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子午谷

“三個月時間不至,平兒必定能官復原職。”

“不僅如此,可能他還能夠……”

欲言又止,諸葛亮神色愈發自信,搖扇輕聲道。

“孔明,你是覺得平兒不僅能夠在短時間戴罪立功,還能更進一步?”

“然也!”

一席話落,諸葛亮笑着點點頭。

……

關中。

長安城。

此時,只見長安城四周城牆屹立周遭而千古不倒,以磚石所砌的城牆仿若堅如磐石,一眼望去,彷彿牆高數丈,厚約數丈,可謂真的是城高牆厚。

遠遠屹立於城牆之上,內心便有着數之不盡的自信之色!

這便是曾經大漢的國都威勢所在。

這座古城,目前雖已經過西涼軍、匈奴等諸胡的肆虐,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可作爲曾經大漢國都的存在。

這座古都亦是見證着大漢曾幾何時的輝煌,那種北擊匈奴,令胡人春風不度玉門關,不敢跨越雷池一步,痛擊周遭諸胡的暢快。

更見證着大漢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端。

這便是古都的風韻所在!

雖歷經風風雨雨,可依舊卻經久不衰。

安西將軍府。

大堂。

這一刻,大堂四周,亮麗堂堂,幅員寬闊,更是金碧輝煌。

主位上,則是一員年約將近三旬,七尺五左右的青年男子徑直坐在上方。

這員青年,亦是極爲熟悉!

正是大半年前於比水河畔,大敗被俘的將軍夏侯楙。

原本,魏王曹操命其子彰都督關中,駐軍長安。

可自從他決議率精銳部衆北征時,由於夏侯惇要親鎮魏王宮,曹仁環視中原諸州,卻是導致西部防線出現了空缺。

一番權衡下,曹操便任命宗室之將夏侯楙屯軍長安。

說實話,一直以來,曹操都有最致命的缺陷。

那便是宗室大於天!!!

這點從三件事事上便可體現出來。

其一,曾經收復漢中以後,曹操領軍撤回,羣臣皆一致推舉韓浩爲漢中郡守,可他卻力排衆議,讓夏侯淵總督漢川、關中諸戰事,都督諸將。

這也就有了後來的漢中之失,兵敗被殺。

其二,在襄樊戰役期間,水淹七軍擒獲于禁、龐德以後,曹操竟然有意讓其子曹植入軍旅都督徐晃等諸將救援樊城一線。

曹植的能力如何?

要不是因爲他自身貪杯無事,自我放棄,估計襄樊一戰,恐怕真由他統兵救援。

其三,特別是夏侯惇入軍旅數十載,幾乎逢戰必敗,必定灰頭土臉,可事實上呢,在官爵之上,他依舊位列諸文武羣臣之上。

敗仗是打的極多,可官爵也是上升極快。

曹操對其親近感,亦是極爲強烈!

隨着夏侯淵端正而立,他遂伸着細眼緩緩環顧堂下週遭依次按序排列的文武大將,隨後才忽然說着:“諸君,如今隨着魏王率大魏精銳北征已將近有月餘的時間,本將前往長安也有些時日了。”

“可近日所來,根據邊境細作的深入查探,卻是探查到位於漢中的蜀軍竟是軍士調度頻繁,作爲漢中太守的魏王亦是在收縮集結兵力。”

說到這,他不由眼神環顧四周,微微凝眉說着:“恐怕……恐怕蜀軍將有極大的可能將入侵犯我境。”

“畢竟,目前魏王還在北疆一線與諸胡相抗衡。”

“我等既然深受重任,那自當未雨綢繆,及時將蜀軍犯境的陰謀扼殺於搖籃中,而不讓魏王他們分心。”

說罷,堂下右側的一員年過四旬左右的中年壯漢,身軀八餘尺,面如冠玉,雖有絲絲皺紋以及逐漸發白的鬍鬚,可依舊難以阻擋此人臉上的美資顏。

此人正是五子良將之一的美張合。

“夏侯將軍說得極是!”

說完,張合頓時拱手道:“如今大耳賊早已坐穩了巴蜀之地,他所打着的旗號亦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很顯然,大耳賊將魏王作爲了第一階級的大敵。”

“此舉幾乎很明顯,只要江東孫權不做出太超乎的大動作,大耳賊必將調集重軍出秦嶺,伐我關中之地,以完成他還於舊都的夙願。”

話落,張合又徐徐沉吟了片刻,遂面向諸衆,厲聲高呼着:“故此末將極爲附議夏侯將軍的想法,我等務必要主動出擊,粉碎蜀軍進攻的企圖。”

“必須牢牢將戰爭主動權握在我方手裡。”

一席話落。

此時,另一側的一員身席青衫的三旬左右士子不由面帶笑容,緩緩說着:“可是張將軍,想要主動出擊,又談何容易?”

“想當年,魏王可謂是調集了十餘萬重軍翻越漫山遍野、山勢險峻的八百里秦嶺之地,都已經極爲不易!”

“我等皆以爲蕩平大耳賊勢力將極爲輕鬆。”

“可就在一個小小陽平關下,敵軍卻能憑藉當地獨特的地勢據險而守,牢牢阻擋我軍高達數月之久,直至我軍被八百里秦嶺給拖得斷了糧,無奈導致了慘敗!”

“所以,我軍想要主動出擊,只能說極難極難。”

話音剛落。

這席話音便得到了極大的共鳴。

“是也,是也。”

“秦嶺之地,易守難攻,極難翻越。”

“以我之見,我軍只需守住通往關涼的數個通道尚可,敵軍便攻不進來,壓根沒有必要還要冒險與之野戰。”

“這得不償失矣!”

一時間,羣臣進皆聳動,各自都沉聲說着。

隨着這席話落,上首之上的夏侯楙卻是面露不甘,望着大部分都一力阻止的羣臣,不由暗暗長吐了口氣。

他其實此時胸懷大志!

他臨危受命,坐鎮重鎮長安,又豈會真的願意籍籍無名,寸功未立?

就算蜀軍真的相攻,可那又如何?

就算死守打退蜀軍,功勳又能有多少?

唯有主動出擊,並且取得大捷或者戰略上的天大優勢,才能讓自身揚名立萬,官爵無限上升。

一時間,他腦海裡亦不由想到了這些,面上頓時隱約間便有些不善,遂眼神陰沉,一言未發!

半響功夫。

夏侯楙才忽然望向下方的張合,不由面露期待之色,相問着:“張將軍,你久居關中之地,想必也必然熟悉當地地利,可有良策對付漢中敵軍?”

說罷,他才靜靜等待着,眼神裡可謂是對其覬覦了厚望!

畢竟,張合自從五六年前,跟隨魏王曹操從討馬超以後,便一直跟隨着徵西將軍夏侯淵屯駐關中,以及其後的漢中地區。

可以說,關涼、漢中,秦嶺之地,他應是瞭如指掌。

話音落下,一時間張合也不由面露沉思之狀,半響無言,緩緩思索着。

片刻以後,張合好似思索了半響,面上才露出絲絲笑容,應該是拿定了主意,便躬身行禮,朗聲道:“夏侯將軍,諸位,剛剛據張某的一番沉吟下,我軍當務之急下,應是徹底派遣軍士封鎖漢中穿過秦嶺,並且抵達關中的數條主要棧道。”

“以此是爲穩妥之策!”

“畢竟,我軍主動出擊,並不能保證百分百建功,可關中之地卻不能有失,不然我軍將危矣!”

說完,他沉吟了一陣,又再次說着:“第二點,我軍應當時刻調集全軍進行戰備狀態,實行外緊內鬆,將各部主力大都安頓於邊境重鎮,以防蜀軍忽然發動突襲,而打我軍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我軍主動出擊,軍力不宜過多。”

“這是爲何?”

這最後一席話出落,剛剛出言的中年士子卻面露疑慮之色,相問着:“我聽聞駐防漢中的太守魏延好像是一個暴脾氣,而且性情高傲,曾放出狂言說,如若魏王傾國之力前去征討,他必將領漢中之衆抵禦之!”

“如若是我方出動十餘萬大軍南征,他必定吞併之!”

說罷,中年士子有些面帶憂色,緩緩說着:“此人既然如此高傲,想必能力不俗。”

“張將軍言,主動出擊攻伐漢中,卻軍力漸小,聲威必定淳弱,那又該如何打擊敵軍?”

一席話音徐徐落定。

“哈哈哈!”

只是,下一秒張合卻是陡然面色激昂,大笑不止。

笑罷過後,才徐徐相問着:“正是因爲魏延能力不弱,張某纔會出此下策!”

“嗯……張將軍此言……?”

眼見着張合一臉自信之色,上方的夏侯楙臉色越發疑慮,言語相問着。

“呵呵!”

“夏侯將軍,諸位,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連諸君都知曉魏延能力不俗,那他必定也在漢中正面防線佈置了最強悍的防禦,那麼問題來了,諸君覺得,汝等領大軍前往,誰能夠正面突破重圍?”

這席話音,響徹雲霄。

話音落下,堂中諸臣各自言語道斷,閉目沉思。

事到如今!

幾乎沒有人敢站出來,坦言能率衆擊敗蜀軍於漢中所佈置的防線。

等待半響。

張合環顧四周,才沉聲道:“是吧?”

“汝等既然都心知肚明,以漢中的堅固防線,就算領大軍前往,也很難突破?”

“那我軍爲何還要費勁精力,耗費錢糧,深入漢中而不顧傷亡呢?”

一席席話音,張合輕輕說着,面色依舊滿面笑容。

此時間,諸臣都眼見着張合竟是如此自信,都不由一致拱手相問着:“張將軍,不知你有何謀劃?”

“以較小的軍力對付蜀軍?”

話音落定。

一席話落,張合望了望他們數眼,面帶微笑,朗聲道:“張某的確倒是有一策,但卻是兵行險招!”

“故此,也一直在內心權衡中是否應該啓用。”

“南進子午谷,兵襲漢中!”

“子午谷?”

“子午谷!”

一時,羣臣聞言,一邊露着懵懂的神色,另一面卻是瞪大了雙目,好似目瞪口呆。

時常居於長安的大都知曉子午谷存在。

可如若是關東人士所調到關中的,便不知道了。

畢竟,如今的子午谷其實並不算一條棧道,大都是道路不通,山勢陡峭,更是懸崖峭壁的山間小路罷了!

作爲這一點來說,如若不是十分熟悉秦嶺之地的人來說,的確很陌生!

說罷,一側身席儒服,頭戴冠帽,身長八尺五左右,面上鬍鬚早已花白、鬢髮亦是進入白髮蒼蒼,臉色上也佈滿着層層皺紋。

年紀約莫已在五旬接近六旬之間。

可雖是如此,這位將近花甲的老者竟然依舊神采奕奕,面上也是極爲精神,絲毫未有半點的疲態。

顯然,這位老者身子骨依舊健碩,保養極好!

這便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鍾繇。

當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客。

曾經在袁曹對峙時,也是他召集西涼諸侯聯軍北伐幷州,斬殺了河東郡守郭援。

本來,魏王曹操考慮到鍾繇年紀的原因,已經將其調入了朝中擔任了大理。

可由於組織精銳北征,關中出現空缺。

又鑑於夏侯楙的能力難以力保關中安危!

故而曹操不僅讓張合竭盡全力輔助,亦是重新相邀老者鍾繇出山,在一同趕赴長安,協助駐防。

“張將軍,這……?”

“以小股軍力出擊子午谷,這恐怕行不通吧?”

說完,鍾繇年邁的臉色還是露着絲絲擔憂之色。

一席話落,此時不僅羣臣疑慮,主將夏侯楙亦是感受着不可思議,遂相問着:“嗯……?”

“鍾老先生,這是怎麼回事?”

“子午谷怎麼了?”

“爲何你談之色變?”

話音落下,其餘諸衆一致將目光對準在鍾繇身間。

見狀,鍾繇不由面色鬆動,輕笑着:“呵呵!”

“夏侯將軍,諸君,汝等由於大都是從關東前來,並不熟悉關中之地的地利。”

“子午谷,其實也是一條通往漢中的棧道。”

“而且,這條棧道距離長安極近,就在長安西南方向七八十餘里處,從此條道最多行進一兩百里,便可繞過漢中重鎮、險關,直取漢中平原郡治南鄭。”

“那……”

“鍾先生,這豈不是一條上天助我軍消滅蜀軍的要地,你爲何卻談之色變呢?”

一時間,夏侯楙卻是面露不解,連連相問着。

聽聞,鍾繇面帶憂色,喃喃說着:“因爲這根本不是一條道……”

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八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十三章 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十一章 亂像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敕開府之權
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十七章 趙氏(求首訂)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一百七十五章 計中計第一百四十章 振軍心第八章 陣前談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四百八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零九章 改元第兩百五十五章 士家覆滅第三百四十一章 合擊戰法初逞威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胡紛爭第三十四章 隆中對的“漏洞”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十九章 自傲的關公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三百八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二百八十五章 贈書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二郡危矣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六十六章 調整戰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二百四十八章 策論結束第二百九十章 培養第十三章 內亂第一百零六章 關羽,不能殺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訪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六十二章 孫狼來投第三百七十七章 喜結連理第二百八十八章 漢中之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大戰餘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荊州變故(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兵進五丈原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想法第三十一章 計策在激活第九十三章 夜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一百六十七章 閬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用兵,不同尋常爾第四百五十八章 反擊開始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水麒麟兒第三百三十二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五十六章 神威天將軍(下)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議第四百六十章 計中計第十一章 亂像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馬平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三百章 英雄遲暮第四百一十八章 三叔有危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二十七章 借羌道第四十九章 關平,“不堪一擊”第九十七章 湘關米,事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八十六章 病重第二百三十九章 策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叫陣第二百三十六章 收尾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一百六十一章 殤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二十五章 震驚的曹仁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七十章 父子,訣別第一百四十八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第四百二十七章 力斬四將第三百十八章 戰前規劃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一百三十九章 少將軍,真天人也第四百五十四章 安居平五路第一百九十四章 脣槍舌劍第四百八十章 復出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三十五章 請戰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四百一十一章 姜維降漢第二百二十四章 奪權(補更)第四百四十七章 敕開府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