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說服

李十一郎對於母親的相召絲毫都不意外。從來婦人被拘於後宅之中,日思夜想,不過眼前方寸,目光短淺在情理之中。雖是他的母親,論理該爲尊者諱,然而他心裡也不是沒有腹誹過。

高門世族的女孩子不比貧民小戶,雖不需進學,也讓讀書識字,明理人情世故,但是個人資質不同,成就不同。他母親原是盧家幼女,着實嬌縱了些,盧家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想着他父親行九,上頭有的是兄長,不必自立門戶,自然也不必母親多麼精明強幹。嬌縱些想是無妨。

卻不料三伯父、四伯父接連早逝,五伯父被貶出京,父親少時雖然浪蕩,也不得不出來頂立門戶,還算討聖人歡心,一路仕途平穩。母親的地位水漲船高,威勢卻立不起來,如今家裡還是三伯母當家——上頭還鎮着祖母。

李十一郎這樣想着,人已經快步進了母親的院子。就瞧見母親一臉愁眉,開口便道:“我的兒,這可如何是好——”

李十一郎耐心聽了,母親所憂,無非蘭陵公主跋扈,給他氣受,又怕她與宋王藕斷絲連,委屈了他,畢竟宋王那個才貌,是人人都忌憚。

對付母親,李十一郎有的是法子,一時只“傷心”道:“原來母親眼裡,兒子竟不如宋王?”

九夫人:……

九夫人心裡想的是“這不是前日你自個兒說的麼”,然而到嘴邊,還是成了安慰:“你是我的兒子,我如何會這樣想,就怕——”

“阿孃還是怕我在蘭陵公主眼中,竟不如宋王?”李十一郎想了片刻,說道,“南平王疼愛蘭陵公主,母親難道沒有耳聞麼,彭城長公主爲宋王求娶,是蘭陵公主不應,如今我求娶,公主卻應了——阿孃仍覺得在公主眼中,我不如宋王麼?”

九夫人訕訕道:“那小娘子的心思,誰知道呢。”保不定就是和宋王鬧了彆扭,拿她兒子花槍呢,現如今城裡那些小娘子,花花腸子可不比她那時候,如今這些小娘子啊……可憐她兒子,拿了個棒槌就當針了。

李十一郎只管搖頭道:“婚姻大事,又不是兒戲。”

這是不是兒戲,也得分人,九夫人心裡想道,忽然靈光一閃,問道:“那宋王他如今……可在京裡?”

李十一郎道:“宋王的行蹤,豈是我可以問的。”往日他閒在京中無事也就罷了,如今戰事在即,自然不一樣。

“有什麼不可問的,”九夫人不服氣,“你不說,回頭進宮我問十二孃去——”

“阿孃!”李十一郎厲聲道,“那不是十二孃,那是貴妃娘娘!”

“那不還姓李麼,問一問怎麼了,這麼兇做什麼。”九夫人嘟囔道。

“大聲是兒子不對,”李十一郎嘆了口氣,懇切說道,“但是還把十二孃當自家姑娘,卻是阿孃不對了。十二孃進了宮,就是天家的人了,如今又當寵,這宮裡多少眼珠子錯也不錯地盯着……”

九夫人最是心軟,聽兒子這麼說,倒也贊同:“也對,十二孃也不容易,阿孃不問就是。阿孃也就是替你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宋王回來搶親不成?”李十一郎笑了起來,扶着母親的手跪坐下來,“已經換了庚貼,人阿孃也見過,三伯母也見過,老祖宗也見過,阿孃是信不過我呢,還是信不過老祖宗?”

“那倒是,說的也是這麼個理兒……”九夫人喃喃說道,再一次被兒子說服了。

李十一郎從母親屋中退出去的時候,目光不留痕跡地掃了一下屋裡,並沒有外人來過的跡象。蕙兒送他到廊下,李十一郎笛聲問:“又出什麼事了?”

蕙兒嘴脣微動:“今兒上午,老祖宗那裡來了個比丘尼,說了段去年時興的戲文。”

點到爲止。

李十一郎長長出了口氣,這些都是他意料之中的,只是最近這類事也出得太頻繁了一點,頻繁到他不得不是疑心,是有人在背後使壞。

然而宋王的手,當真能插進這後宅之中?李十一郎並不相信,要說彭城長公主還差不多。

但是彭城長公主,實在犯不上對蘭陵公主有這樣的執念,想到這裡,李十一郎喚了一聲:“真奴!”

“郎君。”

“去查查昨兒進府的那個比丘尼。”李十一郎說。

謝家的席面,色香味俱全自不待說,謝云然也不似陸靜華,無須炫耀,自然也不會一道一道佳餚格外介紹。一席人吃得賓主盡歡,其樂融融,就連和靜縣主,連着撞了兩次釘子之後,也學會了三緘其口。

到午後,人一一告辭,嘉敏也沒有多留——謝云然出閣在即,謝家事多着呢。就如今日這辭花宴,說到底謝家還是自覺虧欠了濟北王,特意請了和靜縣主過來,是爲好說好散——和靜是濟北王的堂姐。

濟北王是獨子,也沒個兄弟姐妹,這位已經是他最近的親戚了,也難怪遠翠亭中,字字句句都針對嘉敏和謝云然。

若非和靜對嘉敏實在過分,興許謝云然今兒就一忍到底了。

嘉敏初時氣憤,後來一轉念,也並非不可原諒。人有同仇敵愾之心,不然,她爲什麼不願意昭詡再娶李十二孃呢。被退婚——雖則雙方還沒有到交換庚貼這一步,但是口頭約定也是約定——對濟北王是很大的羞辱。

尤其,他還雙目失明。

身體殘疾之人對於羞辱格外敏感,譬如……周城那個外號猴子的兄弟跛足,曾有人嘲笑過他,後來被滅門。

即便是如此,也還是該有分寸,說到底,便是成了親,也還有和離的,何況兩家沒人。就爲了這點子事,謝家又誠意致歉,犯不上結成死仇。

但是瞧着和靜縣主這氣性,怕是沒完,要謝家能解決也就罷了,要不能,還是須得知會昭詡一聲,警惕些纔好。嘉敏其實並不太記得宜陽王后來有什麼作爲,但是他經營的產業,蠅營狗苟,就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主。

崔七娘一整日都貼着她,像是有話要說,一直沒找到時機。臨到席散,嘉敏索性挑明瞭:“七姐姐可是有話要與我說?”

崔七娘笑道:“還是被你看出來了。”

嘉敏:……

“也不是什麼緊要的事,”崔七娘道,“我也是後來纔想起來,我家四叔聽說我來赴宴,拜託我向你問好,問上回那罈子酒可喝完了,味道如何——四叔是小孩子脾性,三娘你莫要見怪。”

她可不知道這個四郎是幾時又遇見了蘭陵公主,有沒有再次得罪她——他們初次相見,可是劍拔弩張。

四叔……嘉敏愣了片刻方纔反應過來,是週四郎,那個被周城逼得再不用弓箭的傢伙。明知道是小孩子脾氣,卻還替他傳這個話,嘉敏心道,崔七娘對週四郎倒是疼愛——起初她還以爲她要問鄭三的事呢。

當時微笑道:“喝完了,味道好得很,還請七姐姐替我謝過姐夫和四郎。”

“還有……”崔七娘支吾了片刻,無可奈何笑道,“二郎聽說他有個侄兒,在令兄帳下做親兵,不知怎的,也沒有告別,突然就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錯,得罪令兄——三娘可有聽說?”

侄兒……嘉敏再愣了一下,自然是周城,週四郎和她吹噓過,說周城是他侄兒,自然也是週二郎的侄兒。這樣看來,之前問酒大約就是個幌子。周城都不肯自認是周家人,來去怎麼會告別知會。

有趣,週四郎看周城是橫豎看不順眼,週二郎倒又不同。

崔七娘察言觀色,又補充道:“二郎說他那個侄兒是個聰明人,心氣也高……興許太高了點……”

嘉敏咳了一聲,笑道:“這事我知道,他是回了懷朔鎮,想靠弓馬出頭,七姐姐可以回去與姐夫說,不必擔心。”

“是這樣啊。”崔七娘也微笑了。不知道爲什麼,她覺得嘉敏在說到“他”的時候,眼眸裡像是有什麼轉過去,轉瞬即逝,她看得並不十分分明,但是那之後,她再與她說什麼,她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心不在焉。

二郎的這個侄兒,還真是個奇人呢,雖然四郎每每提起他,都一肚子火,口稱“小賊”,但是二郎說,這是個遲早會出頭的人。

遲早……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

帳門猛地被掀開,撲進來夜風烈烈,連着一身的血氣,孫騰的臉黑得不能看:“兄弟!”他進門就叫了一聲。

燈火邊上的年輕人擡起頭來,目光如寒星一般凜冽。

“讓你說中了!”孫騰大刀金馬坐在年輕人對面,“沒有,一粒糧都沒有!”氈帽狠狠砸在地上,“一粒糧都沒有,還聽到裡面有人唱曲兒——可笑,那些嬌滴滴的小娘皮,大概也是沒吃飽,隨時要斷氣,真他媽晦氣!”

年輕人的瞳孔劇烈收縮了一下,燈火在瞳仁裡跳起來。

將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怎麼辦?”孫騰道。

年輕人握刀的手收緊:“殺了他。”

“什麼?”孫騰懷疑自個兒幻聽了。

這是他兄弟說出來的話嗎?這幾個月,一直勸大夥兒再等等、再忍忍的人,忽然就冒出了這麼一句。殺了他……說的容易,那可是刺史!朔州一地的最高長官,且不說那裡裡外外的防護,殺了他,那是造反!

如今他們是官軍,一旦殺了他,他們就是賊!

到時候朝廷一定會派出大軍來剿滅他們。到時候這頭是朝廷,那頭是柔然……難道他們要投奔柔然?

“殺了他。”年輕人平靜地重複,“沒有糧,明天衝上去也是個死,咱們這裡都餓着肚子,柔然人可不是,人家吃飽了喝足了……不能讓兒郎們白白去送死。左右是個死,即便是死,也要讓兒郎們吃頓飽飯。”

“爲吃頓飯而死,想必比被柔然人殺死來得甘心。”年輕人笑了一下,牙齒在火光裡一亮,森森,白得耀眼。

他並不想走這一步。一直以來,他都想憑着手中弓馬殺賊,博取軍功,一步一步上去,從偏將軍,到掃寇將軍,到威烈、寧遠將軍,再到鎮遠,驍騎將軍,到龍驤、驃騎將軍……再到大將軍。

但是到昨天,他就已經知道不可能了。孫騰還抱着最後的希望,要去求一次,他知道必然是無功而返,這條路走不通,已經是絕路了,明天就是他的死期。

他還不想死。

他不想死,所以必須有人死。

三娘會明白的,周城默默地想,即便他因此,永不能再光明正大行走於世,不能再返回洛陽,甚至有朝一日,會被她父兄的手下殺死於疆場……她會明白的。有時候人沒有選擇,有時候人可以走的路,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多。

三娘聽說過的未來,她告訴過他的那個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也許根本就只是賀蘭氏的一個謊言。他,一個刑徒的後代,邊境軍鎮上浪蕩長大的野孩子,怎麼可能有一日,晉身大將軍?

那樣的人物,想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幾千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怎麼會是他?

他還說過……讓她等他,等他配得起她。這時候想起來,像一個過於虛幻的笑話,虛幻得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曾出他之口,不曾入她之耳,不曾在這天地間飄蕩過,不曾落地,響如金石。

然而——

然而那支簪子,那支最初她給他的金簪,就握在手心裡,壓出深的痕。它證明這一切真實發生過。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明天死在攻打刺史府的路上,如果有人撿到這支簪子,不知道會不會幫他交給她。

這支簪子上,有他刻的字,他不知道她的閨名,刻的就只是她的爵號,叫蘭陵。十六說服

李十一郎對於母親的相召絲毫都不意外。從來婦人被拘於後宅之中,日思夜想,不過眼前方寸,目光短淺在情理之中。雖是他的母親,論理該爲尊者諱,然而他心裡也不是沒有腹誹過。

高門世族的女孩子不比貧民小戶,雖不需進學,也讓讀書識字,明理人情世故,但是個人資質不同,成就不同。他母親原是盧家幼女,着實嬌縱了些,盧家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想着他父親行九,上頭有的是兄長,不必自立門戶,自然也不必母親多麼精明強幹。嬌縱些想是無妨。

卻不料三伯父、四伯父接連早逝,五伯父被貶出京,父親少時雖然浪蕩,也不得不出來頂立門戶,還算討聖人歡心,一路仕途平穩。母親的地位水漲船高,威勢卻立不起來,如今家裡還是三伯母當家——上頭還鎮着祖母。

李十一郎這樣想着,人已經快步進了母親的院子。就瞧見母親一臉愁眉,開口便道:“我的兒,這可如何是好——”

李十一郎耐心聽了,母親所憂,無非蘭陵公主跋扈,給他氣受,又怕她與宋王藕斷絲連,委屈了他,畢竟宋王那個才貌,是人人都忌憚。

對付母親,李十一郎有的是法子,一時只“傷心”道:“原來母親眼裡,兒子竟不如宋王?”

九夫人:……

九夫人心裡想的是“這不是前日你自個兒說的麼”,然而到嘴邊,還是成了安慰:“你是我的兒子,我如何會這樣想,就怕——”

“阿孃還是怕我在蘭陵公主眼中,竟不如宋王?”李十一郎想了片刻,說道,“南平王疼愛蘭陵公主,母親難道沒有耳聞麼,彭城長公主爲宋王求娶,是蘭陵公主不應,如今我求娶,公主卻應了——阿孃仍覺得在公主眼中,我不如宋王麼?”

九夫人訕訕道:“那小娘子的心思,誰知道呢。”保不定就是和宋王鬧了彆扭,拿她兒子花槍呢,現如今城裡那些小娘子,花花腸子可不比她那時候,如今這些小娘子啊……可憐她兒子,拿了個棒槌就當針了。

李十一郎只管搖頭道:“婚姻大事,又不是兒戲。”

這是不是兒戲,也得分人,九夫人心裡想道,忽然靈光一閃,問道:“那宋王他如今……可在京裡?”

李十一郎道:“宋王的行蹤,豈是我可以問的。”往日他閒在京中無事也就罷了,如今戰事在即,自然不一樣。

“有什麼不可問的,”九夫人不服氣,“你不說,回頭進宮我問十二孃去——”

“阿孃!”李十一郎厲聲道,“那不是十二孃,那是貴妃娘娘!”

“那不還姓李麼,問一問怎麼了,這麼兇做什麼。”九夫人嘟囔道。

“大聲是兒子不對,”李十一郎嘆了口氣,懇切說道,“但是還把十二孃當自家姑娘,卻是阿孃不對了。十二孃進了宮,就是天家的人了,如今又當寵,這宮裡多少眼珠子錯也不錯地盯着……”

九夫人最是心軟,聽兒子這麼說,倒也贊同:“也對,十二孃也不容易,阿孃不問就是。阿孃也就是替你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宋王回來搶親不成?”李十一郎笑了起來,扶着母親的手跪坐下來,“已經換了庚貼,人阿孃也見過,三伯母也見過,老祖宗也見過,阿孃是信不過我呢,還是信不過老祖宗?”

“那倒是,說的也是這麼個理兒……”九夫人喃喃說道,再一次被兒子說服了。

李十一郎從母親屋中退出去的時候,目光不留痕跡地掃了一下屋裡,並沒有外人來過的跡象。蕙兒送他到廊下,李十一郎笛聲問:“又出什麼事了?”

蕙兒嘴脣微動:“今兒上午,老祖宗那裡來了個比丘尼,說了段去年時興的戲文。”

點到爲止。

李十一郎長長出了口氣,這些都是他意料之中的,只是最近這類事也出得太頻繁了一點,頻繁到他不得不是疑心,是有人在背後使壞。

然而宋王的手,當真能插進這後宅之中?李十一郎並不相信,要說彭城長公主還差不多。

但是彭城長公主,實在犯不上對蘭陵公主有這樣的執念,想到這裡,李十一郎喚了一聲:“真奴!”

“郎君。”

“去查查昨兒進府的那個比丘尼。”李十一郎說。

謝家的席面,色香味俱全自不待說,謝云然也不似陸靜華,無須炫耀,自然也不會一道一道佳餚格外介紹。一席人吃得賓主盡歡,其樂融融,就連和靜縣主,連着撞了兩次釘子之後,也學會了三緘其口。

到午後,人一一告辭,嘉敏也沒有多留——謝云然出閣在即,謝家事多着呢。就如今日這辭花宴,說到底謝家還是自覺虧欠了濟北王,特意請了和靜縣主過來,是爲好說好散——和靜是濟北王的堂姐。

濟北王是獨子,也沒個兄弟姐妹,這位已經是他最近的親戚了,也難怪遠翠亭中,字字句句都針對嘉敏和謝云然。

若非和靜對嘉敏實在過分,興許謝云然今兒就一忍到底了。

嘉敏初時氣憤,後來一轉念,也並非不可原諒。人有同仇敵愾之心,不然,她爲什麼不願意昭詡再娶李十二孃呢。被退婚——雖則雙方還沒有到交換庚貼這一步,但是口頭約定也是約定——對濟北王是很大的羞辱。

尤其,他還雙目失明。

身體殘疾之人對於羞辱格外敏感,譬如……周城那個外號猴子的兄弟跛足,曾有人嘲笑過他,後來被滅門。

即便是如此,也還是該有分寸,說到底,便是成了親,也還有和離的,何況兩家沒人。就爲了這點子事,謝家又誠意致歉,犯不上結成死仇。

但是瞧着和靜縣主這氣性,怕是沒完,要謝家能解決也就罷了,要不能,還是須得知會昭詡一聲,警惕些纔好。嘉敏其實並不太記得宜陽王后來有什麼作爲,但是他經營的產業,蠅營狗苟,就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主。

崔七娘一整日都貼着她,像是有話要說,一直沒找到時機。臨到席散,嘉敏索性挑明瞭:“七姐姐可是有話要與我說?”

崔七娘笑道:“還是被你看出來了。”

嘉敏:……

“也不是什麼緊要的事,”崔七娘道,“我也是後來纔想起來,我家四叔聽說我來赴宴,拜託我向你問好,問上回那罈子酒可喝完了,味道如何——四叔是小孩子脾性,三娘你莫要見怪。”

她可不知道這個四郎是幾時又遇見了蘭陵公主,有沒有再次得罪她——他們初次相見,可是劍拔弩張。

四叔……嘉敏愣了片刻方纔反應過來,是週四郎,那個被周城逼得再不用弓箭的傢伙。明知道是小孩子脾氣,卻還替他傳這個話,嘉敏心道,崔七娘對週四郎倒是疼愛——起初她還以爲她要問鄭三的事呢。

當時微笑道:“喝完了,味道好得很,還請七姐姐替我謝過姐夫和四郎。”

“還有……”崔七娘支吾了片刻,無可奈何笑道,“二郎聽說他有個侄兒,在令兄帳下做親兵,不知怎的,也沒有告別,突然就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錯,得罪令兄——三娘可有聽說?”

侄兒……嘉敏再愣了一下,自然是周城,週四郎和她吹噓過,說周城是他侄兒,自然也是週二郎的侄兒。這樣看來,之前問酒大約就是個幌子。周城都不肯自認是周家人,來去怎麼會告別知會。

有趣,週四郎看周城是橫豎看不順眼,週二郎倒又不同。

崔七娘察言觀色,又補充道:“二郎說他那個侄兒是個聰明人,心氣也高……興許太高了點……”

嘉敏咳了一聲,笑道:“這事我知道,他是回了懷朔鎮,想靠弓馬出頭,七姐姐可以回去與姐夫說,不必擔心。”

“是這樣啊。”崔七娘也微笑了。不知道爲什麼,她覺得嘉敏在說到“他”的時候,眼眸裡像是有什麼轉過去,轉瞬即逝,她看得並不十分分明,但是那之後,她再與她說什麼,她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心不在焉。

二郎的這個侄兒,還真是個奇人呢,雖然四郎每每提起他,都一肚子火,口稱“小賊”,但是二郎說,這是個遲早會出頭的人。

遲早……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

帳門猛地被掀開,撲進來夜風烈烈,連着一身的血氣,孫騰的臉黑得不能看:“兄弟!”他進門就叫了一聲。

燈火邊上的年輕人擡起頭來,目光如寒星一般凜冽。

“讓你說中了!”孫騰大刀金馬坐在年輕人對面,“沒有,一粒糧都沒有!”氈帽狠狠砸在地上,“一粒糧都沒有,還聽到裡面有人唱曲兒——可笑,那些嬌滴滴的小娘皮,大概也是沒吃飽,隨時要斷氣,真他媽晦氣!”

年輕人的瞳孔劇烈收縮了一下,燈火在瞳仁裡跳起來。

將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怎麼辦?”孫騰道。

年輕人握刀的手收緊:“殺了他。”

“什麼?”孫騰懷疑自個兒幻聽了。

這是他兄弟說出來的話嗎?這幾個月,一直勸大夥兒再等等、再忍忍的人,忽然就冒出了這麼一句。殺了他……說的容易,那可是刺史!朔州一地的最高長官,且不說那裡裡外外的防護,殺了他,那是造反!

如今他們是官軍,一旦殺了他,他們就是賊!

到時候朝廷一定會派出大軍來剿滅他們。到時候這頭是朝廷,那頭是柔然……難道他們要投奔柔然?

“殺了他。”年輕人平靜地重複,“沒有糧,明天衝上去也是個死,咱們這裡都餓着肚子,柔然人可不是,人家吃飽了喝足了……不能讓兒郎們白白去送死。左右是個死,即便是死,也要讓兒郎們吃頓飽飯。”

“爲吃頓飯而死,想必比被柔然人殺死來得甘心。”年輕人笑了一下,牙齒在火光裡一亮,森森,白得耀眼。

他並不想走這一步。一直以來,他都想憑着手中弓馬殺賊,博取軍功,一步一步上去,從偏將軍,到掃寇將軍,到威烈、寧遠將軍,再到鎮遠,驍騎將軍,到龍驤、驃騎將軍……再到大將軍。

但是到昨天,他就已經知道不可能了。孫騰還抱着最後的希望,要去求一次,他知道必然是無功而返,這條路走不通,已經是絕路了,明天就是他的死期。

他還不想死。

他不想死,所以必須有人死。

三娘會明白的,周城默默地想,即便他因此,永不能再光明正大行走於世,不能再返回洛陽,甚至有朝一日,會被她父兄的手下殺死於疆場……她會明白的。有時候人沒有選擇,有時候人可以走的路,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多。

三娘聽說過的未來,她告訴過他的那個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也許根本就只是賀蘭氏的一個謊言。他,一個刑徒的後代,邊境軍鎮上浪蕩長大的野孩子,怎麼可能有一日,晉身大將軍?

那樣的人物,想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幾千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怎麼會是他?

他還說過……讓她等他,等他配得起她。這時候想起來,像一個過於虛幻的笑話,虛幻得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曾出他之口,不曾入她之耳,不曾在這天地間飄蕩過,不曾落地,響如金石。

然而——

然而那支簪子,那支最初她給他的金簪,就握在手心裡,壓出深的痕。它證明這一切真實發生過。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明天死在攻打刺史府的路上,如果有人撿到這支簪子,不知道會不會幫他交給她。

這支簪子上,有他刻的字,他不知道她的閨名,刻的就只是她的爵號,叫蘭陵。說服

李十一郎對於母親的相召絲毫都不意外。從來婦人被拘於後宅之中,日思夜想,不過眼前方寸,目光短淺在情理之中。雖是他的母親,論理該爲尊者諱,然而他心裡也不是沒有腹誹過。

高門世族的女孩子不比貧民小戶,雖不需進學,也讓讀書識字,明理人情世故,但是個人資質不同,成就不同。他母親原是盧家幼女,着實嬌縱了些,盧家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想着他父親行九,上頭有的是兄長,不必自立門戶,自然也不必母親多麼精明強幹。嬌縱些想是無妨。

卻不料三伯父、四伯父接連早逝,五伯父被貶出京,父親少時雖然浪蕩,也不得不出來頂立門戶,還算討聖人歡心,一路仕途平穩。母親的地位水漲船高,威勢卻立不起來,如今家裡還是三伯母當家——上頭還鎮着祖母。

李十一郎這樣想着,人已經快步進了母親的院子。就瞧見母親一臉愁眉,開口便道:“我的兒,這可如何是好——”

李十一郎耐心聽了,母親所憂,無非蘭陵公主跋扈,給他氣受,又怕她與宋王藕斷絲連,委屈了他,畢竟宋王那個才貌,是人人都忌憚。

對付母親,李十一郎有的是法子,一時只“傷心”道:“原來母親眼裡,兒子竟不如宋王?”

九夫人:……

九夫人心裡想的是“這不是前日你自個兒說的麼”,然而到嘴邊,還是成了安慰:“你是我的兒子,我如何會這樣想,就怕——”

“阿孃還是怕我在蘭陵公主眼中,竟不如宋王?”李十一郎想了片刻,說道,“南平王疼愛蘭陵公主,母親難道沒有耳聞麼,彭城長公主爲宋王求娶,是蘭陵公主不應,如今我求娶,公主卻應了——阿孃仍覺得在公主眼中,我不如宋王麼?”

九夫人訕訕道:“那小娘子的心思,誰知道呢。”保不定就是和宋王鬧了彆扭,拿她兒子花槍呢,現如今城裡那些小娘子,花花腸子可不比她那時候,如今這些小娘子啊……可憐她兒子,拿了個棒槌就當針了。

李十一郎只管搖頭道:“婚姻大事,又不是兒戲。”

這是不是兒戲,也得分人,九夫人心裡想道,忽然靈光一閃,問道:“那宋王他如今……可在京裡?”

李十一郎道:“宋王的行蹤,豈是我可以問的。”往日他閒在京中無事也就罷了,如今戰事在即,自然不一樣。

“有什麼不可問的,”九夫人不服氣,“你不說,回頭進宮我問十二孃去——”

“阿孃!”李十一郎厲聲道,“那不是十二孃,那是貴妃娘娘!”

“那不還姓李麼,問一問怎麼了,這麼兇做什麼。”九夫人嘟囔道。

“大聲是兒子不對,”李十一郎嘆了口氣,懇切說道,“但是還把十二孃當自家姑娘,卻是阿孃不對了。十二孃進了宮,就是天家的人了,如今又當寵,這宮裡多少眼珠子錯也不錯地盯着……”

九夫人最是心軟,聽兒子這麼說,倒也贊同:“也對,十二孃也不容易,阿孃不問就是。阿孃也就是替你擔心——”

“擔心什麼,擔心宋王回來搶親不成?”李十一郎笑了起來,扶着母親的手跪坐下來,“已經換了庚貼,人阿孃也見過,三伯母也見過,老祖宗也見過,阿孃是信不過我呢,還是信不過老祖宗?”

“那倒是,說的也是這麼個理兒……”九夫人喃喃說道,再一次被兒子說服了。

李十一郎從母親屋中退出去的時候,目光不留痕跡地掃了一下屋裡,並沒有外人來過的跡象。蕙兒送他到廊下,李十一郎笛聲問:“又出什麼事了?”

蕙兒嘴脣微動:“今兒上午,老祖宗那裡來了個比丘尼,說了段去年時興的戲文。”

點到爲止。

李十一郎長長出了口氣,這些都是他意料之中的,只是最近這類事也出得太頻繁了一點,頻繁到他不得不是疑心,是有人在背後使壞。

然而宋王的手,當真能插進這後宅之中?李十一郎並不相信,要說彭城長公主還差不多。

但是彭城長公主,實在犯不上對蘭陵公主有這樣的執念,想到這裡,李十一郎喚了一聲:“真奴!”

“郎君。”

“去查查昨兒進府的那個比丘尼。”李十一郎說。

謝家的席面,色香味俱全自不待說,謝云然也不似陸靜華,無須炫耀,自然也不會一道一道佳餚格外介紹。一席人吃得賓主盡歡,其樂融融,就連和靜縣主,連着撞了兩次釘子之後,也學會了三緘其口。

到午後,人一一告辭,嘉敏也沒有多留——謝云然出閣在即,謝家事多着呢。就如今日這辭花宴,說到底謝家還是自覺虧欠了濟北王,特意請了和靜縣主過來,是爲好說好散——和靜是濟北王的堂姐。

濟北王是獨子,也沒個兄弟姐妹,這位已經是他最近的親戚了,也難怪遠翠亭中,字字句句都針對嘉敏和謝云然。

若非和靜對嘉敏實在過分,興許謝云然今兒就一忍到底了。

嘉敏初時氣憤,後來一轉念,也並非不可原諒。人有同仇敵愾之心,不然,她爲什麼不願意昭詡再娶李十二孃呢。被退婚——雖則雙方還沒有到交換庚貼這一步,但是口頭約定也是約定——對濟北王是很大的羞辱。

尤其,他還雙目失明。

身體殘疾之人對於羞辱格外敏感,譬如……周城那個外號猴子的兄弟跛足,曾有人嘲笑過他,後來被滅門。

即便是如此,也還是該有分寸,說到底,便是成了親,也還有和離的,何況兩家沒人。就爲了這點子事,謝家又誠意致歉,犯不上結成死仇。

但是瞧着和靜縣主這氣性,怕是沒完,要謝家能解決也就罷了,要不能,還是須得知會昭詡一聲,警惕些纔好。嘉敏其實並不太記得宜陽王后來有什麼作爲,但是他經營的產業,蠅營狗苟,就不是什麼好對付的主。

崔七娘一整日都貼着她,像是有話要說,一直沒找到時機。臨到席散,嘉敏索性挑明瞭:“七姐姐可是有話要與我說?”

崔七娘笑道:“還是被你看出來了。”

嘉敏:……

“也不是什麼緊要的事,”崔七娘道,“我也是後來纔想起來,我家四叔聽說我來赴宴,拜託我向你問好,問上回那罈子酒可喝完了,味道如何——四叔是小孩子脾性,三娘你莫要見怪。”

她可不知道這個四郎是幾時又遇見了蘭陵公主,有沒有再次得罪她——他們初次相見,可是劍拔弩張。

四叔……嘉敏愣了片刻方纔反應過來,是週四郎,那個被周城逼得再不用弓箭的傢伙。明知道是小孩子脾氣,卻還替他傳這個話,嘉敏心道,崔七娘對週四郎倒是疼愛——起初她還以爲她要問鄭三的事呢。

當時微笑道:“喝完了,味道好得很,還請七姐姐替我謝過姐夫和四郎。”

“還有……”崔七娘支吾了片刻,無可奈何笑道,“二郎聽說他有個侄兒,在令兄帳下做親兵,不知怎的,也沒有告別,突然就走了,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錯,得罪令兄——三娘可有聽說?”

侄兒……嘉敏再愣了一下,自然是周城,週四郎和她吹噓過,說周城是他侄兒,自然也是週二郎的侄兒。這樣看來,之前問酒大約就是個幌子。周城都不肯自認是周家人,來去怎麼會告別知會。

有趣,週四郎看周城是橫豎看不順眼,週二郎倒又不同。

崔七娘察言觀色,又補充道:“二郎說他那個侄兒是個聰明人,心氣也高……興許太高了點……”

嘉敏咳了一聲,笑道:“這事我知道,他是回了懷朔鎮,想靠弓馬出頭,七姐姐可以回去與姐夫說,不必擔心。”

“是這樣啊。”崔七娘也微笑了。不知道爲什麼,她覺得嘉敏在說到“他”的時候,眼眸裡像是有什麼轉過去,轉瞬即逝,她看得並不十分分明,但是那之後,她再與她說什麼,她都像是有那麼一點點心不在焉。

二郎的這個侄兒,還真是個奇人呢,雖然四郎每每提起他,都一肚子火,口稱“小賊”,但是二郎說,這是個遲早會出頭的人。

遲早……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

帳門猛地被掀開,撲進來夜風烈烈,連着一身的血氣,孫騰的臉黑得不能看:“兄弟!”他進門就叫了一聲。

燈火邊上的年輕人擡起頭來,目光如寒星一般凜冽。

“讓你說中了!”孫騰大刀金馬坐在年輕人對面,“沒有,一粒糧都沒有!”氈帽狠狠砸在地上,“一粒糧都沒有,還聽到裡面有人唱曲兒——可笑,那些嬌滴滴的小娘皮,大概也是沒吃飽,隨時要斷氣,真他媽晦氣!”

年輕人的瞳孔劇烈收縮了一下,燈火在瞳仁裡跳起來。

將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

“怎麼辦?”孫騰道。

年輕人握刀的手收緊:“殺了他。”

“什麼?”孫騰懷疑自個兒幻聽了。

這是他兄弟說出來的話嗎?這幾個月,一直勸大夥兒再等等、再忍忍的人,忽然就冒出了這麼一句。殺了他……說的容易,那可是刺史!朔州一地的最高長官,且不說那裡裡外外的防護,殺了他,那是造反!

如今他們是官軍,一旦殺了他,他們就是賊!

到時候朝廷一定會派出大軍來剿滅他們。到時候這頭是朝廷,那頭是柔然……難道他們要投奔柔然?

“殺了他。”年輕人平靜地重複,“沒有糧,明天衝上去也是個死,咱們這裡都餓着肚子,柔然人可不是,人家吃飽了喝足了……不能讓兒郎們白白去送死。左右是個死,即便是死,也要讓兒郎們吃頓飽飯。”

“爲吃頓飯而死,想必比被柔然人殺死來得甘心。”年輕人笑了一下,牙齒在火光裡一亮,森森,白得耀眼。

他並不想走這一步。一直以來,他都想憑着手中弓馬殺賊,博取軍功,一步一步上去,從偏將軍,到掃寇將軍,到威烈、寧遠將軍,再到鎮遠,驍騎將軍,到龍驤、驃騎將軍……再到大將軍。

但是到昨天,他就已經知道不可能了。孫騰還抱着最後的希望,要去求一次,他知道必然是無功而返,這條路走不通,已經是絕路了,明天就是他的死期。

他還不想死。

他不想死,所以必須有人死。

三娘會明白的,周城默默地想,即便他因此,永不能再光明正大行走於世,不能再返回洛陽,甚至有朝一日,會被她父兄的手下殺死於疆場……她會明白的。有時候人沒有選擇,有時候人可以走的路,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多。

三娘聽說過的未來,她告訴過他的那個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也許根本就只是賀蘭氏的一個謊言。他,一個刑徒的後代,邊境軍鎮上浪蕩長大的野孩子,怎麼可能有一日,晉身大將軍?

那樣的人物,想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要幾千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怎麼會是他?

他還說過……讓她等他,等他配得起她。這時候想起來,像一個過於虛幻的笑話,虛幻得像是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曾出他之口,不曾入她之耳,不曾在這天地間飄蕩過,不曾落地,響如金石。

然而——

然而那支簪子,那支最初她給他的金簪,就握在手心裡,壓出深的痕。它證明這一切真實發生過。如果他死了,如果他明天死在攻打刺史府的路上,如果有人撿到這支簪子,不知道會不會幫他交給她。

這支簪子上,有他刻的字,他不知道她的閨名,刻的就只是她的爵號,叫蘭陵。

第242章夜語第406章天算第363章夜歸第660章 按律第533章 論戰第635章 留人第182章兄妹第602章 名單第106章試探第400章蓮子第405章圖謀第264章胡旋第60章搜身第293章端午(上)第306章誤會(下)第644章 瘟疫第609章 瞎子第122章佳人(一)第434章慶幸第381章十九第149章報答(二)第262章上巳第474章 打算第375章勸說第666章 姐夫第409章詢夢第439章求去第457章 半夏第251章因果第325章九娘第546章 瞑目第333章太平第649章 冬生第182章兄妹第134章辯經(一)第91章逃亡第558章 畫像第679章 戴罪第263章吹笛第521章 浮萍第235章忙閒第267章落定第308章問題第649章 冬生第575章 出閣第123章佳人(二)第582章 落地第521章 浮萍第31章清河王第274章比丘第312章哭聲第200章着惱第385章炮轟第256章對質第443章追兵第507章 繾綣第92章相憐第272章顧忌第588章 探望第318章我去第466章 斟酌第483章 遊絲第375章勸說第217章教子第280章說服第310章閒話第422章問罪第423章擔心第47章失敗第34章解圍第570章 蹊蹺第404章動情第343章鴆酒第436章信使第261章除夕(下)第57章再遇第141章惡疾(二)第246章點燈第474章 打算第625章 疑心第473章 軍紀第306章誤會(下)第638章 出城第17章壽禮第35章攔路第575章 出閣第289章與宴第251章因果第84章請醫第185章救命第56章飲茶第157章夜話(二)第464章 華夷第661章 出家第672章 作浪第514章 可惜第674章 病逝第499章 如夢第565章 從前第179章爲奴
第242章夜語第406章天算第363章夜歸第660章 按律第533章 論戰第635章 留人第182章兄妹第602章 名單第106章試探第400章蓮子第405章圖謀第264章胡旋第60章搜身第293章端午(上)第306章誤會(下)第644章 瘟疫第609章 瞎子第122章佳人(一)第434章慶幸第381章十九第149章報答(二)第262章上巳第474章 打算第375章勸說第666章 姐夫第409章詢夢第439章求去第457章 半夏第251章因果第325章九娘第546章 瞑目第333章太平第649章 冬生第182章兄妹第134章辯經(一)第91章逃亡第558章 畫像第679章 戴罪第263章吹笛第521章 浮萍第235章忙閒第267章落定第308章問題第649章 冬生第575章 出閣第123章佳人(二)第582章 落地第521章 浮萍第31章清河王第274章比丘第312章哭聲第200章着惱第385章炮轟第256章對質第443章追兵第507章 繾綣第92章相憐第272章顧忌第588章 探望第318章我去第466章 斟酌第483章 遊絲第375章勸說第217章教子第280章說服第310章閒話第422章問罪第423章擔心第47章失敗第34章解圍第570章 蹊蹺第404章動情第343章鴆酒第436章信使第261章除夕(下)第57章再遇第141章惡疾(二)第246章點燈第474章 打算第625章 疑心第473章 軍紀第306章誤會(下)第638章 出城第17章壽禮第35章攔路第575章 出閣第289章與宴第251章因果第84章請醫第185章救命第56章飲茶第157章夜話(二)第464章 華夷第661章 出家第672章 作浪第514章 可惜第674章 病逝第499章 如夢第565章 從前第179章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