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蘿蔔乾的滋味

林老師:

請你原諒一個終日忙於家事的主婦,她以這封信代替了本應親往拜訪的禮貌。

寫信的動機是由於小兒振亞飯盒裡的一塊蘿蔔乾,我簡單地講給你聽。

這件事發生已有多久,我不知道,我發現則纔有三天。三天前,我初次發現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有一塊蘿蔔乾時,並未驚奇,我以爲那是午飯時同學們互嘗菜味所交換來的。但當第二天飯盒的殘羹中又是乾巴巴的蘿蔔乾時,不免使我懷疑,因而仔細看了兩眼,這才發現墊在蘿蔔乾底下的,是一小堆粗糙的在來米剩飯,我們家向來是吃經過加工碾揀的蓬萊米的,因此我知道這裡面一定有了緣故。同時我又發現這個雖然相同的鋁製飯盒,究竟還有不同之處,我們的飯盒,盒蓋邊沿曾被我在洗刷時不慎壓凹了一小處。這個飯盒,連同裡面的飯菜,顯然不是振亞早晨所帶去的。但是我沒有對振亞說什麼。第三天,就是昨天早上,我裝進飯盒裡的有一塊炸排骨肉,我有意在等待這事的發展。果然振亞帶回的飯盒中,沒有啃剩的骨頭,卻換來了——仍是乾癟的蘿蔔乾。而且奇怪的是,我們自己的飯盒又換回來了。

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錯誤,而是有計劃的策謀,有人在幹着偷天換日的勾當,這是出於某一個人的行動,他所作所爲,無非是想攫取我兒的營養,怎不教做母親的我痛心!

林老師!你或許知道,我們並非富有之家,我的丈夫靠菲薄的薪給養活一家,因此在每天給他們父子倆的飯盒裡,無論裝入的是一塊排骨肉,一個雞蛋,或者一隻雞腿,我都會想到來處不易。它是爲了丈夫的辛勤,兒子的發育,我的節儉,才勉強做到的。所以我不客氣地跟您說,我們是禁不起這樣被人偷取的。我們不是富有人家,我再對您說一遍。

我也知道,在你的教育之下,是不可能使人相信有這類的事發生的,但事實擺在這裡,又有什麼辦法。爲了我兒的營養,我只好求你費費心,查明是哪個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乾的。蘿蔔乾偶然吃一次是香的,但是天天吃,頓頓吃,您想想是什麼滋味?怪不得那個孩子想出這樣巧妙的辦法,那臭烘烘的蘿蔔乾味道,他早就吃夠了!

爲了給您一個調查的方便,我更告訴你,今天早上當着振亞的面,我在飯盒裡裝進了一個大肉丸子,您可以看看,到底是哪個今天要倒黴的孩子在吃這個大肉丸子。敬祝

教安

朱夏荔媛上

朱太太:

工友送進您的來信時,我剛在飯廳裡坐定,四十多個孩子正窸窸窣窣地吃着各人的午飯,我卻停箸展讀來函。我以懷疑的心情打開您的信,卻以快樂的心情讀完它,現在我以無比輕鬆的心情寫信給您,同時告訴您,我捉到那“賊”了,您所說的,那個“偷天換日”的聰明孩子被我捉到了。我納悶了三天不能猜透的事情,因爲您的來信而獲解決了,怎不教我輕鬆愉快呢!就是在我執筆給您寫信的這當時,激動的情緒仍持續着,因爲有一張真摯可愛的小面龐深印於我的心版上,爲了這些純真的孩子,我也願意終生獻身於兒童教育!

我先告訴您三天來的情形,再講我怎樣捉到那小賊。這裡吃飯的情形您或許早已知道,孩子們每天早晨到學校後,便先把各人的飯盒送到廚房去,交給大師傅老趙,他便放進大蒸籠裡。午間各人到廚房去取了蒸熱的飯盒,廚房旁邊是一間大飯廳,大家都在那裡吃午飯。我不例外,一向是陪着孩子們一同吃的。

三天前的午飯時,當我正舉箸,劉毅軍站起來了,他說:“老師,有人拿錯了我的飯盒,這……這不是我的。”我擡頭望去,可不是,飯盒打開來,橫躺在熱騰騰的蓬萊白米飯上的,是一隻香噴噴的紅燒雞腿,我知道那確不會是劉毅軍的。我便對同學們說:“是誰拿錯了飯盒?是誰帶了有雞腿的飯盒?”

等了幾分鐘,也沒有人來認換,也難怪,飯盒的大小樣式幾乎都是相同的,而且家裡給裝了什麼菜,孩子們也知道的不多。既然沒有人來認領,只好叫劉毅軍吃了再說。毅軍吃着雞腿津津有味,十分高興,不是我看不起劉毅軍,無父的孤兒,靠寡母穿針引線替人縫補度日,如果不是有人拿錯了,他哪摸着雞腿吃呀!

可是第二天,同樣的情形又發生了,我也不免奇怪,這是怎麼一回事?當劉毅軍打開飯盒,又驚奇地喊着有人拿錯了的時候,同學們都停下筷子圍向毅軍的面前看,今天換了,是一塊炸排骨肉。我問毅軍自己帶的是什麼菜,他很難爲情地說:“只有一些蘿蔔乾,老師!”

我向同學們說:“看看誰拿錯了飯盒,炸排骨換蘿蔔乾可不上算!”同學們聽了譁然大笑,卻仍無人來認領。我雖也覺有趣好笑,卻不免納悶起來。劉毅軍也以想不通的樣子吃下了這頓排骨飯。

今天,當我們正爲那個像小皮球大的肉丸驚疑時,您的信來了。我在未打開信時曾對毅軍玩笑說:“這是上帝的意旨,你吃吧!”因爲他和他的母親都是基督徒,是宗教的信仰,才使他們安於吃蘿蔔乾的命運嗎?

說到蘿蔔乾,我實在還應當把一些情形說給您聽:劉毅軍的母親,在我去做家庭訪問的時候,她並不避窮,很坦白地對我說,一日三餐的籌措,是如何地艱難,所以,她要我善爲教育她的獨子毅軍。在這一點,毅軍倒從未使人失望。當毅軍的母親和我暢談家常的時間,她家的院子裡,正晾着一籃籃的蘿蔔乾。指着那些被塵土吹滿的蘿蔔片,她對我說:“老師您看,我晾了這許多蘿蔔,可也不是花錢買來的,附近有一家菜園,種了許多蘿蔔,當人家收成拔蘿蔔的時候,我就趕了去,把人家扔掉不要的蘿蔔頭,蘿蔔根,壞了心的,脫了皮的,統統拾了來。我再挑揀一遍,曬曬醃醃,可以夠我們孃兒倆吃些日子的。”

朱太太,您問我蘿蔔乾吃多了是什麼滋味,我想毅軍的母親吃着它的時候,當覺其味無限辛酸。就是毅軍,在他長大以後,回憶起他嚼蘿蔔乾的童年時代,也該有不少的感觸。如果有一天,他能讀到明朝三峰主人爲他的朋友洪自誠所著《菜根譚》寫的序中的“……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這幾句話時,他會覺出,當年所嚼的蘿蔔乾,實有一種“真味”。

我跟您扯得太遠了,讓我們再回到飯廳裡去。我讀完您的信,停箸良久不能自已。我草草吃完飯,順着飯廳巡視一番。走到那個圓圓紅紅小臉蛋兒的孩子面前,我停下了,這孩子擡頭看見了我,有點做“賊”心虛,急忙用筷子把飯盒裡的蘿蔔乾塞到在來米飯底下。我卻在他旁邊的空位子上坐下來,側着頭在他耳旁悄聲問說:“蘿蔔乾的滋味怎麼樣?”他先是一驚,隨後竟裝着若無其事地回答我:“很甜。老師!”

很甜!我站起身來,回味着他這句話,想着您的來信,不由得抿嘴笑着走出飯廳,可是立刻後面響起了小碎跑步聲,有人跟出來了,“林老師!”我回頭站定,是小紅圓臉,他氣喘喘地跑到我面前,“老師不要講出去吧,劉毅軍的家裡實在很窮,他天天吃白飯配蘿蔔乾,所以……”

我的個子已經很矮,站在我面前的這個小男孩還比我低半頭!他的胸襟卻是如此遼闊無邊!

寫到這兒,您已經全部明瞭了吧?您要我調查的那個“偷天換日”的孩子,我捉到了,正是令郎朱振亞自己!

我當時點頭示意答應了振亞的請求,見他結實的小身影走回飯廳,我才無限激動地回到自己的房裡來。我一邊用毛巾擦臉一邊想,這蘿蔔乾到底是什麼滋味?它實在是包含着人生的各種滋味,要看什麼人在什麼境遇下吃它。

我又想,善良的本性,雖在如此紛亂醜惡的人間,卻並未從我們的第二代失去,這是多麼令人喜悅的事情。

我不斷地用毛巾擦着,想着,擦了這麼久才發現,我沒有在擦油嘴,卻擦的是眼睛。喲!真奇怪!我原是滿心的高興,爲何卻流淚?

當您看完了這封信,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呢?您會原諒“偷天換日”的孩子嗎?我倒要爲我的學生向您求情了!

此復並祝

快樂

林××上

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32章 虎坊橋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57章 小紅鞋第67章 玫 瑰 (2)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12章 蘭姨娘 (1)第24章 藍布褂兒第69章 兩粒芝麻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29章 賣凍兒第46章 竹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7章 文津街第55章 一件旗袍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7章 惠安館 (6)第65章 冬青樹第92章 遙念胡蝶第64章 雨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5章 冬青樹第53章 初 戀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70章 貧非罪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5章 惠安館 (4)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23章 看華表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章 惠安館 (3)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6章 玫 瑰 (1)第92章 遙念胡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5章 相思仔第53章 初 戀 (1)第65章 冬青樹第68章 會唱的球第49章 愛與牽手第66章 玫 瑰 (1)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40章 友 情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8章 墮胎記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8章 擠老米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0章 貧非罪第40章 友 情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30章 臺上臺下第57章 小紅鞋第64章 雨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27章 文津街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75章 蟹殼黃 (2)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45章 相思仔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9章 兩粒芝麻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3章 初 戀 (1)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3章 初 戀 (1)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5章 一件旗袍第23章 看華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8章 擠老米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0章 臺上臺下
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32章 虎坊橋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57章 小紅鞋第67章 玫 瑰 (2)第93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1)第94章 閒庭寂寂景蕭條——母親節寫我的三位婆婆 (2)第72章 謝謝你,小姑娘第61章 金鯉魚的百襉裙 (1)第12章 蘭姨娘 (1)第24章 藍布褂兒第69章 兩粒芝麻第37章 家住書坊邊 (2)第41章 思冰令人老第1章 城南舊事——冬陽·童年·駱駝隊第29章 賣凍兒第46章 竹第11章 我們看海去 (3)第81章 關於許地山第27章 文津街第55章 一件旗袍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86章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7章 惠安館 (6)第65章 冬青樹第92章 遙念胡蝶第64章 雨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42章 臺北溫泉漫寫第65章 冬青樹第53章 初 戀 (1)第30章 臺上臺下第70章 貧非罪第63章 奔向光明第59章 遲開的杜鵑 (1)第5章 惠安館 (4)第88章 念遠方的沉櫻第23章 看華表第73章 母親是好榜樣第4章 惠安館 (3)第22章 換取燈兒的第6章 惠安館 (5)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66章 玫 瑰 (1)第92章 遙念胡蝶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45章 相思仔第53章 初 戀 (1)第65章 冬青樹第68章 會唱的球第49章 愛與牽手第66章 玫 瑰 (1)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40章 友 情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58章 墮胎記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8章 擠老米第16章 驢打滾兒 (2)第70章 貧非罪第40章 友 情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30章 臺上臺下第57章 小紅鞋第64章 雨第79章 永無止境的崇敬心情第78章 親情·友情·愛情 ——讀《濟安日記》第39章 我的京味兒回憶錄 (2)第27章 文津街第83章 沈從文和他的作品第26章 陳穀子爛芝麻第75章 蟹殼黃 (2)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90章 亮麗且溫柔第17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第89章 “野女孩”和“嚴肅先生”第45章 相思仔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56章 母親的秘密第69章 兩粒芝麻第44章 臺南“度小月”第53章 初 戀 (1)第80章 略記梁實秋先生的幾封信第95章 我對姑母的追思第53章 初 戀 (1)第9章 我們看海去 (1)第20章 英子的鄉戀第55章 一件旗袍第23章 看華表第34章 騎毛驢兒逛白雲觀第28章 擠老米第10章 我們看海去 (2)第30章 臺上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