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

漢建興二年(226)夏四月。

自南中大將軍關平率衆平定江東之地,漢得以全據江南之地後,漢軍上下頓時凝聚力倍增,軍旅間軍心士氣更是進入到空前鼎盛的時期。

天子劉禪爲表功勳,敕封此役最大功臣關平爲大將軍,持假節鉞總督荊、揚而州諸軍政,賜南侯(爲郡侯之意),以益陽、新陽,湘鄉,連道四縣組建爲衡陽郡爲其食邑,世襲罔替。

一席詔令而下,諸朝臣透過那一紙加蓋“自刻”玉璽的詔書,都不由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私下都不由紛紛感嘆着:“陛下對關將軍實在是太過濃厚了。”

大將軍乃天下最高武職之權,且享有自己的幕府,可自費徵召屬官入府爲幕僚參謀軍事,再加上享有臨機決斷、先斬後奏之權的假節鉞,此刻的關平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僅僅如此,自先帝劉備建漢以來,第一任大將軍是關羽擔任,現關平成功子承父職,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當今天子已經相信了關平擁有北伐興漢的能力,更體現了關平在天子劉禪心目中的巍峨地位。

緊隨其後,又應諸葛亮之請求,天子劉禪又接連下詔,冊封荊州州治從事馬良爲荊州刺史,南郡太守殷觀升任交州刺史,而曾經所劃分而出的襄州卻重新合併入荊州,敕黃權爲揚州刺史。

一瞬之間,馬良、殷觀,黃權此三位也因大漢開拓疆土的原因仕途得到了極其寬闊的晉升。

接下來,詔令繼續下達,襄陽太守寇封駐軍襄陽數載,爲保衛荊北地區數有戰功,升任安北將軍,江夏太守,繼續屯兵控衛荊北安危,防範魏軍的來襲。

上庸太守鄧艾於數次以弱兵之士北上與魏軍主將夏侯尚對壘,且攻守兼備,頗有功績,隨後又得大將軍關平的保舉下,天子劉禪亦是破格提拔鄧艾爲荊北都督,將襄陽、上庸,江夏設立爲荊北戰區,全權歸屬鄧艾統領調配諸軍事。

隨後,似參戰的廖化、傅肜,陳式等將領均官升一級,賜蜀錦百匹,以資鼓勵。

一番封賞,漢境內再度側響一片歡愉之聲,漢軍上下軍心士氣再度高漲、凝聚數分。

夏五月。

丞相諸葛亮徵集了蜀中精銳三萬餘,辭別天子劉禪,攜諸將往南方意欲平定南中之亂而浩浩蕩蕩地進發。

深入南中腹地以後,諸葛亮統御蜀中將士連續作戰並有着南中土著李恢、呂凱等人的相助,連續破南中諸豪強與蠻族所集結起來的十餘萬大軍,每戰皆克,旬日間便五戰五捷。

無奈之下,南蠻聯軍只得退守至牂牁以西的平夷城(今貴州畢節)固守。

由於漢軍士卒間的強大戰力,已經讓南蠻各部落所匯聚而起的部落族長心有畏懼之色,軍心漸漸開始渙散,縱然蠻王孟獲竭力彈壓,但明顯效果不佳。

其間,參軍馬謖又向丞相諸葛亮進言道:“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不知幼常可有何策可速平南中,且讓諸蠻、夷不復反矣?”

聞言,馬謖思慮一番,遂拱手獻策道:“夫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

戰爲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幼常足知吾肺腑也!”

諸葛亮一席感嘆,遂採納其計,全軍休整三日後便繼續攜衆西征,沿途皆採取“攻心爲上”的策略,對南中諸人秋毫無犯,反是每到一地,丞相諸葛亮要親自召集諸民勸桑務農,分發農具,鼓勵百姓們多多耕種。

一路行進,沿途蠻人民衆紛紛大肆感嘆漢軍之仁義,這一番番善舉也宛若瘟疫般迅速傳遍了蠻族聯軍。

一時之間,蠻人各部軍心逐漸瓦解,皆有悄然脫離聯軍前往歸附漢軍者,而對待主動歸附的蠻人部落,諸葛亮依然善待之,分發農具賜以良田耕種。

諸蠻人紛紛大肆嘆曰:“丞相真仁德也,大漢天師皆威武雄壯乎。”

繼後,丞相諸葛亮統御全軍,克服全軍深入不毛之地而水土不服的情緒艱苦奮戰,恩威並施下,歷時四月,終是在秋九月對蠻王孟獲七擒七縱,孟獲遂感念其恩義,效忠日後當永世效忠大漢,永不復反也,漢軍遂悉平南中。

諸葛亮又由於蠻人慣擅長山地作戰,又大肆徵召蠻人入伍,組建一支約莫五千餘衆的蠻軍,命名爲“無當飛軍”,以備後續北伐時建功。

在這之間,諸葛亮更是根據蠻人祭祀的傳統,發明了“蠻頭”。

丞相諸葛亮分別命李恢、呂凱,王亢等南中土著爲牂牁太守、建寧太守,永昌太守治理南中,以緩和漢、蠻間矛盾,鼓勵蠻人多加耕種,融入大漢。

並且,對待南蠻諸人,諸葛亮深思熟慮後,更是參考曾經的五溪蠻制定了遷蠻民下山耕種、生活的總總舉措。

對於一道道善舉,南中輕易間安定下來,南人更是紛紛自發感激諸葛亮的仁德。

一番征討,南中遂平。

秋十月,丞相諸葛亮班師北歸,回於成都。

接下來,大漢全面採取了守勢,閉關息民,養谷殖民的內修民政等舉措。

……

漢建興三年(227)春三月,驃騎將軍馬超歷經兩載時日,徹底平定河西四郡,郡內歸心。

夏四月,馬超決意率衆繼續向西而行,領俄何、燒戈等將出玉門征討西域各城,但將士尚還未集結完畢,馬超便因病逝世,西征一事遂暫時擱淺。

爲表馬超之功,天子劉禪不由下詔將馬超遺體送回成都下葬,並追諡爲威侯,子承嗣。又冊封其弟馬岱爲平北將軍,陳倉侯。

魏黃初四年夏七月,魏帝曹丕於洛陽崇德殿病逝,享年四十餘歲,其子曹睿在曹真、曹休,司馬懿等輔政大臣的擁護下登基爲帝,爲魏第二任天子。

隨後,天子曹睿追諡先帝曹丕爲世祖文皇帝,藏於洛陽南門城郊,並追諡已故生母甄氏爲文昭皇后。

秋九月,漢軍與魏軍相遇於濡須塢激戰,鏖戰數日,勝負未分各自撤離。

漢建興四年(228)春二月,五虎上將張飛於府上壽終正寢,享年六十四餘歲。

春三月,隨着大兄劉備、三弟張飛接連逝世,關羽也因思念過度終是一病不起,自知時日無多的他,臨危之間,他緊急召長子關平、三子關索趕赴成都以囑託後事。

正值在建業主導與魏軍戰事的關平接到父親危急的消息,連忙往成都奔赴。

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八十章 嫁禍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四章 軍令狀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九章 假象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
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三百七十五章 馴良駒第二百五十章 擺駕魏王宮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四百章 北伐將起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擊第一百七十章 暗商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三百九十七章 雷霆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關平之怒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四百四十八章 桃園情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威天將軍(中)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計議已定第二百一十章 親斬士仁第三百五十章 橫掃羌營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二百八十九章 天府之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二十七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戰略第一百二十章 襲漢津(第四更)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一百四十一章 陣斬吳將第五十八章 計議收羣盜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軍動向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度根的應對第二百九十七章 馬超能不能用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三百二十九章 漢賊,焉敢如此?第八十章 嫁禍第四百六十六章 令吳人聞風喪膽第三百三十五章 絕路第二百十四章 關門捉賊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六章 背水紮營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寇晉陽第兩百零一章 震懾第四章 軍令狀第二百十八章 蓋世神威第一百七十八章 張榜第一百二十七章 陸遜,關羽間的博弈第九章 假象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四十七章 詐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七十一章 下海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七十四章 過境第四十章 “自信”的夏侯楙第一百章 徐晃,行動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突圍路線第一百三十二章 定計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魏吳王,懼我關平否?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二百三十四章 見招拆招第三百三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四十一章 鄧艾,取首勝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二十三章 輿論導向第六十五章 夏侯尚第二百十一章 痛苦中死去第二十三章 李基逃了?第三百七十章 擊掌盟誓第一百二十八章 漢津激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三十九章 永安宮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三百六十八章 氐王,你已大禍臨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餃子第三百零十章 狐媚之女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三十九章 水賊內訌第二百零七章 襄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看走眼了?第四百零四章 這纔是我的北伐將略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三百五十一章 徹裡吉的轉變第一百零九章 公安之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二十六章 龐德,你走吧第一百十八章 謀而後動第二百二十二章 禦敵之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不戰而退第三百四十九章 戲要做足,演戲才逼真第三十三章 北上前的準備第一百五十七章 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