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

一句“敢戰否”頓時令馬超內心深處熱舞沸騰!

這幾乎就是劉備已經決定由他率衆入涼州。

“主公,還請您放心,臣此次率衆北上必定不辱使命,定將馬到……”

就在馬超面色堅毅,拱手高聲大表態度時,話音還未完全落下,殿外陣陣步履聲蹣跚學步的響起。

片刻後,守在宮門的陳到步入殿上正中,面上鄭重而又隱隱透露着一絲喜色,立即拱手高聲道:“啓稟主公,剛剛我軍潛藏於前線一帶的密探傳回最新消息。”

“漢中太守魏延領主力已經過了沔陽、穿行沔水抵達了陽平關,現沮縣緊張的局勢正有效得到控制。”

“叔至,你怎麼如此欣喜,可否是還有戰報?”

一旁眼見着陳到面色越發欣喜之時,與他相熟悉的趙雲不苟言笑,相問着。

“子龍所言不錯!”

話落,陳到應了一聲,臉上密佈着的笑意愈發動容,笑道:“主公,諸君,這最後一件戰報恐怕將會是我軍中的大喜事矣!”

“關少將軍領三千新軍於兩日前襲取陰平,現已襲殺陰平郡守,進佔郡城廣武,其餘諸地亦是傳檄而定!”

這一席話音落下,大殿中頓時便猶如炸鍋了般,各文武紛紛議論着。

“關少將軍看來果真是大漢良將也!”

“是極,是極,他率衆北上不過短短的十餘日功夫,並且麾下皆是新招募的軍士,竟然能夠輕易襲取陰平地,從側翼威脅着羌道城。”

“吾原本以爲關少將軍只是在荊襄才能連戰連捷,沒想到如今在這多山、崇山峻嶺之地也同樣發揮出統帥能力。”

“吾恭賀主公、恭賀大漢喜得良將!”

這一刻,大部分文武都面色淡然、充斥着笑意各自說着。

而此時,上首的漢中王劉備也是笑口常開。

很顯然,他對於關平此次表現亦是極爲滿意。

“平兒,你還真是天賜孤的大將之才呢!”

一時,劉備在內心暗暗沉吟着。

原本,他在漢中駐壇稱王以後,還在與諸葛亮商討着日後的部署,當談論到關羽如若退離政壇,那荊州諸事又將交由誰掌舵?

此事於當時是沒有商討出結果的!

縱觀己方上下,除了關雲長沒有一人符合獨當一面、都督荊州的資格。

在主導荊襄方面,除了能力以外,最重要的卻是忠心。

以蜀中與荊襄並不暢通的交通來看,大將的忠心與否反而高於統御能力。

可大將駐軍荊州,礙於兩州的地勢不便,聯動性不足之下,勢必是身兼重任,擁有極大權勢的,一旦此時主將暗藏禍心,伺機舉兵自立。

那無疑於滅頂之災!

“哈哈!”

這一刻,一向神色鎮定的劉備此時也不由撫須大笑着,面上的喜悅怎麼也遮攔不住。

這不僅僅是攻城略地、開疆拓土的興奮。

更是一種喜得良將,後事可託的情緒。

“百年以後,孤文可託孤孔明、子初,武以孝直、平兒爲主,如此一內一外何愁大業不成?”

“就算不成,也足以保禪兒定鼎一方。”

漢中王劉備愈發想着,已是層層皺紋的臉色上亦是極爲動容。

後事可期矣!

下一秒,劉備面上亦是隨之一轉,約莫七尺五的身軀仿若老而彌堅般高高立起,沉聲喝道:“好,好啊,雲長不愧爲虎將,有此虎子當真是大漢之幸、大漢之福。”

“有如此良將,又何愁我大漢不興?”

先是一番簡單的開場白以此振奮人心,隨後才高聲道:“如今既然平兒已經攻克陰平,清掃了曹賊餘孽,那我主力也是時候當動一動了。”

“孟起,你出身西涼,涼州於你而言想必已是極爲熟悉之地,你如若率主力出西川當由何處入?”

劉備也是果決之人,既然做出了決斷便毫無拖泥帶水,直言相問着。

話音剛落,兩側羣臣端正坐立,瞬間將目光移往馬超身上緊緊凝視着。

聞言,馬超面色轉眼嚴肅起來,思慮半響,便跨着沉重的步履緩慢向一側的屏風處行去。

走到屏風旁掀開遮在地圖上的薄膜,手指着一點,沉聲說着:“如若出川,必經羌道。”

羌道!

馬超手指地圖,言語堅錚、面色鄭重的說着。

“取羌道?”

“爲何要取此地?”

這一記話語,令殿中部分朝臣有些遲疑。

其間,一身材寬大、容顏甚偉的護軍討逆將軍吳壹想了片刻還是忍不住先行相問着。

此話落下,侍郎郭攸之也有些不解,手撫鄂下的長鬚說着:“從羌道而行,這恐怕不妥吧?”

“羌道位於武都西北部,四周地勢平坦,連接於武都與涼州之間,此次羌賊入寇,便是以武都爲突破口於此集結重軍與我方對壘。”

郭攸之一席話,也令殿中部分朝臣紛紛附和。

下一刻的他們都聚精會神的盯凝着馬超,細細傾聽着。

他們想知曉,借道羌道的根據是什麼,以及如何繞過西羌主力,安然兵抵涼州。

眼見諸衆都將目光放在自己身間,馬超神色自若,面露一絲苦笑,遂道:“諸君不必疑慮!”

“超決議借道羌道自有深意。”

說到這,他手指再次徐徐遊動於地圖間,緩緩說着:“諸位且看,羌道背靠地勢多變、崇山峻嶺的孔函谷,卻由由於向北則是涼州地帶,周邊又是一馬平川之地。”

“這還是次要的,通過羌道便可直入隴西諸地,隴西乃接連隴右與河西地區的樞紐地區,如若進佔此地,那便可切斷西羌、曹賊間的聯繫。”

“此舉於我軍大大有利,至少在招撫河西羌氐各部時,所受到的阻力便會少上許多!”

“這也是超的一大想法。”

說完,馬超也不待諸衆深思,便繼續暢所欲言着:“其次,依臣之見,也在於重心的選擇性。”

“曾經的徵西將軍夏侯淵橫掃涼州各軍閥、羌族勢力,虎步隴右、威風一時無二,緊接着便曹賊啓用楊阜、張既等本土涼州官吏。”

“短短數年時間,便已經將隴右數郡的反叛心思給彈壓了下去,目前隴右之地尚還穩固,又兼安西將軍夏侯楙還屯駐陳倉,想要引起隴右混亂,無異於虎口拔牙,這幾乎是難上加難!”

“既如此,我軍又何必要死磕隴右呢?”

一席話音,馬超當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他不贊同出川入涼爭奪隴右。

隴右在曹賊一方文武各官吏的威懾、治理下,現境內一片祥和,在曹軍重視的情況下難以奪回。

除非曹軍疏忽了此地,倒還可能拔之!

“孟起的意思是……?”

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七十章 要上天?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六十章 留守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百五十四章 混亂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七十九章 東吳變故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指點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蠻掠三郡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六十四章 解夢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三十二章 攻樊城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三十章 猛將終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三百五十八章 四方皆敵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三百三十八章 漢胡不兩立第三百十五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九十五章 搏戰,赤壁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七十章 要上天?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零七章 據江而守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八十四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七十三章 賊子休走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九十六章 爭執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六十章 留守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五十八章 夏口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五十二章 暗通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