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

“兄長,你可能爲孤排憂解難?”

待諸臣紛紛離去以後,劉備剛纔還義正言辭、一臉嚴肅的神情才聳拉下來,向一旁身形微有些肥胖,個頭不高,面容有些和藹的年過五旬多的老者說着。

此人乃是安漢將軍,目前地位最崇高的糜竺。

聞言,糜竺面容鬆動,拱手安慰着:“主公大可放心,諸葛軍師、法孝直之才勝吾十倍,既然他們都一致附議令一位公子隨軍北上,那想必唯有如此才能徹底試探出孟起的忠心。”

“想必軍師定有保全公子的妙策!”

此話落下,言語卻是沒有安撫到劉備,他反而面色愈發惆悵,面露苦笑,輕聲道:“兄長,你我從徐州相識,至今已有二十餘載,早已是莫逆之交,目前四下無人,你不必如此拘謹。”

說完這些,他好似在回憶往事,徐徐沉吟着:“兄長,還記得曾經你我相識的場景麼?”

“當時我親率大軍伐反賊袁術,可卻未意料到好心收留的呂布是如此狼子野心、反覆無常之徒,竟襲取了徐州之地,致使大好局面喪失,一州至此淪爲呂、曹二賊的爭奪之地。”

“我率二弟、三弟領殘軍敗退海西縣已經是窮途末路、窮困潦倒之身,可兄長卻不曾嫌棄,將令妹做主下嫁於我,並以家纏萬貫傾其相助、誓死相隨。”

“這份情我劉備永世難忘,因爲沒有兄長,便沒有我今日。”

一席話音,劉備自言傾訴說,衆多真情吐露而出!

他肯定了糜竺之功。

這也是入蜀以後,糜竺地位冠絕朝臣之上的本質原因。

按能力,糜竺未必比得上其餘人等,可要按貢獻算,糜家前期的資助足以是第一功臣。

特別是後世總有一部分人黑劉備,就拿“假仁假義”來說事,說所做這一切不過是作秀罷了!

可原史上,糜芳叛漢降吳,致使荊州喪失、關羽身死,糜竺本人都羞愧難當,可劉備不僅不追究反而好言安撫。

猇亭大敗,將軍黃權被賭江北,無法率衆返回蜀中無奈之下只得投降曹魏,可事後曹魏諸人都強烈斷言,黃權的親屬必定會因此而受牽連。

可黃權聞聽這些言語後,第一反應是什麼,他相信劉備不會牽連其家眷。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黃權的判斷完全正確。

從這兩點來論證,君主能以客觀事實來判斷,知曉糜芳投誠與糜竺無關,便不責罰而地位依舊。

麾下朝臣就算投降他國,也依舊保持着對舊主的信任。

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信義著於四海。

夫大事者,當以人爲本!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這都可是正史明確記載過的。

劉備當真假仁假義,史官還會如此推崇,莫不是把人當傻子?

最可悲的卻是,後世多少人無腦崇拜呂奉先。

武藝超羣,長相俊秀就值得推崇?

現代的價值觀可有這說法?

很多人以白門樓來說事,說劉備因一句話而害死呂布,故毫無信義、假仁假義,可換過來想想,曹操是什麼人,他豈會因一人之語就決定呂布的生死?

劉備的言論對於殺呂布有決定性麼?

再說,劉備好心收留喪家之犬呂布,呂布不感恩戴德,反是忘恩負義奪其基業。

所以問題來了,你呂布不仁,別人憑什麼要救你,不能殺你?

聽聞這席話,糜竺也是感慨良多,倒也是不自覺間少了幾分拘束,說着:“是啊,現在想想,當初竺以糜家前途命運依附玄德您,都沒有意料到您能夠有如今的一番基業。”

“實不相瞞,竺覺得玄德您的志向不小,定能成事,但您能夠創下這番基業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二人此次密談也已經徹底放開了,不似之間的君臣間的關係,而是以親朋、以家人的身份。

“長子阿斗乃王太子,現身份特殊,不便隨軍,現三子理也年紀尚幼,其母吳氏亦是寵愛有加倒也不好強求,現在看來只有讓二子永冒險一回了。”

談論了許久,劉備終究還是決定忍痛割愛,捨棄一子了。

……

羌道城。

臨時王宮中。

此刻的簡易宮殿中,羌王徹裡吉正盤坐於胡牀上與各羌渠開懷暢飲着,歡聲笑語聲不斷。

整個大殿中都充斥着奢靡之風!

一旁,唯有漢士伊寧默不作聲,並不參與進去。

片刻後,只待諸人喝得酣暢之際,他又瞬息站出,面色鄭重,拱手高聲道:“啓稟羌王,我軍已經在羌道城屯軍數日,卻都按兵不動,這絕不是可行之策!”

“以前線的態勢來看,漢軍抵抗甚爲頑強,雖然大將軍擁軍數萬餘衆,可卻止步於沮縣城下,難以拔取城池,無法進軍漢中諸地。”

“我軍雖勢大卻不可小視漢軍,以免夜長夢多,臣建議羌王應當迅速提兵進軍東進助大將軍突破漢軍防線,全盡漢中諸地。”

“而不是整日於此歌舞昇平。”

一席話落,伊寧面色淡然,眼神直直盯凝着上首位的徹裡吉,毫無所懼!

一言落下。

殿中忽然沉寂了下來,原本還歡聲笑語的聲響瞬息消失,變得異常安靜下來。

這一刻,諸渠帥都將目光放在了羌王身間,靜靜地等待着看其準備如何處理。

這段時日以來,漢士伊寧不合羣,已經連續多次勸誡徹裡吉領主力東進援助越吉取漢中了,也因此惹得徹裡吉不快,惱怒萬分!

只是礙於伊寧的忠心,卻並未發作罷了。

可諸渠帥卻是未想到,今日伊寧又站出來“大言不慚”了。

“砰!”

半響,殿中一記重響轟然響徹,羌王徹裡吉緊握拳掌竟是含怒一拳砸在案几上,將案几上擺放的疊疊戰報都給拍的七零八落。

這一聲響令下方諸渠帥都面露懼意,彷彿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唯有漢士伊寧依舊面色不變,直直望着徹裡吉,沉聲道:“臣如此勸誡並未暗藏私心,只是羌王既然已經決意與曹軍聯盟共同伐蜀,那便要做到趕盡殺絕,不要留給蜀軍絲毫機會。”

“現大將軍於前線久攻不下,臣擔憂時局拖久恐生變故,才苦諫羌王提軍援助,別無他想!”

伊寧一言一語,此時徹裡吉屹立而起都冷眼相待着,眼見着他依舊如此強硬,內心的火氣也越來越在攀升着。

“羌王……”

“夠了!”

只是,還帶伊寧繼續勸說時,徹裡吉陡然厲吼一聲,怒喝着:“本王身經百戰十餘載,難道不知兵麼,還需要你交?”

“伊寧,汝給我退下,別讓本王在看見你。”

一席怒吼,徹裡吉怒意盡顯,厲聲狂吼。

望着他臉色的決然之色以及數分冷漠,漢士伊寧好似從中明白了什麼,隨即直言道:“諾,臣謹遵王令!”

說罷,他轉身飛快離去,毫無留戀之色。

他這一刻已經明白了,自己雖然投奔西羌時日多年,可終究是漢人,雖有功勞,可卻並未融入到羌人集團的圈子。

甚至,從徹裡吉至諸渠帥都已經在相互排斥他。

又如何還會繼續採納他的諫言?

那他繼續留在此地又有何意義?

而此刻,望着伊寧離去的背影,徹裡吉想了想,忽然高聲道:“苟渠聽令,本王命你立即悄然前去暗中調遣衛士布控於伊寧住處周遭隱藏,一旦發現此人有離去的跡象……”

“格殺勿論!”

猶豫了片刻,他還是果決的喝道。

“此人才華橫溢,既不能爲吾所用,誓必殺之,不能留之他人!”

說完,徹裡吉在心底暗暗沉吟了一番。

聞言,長相兇狠的苟渠卻是直直站出,面露欣喜之色連忙領命退去,他本就與伊寧不合,如今既然有針對的機會,豈會放過?

而也在此時,一則加急戰報陡然傳來。

羌王徹裡吉看罷,仰天長嘯着:“漢賊,欺人太甚,焉敢如此?”

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六十八章 龐會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八十章 嫁禍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章 軍令狀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八十六章 看重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一百八十六章 看重第九章 假象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十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
第二百八十七章 漢中狼煙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白馬銀槍,天下無雙(求訂閱啊!)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五十章 深陷迷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技重施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七十三章 張遼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二十九章 解謀第二百五十九章 兄弟情深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六十八章 龐會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四百零九章 三郡響應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火龍虐廣鬱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八十章 嫁禍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四百八十二章 悲歌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四百五十九章 鐵騎踏魏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二十一章 控局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零八章 走公安第二百八十六章 羌人寇西蜀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俠客第九十二章 下戰書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九十一章 逼戰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章 軍令狀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八十六章 看重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第四百五十八章 長江上下,盡情馳騁第一百八十六章 看重第九章 假象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百三十三 環中環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十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二百四十一章 武舉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第四百零二章 先打掉文聘再說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一百八十一章 敗退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四百八十三章 克復中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馬羌第二百十九章 交州動向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