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

內閣

房玄齡進門,穿過一道橫越小池的曲廊,沿廊前行,曲廊盡端是座六角石亭,石亭後面,是一個殿,周圍古樹參天,茂密碩壯----這就是楊唐內閣核心所在了。

入得內殿,果然,裡面各宰相已經在了,行禮之後,李播就說着:“李靖在蜀,四月平之,除成都一城外,其它的勢如破竹,現已平定,這次聖上要去蜀中,也要立個章法。”

房玄齡站起來躬身說着:“聖上救民於水火,遣一師而抵蜀中,兵不血刃,百姓簟食壺漿以迎王師,如今大局已定,聖上又何必興師而至?若爲淑妃之事,也不必聖上親去。”

雖然還沒有明旨下達,但是內閣早已知道,淑妃是石青璇,這是僅次於貴妃,四正妃中的第二位,位極尊貴。李播微笑着掃了一眼,見石之軒不動聲色,又說着:“淑妃之事,只是其一,其二就是蜀地初平,又關係重要,必須朝廷鎮之,聖上親去,也是這意,而且,李閥和薛仁杲之爭,也非同小可,必須臨時處斷,本朝目前除了聖上,再無它人。”

房玄齡是聰明人,頓時一點就明白,蜀地新平,又關係重大,並且遙遠難制,一般來說,多半是皇帝親子或者宗親鎮之,但是這時,楊宣凝雖有一子,但是纔出生,宗室無人,重臣中,又沒有誰有這個分量,爲了防微杜漸,只有皇帝親去。

如是蜀地被李靖一手掌控,只怕數年之後,再也難以輕易控制。

至於李閥和薛仁杲之爭。更是重大,事關二大國,除了聖上。誰能有權臨機處之?

李播見他已經明白,又說着:“聖上這次入蜀。意率騎兵五千,禁軍一萬,水師五千,衆位大臣,你看怎麼樣?”

“聖上帶二萬軍。在此時蜀地,衛駕足矣,而且,也不勞師動衆,正是大善。”

諸人盤算了一下,都覺得這相對合理。

“還有一事,那就是對道觀佛寺的進一步約法處置,諸位都已經熟讀要典,聖上的心意。也明白了,怎麼處置,都說來吧!”李播說着。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並非大興,直至三國、二晉、南北朝。由於王朝更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佛教秉着“不依國主。不成法事”的原則,多與諸國君主聯繫,因此獲得大量田產和財物,這時,無依無靠的貧民也紛紛歸依寺所,靠耕種寺院地土地爲生。

到了北魏、北周統治時期,寺院已經廣佔土地、隱匿人口、聚斂財物,訓練武僧,已嚴重影響和威脅到了朝廷的安全和財政,已經導致了兩次大規模的毀佛運動。

“說地是,諸寺佔地之廣,積蓄武力之盛,實觸目驚心,例如少林,自胡僧而來,北魏孝文帝禮遇,於太和二十年,敕就少室山立寺,供給衣食,寺處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現有良田三萬畝,遠近依附者數萬人,寺僧人人習武,數目上千,實是可畏可懼,如不加壓制,只怕有大禍端。”戶部尚書李百藥都不由皺眉。

這時,佛教趁着南北朝動亂,已經擴大到了一個難以相信的程度。

寺上萬所,田百萬畝,僧五十萬,信徒數百萬,兵甲藏於各地,少林僧兵,甚至直接幫助李世民征戰天下,這種勢力,如不控制,地上佛國,與基督教同等,只怕沒有多少年,就可在華夏大地實現。

那時,華夏天子,都必須跪拜佛祖,由大和尚加冕了。.a

有鑑於此,李唐在奪取天下地過程中,雖然藉助胡教之力,但是一直心懷恐懼,在政權建立後,立刻立法限制佛教勢力,但是佛教立刻反撲,出了千古一個女帝武則天,而她素來禮佛,武則天之後,又有胡人安祿山謀反,其中內幕深不可測。

如在本世界,按照原本的軌道,李世民得佛門之助,太子李建成,聯繫魔門,李建成身爲唐高祖李淵長子和法定繼承人,如此作,豈是無因?難道李淵就傻得什麼也不知道?無非就是對胡教的恐懼和戒備而已。

事實上,李淵一直屬意魔門支持的李建成,不屬意胡教支持的李世民。

凡天下有識之士,在此時,無論什麼陣營,都明白,壓制胡教,勢在必行,唯在其程度上有所差異。

“不知對國內寺廟地清查,已經完成了沒有?”李播問着。

“已經完成了,寺八千四百所,佔地五十八萬畝,僧人十一萬四千八百五十人。”戶部尚書李百藥說着。

“嘿嘿,真是富可敵國,寺有甲兵。”石之軒這時也冷笑的說着。

慢慢的,他也明白,慈航靜齋,這幾百年來,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力量本原,就在此千廟萬寺數十萬僧中而來。

如無這等幾可改變天下的偉力爲基礎,區區女子,哪怕武功再高,長的再美麗,所謂代天挑選華夏天子,實是一種笑話。

魔門哪怕武功再高,如不明白這點,永遠只是魔門,而非自稱的聖門。

“那戶部,有什麼意見?”

“先要限田,田實是根本,理由也很簡單,就取佛祖本意就可,佛祖當年定戒,出家人四大兼空,日乞十戶而止,安能奢侈入魔乎?因此,可每寺十五畝,以爲菜園,法定淨地,其它全部歸佃戶所有,如何?”

這一句話一出,頓時,人人稱善。

寺有千畝萬畝,當然不可能僧人自己耕作,都是由佃戶所作,這個政策狠,就狠在這裡。朝廷不沒收土地,而直接把土地賜予佃戶所有,如此。頓時把廣大佃戶和僧人分裂出來,僧人想鬧事。想造反,也難以煽動信徒。

“只是如此一來,如此多僧人,何以爲生?”

“自可奪人土地,或者受人之田。或者直接向信衆索取財物,朝廷先不論罪。”石之軒上前,對諸宰相說着:“如有家族、官人、置朝廷法令於不顧,土地賜給寺院,可先不追究,暗自歸檔,等天下已定,再作處置。”這句話說出,頓時殿中生出一些陰氣。

自南北朝來。信奉胡教的貴族官員之家甚多,多捐土地於寺廟僧人,如此作法。有違國法,就是先縱之。再張網捕魚。以血淋淋的例子,清得朝綱。

“其次。佃戶依附於寺廟者,多因寺廟土地不加賦稅,所以爲求逃賦稅而投於寺廟,朝廷這時,尚無辦法杜絕信奉佛教各家贈於土地和財物,但是,凡寺廟之地,除了淨地外,全數按畝徵稅,如此,可斷絕各地佃戶依附之風。”

“第三,僧尼戶籍,隸之於所在縣,有度牒纔是合法,而要得度牒,必默考經典,類比鄉試,才得於專於佛法,爲衆生供奉,如是無籍僧人,皆是外道,一旦捕着,全數爲奴,可開墾荒地,開石建路,死而才休,以斷絕外道。”

這話出來,人人倒吸口氣,如是獲得度牒,和鄉試一樣,必須熟得數經地話,那這人也可以去考官學出仕了,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夠出仕,而去當和尚呢?

“天下人,以出家爲名,逃避朝廷賦役,此是大患,不如此,不足於平此。”石之軒神態平靜的說着。

虞綽這時,上前說着:“甚好,但是不但佛門,道宗也按此而論。”

這時,人人都望向了李播,誰都知道,他是道家出身,李播卻淡然說着:“國家立法,本應該如此,無有偏向,一視同仁。”

道教和諸多宗教不同,並無明顯地教主和經典。

事實上,在漢朝時,老子並不視爲神,更不論三清之。

如果強要劃分,分成隱派和顯派。

隱派就是以修煉成仙爲目地,因此事實上是家天下,也就是各派,都以一個祖師爲至高神,無論修成還是死後,都受祖神之封,歸於一體。

顯派,就是本土的方術和鬼神信仰,這時多半是古代先聖賢爲神。

嚴格地來說,其實道教地興起,和佛教地傳入有相當大地關係,自佛教的傳入,中國第一次有了相對成熟的宗教,對道教的產生起了催化地作用,而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教的標誌。

當然,衆所周知,太平道張角造成了黃巾起義。

而五斗米道,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但是這時,是家天下。

也就是張家傳承,世襲其位,神國由家而造,其實,如果張道陵學釋迦牟尼,廣開弟子,不傳一家一姓,倒未必不能真正成爲道家教主。

這種家天下的傳承,自然不受它姓人喜歡,外姓人永遠不得真正正法,不得真正神法,因此,東晉後期又產生了上清派和靈寶派等派,當時大聖大賢,如葛洪、陸修靜、陶弘景、寇謙之等人將重新將經典、科儀、神話整理。而所謂的三清,其實就是上清派和靈寶派的祖神,相互妥協的情況下,確定了三清,成爲了道教的至高神,以後傳播擴大,影響擴大,慢慢變成了正宗,這正是在唐時纔開始正式形成的事情。

因此在這個時間點上,其實硬是要組織起一個統一地道教,不但是不可能的事情,更是不應該的事情。

與其建道觀,亂封神,不如先統一土地信仰,各派先入土地神殿,以獲得修行之資,慢慢再形成體系。

正本清源,以道爲宗,如何處置各派各宗不同祖(師)神地關係,如何編寫宗教,如何處置顯派和隱派的區別,這不是一時一日地事情。

因此李播才如此說。

“至於道宗,陛下有意在天下已定後,召集天下道賢,共同商定道敕。”

所謂道敕。並不是統一道教,只是確定道之憲法,也就是確定創世論、無上道論。天地人體系,這統一口徑。作爲基石。

而各教各宗,只要不違背這三點,都可各有祖(師)神,各有道統,各有正法。萬法歸道,萬流歸淵,百家齊放,如此足矣。

既然李播如此說,大局已定,正法就行。

“聖上這次離洛陽去成都,更有深意,聖上居洛陽,數十萬兵。不但李閥難以安眠,就是竇建德、劉武周也感到芒刺在背,誰也不敢動彈。但是如此,只怕三家結盟。共同對付本朝。聖上這去洛陽,專於對付李閥。全局就活,而竇建德必會北上解決羅家,劉武周,趁此機會,不但會鞏固統治,更會趁關而入,攻打李閥,而李閥受此壓力,必會引突厥而圍攻薛仁杲。”

“聖上曾問話,如我是李淵,又會如何,我那時回答,此時,唯有引突厥,不顧一切解決薛仁杲,因此李閥雖受三重牽制,但是討伐薛仁杲勢在必行,因此必聖上親去,纔可讓此戰拖地更長一些。”

“而三軍要擴編,如今七十萬還不足,要對付日後突厥,一舉平天下,必百萬纔可,非如前朝隋煬帝之大舉征討,而是預備,要知道,無論本朝攻向何方,再無喘息之機,攻下地點,必須有廂兵駐紮,來不及消化整編,聖上判斷,現在局面牽一而動雷霆,可能連場戰役,因此我方,必須作出準備。”

“聖上說,十分可取天下,二十分時纔出手,因此我方,無論兵員,糧草,軍資,都要預備,訓練完畢,屯兵以侯,各糧道,運輸道,也要提前準備。兵部,如何?”

“輔,兵部計算在冊,已有鎮軍三十五萬,訓練完畢之廂軍四十萬,新徵三十萬兵,還要半年訓練,纔可安守各地。”石之軒報告的說着:“軍械,現還有三十萬軍地軍衣和武器,還沒有到位。”“工部如何說?”

“紙甲,半年內必到位,現有一百二十萬套,已可用事,而標制武器,由於鐵器不足,難以到位。”魯妙子說着。

“這倒無事,聖上已有旨意,不日進行禁法刀獻令,民間有刀劍者,雖不禁,但是這時戰時,必須全數交出,如有違抗,必受其法,因此足可彌補其鐵器,等日後討伐各地,也有鐵器而得,當不要緊。”

魏徵,參政平章事,刑部尚書,嘴角現出一絲冷酷的笑容,說着。

“具體細節,還要仔細記錄分析,一一計劃,這次事關本朝大業,不可大意。”

“我等明白。”

“馬場呢?”

“一是收購民間馬匹,但是戰馬很少,國內有二千匹已經是大善,其它的馬匹,可充軍運,二是各地馬場,雖已建立,但是時日才淺,如今扣除了留種用馬,就算加上買賣運輸隴西軍馬,半年後,可用不過三萬。”

如果不是有着飛馬牧場,再加上一直重視牧場,寧可短時間佔地放牧,那整個南方,別說三萬匹了,說不定連五千匹也沒有。

“三萬足了,本朝目前無法深入突厥草原,無需一人三馬,因此可訓練二萬五千鐵騎,這是日後對付突厥入侵兵馬所用,萬萬不可大意,在這時,可加粗糧餵食,以壯其力。”

這也是因爲新得了興洛等倉,這是隋朝大半地積糧所在,所以纔可以如此用之,不但養百萬軍足夠了,甚至可用糧食餵養馬匹,以壯實。

要知道,真實歷史上,興洛倉等倉庫,日後唐朝用了二十年,也沒有用光,可見其糧食之多。

“水師呢?”

“水師已有六萬軍,船上千,無需擴軍,當訓練之,一旦有令,可沿海其上,攻入河北,配合陸路大軍,一舉消滅竇建德。”

“如此,諸位用事,積蓄雷霆之勢,一旦蓄滿,就可掃平天下,千秋基業,就在這時。”李播斷然說着。

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章 餘杭(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餘杭(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章 餘杭(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章 水寇(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章 消息(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九章 水寇(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章 鹽路(上)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十章 消息(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八章 餘杭(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五章 小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十八章 命數(上)
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章 宇文第八章 餘杭(上)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八章 餘杭(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八章 餘杭(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章 水寇(上)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章 消息(下)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九章 水寇(下)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七章 鹽路(上)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一百零八章 此時生子如天意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四章 說意(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章 鹽路(上)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十章 消息(上)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二章 隊正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八章 餘杭(上)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五章 小戰(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五章 小戰(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八章 餘杭(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十八章 命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