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

一席怒吼般的吼聲陡然急劇涌出!

陡然之間,四周諸臣都仿若感到了絲絲寒意。

一向平和的漢中王再次怒氣衝衝了。

“聯合羌胡?”

“抗擊曹賊?”

陡然間,劉備瞬息起身,面露冷笑,冷冷直視着秦宓數眼,冷喝着:“孤於西川之地稱王爲了什麼?”

“我大漢豈可將萬千百姓作爲犧牲品,自損仁義,勾結胡賊?”

“如若真的如此行事,那孤興復大漢還有何意義,那大漢與曹賊這骯髒之徒又有何區別?”

一席席厲喝,劉備氣憤難平!

他這一刻是真的是很憤怒。

秦宓之策已經是超出了他的底線。

興復漢室。

這可是一面大旗!

漢中王劉備爲何能成事?

靠的就是漢室帝胄這道身份,以及這數十載來的連年奔走,用自身之仁德傳遍華夏各地,這纔有瞭如今的大業。

可凡事皆有利有弊!

扶漢雖讓劉備師出有名,可亦讓他有着諸多限制。

這是不用多說的!

首先第一點便是,既然都扶漢了,那又豈能在繼續前去勾結胡人?

須知,大漢爲何能威震天下?

不就是漢武帝、漢宣帝等雄才大略的主君北擊匈奴,掃平四海蠻夷,讓諸胡臣服於大漢天威之下的緣故。

大漢四百年餘威,這可不是說說的!

接連羌胡,這豈不是讓劉備打自己的臉?

試想想,如若此次真的接連羌賊了,那數十載來所經營的仁義之名,恐怕也就徹底廢掉。

那日後,劉備也將與曹操、孫權將再無任何區別!

而目前的形式是蜀漢占人和。

東吳依託地利,曹賊雄踞北方大地,有着得天獨厚的天時。

可要是勾結諸胡,那劉備與曹操、孫權之流又有何區別,又有何人和可言?

一席席話語,漢中王劉備緩緩落罷,此時間國字臉的劉巴也不由一臉嚴肅,拱手斥着:“子敕,你怎麼如此衝動,竟想出此策?”

“大漢可沒有勾結羌賊之傳統。”

話音剛落。

秦宓低頭不語,頭頸上汗珠涌現,彷彿身間好似有怒氣難平的心思還在沉吟着。

一滴滴的汗珠仿若大汗淋漓在他的頭上,卻是令他心如惶惶,不敢動彈,彷彿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他是真的沒想到。

短短一席話,怎麼可能就觸犯了劉備逆鱗呢?

實際上,這還是來源於秦宓的不瞭解。

不是那麼重視!

政治意義對於新興漢室的重要性。

勾結羌胡以後,日後的劉備又將有何自處,又有何顏面在稱爲漢中王高舉着“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王旗出秦嶺?

關中百姓又有誰會繼續單食壺漿迎接王師?

這一點纔是漢中王劉備最值得重視的?

人和纔是他的立國之本!

要是這點都喪失了,那跟佔據北方諸州的曹魏相比,可就真的毫無絲毫優勢了。

“漢王,漢王……”

“臣絕不是此意,還望漢王能明察秋毫!”

一言一行,約莫片刻功夫相過,望着劉備那冷冷直視、又彷彿懾人心魄的眼神,卻是不由令秦宓後背都溼透了,戰戰巍巍的說着。

“好!”

“那你說你究竟是何意?”

聽聞,漢中王劉備便不由忽然冷笑着,眯眼說道。

“勾結羌人,對抗曹賊,然後將漢中各郡的百姓視若無物,眼睜睜的看着他們被兇狠、殘暴的羌賊所欺凌、揉膩?”

“難道我大漢就如此不堪?”

“如果大漢視華夏子民爲螻蟻,那大漢天威何在,威勢何在?”

“大漢又豈能定國四百載,孤興復的大漢又有何意義?”

一席席話音,此時間一言一語側響殿內。

一記記劉備的回聲不由回鳴於大殿當中。

此刻,殿中寧靜以致遠着。

這番話音蕩氣迴腸的流傳在諸臣心底,腦海裡亦是刻骨銘心的記憶着。

而此時這一幕,漢中王劉備那身若七尺五寸,面色盡顯老態滄桑,可聲音又彷彿聲若銅鐘般的高吼聲。

也讓他彷彿成爲了聖人的化身般!

極爲的仁義無比,一舉一動都是爲視愛民如子的好仁主。

當然,這一幕也感染了殿中的大部分臣子。

短短功夫,長相健碩的中年臣子郭攸之先行站出,拱手堅錚道:“漢王所說所言極是!”

“臣佩服!”

“諸位,我大漢爲何能雄踞二州,卻能定鼎中原,屢敗曹吳二軍,而聲勢傳遍天下?”

“這都是我大漢四百年漢威的餘暉所致。”

話音落下,郭攸之雙目眯着,又不由環顧周遭,望了諸臣數眼,蹙眉說着:“可我軍如若如今爲了一絲絲挫折,爲了保存實力而公然聯合於羌人,將漢中各部百姓皆拋棄爲棄子。”

“那諸君覺得,日後我軍北伐中原出秦嶺之際,又將如何實現軍師的隆中對計劃?”

“失去了人和,膳食壺漿豈不是成爲了笑話?”

一言一語,衆人轉念一想,都各自點頭附議!

此言有理!

這的確也是事實。

想了想,一身灰色寬大秀袍、身長八尺,長相俊郎、年過三旬的鄧芝也不由緩緩步出朗聲道:“郭侍郎之言,芝萬分佩服。”

“我大漢之所以被視爲正統大邦。”

“靠的就是此等愛民如子,掃平蠻夷的總總作風,豈能放棄初衷反去同流合污?”

“子敕此策雖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可卻是遺害無窮!”

說完,鄧芝面色又忽然鄭重嚴肅起來,作揖高聲道:“故而,芝堅決同意漢王的決策。”

“堅決抗擊胡寇,捍衛我大漢百姓,捍衛大漢尊嚴!”

一席話音,漢中王劉備見狀,眼神微動,連連輕微點頭,面無表情,並無顯露出絲毫的神色。

再次盯凝了一番階下諸臣,遂輕輕坐回了王位。

喜行不怒於色!

這就是漢中王劉備的城府。

剛剛的發怒,也純屬是觸犯了他的底線而壓制不住,氣急攻心罷了。

坐回原地,劉備環視周遭一眼,不由沉吟片刻後揮手道:“諸君請坐回原位,我等繼續商討應對之策!”

此言而出!

諸臣才徐徐各自返回了原位,重新跪坐着。

一場剛剛令秦宓的“妙策”所引發的劍拔弩張的局勢,引起的爭端也才慢慢重歸於平靜。

殿中難得的清寧了片刻。

隨後,漢中王劉備斜眼望着下首側旁案几旁的第一人諸葛亮以及對面的法正笑着道:“剛剛秦子敕之策,不知軍師與孝直如何看待?”

聞言,法正面色淡然,微微一笑泯了一口案几上正冒着熱氣的清茶,說着:“哈哈!”

“主公其實心底都已經做出決議,又何故在徵求我等的建議呢?”

“如此損人利己,損壞我大漢聲勢之事,臣當是與主公保持一致的想法。”

話音一落,法正也不由收回了有些放蕩的目光,轉而正視的拱手說着。

說完,一側的諸葛亮也是正襟危坐,手執羽扇微微的搖着道:“是啊,孝直所言甚是!”

“臣等當然是會爲了日後大漢的聲譽着想。”

這一語而出,在場的諸臣可謂是對諸葛亮頂禮膜拜得五體投地!

這纔是真的具備大智慧的人。

諸葛亮剛剛回答漢中王劉備的話語。

當真的就體現了擁有大智慧者的不一樣!

一句爲“大漢聲譽着想”,既是表明了自身鮮明的立場,表明了將永遠擁護劉備的意願,也側面的維護了秦宓的面子。

其實這句話翻譯過來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只不過更難聽就是了。

“此等低劣策略我等又豈會同意,這不過是不經大腦思索而出的言論,豈能作爲國策?”

這話諸葛亮沒說,在場諸臣也各個人精,也沒有人點破。

可也正是衆人的心知肚明卻又假裝不知,才讓秦宓居於原處如坐鍼氈,渾身的不舒服,面上也掛不住絲絲的面子。

猶豫了好半響,秦宓好似忽然深吸了口氣,忽然起身拱手沉聲道:“漢王,臣今日身體有恙,頭腦有些不清醒,故而出此了下策。”

“臣想先行告假回府歇息,還望批示!”

此話一落,人老成精,經歷了諸事的劉備又豈會看不穿他的一番番心事?

不過想了想,爲了維護臣下的顏面,劉備亦是裝作假裝不知,反而面露笑意,高笑着:“哈哈,既然子敕身體欠佳,那便先行回府歇息吧。”

“等國策商議罷,孤便親自入府拜見先生。”

一席話音,秦宓連忙拱手作揖稱謝。

說罷,秦宓遂一甩秀袍,扯步離開。

等待着離去,漢中王劉備環顧下方纔又笑道:“諸君,秦子敕身體欠佳,那我等不管他,繼續接着剛纔的問題討論如何?”

“謹遵主上旨意。”

一席一致的話語,讓大殿都仿若齊聲而震。

下一秒,就當諸臣準備再次商討時。

身爲殿外侍衛的禁衛軍士此刻不由持刀跨步奔入,單膝跪地,拱手作揖道:“小人啓稟漢王,君侯之子平現正於殿外求見,是否讓其入內?”

“哦?”

“關平來了?”

一時,耳聽着關平的抵達,劉備頭腦兩側本就極爲明顯的大耳此時亦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將這則訊息聽得極爲準確。

甚至,他灰暗的臉上亦是露出了絲絲動容。

關平來了!

“平兒啊平兒,你此次究竟能給孤帶來何驚喜呢?”

一時,劉備在內心深處喃喃自語一番,深思着道。

“主公……”

沉默了片刻,還是下首一側的諸葛亮小聲提醒了一番,劉備才瞬間反應了過來,遂連忙厲聲高呼着:“這是當然,你還不速速宣其入內?”

“諾!”

“小人謹遵漢王之意。”

一席高昂的怒吼,禁衛軍士拱手完畢,遂繼續持刀控衛退出大殿,昂首挺胸的步出殿外。

“諸君,坦之來了,你等覺得平兒可有何妙策破敵?”

聞聽着劉備一言,階下案几處的趙雲不由伏案說着:“呵呵,諸君,以雲之見,此次平兒前來,必是帶來了破羌之妙策。”

“主公不必擔憂,諸君也不必煩惱。”

徐徐話音,趙雲面上可謂是充滿着層層自信。

很顯然,如今關平在他的認知裡,已經是一員傑出的優秀俊傑。

甚至,趙雲隱隱約約覺得,他這位女婿如此優秀,等諸老臣都百年以後,恐怕他纔是這天下間的翹楚,己方軍中的明珠。

恐怕他纔是漢軍當中的二代領頭羊,頂樑柱。

這雖只是一種預感!

可趙雲此刻卻是十分相信。

望着趙雲一臉的決然之色,一旁與其交情匪淺的鄧芝不由打趣着:“呵呵,子龍一向沉穩如鐵,內斂無比,如今竟然爲了一介年紀不過二旬出頭的女婿如此自信。”

“這恐怕不符子龍的性格吧?”

“哈哈哈。”

“是極,是極,伯苗所言極是也!”

一時間,此話也成功逗樂了殿中諸臣,亦是帶動了大殿中輕愉歡快的氣氛。

此話落罷。

一側的法正也不由放聲舉着茶樽,大笑着:“哈哈哈,既然諸君都如此看重坦之,那我等何不趁此機會,趁他還未入殿之際,賭一回如何?”

“哦?”

“怎麼賭?”

這一回,原本氣場恢宏、面露輕笑的諸葛亮也不由面露笑意,輕輕說着。

“當然是如此……”

“好好好,就這樣賭。”

一時間,隨着朝堂中最爲得勢的諸葛亮、法正一同發話,瞬息間便帶動起了殿中氣氛,衆人都一致參與了進來!

“我賭關少將軍還未想到破敵妙策,原因嘛當然是事情緊急,而且情報不足,他就算打仗在如何厲害,也無法想到是羌胡犯境。”

“既然都無法知曉是羌胡來襲,又如何能夠想出妙策?”

瞬息間,羣臣當中以一向話語多多,面善的司徒許靖先行說着。

緊隨着,趙雲亦是面露着絕對的自信面容,高聲大笑道:“雲沒說的,肯定是猜測平兒已有良策破敵!”

隨即,鄧芝、郭攸之等臣也一齊參與了進來。

而就在大殿中喧鬧聲呈一片時,一旁的諸葛亮卻是忽然搖扇起身,緩緩步入到階前劉備的案几旁,拱手作揖道:“主公……”

“亮願推舉關平爲此次伐軍主帥,率衆入漢中,平叛羌亂。”

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三十六章 渡比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夢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章 名將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六十章 留守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十一章 亂像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漢軍莫非有詐?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
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三十六章 渡比水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三百十三章 各有算盤第三十八章 鄧艾抵比陽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夏侯楙的動作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一章 夢議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七十六章 神醫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一百零十章 士仁,吾誓殺汝!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三百八十二章 涼州雖大,卻任由馳騁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一百四十四章 夷陵變故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一百零一章 信箋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二章 名將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六十六章 割稻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六十章 留守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第三百十二章 堅守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漢正統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第十一章 亂像第一百三十七章 勇戰(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盛怒的飛哥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漢軍莫非有詐?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一百八十章 爲少將軍賀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一百七十六章 奮威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