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燃燒吧

漢津下游,支流。

此時,旬眼望去,只見夜色將近的江面之上,千餘身系戰甲的荊州甲士正徐徐操控着鬥艦、艨艟等船隻向北行進着。

目標,直指漢津港。

而如今,一員面色嚴肅,身長八尺,虎背熊腰的壯漢正屹立於一艘鬥艦甲板上,眼神凝重,緊緊凝視於航行支流上。

心神,亦是極爲不寧!

此人,細細觀之,正是關平所親自提拔於臨時千人督的趙累之弟,趙忠。

“少將軍此策,當真可行麼?”

尋思半響,趙忠不由眼神回過,望着身後惟布遮掩下的那一艘艘輕舟,思緒不由浮想聯翩。

這百餘隻輕舟,此刻船身上便堆放着衆多的乾柴,並澆灌了火油。

這,正是用以破漢津港的火船。

早在先前,士仁公然反叛時,於回防江陵的途中,鄧艾便察覺到不妥,便迅速奔來獻策。

他言:“少將軍,以艾之見,如今我軍屏障公安已失,那我軍下一步將別無選擇,只能固守孤城江陵,等待君侯主力回援。”

“可,漢津港乃是北部通往南郡的必經之地,漢津若失,則君侯將被阻江北,無法回援。”

“其次,我軍喪失了公安港,如若又相繼淪陷漢津港,那長江之上,我軍水師日後將再無用武之地,江東水軍便能以全據港口爲目的,以水師遊曳於長江水面,隨時而對我方俯視眈眈。”

“屆時,就算我軍守住荊州不失,可失去了港口的便利,那也不過待宰的羔羊,別說北伐,就算維持日常的給養都將是問題。”

“江東水師可以從任意一道港口登陸,襲擾我軍組織的耕種,而缺少港口的我軍,卻於他們無可奈何!”

“久而久之,荊州必失。”

正是於鄧艾這一席話語的提點下,關平才忽然醍醐灌頂,猛然醒悟。

一開始,他雖然覺得漢津乃是重地,可也並不以爲然。

直到鄧艾的這番解釋,關平才緊緊意識到漢津港對於己方的重要性。

故此,正是有所想,纔有所行動。

然後,經過關平與鄧艾的商議下,才最終敲定,讓千人督趙忠領軍趁夜奔往北面漢津港,這也就有了士仁所派遣的刺探,得知荊州軍並未向江陵回軍,而是全線靠攏漢津的消息。

實際上,關平早就在半道途中,於烏林港悄然領主力登陸,穿過雲夢澤、華容道等地,潛藏於江陵城郊。

然後,又故意放出吳軍大舉來襲的風聲,己軍已經前往緊守漢津港的路途中,從而一舉拔掉了城內意志不堅,貪生怕死,意圖勾結吳軍的叛將。

以火船破漢津。

這,也是關平提前便謀劃好的,令趙忠進駐漢津港後,便召集港口原本守軍,大肆開始收集一切引火之物,並堅壁清野,提前將己方所有船隻都集結而起。

當然,關平、鄧艾都不敢保證,吳軍一定會選擇襲取漢津,便令趙忠擇機行事。

正是基於此,趙忠在密佈斥候,監視長江下游地帶,得知陸遜領數千水師浩浩蕩蕩襲來時,他便果斷採取了關平的策略,領全軍提前撤出。

最終,將一座空空如也的港口拱手相讓!

然後,接下來,便是關羽率主力抵達,得知港口失守的消息,便怒火中燒,領主力與吳軍於江面激烈對戰。

這,便是這數日來,荊州水師江面激戰遲遲打不開局面,卻又繼續對峙的原因。

實際上,早在最初時,趙忠提前撤離港口時,便已經秘密安排心腹前往江北,等待着關羽主力的回防。

然後,將關平的策略如實告知。

正是在洞悉了這一連串的連環計以後,這數日來,關羽除了命廖化率一萬精銳步卒重返陸路,先行趕往江陵以外。

而他自己,則繼續於此安營,與吳軍激戰。

這數日時間以來,荊州軍一直都在等待一個契機,一個能大破這數千吳軍的機會。

這,便是今夜的東風。

所謂火借風勢,於江面之上放火,須借外力,才能讓火策的效果達到最佳。

而這股外力,便是風。

畢竟,江面上風浪之大,超乎想象。

如若放火一方,沒有順風的優勢,那火策就算最終成功,那也只是鏡花水月般而已,掀不起絲毫風波。

唯有藉助順風之勢,讓火勢難以得到有效控制,而迅速向周遭蔓延,如此,纔是正途。

這,也是爲何當年赤壁一役,周郎等衆制定了火計破曹的方略以後,都在暗暗等待時機,並未擅自放火。

由此也說明,風借火勢,不是說說而已。

當然,如今早已跨入嚴寒而漫長的冬季,北風盛虐,時常呼嘯江上,反觀東風,早已消聲滅跡,幾乎大半月時間,才能刮一次東南風。

而且,這也還只是很小概率,並不是絕對的!

甚至,很多時候,整個冬季,一次東風都未出現,也極爲正常。

由此,也可看出,赤壁大戰,當真是孫劉聯軍之氣運,上天都傾助周郎成不世之功!

而這一次,雖然關平謀劃了這道方略,可也只能寄託於上天能夠刮來一次東風,助己軍破敵。

演義當中,諸葛亮借東風說他神機妙算,不如說,孔明更擅於察天文地理之道,並於荊州棲息數十載,對當地天氣環境更爲熟悉,早就對天氣變化規律瞭如指掌的緣故。

回到此處,很顯然,如若十日之內,東風並未出現,那關羽軍中必定缺糧,屆時,荊州軍也唯有撤兵一途,從此將長江天險拱手相讓。

畢竟,北風肆虐的情況下,貿然從下游發動火攻,那恐怕是玩火自焚,敵人燒不了,反而燒到自身。

這道理,任何人都明白。

索幸,荊州軍苦苦等待數日,上天終不負,於今日降下了濃濃的東風。

屹立於數層高的鬥艦甲板上,趙忠目視江岸,感受着濃濃刺骨的東風肆虐着,不僅絲毫感受不到寒風的刺骨,反而內心當中十足火熱。

“今日,吾定當成不世大功,青史留名!”

這一刻,趙忠面露堅毅之色,拳掌緊握,錚錚沉吟着。

是的,成不世之功,這是沙場宿將心中最爲渴望之事!

從軍之人,又有誰能夠抵擋住功名利祿的誘惑,能有揚名立萬之機,誰又願意錯過呢?

趙忠,雖只是軍中中層將官,可亦是內心決然,渴望建功立業,揚名天下。

雖然此戰就算最終獲勝,絕大部分功勞也將歸功於主帥關羽身間,可此戰所參與的諸將,也必然會隨之揚名。

就猶如赤壁戰役,雖是周郎之功,可參戰的江東諸將也紛紛跟着揚名。

思緒萬千,隨着江風逐漸消散於江水。

夜幕降臨!

可時至如今,漢津北面,激戰依舊如故。

雙方廝殺之聲依然響徹江面周遭。

此時,負責打探的斥候也撐船而回,拱手稟告着:“趙都督,我等已經刺探清楚,港內吳卒守備異常薄弱。”

“吳軍主力皆聚集北面一線,與君侯主力激戰。”

話音落下。

“好!”

話落,趙忠陡然面色一變,高喝着。

“今夜註定當我軍成不世之功!”

“全軍聽令,火船再前,掩護前行。”

“靠近漢津港,點火。”

“今日吾要燒盡漢津港,覆滅吳軍。”

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九十一章 逼戰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八十章 嫁禍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趙子龍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三百三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
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四百二十八章 狡兔不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永安託孤第四百二十章 密謀第四百零七章 以少勝多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一百九十二章 殲其一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質子第二百九十九章 軍事基地第十三章 內亂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兩百章 蜀中援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鄧艾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三百七十六章 風起隴西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服老,不行矣第三百四十八章 吾破十餘萬羌寇如探囊取物爾第四百五十二章 南蠻入侵第二百五十五章 鮮卑來使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坦白第九十一章 逼戰開個單章說兩句吧。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三百零四章 北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七章 關平,有何企圖?第三百四十章 一網打盡第八十章 嫁禍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三百九十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十九章 下決策第四百八十四章 遷都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九十七章 趙子龍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二百十五章 以夷制夷,區域自治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五十一章 信件第四百一十二章 俯視關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二百六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我做墨家鉅子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一百零二章 交割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一百八十八章 蔣欽證道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六十九章 吾有一策破強端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山越叛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七章 自刎,需要勇氣第八十一章 程諮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掛帥第三百三十六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二百二十三章 論穿山甲的養成第三百六十章 羌人震恐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第四十三章 降水賊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十二章 陳羣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