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未死的曹操

轉眼距離荊州戰事,已過去一月有餘。

冬正月二十五日。

這一日,將新得的荊州以及經受這數月以來所遭受的戰火創傷進行穩定以後,關平率衆與負傷的關羽一同班師回返江陵城。

江陵城外。

此時,郡守糜芳與從事潘濬、別駕殷觀,以及黃權等諸衆一致率衆於南門處迎接。

周遭各處都莊嚴肅穆的屹立着萬千甲士,甲士身後的道路兩側則紛紛聚集着江陵民衆,旬眼望去,便見一員員百姓神色上進皆洋溢着自信、喜悅的臉色。

因爲,這一戰打勝了。

他們最爲崇敬的關君侯成功粉碎了吳軍的偷襲計劃,保住了荊州,並且他們的少將軍不僅以少勝多大破吳賊,還逼迫孫權割讓州郡求和。

這一樁樁功績,此刻不由讓萬千的荊州民衆鬥志紛紛備受鼓舞!

漸漸地。

城外塵土飛揚,一面面旌旗浮雲蔽空,威壓漸起,軍陣間亦是充斥着股股肅殺氣息,每位軍卒也包含着霸氣側漏的神色。

此刻,由於關羽負傷的緣故,關平卻是一馬當先,率得勝之師步步逼近了城門方向。

“唔唔。”

“君侯威武,威武。”

“少將軍。”

“少將軍。”

只在得勝之軍抵達城門處以後,江陵城周遭方圓數裡之地頓時間沸騰了起來,不僅萬千軍卒扯着嗓子,高聲呼喊着,亦間各處聚集夾道歡迎的百姓也震動了,高聲喝着。

一聲聲不絕於耳的崇拜聲,徐徐響起。

此時,關平手執大刀,打馬而過,耳聽着沿途民衆的聲聲喝彩,雖面上淡若止水,不起一絲波瀾,可心下卻是大喜。

他不由刻意放慢了馬速,靜靜感受着這一片崇敬之聲,不由感到十分受用!

畢竟,關平此戰不顧自身安危,數次搏命於戰陣之上,才最終保住了荊州,擊退了吳賊。

如今戰事結束,當然要好好傾聽感受一番百姓的崇敬聲纔是正途。

看,這纔是冠絕天下間的威望。

關羽、關平父子此時儼然成爲了軍士、百姓間的焦點,他們一邊高吼着,另一面也暗暗議論着,這一戰他們的風采!

此次,先是關羽七月誓師北伐,於襄樊擊破曹仁,水淹七軍,擒數萬曹軍,威震華夏,令中原震動。

隨後,聽聞吳軍將逆江西進襲取荊州的消息以後,關平也接連打破吳軍的計劃,使江陵城牢牢掌控於己方掌中,置於不敗之地!

這纔有了後來的漢津大捷,以及大反攻。

不然,如若江陵失守,那荊州軍便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局面。

可以說,此次荊州保衛戰中,關平的功勳毋庸置疑的排在首位。

自然荊州軍民,此時也對關平歌功頌德。

經此一役,關氏父子於荊州的威望再次更上一層樓。

城門口。

“徵東將軍黃權恭迎關少將軍率領的得勝之師返回。”

此刻,黃權作爲蜀中援軍主將,位高權重,再場諸衆自然以其爲首,跟隨其後拱手向抵達的關平賀道。

出征時,漢中王備也特意加封了黃權徵東將軍武職,方便統領部署,故而黃權如此自稱。

“黃將軍不必多禮!”

“此戰,我荊州諸將還要多虧您及時率領蜀中諸位將士抵達,不然我軍恐怕難以取得如此重大勝果。”

眼見於此,此戰雖取得如此大功,可關平也並未居功自傲,面對着諸衆的恭賀,他也迅速跳下戰馬,同樣施以還禮,喃喃說着。

“哈哈。”

聞言,黃權大笑一番,遂道:“關少將軍,過謙了!”

城如是,此戰如若沒有關平的力挽狂瀾,吳軍恐怕早就攻克南郡,席捲了整個荊襄之地。

但,關平此時頭腦也很清新,他知曉,如若不是蜀中援軍及時抵達荊州,對吳軍形成一種威懾力,就算雙方議和,孫權也不會無奈割讓州郡。

“哈哈哈。”

“此戰,我等皆各自有功,平當與諸位一同慶賀,此次大勝!”

一聲爽朗的大笑,關平面露笑意,目視着諸衆,以及麾下數萬軍士,高聲厲聲道。

“威武。”

“威武。”

這一刻,江陵城外震動聲更是響徹數分,仿若直入雲霄般!

半響。

一架規格較爲氣派、用三匹馬匹帶動的馬車徐徐奔上近前。

旋即,關羽那高大威猛的身軀才徐徐從車內走出,丹鳳眼微微凝視,目視着諸衆,嚴肅的面色上露出絲絲笑容。

“諸位,此戰結束了。”

“今夜,本帥批准,軍民一同慶賀大勝。”

轉瞬間,關羽雖左臂纏着層層繃帶,可此刻他言語間的威嚴以及渾身所散發而出的總總懾人心魄的威勢,都無妨影響他在軍民內心的高大形象。

“喔喔。”

隨後,再軍民夾道歡迎震天的破空吼聲當中,得勝大軍沿着寬闊的街道自信滿滿、鬥志昂揚的徐徐入城。

這一夜,關羽也於郡府內設宴,宴請諸衆,慶賀大勝。

城中,每家每戶亦是張燈結綵,軍民同慶。

這一夜,江陵註定成爲了不眠之夜!

………

數日而過。

關府,大堂。

此時,關平正召集麾下鄧艾、趙忠,劉伽等嫡系將領聚議一堂,商討着軍議。

“士載,你以爲接下來我軍的防禦方向應是何處?”

徐徐一言,關平面容平靜,笑道。

聞言,鄧艾不由頭腦思索起來,半響功夫,他喃喃說着:“少將軍,諸位,艾以爲,我軍接下來應當還是將重心防備於荊北方向。”

“畢竟,此戰我軍已經基本奪回了荊州州郡,巴丘、陸口等戰略要地,也掌控於我軍手中,吳軍還想再進行一次偷襲,可謂是難上加難!”

“此次吳軍大敗,軍士損失慘重,這些軍卒大部分都是江東各世家的私兵部曲,吳侯孫權想要解決境內各大族的不滿情緒,也必不容易!”

話到此處,鄧艾環顧四周,望了一眼,才繼續說着:“先前江東各大族之所以支持呂蒙率衆襲取荊州,也是看準了我大軍北伐曹賊,腹地空虛,而有機可乘!”

“如若吳軍拿下了荊州,江東世家自然受利。”

“可如今他們慘敗,江東大族實力受損,孫權只能慢慢前去安撫,再加上吳軍大都督呂蒙剛剛病逝,一時之間,吳軍當中也難以迅速再次出現一位匹敵呂子明的都督。”

“故此,以艾之見,接下來至少數年以內,吳軍將不會對我軍用兵。”

“我軍接下來的重心還應當繼續放在荊北,應當時刻陳兵漢水邊境,威脅許都,阻撓曹賊想休養生息的計劃。”

話音落定。

關平暗暗點頭,正準備出言時,府外侍衛卻忽然疾步奔入。

“啓稟少將軍,據探報,魏王曹操已於數日前在許都接受了神醫華佗的救治,現頭風舊疾已經逐漸好轉。”

此言一出,關平暗暗失驚!

………

“哦,曹操頭風舊疾痊癒了?”

一時,隨着侍衛的稟告,關平此刻內心不由一陣五味雜陳,心情極爲不順暢。

早在當初他率衆北上伐許,後領軍南下撤離時,便暗中安插了十餘名暗探隱藏於中原腹地,暗中收集關於曹操的情報。

一旦得到曹操斃的消息,便立即稟告!

可現在事態的發展卻是完全的出乎了意料之外。

曹操不僅未死,頭風舊疾反而還治癒了。

“這就棘手了啊。”

此刻,關平不由暗暗沉吟着,面上依舊面露微笑,內心深處卻在暗暗思忖着未來的計劃。

按照原史上的走向,曹操於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這並不是關平所關注的重點。

關鍵在於曹操逝世以後,繼任者魏王曹丕卻並未有曹操的魏延,威勢不足,故而導致北方各州郡政局不穩,青徐隱約有大亂的趨勢。

甚至,洛陽方面的青州軍竟有叛逃、暴動的現象產生。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關平纔會對曹操逝世的消息如此上心,故而安插密探,隨時打探消息。

爲的便是第一時間得到曹操逝的情報,然後便秘密調集大軍,示書信於蜀中,兩路出兵聯動北伐中原,一舉打破曹軍的防禦,攻取宛洛或者關涼之地。

因爲,這將是一場北伐的最佳時機。

故此,再當時孫吳求和時,關平才早有打算,態度強烈的要求吳軍割讓二十餘萬錢糧。

這此舉總總對策都是關平再爲第二次北伐做準備。

可………目前計劃卻趕不上變化,曹操竟然舊疾被治癒了。

“曹操未逝,看來北伐之機已失矣!”

沉吟半響,關平面目無神,暗暗道。

半響。

他望着堂中侍衛,眼神嚴厲,厲聲道:“爲何如此?”

“前段時日,不是流傳出曹操已經將神醫華佗先生打入了監牢麼?”

“爲何他又啓用了華神醫爲其救疾?”

此時,此事一直便於關平心頭久久盤旋,揮之不去!

吳普抵達南郡面見關平以後,曾便告訴他,由於其師受曹操所徵召入許,而家師也時刻想着發揚光大自身的心血《青囊經》,便委託他南下尋訪關平,與其達成合作。

須知,按照演義的記載,曹操是在聽聞華佗將取刀開顱給其救治,然後他卻疑心極重,擔憂華佗是想趁機取他性命,故而將華佗打入監牢。

關平想不通,曹操如此疑心極重的人,是如何能接受開顱的建議的?

“難道是,就因爲父帥並未像原史那樣被曹吳聯軍擊敗,身損麥城?”

“所以,曹操便相信了華佗不會暗害他?”

一時間,關平暗暗揣測着,聽聞了曹操未死的消息,他此刻連繼續與諸將商討軍議的心思也淡下去了。

聞言,侍衛不敢怠慢,立即拱手道:“啓稟少將軍,據斥候傳回的情報所知,曹操之所以重新啓用華佗爲他救治舊疾,乃是因爲受了君侯的影響。”

“嗯?”

話落,關平愕然,面帶疑慮之色。

見狀,侍衛繼續解釋着:“由於華神醫之徒吳普先生於公安將命懸一線的君侯給成功救治回來。”

“這則消息輾轉半月以後,也傳遍了中原之地。”

“一時間,天下諸衆皆知曉了華神醫之徒醫術高超的事,那時也是曹賊頭風最爲嚴重之時,可謂是痛不欲生的地步。”

“故此,許都之中與華佗交好的官員,便趁機一同進諫曹賊,以吳普先生治癒好君侯的典故勸誡,言華神醫的醫術只會更爲高超,而且這些官員紛紛一致做了擔保!”

“正是如此,痛不欲生的曹操纔會於關鍵時刻親赴監牢,誠心請求華神醫。”

“最終盛情難卻,華佗便爲曹賊做了開顱的救治。”

一席話落。

侍衛一言一語,徐徐將斥候所打探而送回的情報給如實稟告而出!

“唉,看來歷史軌跡終究還是偏移了啊。”

聽罷,關平不由暗暗思忖着,面露苦笑。

此刻,他既是苦嘆又是無奈,自從他率衆力挽狂瀾保住荊州開始,他便知曉他所熟知的原史已經在慢慢的偏移了。

歷史已經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可他卻並未料到,竟因爲自身的緣故,蝴蝶效應竟然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曹操續了一波命!

從目前局勢看來,己方的戰局便極爲不利。

畢竟,曹操不死,北方便不會發生變局,己方也就無法趁機北伐,攻城略地。

一旦等到曹操穩定政局,消除漢中、襄樊所造成的不利因素,那屆時本就強悍的曹魏將會愈發強盛。

這是關平不願看到的!

思索了好半響,他揮手屏退了侍衛,沉吟半響,才面向諸將,面露苦笑,道:“諸位,看來這是上天護佑曹魏也!”

“本將原本是想等待曹賊病逝,趁北方發生劇變時,趁機上奏漢中王以及父帥,兩路聯動出兵,北伐中原。”

“可現在看來,這則計劃已經行不通矣!”

話音落下。

下首的鄧艾望着關平一臉的落寞之色,思索一番,不由面露笑意,高聲道:“少將軍,其實您大可不必如此焦慮。”

“雖說如今曹賊未死,我軍無法趁機北伐。”

“可少將軍,我軍如今橫跨荊益二州,實力比之先前強悍數倍不止,只要我軍能夠休養生息數年,實力自然能匹敵曹賊。”

“屆時,我軍再行北伐,正面對戰又何懼敵軍?”

一席話落。

鄧艾面露堅毅之色,徐徐爲關平打氣。

而此時,趙忠、劉伽也一致附和着:“少將軍,鄧將軍所說極是!”

“您不必如此憂慮。”

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十章 攻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十四章 收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三百零八章 難民思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八十七章 橫渡
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二百二十一章 豪強大族(鳳溪生日,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二百七十四章 以爵抵罪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十四章 血戰天仙谷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蠻子縱橫日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四百一十三章 遺策定關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十三章 臨機一策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四百三十二章 力斬王雙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四十四章 匯合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十章 攻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一百八十三章 趁亂取巴丘第二十四章 李基的逃生旅程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十四章 收心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三百九十八章 匆匆三年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四百七十九章 席捲青徐第三百零八章 難民思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二百六十六章 拜訪孔明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第四百零六章 石陽反擊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四百二十九章 策略調整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二十章 李基的決絕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四百零八章 主力齊聚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九十四章 血戰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定第三百零九章 大漢國威不可犯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五十四章 作亂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從者如雲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四十六章 雞冠嶺第三百二十四章 又出了名將?第八十七章 橫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