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說人

宣凝起事,佔有會稽全郡,自封吳州總管,此事頓時。

不過,會稽郡四縣,就算這個世界的人口略多,全部人口也只有二萬八千四百戶,當然,這時的一戶,少者五六人,多者十幾二十幾人,但是抽取步兵一萬,海軍三千,再加上工匠,人力頓時達到極限。

相比之下,江都(揚州)郡人口竟然達到十四萬五千五百戶,是會稽郡的五倍,難怪南方起事的杜伏威和李子通部,千方百計總在江都附近徘徊不去,就算不理地理上的優勢,取一郡,等於取會稽五郡啊!

將兵的訓練所需要的大量消耗,官員的俸祿,土地的安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金錢。

吳州總管府,建政事堂,暫不設太守,而直接由政事堂來主持四縣之政,第一任政事堂左輔令當然是李播了。

“四縣基本已經平定,只是士兵訓練,兵器具足,海船建造,至少今年上半年,是無法動得多少刀兵了。”李播皺眉,報告的說着:“幸虧主公有筆資金投入,不然的話,我們撐不到年底。”

“縣學呢?”

“按照主公之意,招收十二歲到十五歲之間,初懂識字少年爲讀,號令出,應者寥寥,只有二十八人。”

“二十八人就二十八人,等我們根基穩固,並且讓這等少年強化練習,充爲下吏(不入流),自然就可以吸引人了。”張宣凝對這個倒是有心理準備,他嘆的說:“南方家族,附近郡縣,我們有什麼介意的嗎?”

“有,沈法興,其家根基,在餘杭郡武康縣,世爲郡豪強,擁有宗族數千家。其人又任吳郡太守,正和我郡接壤,不可小看。”

沈法興啊,沈法興起事,是在隋大業十四年,也就是宇文化及製造江都之亂時,以討宇文化及爲名,起兵,得精兵六萬,迅攻據餘杭郡、毗陵郡、丹陽郡,稱江南道大總管。次年,稱“天門公”,未幾稱“樑王”,年號“延康”。後被李子通擊敗,投江而死。

此人也是虎視耽耽,密謀造反之人啊,不過,此人的政策是藏兵於家,候機起事,性格堅忍是好事,但是忍耐太過,陰謀太盛就走錯了路,此人一旦起兵,立擁兵數萬,連取多郡,當然是以前密謀鋪路,一旦舉事,就立刻水到渠成。

不過,正因爲這樣,兵將都事實上沒有經過戰爭的考驗,因此人數雖多,也無濟於事,反被流寇起家,但是轉戰多年的李子通擊敗。

現在隋朝雖有衰相,但是大部分人還是無法肯定隋朝就要滅亡,因此,只要自己不進攻餘杭,對沈法興和沈家,就不用擔心其反應,還是這句話,善忍者,可欺其忍也!

“那我們的目標,只能是永嘉了?”張宣凝問着。

“正是,不過永嘉此時,也有內亂,是苗海潮部,我方突然舉事,切斷了杜伏威部和他的聯繫,正可圖之。”

“苗海潮,這是什麼人?”

“苗海潮,下人。大業九年聚衆起義,大業十年,杜伏威到達淮北。這時,苗海潮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正在下。杜伏威通過輔公祏向苗海潮勸降。苗海潮自知兵力較弱,便同意合併,並聽從杜伏威指揮。杜伏威部因此聲勢大震,江都通守派校尉宋顥率兵趕來鎮壓,被杜伏威引入蘆蕩,然後從上風縱火,大勝。”李播對南方的情況已經非常瞭解,說着:“只是去年,李子通部亦轉戰淮南,並且與杜伏威匯合,不久,李子通企圖吞併杜伏威部,對杜部進行突然襲擊,杜伏威受重傷。隋軍乘機攻擊,杜部慘敗。杜伏威死戰得脫。突圍後,杜伏威集結餘部,以**縣爲據點,而苗海潮部事實上因此脫離,轉入永嘉郡。”

“原來如此啊,先生派人與之聯繫,說降於他,你看如何?”自從稱了主公後,李播就力辭這個世叔二字,經過幾次,張宣凝仍舊不以官職稱之,而稱之“先生”,以示尊敬之意。

“可,不過,以我們目前的聲勢,未必能夠說降於他。”李播謹慎的說着。

“這也無妨,一旦五月中,初練兵結束,我軍就從海上,直撲永嘉郡,以戰之。”張宣凝深知現在時間緊迫,不可能幾年練兵,也沒有這個必要,再說,只練兵,不經過戰場來考驗,也還是新兵,並不能大用,當然最重要的是,只有經過戰爭,才能夠暴露出陣營中的問題,日後沈法興的問題不能重演。

“主公,這樣快就興兵,似是不妥吧?不如到秋天,更是適宜。”

“有何不妥?會稽郡戶口不多,而永嘉郡人口更少,只

,戶一萬五千戶,就算郡中多兵,也不過五千,我軍大可攻取了,何況還有苗海潮內亂呢?”張宣凝笑着說:“此時,聖上正準備移駕江都,杜伏威又受重挫,這時,只要我留兵五千,想必無事,不趁機取下,還等什麼時候呢!”

“既然主公決心已下,那臣也不多說什麼了,只是這時,郡內人才都不足,就算取下永嘉,我等也難以有人手委任,你父舊部,由於不能公開說明,因此少有人來投。”

“其實這還是一個威望勢力的問題,不然郡中原本官員,只怕紛紛投靠啊!”張宣凝點頭說着:“我估計,如是能夠掌五郡,精兵五萬以上,這時才紛紛來投,不忌人手缺乏了。”

頓了一頓,又說着:“縣丞朱禮,提拔成縣令,在句章縣中,乾的怎麼樣?”

“此是老吏,久於政事,不說一縣,就是一郡也可打理的井井有條,只是這樣投靠我們的人才太少了。”

張宣凝啞然失笑的說:“這個當然,否則我纔不會希望於那些少年小吏,此也是等待幾年後,可多安插郡縣下事。”

“那江風呢,他擔任句章縣丞,我意思就讓他多習政事,他怎麼樣?”

“據說,到了縣中,少說多學,還可造就。”

“恩,這就已經很不錯了,希望他以後成長。”說到這裡,他記起了一事,就說着:“竟陵有一個人,叫虛行之,三十年紀,大概此時任職文書,此人可用,你可派人召來,先委任他爲一縣之政吧!”

記憶中,虛行之二流高手,但是卻精通謀略,是一個上好的軍師人選,原本世界中,是竟陵獨霸山莊中辦事,但是實際上,獨霸山莊,卻是等隋煬帝死後才建立的,因此此時大可招來。

雖然此人出身有些問題,但是現在用他也可。

李播聽了,也不問爲什麼他知道此人,當下點頭說着:“這個,臣立刻去辦,大概一月時間,就可見得分曉。”

張宣凝點頭笑着,又說着:“不知先生,可有賢人介紹之?”

李播默然一想,說着:“有賢人虞綽,字士裕,會稽餘姚人。身長八尺,姿儀甚偉,博學有俊才,尤工草隸。雖然擅長詞賦更勝於政事,但是如是作爲文臣,又或一縣一郡之政,還可善之,此人本來恃才任氣,不過,因和你父楊玄感爲友,獲罪,籍沒其家,妓妾併入宮。隻身潛渡江,變姓名,自稱吳卓,現在東陽郡安令縣縣令辛大德家,辛大德此人也甚有才幹,能誅翦羣盜,甚得民和,吾有把握,一信將其召來。”

張宣凝雙目寒芒電閃,笑說:“恩,他已經是逃亡之身,與聖上又有大恨,想必一召就來,生死存亡之後,此人也應該折得幾分傲氣,正好用之,他如前來,我必以一郡太守之位而懸之,辛大德如是願來,一縣之令,可任選之。”

想了想,記起一事,張宣凝又說着:“南海郡,有陳家,累世經營海上貿易,多和波斯人及大食人做生意,沈法興密謀造反,陰蓄其力,因此多暗中奪人家產,陳家似乎也在其中,你可派人前去,不必助其度過難關,但求家破人亡之際,轉投於我,此家足有二千善於水戰之兵,又多有造船的巧匠,如能取之,我方水師實力大震,大可用兵,恩,其中有一人,叫陳長林,你可多關注。”

本來世界中,陳家家破人亡,後來是投靠王世充的,最後才轉投少帥軍,現在當然不能這樣耽誤了,早早圖謀甚好。

“是,臣這就去辦,主公還有其它吩咐嗎?”李播詢問的說。

“恩,揚州的情況怎麼樣?”

“殷開山的確是人傑,聞得我們起事,一方面謝罪,一方面卻下令開始轉移總堂,由於這時宇文化及,還無力一舉把竹花幫拿下,因此倒讓他撤出大部了。”李播說着:“至於石龍,也有警覺,將城中道場關閉,子弟集於身邊,都在城外居住,顯是一見不妙,就可逃脫。”

以前,自己還改變不了大勢,但是一旦自己取下會稽全郡,許多事情就爲之改變了,當下笑着:“繼續觀注,還有,現在無事了,先生可自辦事去。”

“是,主公,臣告退。”

等理了政事,張宣凝就入得門來,就見得了一個虎背熊腰的青年上來,他恭謹的行半跪之禮,此人正是親兵領班張忠義:“主公來了。”

張宣凝特別注意親兵,這半年來,在軍中與士兵同吃同住,就注意觀察那些悍勇又心服於他的人,倒也給他選拔出了三百士兵,又把他們編成三十隊,同樣是

編,只是親軍不稱屯,而稱宿,一宿五隊五十人,六宿長,更是提拔親近心腹之人,而且都賜姓爲張,而現在總的統領,是早跟着他的親兵,現在改名爲張忠義。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十五歲後再練習武藝,一生都不可能進窺一流境界,但是本來就不需要他們進窺一流境界,因此這三百人,人人練習刀法內氣,並且進行軍事鍛鍊,雖然他們叫苦不迭,但是的確造就了一批精銳敢死之士。

親兵之營,就在府中外圍,六宿各有一排磚房,間疏有序的排列於前,這三百人,無論成家不成家,家眷都隨之而在城中居住,每月不但有大魚大肉,餉銀更是高達五兩每月,當下人人心悅臣服,對張宣凝的忠誠之心也自培養而出。

張宣凝進了一宿之內,見得數十親兵,雖然不值班來,也自列隊排操,個個站着,凝神練武功,心中大樂,其實,這批人,平時練武,又習文字,一派出去,就立刻可各爲屯長,領得五十人,因此就是一府兵將了。

論得武功,他們還不合格,但是論得爲下級軍官,卻已是綽綽有餘了,因此,連親兵都是伍長級待遇,至於其它,全部上交一級。

而日後真正的親兵,已從那些相對可靠的下級軍官的家屬中,特別是親弟親兒中,挑選不滿十五歲的少年,開始傳授修煉武功,等到差不多三年五年之後,纔可真正算得可抵禦一流甚至宗師入侵的親衛好手,到了那時,再配合弩弓重甲等利器,無論哪個宗師敢於襲擊,只有死路一條。

宿中親兵,見得張宣凝前來,便由宿長帶頭,屈膝行軍禮,由於是親兵,因此多有輕甲在身,特別是什長以上,穿着重甲,行走之間,叮噹做響,跪在張宣凝面前。

張宣凝見了,纔不覺得他們辛苦了,要脫下甲衣說話,反而覺得理所當然,當下淡淡一笑,命衆親兵起身,卻也不許卸下鐵甲來說話。

身爲親兵,本來就必須時時穿着甲衣,以侍主公,防禦外敵,張宣凝心知,有重甲在身,和沒有重甲,完全是二回事,當下說着:“恩,看上去不錯,你們要服從軍令細則,令行禁止,若是讓我知道有鬆檞軍紀,丟官罷職只是輕的!”

親兵個個諾諾有聲,不敢有違,事實上,有幾個親兵就曾經鬆檞,結果被當場杖死,在衆目睽睽之前,當下人人都知軍令難違。

按照張宣凝的心思,其實親兵日後就是皇帝近軍,數目起碼應該是自己總軍隊的十分之一,才能作爲維持主公和帝位的真正本錢,但是現在會稽郡人手不足,也就罷了,等日後多佔郡縣,纔可調整比例。

六宿看過,相對滿意,張宣凝心知,這批人才是自己去搬運楊公寶藏的主力,是故待遇從優先不說,其家人控制在手也是大大籌碼,作爲親兵,出不出紕漏,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全族的事情。

心中覺得,株連九族的法律,實是大讚。

眼見軍中成形,吩咐了一聲,就帶着一隊親兵上前,按照新定的禮法,主公出府,如在城中,至少帶一隊親兵,如是出城,至少帶一宿親兵,此爲目前定製,日後地位越高,地盤越大,當然要隨之大大擴展。

不過,此時一隊親兵,已經足夠了,到了城中,眼見政變一月過去,就沒有半點痕跡了,城中還是相當熱鬧,街道臨河,倒有幾分蘇州的模樣,春來了,“街堤春柳”的確是一景,特別是來往的旅客,也紛紛而來,一時間喧囂連天,街上旅客商人如螞蟻,二邊的小商,對着他們,一聲聲的吆喝着。

“豆腐乾——誰要?”

“炸雞——香酥焦嫩!”

“豬頭肉、豬頭肉!”

如此種種,顯的非常熱鬧,張宣凝眼見如此,心中大喜,心中暗贊李播爲政的確有自己的一套,短時間內就擺平了郡內政治,使之恢復了繁榮。

到了一座酒樓,親兵自上前,見樓下熱鬧嘈雜得不堪,立刻和跑堂的一說,跑堂的雖然沒有見過,見得形態就知道不凡,賠笑着說:“上面正有一間雅座,面湖臨窗,能賞景緻,還請上前。”

張宣凝跟着堂倌上樓來,見屏風相隔,入得一間雅座。

粗粗的看過,點了幾樣,親兵立於旁邊,就等着酒菜上來,張宣凝也絕不會說,大家同坐這些話來,自個兒落座,就看着下面。心中頓起浮生一日閒之意。

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七章 鹽路(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章 醒來(上)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章 水寇(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二十章 正義(下)
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七章 鹽路(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一百零五章 李閥包圍網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五十一章 欽差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二章 明悟(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世民授首第五十章 宇文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七十五章 師妃暄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一百零六章 婠婠切讓王上久等第二十五章 寶藏(上)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一章 醒來(上)第三十八章 殺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二十六章 舍利(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五十章 宇文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章 水寇(上)第八十六章 南海派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二十三章 神似(下)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二十章 正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