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上)

延和殿。

趙頊坐在御榻上,雖然自幼傳習的禮節,讓他腰背還是挺得筆直,但看着就是有些病懨懨的,沒什麼精神。

大宋天子原本體質就不算好,這段時間災情遍及天下,憂心過度,飲食不安使得他如今的臉色更是白中透青,腮幫子也凹了下去。

“王卿,”在重臣奏事結束後,又是照例的王安石一人留對殿中,趙頊望着他一直倚爲朝中支柱的宰相:“明日祈雨之事,就要勞煩王卿了。”

王安石持笏躬身一禮:“陛下憂憫旱災,損膳避殿,誠垂意於此,臣敢不盡力?”

趙頊嘆了一口氣,還是這等尋常的套話,他早就聽厭了,也說厭了。昨天,趙頊詔令兩浙、淮南、京東、京西、陝西各路災傷州縣長官祈雨。今日,輔臣應詔祈雨。再過兩日,趙頊也要親自出馬。

兩個多月來,他減膳食,居偏殿,日夜祝禱,不可謂不誠心。但天下受災的區域卻是日漸擴大。而這幾天爲了祈雨,他又齋戒沐浴,每餐只有兩盤時蔬,就是單純的清粥小菜而已。葷腥之物全都給免了,酒水當然更不可能有。但他苦心如此,殿外的陽光還是那麼刺眼。

趙頊望着殿外反射着陽光而變得發白刺眼的地面,雙眼不由得眯起來:“王卿,如今諸路大旱,遷延彌月,百姓流離失所。此當是朕德政不修,失愛於上天之故。朕欲大赦天下,不知可否?”

王安石回道:“正月乙卯,陛下已然赦天下;去歲冬月明堂時,陛下亦曾頒赦詔。今日若再赦,便是一歲之中三赦天下。商湯旱時以六事自責,首曰‘政不節歟’。一歲三赦,即是‘政不節’,非所以弭災也。”

王安石論事時,總是能引經據典。趙頊沉吟了一下,點頭稱是,“……王卿說得是。”

不過趙頊的心中卻難以釋懷,旱情影響的可並不僅僅是民生問題。

經過了兩年的休養生息,西夏已經緩過氣來,但陝西有諸多名將坐鎮,加之熙河路蕃軍整飭得力,梁氏兄妹決不敢輕動。但契丹人近來卻在河東有了動作。年初的時候,契丹來賀正旦的使節更曾暗示,遼主有意索取關南及代北之地,重定地界。

“今日雄州來報,契丹遣北院林牙蕭禧爲使,攜國書已至邊境。其人南來,必是索要關南、代北二地。如今河北大旱,京畿大旱,道上不免流民。蕭禧一路南下,以目中所見,必有輕中國之心……”趙頊說着,愁眉不展。

“豈有擁萬里而畏人者?!”王安石厲聲反問,“陛下坐擁萬里,國中甲兵百萬。一時災傷,何懼外人知曉。河北大旱,難道契丹國中就無災?!”

“如若契丹來使堅要關南、代北兩地當如何處置?”

王安石言出決絕:“若如此,決不可許。”

“若蕭禧強求之……”

“遣使徐以道理與之辯而已。”王安石毫不在意,過去應付契丹人都是這麼來的。

趙頊緊鎖眉頭:“若契丹出兵奈何?”

王安石耐着性子,“契丹亦人也,其以中國自詡,必不至於此。”

相比起反覆不定的党項人,僅僅是喜歡趁火打劫的契丹人,還算是遵守信諾。自訂立澶淵之盟的幾十年來,也不過在慶曆年間,趁着西夏多敲了一筆歲幣去,並沒有動過刀兵。而且契丹人慣會虛言恫嚇,眼下的情況還不如慶曆時危急,根本不需要怕的。

接着王安石又道,“昨日馮京亦有言,‘我理未嘗不直’。”

趙頊搖頭,兩國相爭此事何曾有理可言:“江南李氏何嘗理屈,亦爲太祖所滅。”

王安石心中同樣在搖頭,他的主君乃是太平天子,沒有經過風浪,經不起挫折和坎坷。壓力一大,身子骨就軟了。換做是任何一個在官場上幾經起伏的臣僚,必不致於如此惶惶不安:

“今地非不廣,人非不衆,財谷非少,當與周世宗、太宗同論,即何至爲南唐李氏?若獨與李氏同憂,即必是計議國事猶有未盡。不然,即以今日之土地、人民、財力,斷無畏懼契丹之理!”

趙頊怎麼可能不畏懼,西夏人從來都不用太擔心,但契丹人可不一樣了。自唐末之後,多少次入侵,將契丹鐵騎的恐怖寫進了宋人的噩夢裡。雖然太宗之後,契丹人再也沒有在兩國交鋒中佔過便宜,後來還被逼着簽下盟約,但趙頊就是擔心,絲毫沒有道理可講,“如今河北大旱,三關陂塘乾涸,難御契丹人馬!”

作爲宋遼交界的河北三關——淤口、益津、瓦橋【位於今河北霸州、雄縣】——說是關,其實無險關,無要隘,本無險可據,就是三座建於平原上的城寨。是唐末在燕山失守之後,爲防止契丹鐵騎入侵而修築。不過三關很快就被契丹人奪取,直到周世宗柴榮出兵收復。

但三關的位置不過是一片因黃河氾濫而造成的鹽鹼地,故而大宋開國後,縱屯有大軍,契丹騎兵依然能隨意深入宋境。後來到了真宗的時候,駐守高陽關的主帥何承矩便趁機於此塞河瀦水,形成了一道長約四百里,寬五六十里的河網湖泊地帶。自此除了冬天要擔心以外,其餘季節,都可以高枕無憂。就算澶淵之盟兩國罷兵,對於三關陂塘的整修也從來沒有停過。甚至利用此地積水,而耕種水稻。積水的稻田,同樣能用來阻擋契丹戰馬。

只是眼下的旱災,卻直接導致三關外圍的陂塘湖泊已經乾涸大半,形勢並不比冬天水道冰結時要安全。趙頊的擔心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可在王安石看來,這一點道理,也不過是趙頊的杞人憂天罷了,“契丹若欲南來,當以秋冬馬肥之時,豈有春來發兵之理?”

“說得也是。”趙頊頭慢悠悠地點了一陣,突然又冒出來一句:“……可否將郭逵調往定州。”

王安石額頭上的青筋突突地跳了起來,前面的話都白說!

郭逵是什麼身份,隨隨便便地就調往定州,這讓天下士民怎麼看?一旦與契丹遣使索要土地的消息聯繫起來,宋遼開戰的謠言必定甚囂塵上,河北軍民如何能安心——還嫌流民不夠多嗎?更何況,王安石從來就不喜歡郭逵。

“如今西夏蠢蠢欲動,少不得郭逵坐鎮關中。”

“不知王卿有何提議?以如今之勢,必得一曉暢軍事之能臣御守北地。”

“待臣與密院退更審計,明日奏稟陛下。”王安石手頭沒有合適的將領或是通曉軍事的文臣,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薛向。只是他現在管着六路發運司,汴河水運中的事務他暫時還脫不開手。

趙頊不想與王安石爭了,宰相堅持不同意的任命,那就爭不出個結果來,除非他免去王安石的相位,否則沒有宰相簽署的詔令就是不合法的中旨,“此事就交由卿家與樞密院相度,明日再做商量。”

王安石一躬身:“臣遵旨。”

方纔一番的話,趙頊也說累了,換了個話題,“昨日白馬縣韓岡上書。但言逗留黎陽的河北流民不可勝計,懇請免去流民渡資,讓流民不至於強行渡河而枉送性命。此事可有之?”

“此事誠有之。”王安石點頭,這事瞞不了的。他回道,“春日和暖,黃河解凍,河上渡口重啓也就在這兩日。黎陽縣也上報有流民聚集渡口。韓岡此亦是未雨綢繆,否則流民沒於河中,有傷陛下聖德。”

“韓岡的一番佈置,是他到了白馬縣後就開始。”趙頊沉吟了一下,問道:“說是未雨綢繆,難道他早在去歲就知道災情會延續到今年?”

王安石不知天子到底是怎麼看韓岡在白馬縣的一番作爲,韓岡在奏章中半點也沒有隱瞞白馬縣的情況,以及他對於流民的安置之法。現在又請求免去流民的渡資,等於是邀請流民南下。

但他還是要爲着女婿辯解,“韓岡所行諸事,皆是有備無患。若旱情持續,便有所預備,不至於臨事生亂。若旱情不至,深井、風車、溝渠、醫館、石窯,日後亦有所用。”

趙頊點了點頭,他並沒有怪罪韓岡的意思,而且很是讚賞。他方纔憂心政事軍事,直到現在心情方纔稍微好了一點。

開封府界內的傳言瑣事,趙頊通過遍及京城之中的皇城司親事官都能探聽得到,加上派駐於當地的耳目,韓岡在白馬縣中所作所爲,他都瞭解得一清二楚。

賑濟災民必然要花錢,而韓岡花得都是在刀刃上。開井、補種、滅蝗,加上安置流民的準備,每一件事都籌辦得遊刃有餘,所耗錢糧更沒有半點浪費。如深井、風車、水渠,大半皆是鄉民自出人力物力,官府連給付流民的工錢都省了許多。等旱情解除之後,京畿之地就又多了上千頃不虞乾旱的水澆地。

這才叫做能吏!

所以韓岡在縣中預設流民營,又上書申請免去渡口渡資,趙頊也沒有生氣。他如此行事,換作別人,必然少不了一個貪功的評價。但趙頊對韓岡一向看重,而且韓岡又做得出色,所以在他眼中,這就叫做勇於任事、爲君分憂——不同的人,做同樣的事,得到的評價是遠遠不同。就像名人做的蠢事,能被稱爲軼事,而普通人犯傻,得到的只會是嘲笑。

“韓岡所上諸條,皆許之。白馬縣中所耗錢糧,皆由開封府庫補足。”趙頊想了想,道:“至於流民,先讓他安排着。過幾日,看情況,再讓他名正言順地主持。”

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
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六)第一十七章 廟堂(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八十五章 塵囂(十六)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五)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一)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一)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第二十七章 宿怨難解殺機隱(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撲朔(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四)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下)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十)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五)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六)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東行(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變故(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一)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六)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