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

荊襄諸郡。

南郡,江陵。

就在劉備於成都稱帝以承繼漢室以後,便加緊備戰準備北伐事宜,而如今被敕封爲大將軍、江陵縣侯的關羽亦是心領神會,連忙召集各方將領匯聚一堂,商議北伐要務。

隨着徵召令傳畢,黃權、劉封,關平等等諸將一致向江陵涌入。

郡府內。

大將軍關羽居於主位,諸人也依次按照官階大小排列,跪坐於左右兩側的蒲團上方。

等待半響,環顧一週,眼見諸人聚已到齊,關羽面上滿滿是濃濃笑意,隨即撫長鬚道:“現天子受奸人所害,漢中王於臨危間以漢室帝胄的宗親身份登基稱帝以承繼大漢正統。”

“鑑於僞魏乃無義之國,曹丕亦是爲亂臣賊子,陛下稱帝以後,勢必會爲了維護漢室正統而誓師北伐,跟隨委任狀一同到來的還有北伐的指令。”

說到此處,他臉色一鬆,說着:“陛下言,他現在正於羣臣商討北伐事宜,讓本將先行整頓軍備,集結甲士,待時機一至便匯同陛下的主力聯合進軍,分別從漢中、襄樊兩處出擊。”

一言落下,羣臣肅然。

緊接着,堂中諸將面上便陡然升起絲絲喜色。

沉寂了數載,他們早就不甘於平凡了。

不打仗怎麼行?

武將不似士人,可以靠治理州郡、積攢政績升遷。

他們唯有上陣搏殺,以軍功來論功績。

不過思索片刻,一側的從事馬良豎起白眉,輕輕道:“那君侯,陛下可否再信箋中透露,我軍此次若發動北伐,主攻方向應以荊襄爲主還是漢中爲主?”

“暫時還未說明。”

聞言,關羽輕輕搖頭,說着。

話落,寇封不由道:“那此戰該怎麼打呢,還未確定主攻方向。”

一側的將領馮習也不由沉聲高喝着:“希望能以我荊襄軍團爲主,如此我等皆纔有殺盡僞魏國都洛陽,大立功勞的可能。”

“若以漢中爲主,那我等肯定是起牽制作用,而戰略目標便是以奪關中爲主了。”

這也算是不公開的事實了吧,明眼人都能看出,若以荊襄爲主,那肯定就是攻取南陽諸地,威脅魏國國都並蠶食中原。

但若是以漢中出秦川,就必然是奪取關中爲主,走曾經高祖路線。

話落,馬良笑對諸人,嚴肅道:“良以爲,諸君就別指望北伐以我等荊襄軍團爲主了,雖然陛下暫時還未定下主攻方向,但絕技不會是攻洛陽,取中原爲主。”

“此是爲何?”

“因爲我軍還未到與曹魏真正決戰的時刻。”

此話一出,馬良沉吟片刻,遂繼續解釋着:“若以荊襄爲主,則必然會威脅到曹魏國都,到時曹丕定然會集結主力於南陽一線與我等會戰,以誓死捍衛都城。”

“但大規模決戰,我軍後勤儲備還遠遠不如曹魏,此爲不妥!”

“陛下身旁既有丞相、法孝直相輔,想必也能看透這一切的。”

“其次,從政治上來說,陛下承繼漢室,但由於北方諸州曹魏已經經營多年,現下又是天下二主的局面,若陛下要宣揚正統,則勢必要重走高祖路線。”

一席席解釋,諸人聞言俱都閉口無言。

馬良說得在理……

片刻後,傅肜面露堅毅之色,也出言道:“據情報言,吳候孫權也已經將吳候府從京口西遷至建業並築以石頭城控衛,吳軍此時的軍事意圖已經很明顯。”

“江淮一線以長江爲界採取守勢,勢力逐漸向西發展。”

說到此處,傅肜頓了頓,隨即還是大膽咬牙道:“雖說如今迫於曹丕建國稱帝的壓力,孫權又遣諸葛瑾爲使重啓與我軍的聯盟,但說實在話以孫權此人背盟偷襲數次,再利益衝突面前,聯盟對他不過猶如一張紙罷了。”

此話便已經說得極爲直白了,那就是傅肜不相信江東的聯盟誠意,擔憂己方一旦傾全力與曹軍在北方抗衡,吳人還會在背後搞小動作。

又或者曹魏利益一許,三年前的白衣渡江一事興許還會重演。

但如今漢吳雙方纔剛修盟好,傅肜如此言語確實也算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很容易就被捏造出誹謗盟友的虛言。

此言落罷,另一側的中年將領陳式也不由說道:“傅兄所言不錯,式與黃將軍駐軍荊南地區,我時常統領水軍於洞庭湖、漢江一帶操練,下游的夏口、彭澤湖等地,吳人水軍整日枕戈待旦。”

“若說孫權未有奪我荊州之心,豈不可笑?”

一時間,堂中諸人便針對此出兵計劃各抒己見着。

唯有堂前的關平依舊閉目沉思,並未參與討論。

見狀,黃權不由詢問着:“少將軍一向足智多謀,屢出奇謀破強敵,今日爲何一言不發?”

此語落罷,關羽才注意到今日其子神色不對,遂露着笑容問詢着:“不知平兒針對此次北伐,可有見解?”

待關羽、黃權相繼發話,府中原本還很激烈的討論瞬息間便沉寂了下來,隨即都將目光對準在一旁的關平身間。

近年來,諸將都有些習慣依賴於關平了。

實在是自襄樊以弱旅之師力挽狂瀾大破吳軍,全據荊州以後,關平便屢出奇跡,達成了一件件看似不可完成卻憑藉自己的計劃最後實現。

聞言,眼見着諸人的眼神都看向了自己,關平遂苦笑一番,便緩緩起身走到屏風處所掛着的地圖旁,隨後面向諸人拱手行禮。

待禮畢,才手指着地圖嚴肅道:“當然,陛下北伐乃情理之中的大事,陛下身爲漢室帝胄,若曹丕篡國,我軍不做出表示,天下人又焉能認爲陛下乃是漢室正統?”

“至於諸君先前所提到的主攻路線,平以爲這根本沒必要糾結,益州與荊州的地形已經決定了兩州之間發動戰事只能憑藉漢水相互策應,但要一主一輔,這壓根不可能。”

話落,關平笑容滿面,道:“所謂一主一輔,不如理解爲各打各的,定期以漢水傳遞溝通戰果,制定下一步計劃就好,至於主力,其實無論是漢中或者是襄樊出兵,都能成爲主攻方向。”

“都打主攻,這怎麼行?”

“少將軍此是何意?”

一時,關平一語頓時驚住了諸將,再場諸人再次對他的戰略謀劃感興趣了數分。

聞言,關平微微一笑,反問着:“這又有何不可呢?”

“若荊襄局勢佔優,則以荊州爲主,若漢中方面大佔上風,那便以荊襄牽制,奪取關中爲主。”

“何必主輔分那麼細呢?”

寥寥數語,關平直言不諱的將自身計劃給透露而出。

但這也並不是他一人所想,而是願意作爲他幕僚的人所提出的。

既然話語已經說到此處,傅肜想了想不由接着問道:“少將軍既然已有戰略計劃,那想必肯定戰術謀劃方面也已經準備妥當了。”

“不知少將軍可否提一下我軍詳細的部署?”

“可以。”

話落,關平點頭附議,隨即面向諸衆繼續對着地圖指點江山着:“平居於上庸三載,對於荊北形勢已是瞭然於心,自曹丕上位以來,便做了如下軍事部署。”

“其中,首先以曹真爲徵西都督,張合、郭淮爲輔,屯駐長安防範我漢中主力北犯。”

“而荊襄方面則以夏侯尚,徐晃爲主,屯駐宛城,以護佑都城洛陽並隨時南征荊襄。”

“而夏侯惇作爲大將軍,則坐鎮鄴城,總督後方,又以滿寵駐軍淮南,以曹仁總督荊、揚諸軍政。”

“此等總總局勢來看,我軍若想北伐將面對的便是數州魏軍合力抵擋。”

“故此,平細細謀劃了一番,爲何我軍不先集中兵力打掉魏軍薄弱地帶,先取江夏文聘呢?”

“打文聘?”

“文聘屯駐江夏,於北伐並無太大關聯,打之何益?”

話音剛落,張南、馮習等將又茫然不解,遂議論紛紛着。

第八十章 嫁禍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趙子龍來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戰(二)爲偉大祖國慶生,求訂閱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二章 名將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二百五十八章 病危的法正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十三章 內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十六章 密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下亂戰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
第八十章 嫁禍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趙子龍來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八十三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第一百八十二章 睥睨萬軍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百三十八章 勇戰(二)爲偉大祖國慶生,求訂閱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二章 名將第五十三章 制定策略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二百五十八章 病危的法正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穫頗豐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十三章 內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二百四十九章 入蜀之議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三百零二章 平分秋色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二十六章 用心良苦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七十七章 招攬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二百三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十六章 密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一百十九章 以城換子(第三更)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十八章 縛李基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三百九十三章 天下亂戰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關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