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

廣登基後,下旨修築他曾任總管的揚州城,改官名爲擴城廓,廣興宮殿,修植園林,又在城北依山傍水處,建有歸雁、迴流、松林等“蜀岡十宮”。

不過最宏偉的是另行在長江岸邊建設的臨江宮,時常都會到那裡觀賞長江的美景,但是此時,他雖然仍舊在可俯覽長江的殿臺處飲酒,卻半點興趣也沒有。

裴矩入內,只見禁宮守衛森嚴之極,顯是楊廣有了宇文家的教訓,現在控制起來相對森嚴了,他穿廊過道,長江水流澎湃的聲音,隱隱夾着樂曲悠揚之聲從前方宮闕連綿處傳來。

宮內守衛處處,哨樓均有人站崗,個個虎背熊腰,眸中精光流露,這等禁衛,只要過五百,殺宗師也可以了,前提是宗師不逃亡。

在大殿門口,卻見得一人,只見此人長得斯文俊秀,年在三十五六間,這就是內侍郎虞世基。

別人可以看不起虞世基,但是裴矩卻不敢於如此,此人雖然武功不高,但是性恬靜,喜慍不形於色,博學,善草隸。受煬帝器重,專典機密,參掌朝政,可以說,是一等一的人才,只是日後數次勸諫均不納,又見大臣相繼誅戮,懼禍及己,遂唯諾取容,不敢逆帝,爲時人所譏而已。

“茂世?何事在外等候?”虞世基和他一向是好朋友,因此裴矩以他的字來稱呼,以表示親熱

“弘大,聖上在召見薛世雄,命我等在外等候。”

弘大,是裴矩的字,裴矩若有所思的想了想。說着:“聖上果是不同了。”

如在以前,二人必可陪同接見,但是現在,事不泄於旁人,楊廣似乎又恢復了當年晉王的風采和作風,都是如此嚴密陰毒。

虞世基點頭應是。

沒有多少時間。就又有一近侍出來,說着:“聖上召見二位大人。”

裴矩和虞世基,就進入內,殿中光線不好,但是楊廣雖然臉色蒼白,眸中卻有神,頭頂高冠,穿着龍袍,還是威儀自生。

而薛世雄跪在地上。眼有點紅,似是哭過,但是又滿臉振奮。精神抖擻,顯是大是歡喜。

楊廣往階下瞧來,就對着斐蘊笑道:“斐卿家來了,你等三人都是朕現在最親信之臣。還望你等同心協力,同度難關。”

顯然,上次宇文家的事情,給他不少刺激,使他恢復了幾分原本的本色。

斐蘊忙上去說着:“聖上放心,薛大人率三萬精兵前來護駕。聖上自然高枕無憂。宇文家實不足爲懼。”

楊廣露出一絲冷笑。又嘆地說着:“朕知道,朕的禁軍。都是關中之人,長期遠戍,離開家鄉,今他們難以忍受,宇文家因此趁虛而入,掌了不少兵權,拉攏了不少人等,但是現在朕要回關中,更是得了軍士之心,應了他們的意,宇文家也不得不順從,今有薛卿回來,更是不足爲禍,等朕日後回到了洛陽,再處置不遲。”

頓時,斐蘊和虞世基面面相覷,而薛世雄立即叫絕叫好,大讚聖智高明。

斐蘊上前說着:“聖上是天下之主,畢竟有大義在,而且聖上南征北討,軍功蓋世,現在順應軍心,返回洛陽和關中,就算宇文家想謀反,也無人聽他,只是迴路還有一些時日,容他們多活幾日而已。”

“聖上,自聖上宣佈還都,禁軍士氣大鎮,人人歸心,原被宇文家控制的六萬禁軍,已有多位將領表示服從聖上旨意。”虞世基也自笑着說着。

“好,朕有十三萬大軍,都是精兵,看李密小兒,敢於擋朕之路?”楊廣冷笑的說着。

“聖上,何時起軍?”

“天下已事急,明天就起軍,長安已急,雖然朕已多派使者,旨意關中各郡,說明朕不日回去,要他們守郡,想必一時間關中不會落,但是也要爭取時間,一旦朕回得洛陽,再回長安,看關中,到底是誰的天下!”這句話,說地的確有信心,隋朝在關中經營數十年,楊廣禁軍又是關中之人,一旦回去,說不定關中立刻臣服於他的腳下。

李閥這時,絕對沒有可能在關中,直面楊廣正統的權威。

說到這裡,他冷笑淡去,又問着:“楊宣凝那面呢?”

對這個楊素的孫子,他是又恨又欣賞,對他也產生巨大的恐懼,只是現在,根本無法與之對抗,雖然二方面軍隊差不多,但是實際上,歸心是箭的禁軍,已經不堪在南方作戰了,只有二利纔好。

“聖上,他已經集兵十萬,直逼宣城郡,現在杜伏威和沈法興正聯軍,正在對峙,聖上北上,至少杜伏威和沈法興,不成問題。”見楊廣露出複雜的神色,斐蘊又說着:“只是,爲防萬一,臣認爲,還是留兵五千在江都,以防不測,聖上有獨孤盛、司馬德勘、薛世雄三位大將,應該足夠了。”

這是很明顯的道理,北上未必成功,如果全軍出城,那後路也沒有了。

楊廣當然明白,他若有所思地說着:“斐卿說的是,北上,就不帶宮女和諸妃,文官也大部留下,這城,就由斐卿守之。”

帶上宮女妃子,那軍隊都會拖累,這時當然不可以,斐蘊早知道他會答應,因此低頭說着:“臣遵旨。”

而在這時,會稽郡中,楊宣凝正接見大臣。

“稟告王上,會稽郡中,工部已經覺了巨大的鐵礦和銅礦,臣已經派專人探察,地確是巨礦。”魯妙子稟告的說着。

“是啊,現在私鑄成風,以代替舊朝五銖錢,但是此幣質劣,逐形成米、布等日

格大漲,令人束手無策,雖然暫行絲帛爲貨幣,但是推行不易,需要儘量投入一批開元通寶穩定物價。因此銅礦實是大善。”虞綽說着。

“王上,但是現在人人授田,又抽調大量壯丁爲兵,民間實無多少餘力,而開礦造錢,人少極多。楊廣當年曾在武陵等十二個縣內開闢二十多個金場,役民達六十萬,死傷無數,卻只採得五十多兩黃金,廢地百里。採礦之官,變成民之賊,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此時。王上還是不可大興役。”魏徵連忙說着。

楊宣凝聽得眉頭大皺,起身而走,只能說着:“現在把舊朝的五銖錢熔掉改鑄。以彌補銅鐵之不足。”

說到這裡,他突然之間靈光一閃,說着:“以後我們,可以掠土人爲奴。以充開墾,開礦、建築之事。”

“王上,此事不可吧,當年吳主孫權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但是瘟疫。死者十之七八。只掠數千人而歸。衛溫因此獲罪,可見其難。”魏徵再次堅持自己的意見。

“無妨。寡人可以向海貿商人收購外奴,不勞大軍前往。”楊宣凝說着,見魏徵還要說下去,擺了擺手:“寡人先出一筆金試看,成者繼續,不成就止。”

這其實就是效仿黑奴貿易,不過,這時地官員,可沒有後世那種迂腐的道德觀,都覺得大善,連魏徵見他說試看,也就閉口不說。

“劉卿,軍隊都已經召集上來了嗎?”

劉子恭謹的說着:“已經召集上來了。”

“情況怎麼樣?”

“稟王上,兵務精不務多,臣和兵部諸人,以募兵爲主,嚴加選擇,淘汰冗贅,以質取勝。又經過訓練,此十二萬,雖然不敢說天下精兵,也足夠掃平南方了。”劉子翊,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他經過了陳、隋,現在事唐,早已經沒有多大雄心壯志,只想着再活幾年,趕上開國盛事,也可以封爵裂土,因此作事很是用心。

“很好,那卿以爲,我等應該如何呢?”

“稟王上,杜伏威受過重創,現在還沒有恢復,不過,他身經百戰,手下精兵不可小看,而沈法興雖世爲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兵六萬,但是到底沒有經過戰爭考驗,因此,對付二家聯軍,先破沈法興爲上。”劉子翊三朝爲將,戰爭經驗豐富,當下就從容地說着,讓在場的人都暗中吃了一驚。

楊宣凝微笑點頭,還在沉吟,這時,下面侍衛送上一報,像這種會議,有人送上,必是急報,楊宣凝拆開一看,頓時臉色大喜。

“羅士信已攻下江夏郡,而竟陵響應,守將方澤滔,率二萬軍投靠我軍,再得飛馬牧場五千騎回合,現在羅士信的兵力已達五萬。”

方澤滔,本來歷史上,他就是竟陵守將,楊廣被殺後,佔了竟陵,不過此人雖然取了一個很霸氣地名字叫“獨霸山莊”,但是實際上不追求劃地稱王,只是守得竟陵,以等明主出現,好歸順其麾下。

竟陵本是飛馬牧場地糧草提供基地,和之關係密切,因此商秀珣變成了貴妃後,通過影響,又見得楊宣凝聲勢浩大,因此投靠也不足爲奇。

“王上,羅將軍掃平楚地,綽綽有餘,可調五千騎兵過來,正好破得聯軍。”這時,一直閉目養神,不說話地李播說着,自上次受重傷後,他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這其實是一個警告和提示,現在羅士信地兵力比例相當大了,不可不防,楊宣凝心內稱許,臉上卻不作出任何表示,只是點頭說着:“也好,方澤滔就歸於羅士信帳下,而騎兵調遣於我處,提升羅士信爲正三品宣威大將軍,攻略楚地。”

楚地,其實就是以前三國時地荊州,荊州一取,就真正恢復了當年吳國全盛時的版圖了,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全力北上。

想了想,楊宣凝又說着:“杜伏威和輔公佑當年造反,是爲兄弟,當時不分君臣,因此現在事實上在軍中形成兩大巨頭,這很明顯會出現嚴重分歧,我們可以考慮這個因素,就算不能策反,也要引得他們生出間隙來。”

事實上,他認爲,杜伏威這樣容易投降,其實和輔公佑的勢大分不開,當然,這個世界也是一樣。只是輔公佑多了一個魔門背景而已。

“還有,劉卿的意見很對,沈法興自身雖然是魔門的人,但是世爲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他的兵力。集有六萬,但是正因爲如此,他有二大弱點,一就是兵力從無大戰,第二就是正因爲各家出兵,所以軍中號令不一,我方必雷霆一擊,一下子破開大陣,使其大敗而崩潰。因此騎兵和水師,都要調遣,同時攻打吳郡和餘杭郡。將其消滅。”楊宣凝冷笑的說着,在地圖上劃上了線。

這雖然簡單,其實基本上是無解地戰略戰術。

此時,整合了巨鯤幫水師、洞庭水師、鄱陽水師。再加上宋閥地水師,水師兵力四萬,可所謂南方最強水師,再加上十萬大軍,召集後近八千騎兵,陸水同時進攻。沈法興就算有通天徹地之能。也只有死路一條。

事實上。越是高層越是簡單,而複雜的是基層。很簡單,如果一千人攻打一縣城,那縣城本身,周圍鄰縣,縣內大族,還有內部人員等等因素,非常複雜,而到了楊宣凝現在的地步,就算以天下爲單位,也不過這幾塊地重要因素,反而非常簡單。

戰爭是越打越簡單,無論勝負都是如此。

最複雜的反

層次地戰術上,太多因素和變數存在了。

從這個經驗就可以知道,下位者從自己經驗出,以爲國家一大,就非常複雜,其實說複雜是很複雜,但是說簡單也很簡單,關鍵是棋子的規模不一樣了。

以一人爲棋,就算是一個隊正處理五十人地關係,也是非常複雜,但是以一郡爲棋,其實來回只有幾路,以一省爲棋,天下不過這區區十幾路二十路,而關鍵只有幾路,只要抓住就可。

因此,上位者和下位者,在個人才能差距上,其實微乎其微,這點不可不知。

就拿這次的沈法興來說,在計算中,其實就只有幾個因素——杜伏威部、沈法興部爲主要因素,而李子通和隋軍爲次要因素。

因此部屬針對起來,其實非常簡單,沒有多少其它的東西。

“李子通,會有會有變化?”果然,李百藥說着。

“不會,李子通,現在也不過兵力二萬,而且,他在江都郡,和我們,隔着餘杭和吳郡,你覺得,沈法興敢於把它放到自己老家嗎?再說,就算放了,這點兵力也沒有過我方的預算,能夠吃下。不過,我相信,一旦李子通得了聖上北上的消息,他的第一注意力,就是攻下空虛地江都,那可是大城,人口衆多,得了,他纔有掙扎地本錢,這時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而聯合起來攻打於我方。”劉子解釋地說着,在這時,他才真正露出了久於戰事的老將風采。

“王上,現在我們只要地時間,長安守不了多少時間了。”李播身爲宰相,考慮的問題更在於遠方:“李閥爲世家,長安一落,關中就降,只怕只要一年,就可整頓完畢,那時,以關中人口和財富,起兵三十萬綽綽有餘,那時,如果我們還沒有打敗三家,統一南方,那就被動了。”

“說的也是,天下其實最多分成十塊,李閥如取關中,實是得了其中一塊,而且還是兵力最多,財富最足的一塊,攻打其它版塊,就是水到渠成,泰山壓頂了。”楊宣凝感慨地說着。

越是到這個時代進行研究,才覺建立在獲得關中基礎上的李閥,基本上處於不敗之地,關中八百里,肥沃異常,糧食足夠,人口又多,因此隨時可起兵二三十萬,而且可以放心遠征,不用擔心內部問題。

而原本這時,周圍無論是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都沒有能夠佔領一塊,並且進行整合,因此無論兵力上,政治上,經濟上,都遠是不如。

王世充全盛時,洛陽兵力不滿五萬,而竇建德全盛時,出兵也不過十幾萬,而李閥,動不動就是二三十萬。

李世民之功,無非就是財大氣粗而已,仔細查看作戰規模和糧食供應,都可以看見,李世民每戰基本上都佔有大量軍事和物資上的優勢,而且還有着壓倒性的政治助力,這還不勝,那李世民,當真是笑掉大牙的庸將了。

如果說到隋末爭霸中,針對李閥的相對公平地戰爭,那就是還沒有取下關中時,和薛舉地一戰了,其實這時,李世民方面擁兵十五萬,而薛舉所有兵不過十三萬,再加上李閥是世家,職業將門不計其數,又得了長安,而薛舉不過是一個小官出身,可所謂天地地利人和盡在李閥手中。

但是,就因爲佔地優勢不大,沒有絕對優勢來開個燦爛奪目的金手指,真實地歷史上,李世民就因此被打的大敗,而李閥嚇的屁滾尿流,長安震動,如果不是薛舉突然之間“病死”,那關中歸屬,天下的歸屬,就很成疑問了……這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李世民到底有多少本事。

可是,千古一帝的美名,使人人眼睛瞎了,無需分析就喊着李世民厲害,卻沒有人真正分析每一戰二方面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對比。

想到這裡,楊宣凝露出了不屑的神色,這種千古一帝,當真是花架子,嚴格的來說,李世民無論是軍事政治謀略,都只是中人之姿。

不過,這裡的討論還在繼續:“聖上北上,不知能夠還都不?”

“聖上現在已集了薛世雄三萬精兵,又是北上還都,軍心可用,因此李密估計是攔不住了,就算攔住,也必元氣大傷,瓦崗軍也就完了,只要聖上北上,那南方大局已定,結果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虞綽嘆的說着:“那時,就算關中被李閥取下,也是根基不穩,威望不重,瓦崗軍第一選擇,就是我軍,肯定大半必歸於我軍,至於李密個人意見,也不重要。”

“那洛陽城,就是王世充了,此人畢竟是身經百戰的統帥,就算洛陽變成一座孤城,至少亦可守一年半載。”

“這樣就看竇建德的展了,如果竇建德能夠在今年展迅,那北方就是李閥、竇建德、還有其它幾個並立的局面,如果竇建德展不迅,那我方就可北上了。”

李播搖頭說着:“這是下策,我方奪取洛陽,也必付出代價,再說,南方整合也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倉促北上,沒有辛苦經營,就算戰勝了,也必須面對突厥聯軍,可能又不得不退回南方,把北方讓給胡人,只有經營數年,強兵之後,才能打敗突厥,統一天下,因此目前幾年,坐山觀虎鬥是最好。”

楊宣凝深知此中關鍵,不過不想繼續說下去了,灑然笑的說:“看來大家都胸有成竹,寡人真是欣慰,這些以前再說,只有取得江都,我們才能統一南方,並且奪取洛陽。”

諸臣頓時不再辯論,轟然應諾。

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章 醒來(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章 拜禮(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二章 明悟(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章 小戰(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三章 拜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章 小戰(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五章 小戰(上)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七章 鹽路(下)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七章 鹽路(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
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一章 醒來(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三章 拜禮(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二章 明悟(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章 小戰(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十五章 密謀(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五十二章 一郡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三章 拜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章 小戰(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五章 小戰(上)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一百二十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上)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七章 鹽路(下)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七章 鹽路(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六十七章 得將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下)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