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招賢令

“士將軍,長史費詩拜竭。”

“吾此次特意是代表少將軍之令,特意爲使而抵達交趾與將軍商討大漢和貴軍的和平相處矣!”

聞言,士燮雖然雄踞交州,可此刻他也不敢拖大,身席着衣冠齊整的寬大儒服,頭戴着冠將鬢髮給包裹住,遂手執着柺杖邁着年老的步伐徐徐走來。

“士某代交州之衆歡迎費長史的到來。”

奔到近前,士燮也是拱手還禮,輕聲說着。

二人緩緩相互恭維一番,落坐以後,費詩面色才忽然鄭重起來,遂切入了正題,眼神直直目視着主位的士燮,拱手道:“士將軍,費某有一事疑惑,不知將軍可否解疑?”

話落,士燮依舊高掛着笑容,沉吟片刻,伸手喃喃道:“費長史請說,如若士某知曉的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

“多謝士將軍恩厚。”

言語落定,費詩拱手致謝一番,遂徐徐說着。

約莫半響功夫,他便將自身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對“占城稻”的種子秧苗給徐徐說出!

聽罷,士燮不由面露狐疑之色,沉思半響,才狐疑的問着:“占城稻?”

“這……我交州並無這項稻穀啊,不知費長史是從何處得知這名稱的?”

說罷,他頓了頓,思索一番也覺得這並不是啥大事,便解釋着:“至於剛纔你所說的稻穀與北方所種植的稻穀略有區別。”

“這並不是什麼占城稻,而是從更南端的林邑國內所傳來的谷種,是當時吾弟士壹率使節代表大漢南行時,林邑國王所贈送之禮!”

說到這,他遂眼神微動,面色不變,高聲道:“引進這批谷種以後,士某便專門組織人員選擇試驗田進行耕種,結果第一季度的收成便遠遠高於普通的谷種。”

“不僅如此,這種稻穀亦可以生長週期短,故而可以種植兩季,其畝產也自然遠遠高於常規稻穀。”

“故此,我等都將這種稻穀命名爲雙季稻或者早米。”

“哦。”

“原來如此,多謝士將軍解惑。”

此刻,聞聽完畢,細細傾聽的費詩也將新穀米的由來才瞭解清楚,隨後起身躬身行禮,言語間亦是感激之言。

“費長史不必如此拘謹!”

“士某既然決議願率一州之地依附大漢,那自然便要做大漢忠臣,爲大漢效忠。”

一席話落,士燮卻是面露笑意,言語間露出鄭重之語,朗聲說道。

瞭解完畢以後,費詩重新做回主位,又拱手道:“詩有一事相求,不知將軍可否應諾?”

“費長史所言,乃指早米稻種乎?”

“將軍高見,的確如此!”

話音落定,士燮沉吟一番,遂面露笑意,高聲道:“既然如此,那士某便贈送大漢數百粒稻種種子吧,也算是士某重新依附於大漢所獻的貢品。”

一席話音,士燮面色淡然,徐徐說着。

言語間並未露出半點不滿。

其實內心裡他也極其不願贈送給漢軍。

畢竟,占城稻乃是可以提升產量的稻穀,這送給漢軍,勢必更會穩固他們的後方,讓後勤變得更加牢靠!

可他雖不願,爲了交州的前程,卻也必須給。

很顯然,費詩入交趾不直接沿大道快速會見士燮,而是沿農田巡查,這由此可見,漢軍早就有窺視新稻穀的窺視之心!

士燮已是年近九旬之人,心性自然老練無比,他自然也能看出,與其讓最後漢軍以其他手段“獲得”稻種,倒不如主動送一些出去,反而不僅可以收穫美名,還能交好漢軍,並且減少一年的進貢。

如此一舉三得之事,他又豈會放過?

“將軍,那接下來你我便談談和平相處之事吧!”

“好。”

短短兩日時間相過,費詩、士燮雙方也進行了接過十餘次會談,基本上談得成功,再滿足各方所需要的需求時,算是確立了友好關係。

蒼梧。

封陽城。

軍府內。

“黃將軍,您乃是漢中王親自授命的荊州都督,持節鎮守此地,如今蒼梧郡已被我方拿下,南四郡與蒼梧相鄰,爲以後我方更容易的控制交州之地,平覺得,應該還是由黃將軍進行管理。”

“陳將軍,以你之見,如何?”

隨着關平的話音落下,從旁沉思一番,喃喃說着:“式覺得此議可,附議。”

隨着陳式面露肯定之色,關平二人也都贊同,黃權沉吟一番,也道:“可以。”

“權率衆東征出發之前,主公也向我言明,讓我駐防荊州以後,便要時刻協助着關君侯。”

“關君侯與少將軍主要防範的還是北方曹賊,後方之事權理應處置妥善,清除後顧之憂!”

說到這,原本還一臉沉靜的黃權此刻也不由面露憂色,遂道:“只不過,如今我軍兵鋒範圍已經擴充至交州境內,可境內由於遭受過吳軍的襲擾,底層官吏大大不足。”

“權恐怕無法從四郡當中挑選出可鎮守蒼梧的大才,不知少將軍可否回江陵以後向君侯言明事實,挑選一部分官吏前來充實四郡官吏,以治理各地進行辦公?”

話音落定。

眼見着黃權臉上的憂色,關平便鄭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又說着:“此事平會記住的!”

說到這裡,他遂起身揮手示意一旁的侍衛出府,半響功夫,那侍衛便將謝沐校尉龔沅給引了進來。

“沅拜見黃將軍,少將軍以及陳將軍。”

此刻,龔沅將近八尺的身軀,身席戰袍,腰懸利劍徐徐步入堂中,昂首挺胸的拱手問禮着。

雖然他只是駐守邊境的一員校尉,可一言一行間,禮儀卻極爲得體,談吐更是不凡!

下一秒,關平才徐徐走到龔沅面前,遂目光緊緊直視着黃權,滿含笑意道:“黃將軍,蒼梧太守,平推舉龔沅擔任。”

“龔沅?”

話落,黃權卻是愣了一下,並未急着迴應,而是喃喃尋思片刻。

等待半響,他才繼續朗聲道:“黃將軍,其實你也不必懷疑龔校尉的能力。”

“龔校尉自從當初趙將軍南征平定桂陽郡以後,龔校尉便授命守備謝沐城,謝沐由於一直是南四郡的交通樞紐所在,故而戰略位置極爲優越。”

“可當年吳軍勢大,我軍與士家的關係也並未有何交集。”

“在此等情況下,龔校尉卻還能一直守住謝沐不失,就算是兩月前吳軍趁機席捲四郡,他都能夠堅守陣地,黃將軍,平以爲就憑這點,龔校尉便可勝任蒼梧太守一職。”

一席話落,徐徐落定。

一旁龔沅聞聽着關平連連的贊溢之語,不由連忙面露自謙之色,拱手說着:“少將軍嚴重了!”

“末將豈有少將軍說得那麼厲害。”

“蒼梧郡乃是重地,還是直接與士燮相聯繫的中心,末將覺得少將軍還是推舉有大才之人吧!”

話到最後,龔沅也面露笑意,說着。

“哈哈。”

見狀,關平不由面露大笑,遂沉聲道:“龔校尉不必自謙,你等應當知曉平的秉性,我繼承了父親的性格,對有才之人一向不會藏着噎着,或者誇大其詞,大都會實事求是。”

“此戰我軍能夠大破吳軍,龔校尉也功不可沒矣,要不是你於半道上隨機應變,騙過吳軍的耳目,我軍又如何能成功引誘敵軍來攻?”

“故此,龔校尉自信點,便接受任命,準備任職吧!”

緊隨其後,黃權又聞聽了關平對他的事蹟功績簡述說明,思索一番,便承諾了下來。

此事落下帷幕,此刻龔沅升職按理說本當高興纔是,至少要面色笑容掛在嘴邊,可他卻依舊沉着臉,露着憂慮的目光。

“黃將軍,少將軍,如若讓末將率衆固守蒼梧,治理一方,末將接受任命。”

話落,龔沅面色鎮定,輕吸口氣,喃喃說着,不過此話剛落,他話鋒一轉,語氣卻不由低沉起來:“末將需要一位善於處於內政的有才之士相協助穩定蒼梧全境。”

“不知諸位將軍可否應諾?”

話音落下,黃權、關平以及陳式便聚在一團小聲議論起來。

半響,關平才站出高聲道:“好,龔校尉那即日起準備交接吧,有才之士我來想辦法。”

“至於重鎮謝沐城由你之前的副將鎮守即可,畢竟,有蒼梧擋在前面,謝沐城的防守也是固若金湯的。”

“諾。”

“末將多謝少將軍成全!”

三日時間以後。

四月初一。

出使交趾的費詩也與士燮經過十餘次的交談,最終敲定下來以下決議。

士燮表明,日後他將率交州之衆全權依附於漢軍,也將連年上貢聽從調遣。

並且,再費詩離開交趾回返之際,他還親自送出城外十餘里,並贈送了五百餘粒早稻穀種子。

然後。

費詩也按照關平所開出的條件,向士燮承諾,必將上表漢中王,命他爲交州牧。

故此,此次和談雙方不入激戰之處,很快便達成共識而結束!

費詩一行也各自押送着所贈送的新谷種徐徐離開了交趾郡。

等待費詩返回,將此次商討情況講述以後,此事纔算是告一段落。

此戰,纔算是正式宣告結束!

關平也率蠻軍以及五百粒新稻穀種子先行北上返回,沿途經過武陵的時候,他便將這種子交給瞭如今正值武陵太守的潘濬。

“郡守,此乃是我軍從交州所獲取的新稻穀種子,名爲早米,由於生長週期短,故而又名雙季稻,可以讓如今我軍每年的產量倍增。”

說到這,他才直視潘濬目光,面露沉靜之色,鄭重拱手說着:“故此,末將願將這五百粒種子交給太守負責培育,爭取提高產量。”

“武陵水系衆多,良田阡陌肥沃,最爲適合培育這稻穀,平懇請太守定要將此事放在心上!”

一席話落,潘濬得到關平所闡述的情況,也忽然覺得這稻穀並不可小覷,也未多想什麼,便承諾了下來,必定會予以重視!

如此,關平才放心離去,繼續率衆渡江前往江陵。

至於此時,由於士燮已經選擇依附漢軍,此刻也下令命士徽所部主力安排好南海、鬱林的守備以後,便班師回返交趾。

隨着交州軍徐徐撤離,將軍黃權遂也不在耽擱,授命龔沅爲蒼梧郡守,領本部兵力駐防蒼梧屯軍,以治理郡縣,收攏民心。

等將這一切皆安排妥當以後,黃權才與副都督陳式一道領主力北上回往州治漢壽。

只說,四月五號,關平率數千身席奇裝異服的蠻軍浩浩蕩蕩班師,享受着得勝之師的榮譽,全軍上下,皆自信滿滿的入城,接受着四周民衆所迎來的讚歎、崇拜的目光。

入城以後,關平也並未忘記正事,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向南四郡輸送底層官吏的大事。

關府。

關平先是與父訴說以後,關羽沉吟一番,也撫須飽含笑意的同意了他所提出的招賢令,向各郡縣張榜告示,號召有才之士匯聚江陵進行考覈,然後分配各地爲官,治理一方。

招賢令,也是關平很早的一個想法。

如今終是即將得以實現!

對於他來說,這一刻內心是無比振奮的,這股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至少他這位威震華夏的老父親都已經附議了他的這則策略。

招賢,曹操自雄踞中原以來,便求賢若渴,爲此不惜發佈了求賢令,凡是有一技之長者,皆委以任用。

這也導致數十載來,曹軍境內底層官吏極爲充實,而並未陷入斷層的地步。

由於荊州四戰之地,關羽駐防荊州之間,也頻繁發生戰爭,導致荊州士子,大都流亡於巴蜀而去!

故此,關平很清楚,其實他這道招賢令發佈以後也必然是困難重重,想要糾集治下的一大批人才,也並不容易。

但他卻想嘗試一番,就算最終招攬人才失敗也在所不惜!

沉吟良久,正襟危坐的關羽徐徐撫須,放下手中的書籍,喃喃道:“平兒,招賢令爲父是準了,不過你還是要先去與馬良、殷觀他們商討一番,徵求他們的意見爲好。”

“是,父親,孩兒這就前去。”

一席話落,眼見着關羽那極爲堅毅的神色,關平便頓時拱手應諾離開,向郡府行去。

其實,對於向馬良他們告知,關平也知曉,這也算是關羽的顧慮,他怕外界有不利的消息傳出,說他關家在荊州搞一言堂,凡事都不與下屬商議。

故此,思索一番,他纔會如此告誡關平。

等待着關平離開半響,關羽才屹立起身,活動着他所已經痊癒的傷臂,遂面色淡然,笑道:“看來平兒果真是成長了!”

“日後平兒必定能匡君輔國,協助主公世子阿斗興復漢室,也定能繼續延續我關家雄風。”

這一刻,關羽目光炯炯,緊緊凝視着房樑,思緒卻已經飄到不知何處,喃喃想着。

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四百一十章 平分秋色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十六章 密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四十八章 夏侯楙,迷之自信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
第四百六十二章 冰河世紀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博弈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淩統第一百零四章 難道,你以爲只有你會算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三十七章 宗室子弟夏侯楙第三百九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以守爲攻第三百八十九章 郭淮入河西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將請戰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扣押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零四章 落幕的武聖第二百六十章 反目成仇第三百八十八章 王子風範第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四百一十章 平分秋色第五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零五章 陌刀所向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朝會議策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三十七章 占城稻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一百八十九章 怒火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軍已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破軍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使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二百五十二章 毒士之策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釁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涼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四百三十七章 劉備的悲慼第二百十六章 武勇攝蠻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十六章 密謀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四百二十六章 馬革裹屍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路擊之第四百四十章 民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一百零三章 算計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八十八章 三江口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四百四十二章 戰事後的調整第一百九十九章 荊南變天時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四十八章 夏侯楙,迷之自信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三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四百三十一章 漢軍易欲何爲?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十八章 會蠻王第二百七十二章 刀神第二百七十九章 西羌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高談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