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

少年太子帶着一大隊宮人侍衛, 行色匆匆的大步趕路, 無視一路上向他搖頭擺尾打招呼的花花草草們。

未來大清國少男好女們,因爲各自的親事會引起的各種惡**件,還是要和皇阿瑪說一說。

尤其是三格格的這個事兒, 也要好好的給處理了。

既然這個事兒是他讓三格格出門自由活動引起的, 那就應該是他來收拾這一團糟糕的亂麻。而且,他也實在是看不下去三格格這種癡心錯付, 還不肯回頭的情況。

如果三格格喜歡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少年, 能夠給予她幸福和安穩的生活, 他或許真的會支持一下她的想法兒。畢竟動心喜歡上一個人,卻被現實或者家人逼迫活生生的放棄, 應該是挺痛苦的?

對比榮華富貴, 權勢地位,甚至皇家格格的身份,顯然一個有情郎更爲難得。

可是, 這個少年郎他並不是世間難得的有情郎,胤礽只是聽着三格格的幾句訴說,就覺得其人非常的不可靠, 三格格就算付出一切, 嫁了過去,估計也不會幸福。

康熙皇帝難得的看到一向溫和平靜的兒子, 臉上掛着些許鬱悶深沉,一副明顯有心事兒的模樣來找他,有點兒驚訝, 又有些樂呵,“胤礽晚飯還沒吃?”

“回皇阿瑪,兒臣還沒。”

哎吆,瞧這小模樣,好像真有了不得的事兒?康熙皇帝一直等兒子來吃完飯,自己當然也還沒吃,不管什麼事兒,也要先吃完飯再說。“傳膳。”

“傳膳。”“傳膳。”···經過多個大小太監的口口相傳,一道門一道門的從乾清宮傳到了御膳房。

沒道菜都一一的嘗試完畢,察覺今兒已經過了傳膳的鐘點兒,一直耐心等候着的內延御膳房總管,趕緊的安排幾十個統一穿着“膳”字服飾的小太監,仔細的擡着膳桌,穩穩的捧着放有食盒和餐具的紅木漆盒,列着不怎麼長的隊伍,浩浩蕩蕩把御膳送到乾清宮西偏殿門口。

康熙皇帝身邊的專職小太監麻利的上前接過這些餐具和食物,在偏殿暖閣放桌擺宴。

父子倆落座後,一個小太監立馬喊道:“打碗蓋!”四五個小太監傾身上前,利索的把所有菜品上的銀蓋子都給取下來,輕輕的放到旁邊的大盒子裡,再輕手輕腳的擡出西偏殿。

果然,一做到飯桌上,面對這豐盛的,香噴噴的佳餚美食的少年太子,表情立刻就舒緩和了下來。

在小太監舉着小銀牌挨道菜試毒的時候,迅速的清空腦袋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兒,端起來他那個慣用的明黃小瓷碗,認認真真,專心致志,細嚼慢嚥的開始用飯。

康熙皇帝瞄了一眼,心裡暗暗點頭。

再普通平常的的食材,也是經過這方天地幾個月的滋養,經過了農民們幾個月的汗水澆灌,經過內務府管事的認真檢查,纔能有被送到御膳房作爲食材,被御廚們再次挑選的那一刻。

經過御廚們精心繁瑣的烹調後,擁有這番食用者體驗到的珍貴溫暖的味道後,纔會被宮人們鄭重的擺上他們的御膳桌。

雖然朱子制定的“三綱五常”等等壓抑人性的理論確實不大好,但是他說的這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卻是非常有道理的。

當然,寶貝兒子這種打心眼裡流露出來的對於食物的尊重,感恩,敬畏,有時候就算是康熙皇帝也自愧不如。

原本康熙皇帝本人是不大喜歡,也不大食用,這些從御膳房統一端過來的膳食的,端上來也大多是擺走着排場,然後就給收了下去,倒了菜桶。

因爲那些御膳房的管事們爲了能在聽到“傳膳”後,及時的把各色膳食一起給送到乾清宮,都是事先把菜都給炒好了,湯給燉好了,然後就放在爐膛上小火煟着,等到康熙皇帝嚐到嘴裡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有了任何滋味。

可是自從兒子滿了五歲,能夠自己拿起筷子吃飯,經常不回自己的毓慶宮小廚房,頓頓都是認認真真的和他用這些沒滋沒味的飯菜,康熙皇帝看着實在是不落忍,就對着御膳房進行了一番大整改。

景運門外的御膳房主要負責宮裡其他人的日常膳食,以及平時節日宴會的準備等等。

養心殿旁邊的內延御膳房就和御茶房一樣,單就作爲康熙皇帝的小廚房,只負責他們父子的膳食,湯羹和粥之類的可以先做好小火保溫,肉食可以先做好一半兒,和青菜一樣,都是聽到傳膳後,再迅速的炒製出來,送到乾清宮。

正好康熙皇帝的養生學也是飯前先喝一點兒湯水之類的,再把每頓膳食中皇帝份例的的三十道菜品改爲十五道以後,御膳房臨時炒制也完全跟得上他們的用膳速度。

當然,康熙皇帝作爲一個滿人皇帝,和他的祖先一樣,用膳的時候是不喜歡聽華夏曆朝歷代皇帝用膳時候的正式樂曲的,他喜歡聽一些輕快的曲子助興。對此,胤礽當然沒有意見。

雖然因爲康熙皇帝的影響,大清的“鐘鳴鼎食”之家也都紛紛的,在用膳的時候,聽起了輕鬆歡快的曲目。

讓胤礽提出意見的是,對於他們用完膳後,這麼多剩菜剩飯的處理方法。

愛新覺羅家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得更改,皇家歷來秉持着“吃菜不許過三匙”的原則,每個菜最多吃個兩口半。

雖然經過胤礽這些年的爭取,傳膳大太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容忍,他可以抱着雞腿啃了,遇到新鮮時令的美食也可以多吃一碗了,平時用膳基本上還是遵循這個“兩口半”的原則。這就導致了他們每頓飯都會剩下很多的飯菜。

一呼隆的倒掉餵豬或者直接倒進排放廢物垃圾的溝渠,實在是太過浪費,雖然康熙皇帝偶爾會把一些菜餚賞賜給後宮的嬪妃或者大臣。

寵愛兒子的康熙皇帝,對於這些小事兒當然是滿口答應,吩咐乾清宮的太監宮女嬤嬤,也就是樑九功他們,儘量分食這些“剩菜剩飯”,不要造成米糧的大量浪費。

安靜的用過晚飯後,胤礽的心情顯而易見的好了很多,臉上恢復了慣常平靜無波的模樣兒。

這個時候,太陽已經下山了,天色微微的發黑,父子二人在乾清宮裡頭,開心的聽着樑九功繪聲繪色的描述,昨兒個因爲太子殿下的納采禮,四九城發生的各種趣事兒,還有那些促狹的文人們編排的,笑話東城婚嫁鋪大排場的小段子。

康熙皇帝瞅着兒子笑咪咪的說道:“瞧瞧,你這個納采禮一出,還是讓那些昏頭昏腦的一心攀比婚嫁禮金的豪紳富商們,醒了醒頭腦的。”

“等到兩個月後的聘禮一亮出來,東城的富商豪紳們估計都要羞愧的無地自容了,所以你呀就不要杞人憂天。”

胤礽輕輕搖頭,“皇阿瑪,這個只是一時的,兒臣這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大婚。一想到唐朝的中後期那種貧女難嫁,窮家難娶的嚴重情況,兒臣就對大清目前這種,普遍的暴發戶的心態非常擔憂。”

聽到這句話,康熙皇帝噗嗤一聲樂了出來,也就寶貝兒子敢在他面前,說他們滿人都是根基淺薄的暴發戶出身。不過,他還是有些猶豫。

“如果實行西夏時期的制度,規定了各階層老百姓家裡,嫁妝和聘禮換算成銀兩後的具體數字規格,有些不近人情。而且,朝廷壓制的太嚴厲,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彈,須知這下面的人都天天喊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沉默的思索片刻,胤礽想到了一個主意,“皇阿瑪,不若我們再來組織一場大辯論?這次我們不光是讓朝臣和文人們參加,我們讓全國老百姓都積極的參與進來,如何?”

“就以勤儉節約和憶苦思甜爲辯論主題,皇阿瑪覺得如何?”

少年太子微微眯了眯眼,隨即又想到了昨天聽到的一個消息,沒等沉思的康熙皇帝開口發話,忍不住的直接就說了出來,“兒臣聽說,昨天宜妃娘娘養的波斯貓兒調皮,打碎了好幾個金貴的大小瓷器?”

“咳咳,樑九功,你現在就親自去皇貴妃那裡傳個話。”這段時間宮裡妃嬪們的花費確實是太過,寶貝兒子能忍到現在才提出來,也算是給他這個皇阿瑪的面子了。

“嗯,就說,把宜妃打碎的瓷器,折算成銀子報給宜妃,讓她如數的填補上。以後,這後宮裡頭妃嬪們超額的日常花費,各種器物損耗等等,都照此辦理。格格們的西三所,以及阿哥們的南三所也是一樣。”

樑九功麻利的打千退下,離開的時候,還很有眼力的把其他伺候的宮人也都給帶了下去。

康熙皇帝伸手撲凌了一把兒子的光腦門,冷哼一聲,“這樣總行了?瞧你小子那個摳門護短的模樣?皇阿瑪跟你保證,等到你大婚後,保管讓阿茹娜順順當當的接管宮務。”

“厚臉皮”的胤礽被自家皇阿瑪嘲笑摳門也渾不在意,而是對於宮務交接的事兒提出反對意見,“皇阿瑪,皇貴妃娘娘管理宮務挺好的。如果皇貴妃娘娘忙不過來,就讓僖貴妃娘娘,惠妃娘娘,宜妃娘娘以及榮妃娘娘給幫忙搭把手。”

“八月份大格格嫁進來後,不會去接管皇貴妃娘娘手裡的宮務。大格格也和兒臣提到過這個事兒,她一個小輩,怎麼都不方便去管理母妃們的日常大小事兒。”

“而且,大格格手裡還有抄寫房,雲霧,小湯山的度假山莊,鐘錶作坊等等很多的事兒要忙乎,也確實是分身乏術。當然,跟着皇貴妃娘娘身邊兒搭把手,學習學習如何打理宮務是挺好的。”

康熙皇帝楞眼,“這個皇阿瑪不能答應,貧民老百姓家也沒有這麼做事兒的。”

家裡沒有當家主母的情況下,哪有下一代繼承人的媳婦不接手內務,管家理事的?昨天晚上皇貴妃還特意的和他提到宮務交接的事兒。

什麼時候這人人爭搶的宮務成了人人謙讓的活計了?一個兩個的都不想操心,推來推去的?

“就算妃嬪們的事物將來還是由皇貴妃來管理,宮裡的其他大小事兒,有需要的時候,卻是必須要太子妃出面才行,包括西三所和南三所。”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兩個宮雖然是她們自己管理,但是有事兒的時候,也是要太子妃出面纔是正理。不過,阿茹娜的年齡確實是小了一點兒,有些事兒不大好出面,就先跟着皇貴妃學習一段時間,過個一兩年再說這個也行。”

胤礽明白這是自家皇阿瑪最大的退讓,也就沒有再繼續推辭,乾脆的點了點頭道了謝。接着就端起來他面前的奶-子茶,小小的抿了一口,又捏了一塊點心塞嘴裡。

康熙皇帝則是端起他的碧螺春茶慢慢的品着。

他現在對於兒子的好胃口只有羨慕的份兒。不光是他,宮裡頭誰不羨慕太子殿下這個,怎麼吃都不發胖的小體格?

每頓飯吃得那麼多,奶-子茶,點心,水果不間斷,臉上也只是添了點兒嬰兒肥,跟春天的小禾苗一樣,蹭蹭的朝上竄個頭。康熙皇帝估摸着,兒子將來的身高肯定要有五到六尺,創造愛新覺羅家的身高新紀錄。

哪像悲催的五阿哥一樣,多喝口白開水都怕發胖,被他的太子二哥嚴格規定了每餐的飲食用量以外,每天還要圍着箭亭轉圈圈兒減肥。

胤礽嚥下嘴裡的點心,看着自家皇阿瑪又閉着眼睛,一副神遊洞庭山的樣子享受他的最愛碧螺春,就端起他的奶-子茶,小口啜着等候。

等康熙皇帝睜開眼睛,胤礽起身,規規矩矩的給康熙皇帝行了一個禮,先是鄭重的道歉,“皇阿瑪,兒臣要先和您道歉。當初兒臣一心一意的要開辦女子學院,好像有些魯莽,對於現在這些後續的事兒很是考慮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