式。從他答應康熙皇帝那天起,心裡就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感在壓抑着,特別的不舒服。

中午的時候他以爲是儀式制度的原因,可是現在不管他和自家皇阿瑪誰妥協,儀式制度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而且,他猜測,哪怕今兒皇阿瑪答應了取消講官們的跪拜,他也還是不舒服。可他偏偏又說不清楚哪兒不舒服。

不再想這個事兒,胤礽轉而說起另外一件事,“中午的時候,兒臣對於自己每旬一次的大型出閣講學典禮,其實還有一個想法兒。”

“那就是是廣邀京城的文人士子,包括其他國家的使節。皇阿瑪您的經筵也可以這麼做,不只是講儒家的四書五經,世界各國的治國文化都可以。”

或者可以直接開一個記者招待會,或者是茶話會那樣的出閣講學?這樣更公開一些,氣氛更活躍一些,年輕人更多一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至少比那些老人家討人喜歡不是?看着也養眼。

康熙皇帝驚訝的睜大眼睛。胤礽卻是突然福至心靈,從記者招待會這個方式想到了一個新主意。於是康熙皇帝就看到原本還很是焉巴巴的寶貝兒子刷的來了精神。

一雙迷離的桃花眼睜的大大的,炯炯有神的看着他,滿臉的興致勃勃,語氣裡還帶着一絲興奮,“這次的辯論會最後引出來的那些新主張,不知道皇阿瑪有什麼主意?”

康熙皇帝語氣謹慎,“還沒有好主意。”

“兒臣本來還想着,在出閣講學中,對經過大辯論引導出來的新的思想主張,做進一步的引導。不過剛剛兒臣因爲想到記者招待會,又想到了另外一個法子。兒臣說給您聽聽?”

對着寶貝兒子亮晶晶的雙眼,急於獻寶一樣的小表情,康熙皇帝心裡警鈴大響,表面上卻是故作輕鬆的說道:“說說看,皇阿瑪給你參詳。”

“皇阿瑪您看,目前我們現有的報紙種類,《藤蘿日報》偏向少兒生活化,《邸報》或者《京報》又太過正式。既然工商階層開始發聲,提出要求,不若有朝廷直接安排人,建設兩家新的抄寫房。”

“一個負責開辦一份不怎麼正式的,類似《京報》那樣的報紙,縱橫、縱深的解說朝廷各項政策;一個偏向成人娛樂化,內容方面以戲曲,舞蹈,歌曲,還有我們這馬上就要出來的小電影等等。皇阿瑪覺得如何?”

被驚的說不出來話的康熙皇帝,內心裡很想吶喊一句“不行”,可是理智又告訴他,這個是必須的。有朝廷一力掌控這些文字宣傳,是最好的策略。

這次大辯論後來引發的那些新主張,不光是胤礽在心裡頭惦記,康熙皇帝也在惦記。尤其是那些從英國歸來的學子們提出來的議會制度。

他們對大清現有的君權制度產生了質疑,對於按照血緣劃分貴族階級的產生了不滿,他們提出來的“人權”的說法,引起了那些學習了“天下爲主君爲客,經世致用”等三大家思想的新式學院學子們的共鳴。

更是引得那些新興的工商階層開始要求各項國策的知情權。

這些年輕的學子們,自己因爲家裡的士族身份得到了榮華富貴,得以出國留學深造,現在反過來就對生養他們的社會制度動刀子。

如果是按照康熙皇帝以前的性情,肯定是二話不說直接出手,悄無聲息的一巴掌打壓下去一了百了。毛還沒長齊的年輕人,就乘船出國一趟,有啥好嘰嘰歪歪的?

但是現在不行,他不能這麼做。不說他已經知道歷史的發展方向,就說自家裡這個隨時準備要實行君主立憲的寶貝兒子,他總要顧着不是?

既然不能打壓,既然這些新思想自己冒了出來,那朝廷就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疏通。

胤礽看到自家皇阿瑪皺着眉頭,凝重中又透着些許猶豫掙扎,就認真誠懇的勸說道:“皇阿瑪,經濟形態的變化自然會引起人們思想的變化,隨着作坊的不斷建設,新興工商階層的興起,他們肯定會有進一步的精神訴求。”

“他們現在是要求知情權,將來估計就會要求話語權。老百姓在背離這片生養他們又束縛他們的土地的同時,也是在背離他們這幾千年來,一直遵循的那個以農爲本,以士爲尊,以神佛爲支柱的精神信仰。”

康熙皇帝沉默不語。這個他也想到了,這兩年他派人去跟進英吉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對於那個國家的革命鬥爭內幕,知道的比那些從英吉利回來的學子們還多。

革命之所以會爆發出來,根本原因就是昏庸無能卻又強權專-制的君主,於隨着國家工商業的蓬勃發展逐漸強大起來的新興貴族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新興貴族要求知情權和話語權,傳統的上層階級又不願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偏偏文藝復興的思想解放又動搖了君主專-制統治的精神支柱。

而他的國家,現在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新興的工商階層要求國策的知情權。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發現自家皇阿瑪還是不言不語的沉默,胤礽端起來自己的奶-子茶小喝了幾口後,接着說道:“皇阿瑪,這個事兒無可避免。”

“新興的富裕階層開始信奉能帶給他們實際利益,保證他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墨家和法家,而不是傳統的儒家思想。”

“他們正在試圖從士族的附庸裡面脫離出來,正視自己的存在,當然也會想要作爲一個個獨立的利益集團站在您的面前,讓您正視他們的存在,正視他們對於國家的貢獻。因爲他們已經開始覺醒自我意識,···”

胤礽說到這裡,腦袋突然一震,他怎麼給忘了,按照大清目前的發展勢頭,大清的子民們已經到了自我覺醒,資本主義思想啓蒙的階段了那?

少年太子忍不住長長的呼出一口氣,朦朧的雙眼變得清晰,渾身舒坦的不行。他能夠感覺到,這兩天堵在自己心裡頭的那個死結,終於給打開了。

啓蒙,法蘭西語言中“光明”的意思,它是一種智慧,是智慧之光普照世間引發的奇蹟,是人們要追求光明,探索神聖的自由和理性的開端。是人們開始動用他們腦袋裡面的智慧,爲自己塑造靈魂的過程。

它是古地球各國現代文明分娩之前必經的陣痛過程;是世界各國社會文化轉型的先期準備,更是人們對自己現有的文化思想甚至是信仰的顛覆和批判。

古地球近代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康德曾經總結過,啓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什麼是不成熟狀態?

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爲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

人們要有勇氣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探尋,才能真正的從家族和社會的框框裡面掙脫出來,擺脫這種被監視着的狀態,挺身而出成爲一個自由的,理智的人。

他和皇阿瑪,他們努力掙扎拼搏了這麼多年,讓大清國的老百姓吃飽穿暖,遠離戰亂。送孩子們去讀書識字,讓他們學習三大家的資本主義萌芽思想;送學子們出國深造,去學習西方國家的社會契約等等學說。

他們在驚濤駭浪裡頭艱難的跋涉前行,用盡所有的力氣,給予人們運用自己智慧的機會和自由。現在,終於是看到了希望。

老百姓終於知道自己以前認爲天經地義的“跪着”,是不合理的;終於願意自己站起來;終於知道自己應該站起來;終於開始動用他們的腦袋思考,怎麼站起來。

通過這次大辯論就可以看出來,大清國的人們已經不滿意當前的社會文化模式和權利制度模式,開始訴求新的思想道德價體系和新的價值觀。

少年太子越想越是激動的不能自己,忍不住打斷自家皇阿瑪的沉思,大聲說道:“皇阿瑪,兒臣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迷惑。前些日子,兒臣因爲參考原本歷史的慣性思維沒想到這一點。”

“今天中午做出閣講學方案的時候,又習慣性的參考前面幾個朝代的經筵歷史,光想着四書五經和《日講精義》,可不就是心裡頭不舒坦嗎?”

“重要的不是出閣講學的儀式是跪着還是站着,也不是講官們的身份,而是我們不能再花這麼多的時間在四書五經上頭了。”

“歷史上的思想啓蒙是由西方國家引發的,主要席捲的也是歐洲大陸,大清國因爲閉關鎖國,錯過了這場文化盛宴。但是現在,因爲我們的努力,大清國將會成爲一個倡導思想啓蒙的國度。”

只有古華夏人們的思想有了實質性的變化,纔是真正的變革。而不是像張居正大人的改革那樣,張大人一去世,變革就結束。

胤礽的雙眼閃閃發光,越說越興奮的他乾脆站了起來,徑直走到康熙皇帝的面前,像個天真單純的孩子一樣拉着他的衣襟,試圖把自己的快樂歡喜統統都分享給自己最喜歡,最尊重的皇阿瑪。

“兒臣老想着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革命,居然沒有意識到,我們大清已經走到他們前面了。不光是火器和經濟,還有思想文化。”

“皇阿瑪,我們成功了!”

我們成功了,神佛滅了,上帝死了!

少年太子恨不得歡呼出來。他成功的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點燃了自由理性的希望之火。雖然這個新生的火苗很小,很脆弱,可是它終於出生了。

康熙皇帝直接黑臉。成功了什麼?成功的讓老百姓來造自己這個皇帝的反?他一點兒也不高興好不好?

瞅着寶貝兒子千年難得的小兒撒嬌之態,以及這份從未有過的喜形於色的模樣兒,終於還是沒捨得罵他。伸手對着兒子的光腦門拍了一個響亮的腦崩兒,氣沖沖的說道:“具體的講講思想啓蒙的事兒。”

被打了一巴掌的少年太子還是開心的笑着,一雙迷離的桃花眼閃亮璀璨的和外面的大太陽一樣,渾身上下都金光閃閃。

“皇阿瑪,兒臣這麼和你分說,從人文方面來講,啓蒙思想中的人文主義,就是讓所有的人意識到,自己不光是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還是政治學意義上的人,一個有着獨立自由的人格,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思考的人。”

康熙皇帝眉心一跳,那豈不是人人都變成了皇帝?

“從意識方面來講,啓蒙是信仰的超越,也是信仰的顛覆,批判,甚至是一種背叛。但是,信仰又孕育了啓蒙,人們追求和探索新的人生價值體系所遵循的,恰恰是信仰自身的原則。”

康熙皇帝心裡大大的認同,可不是嗎?長輩們辛辛苦苦的把你們這些小崽子拉扯大,你們卻只想着要搞什麼三權分立,人人平等,專門和長輩們對着幹。

“從社會方面來講,啓蒙還是一種教化,一個啓諦心智、造就自我的過程。引導世人開啓他們的內在意識,給予他們熱情,鞭策他們發揮出自己的智慧之光。”

康熙皇帝眯眼,教化?

“從經濟學方面來講,啓蒙思想會反過來大大的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尤其是經濟模式。從以農爲本轉爲以工商爲本,士農工商並行。當然,軍事力量是永遠的武力保障。”

康熙皇帝點頭,所以軍權還是要牢牢的把握在手裡。

“從其他方面來講,啓蒙思想還會影響到我們大清乃至整個世界的各個知識領域,包括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等等。人們開始相信科學,相信實實在在的技術,喜歡實用主義。”

康熙皇帝想到現在老百姓對於墨家的信奉,對於法家的支持,還有兒子剛剛提到的那種公開叫價,自由競爭的拍賣會,心裡大致有了領悟。“商業階層想要獨立很難,士農工商,商者地位最低。”

“上次修訂《大清律》,全天下人一起討論了整整五天,也才把三代之內不能科舉改爲兩代。暫時實在無法把他們從士族裡面脫離出來,只能在戶部設立一個分部,總領國家各個地方商業的大小事務。”

有點兒緊張的聽完了這句話,少年太子在心裡輕輕的呼出一口氣,皇阿瑪能想通就好,商業分部就分部,總之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商業集團要想和農工集團一樣獨立自主,確實是要花費更多,很多的時間。當然,大清的商業發展速度再慢下來一些是應該的。經濟的發展勢頭緩一緩更爲合理,先把精神建設搞起來纔是重點。

胤礽穩穩情緒,又想到另外一個事兒,“皇阿瑪,兒臣覺得,商業分部需要有,但是不着急。商業的發展慢下來等等農業和工業,大家齊頭並進更好。兒臣想的是另外一個更重要,必不可少的部門,國家稅務部門。”

“前朝末年,朝廷之所以會強行徵收額外的稅銀引起民憤,就是因爲當時的國家士紳林立,國家收不到稅銀導致財政危機。所以稅務這一塊,我們必須謹慎嚴肅的對待。”

“就好比兵部與戶部分離一樣,稅務也要從商部分離出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稅務部門太緊要了。”

作者有話要說:  親們,144節進行了幾番修改,基本定稿。大家有空再去看看,大致意思沒改,但是更爲明朗化,讀起來更舒服應該。謝謝親們的不離不棄,鞠躬。看完後歡迎說說感想。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