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四)

一支軍隊正穿行在橫山的峰谷之間。

站在隊伍中段,向前望不到頭,向後望不到尾。浩浩蕩蕩,人馬數以萬計。前軍已踏入橫山南麓的谷地,而後軍猶在雲山深處。

西夏國相樑乙埋便身在這支隊伍之中。騎着一匹河西駿馬,頭戴飾着金花的氈帽,套了一身紫花窄袖的圓領長袍,一條金帶系在腰間,雖然是漢人,但完全是党項貴人的裝束。

樑乙埋是當今西夏太后的弟弟,也即是西夏國主秉常的舅舅。儘管他刻意留起了鬍子,但依然遮不住他的年紀。他的姐夫毅宗諒祚,作爲景宗元昊的幼子登基時,剛滿週歲。做了二十年的兀卒【注1】,因在親征大順城的過程中中了一箭,三年前因箭瘡不治而駕崩,那時也纔不過二十一歲。

雖然梁氏比諒祚年長,但也只大了幾歲,今年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十,而樑乙埋更是隻有二十九。這對年輕得過分的姐弟如今掌握着西夏國政,梁氏以太后臨朝,而樑乙埋則做着國相。他們的漢人身份,是他們能坐穩兩個位置的主因。

換做是其他党項大族就決沒有這般好運。野利家、沒藏家,這兩個分別出過兩任皇后的党項豪門,就是因爲太過強盛,被元昊和諒祚前後剷除。而梁氏因爲漢人的身份,沒人會擔心他們能謀國篡位,在諒祚死後,反倒因此得到了宗室們的支持,加上豪門各自牽制,也默認了他們的地位。

不過樑氏姐弟並不是就此可以高枕無憂,如果不能滿足那些慾壑難填的豪族,梁氏姐弟就坐不穩江山。

西夏國的國計只有一半能靠着自產。剩下的缺額,大部分要依靠宋人的歲賜補足,每年大約二十萬貫上下的銀絹,對西夏來說是個不容有失的收入。但歲賜往往都要分賜給臣下,並不足以填補虧空,剩餘一部分就是要靠劫掠。故而西夏免不了要年年用兵,等財物搶到手,再上書東京求和,照樣拿着歲賜。

但自從東朝新君即位之後,這一套招數就越來越難了。樑乙埋嘆了口氣,腳下虎狼羣伺,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一樣睡不安穩。而面對的敵人越來越強硬,這兩年已經陸陸續續吃好幾次敗仗,尤其是綏德城一役,耗費巨資建立起來的八座寨堡,竟然在一日之間被全數踏破,讓他在朝中沒少被人冷嘲熱諷。

今次樑乙埋領軍南下,也是被逼着打起先發制人的主意。原本與他作對手的郭逵被替代陝西宣撫韓絳替代,領軍的又是慣來愛冒險的種諤,東人在橫山的動作越來越大,這手已經卡到大白高國的脖子上了。再不有所反應,橫山難保,銀夏怕是也要丟了。

“綏德……”樑乙埋低聲念着自己折戟沉沙的地方,宋人有了這座無定河畔的城池,就等於在橫山有一個穩固的據點。不但鄜延路的防線大幅向北延伸,同時也震懾了周邊的蕃部。據樑乙埋所知,橫山南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蕃部與宋人暗通款曲。

橫山不容有失,丟了橫山,銀夏也保不住。沒有了銀夏,這大夏國的國號還如何能維持下去?所以樑乙埋打定主意,要綏德以北的無定河畔築城。當初所築八堡就貼着綏德城,故而被一日攻克。今次再築城,他便打算離綏德城要遠一點。而在綏德城北六十里,有一個適宜築城的好去處——羅兀。

儘管從南方回來的細作說,宋人也準備在羅兀築城,但相對於綏德,一下向北躍進六十里的築城計劃實在太過荒謬,宋人過去從來沒有這麼築城的先例,樑乙埋覺得韓絳和種諤應該沒有瘋。

不過羅兀的確是兵家要地,位於唐時撫寧古縣之北,一個喚作滴水崖的地方。崖石險峭,高出地面十數丈,原本就有個小寨,作爲烽堠之用。樑乙埋去年在綏德建堡的時候,也考慮過此處。不過因爲擔心他從綏德城下退縮六十里,會惹來國中的議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誰能想到,最後事情兜兜轉轉,城寨的位置終究還是定在了羅兀。

只是要想在羅兀築城,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慣用的聲東擊西是少不了的,不牽制住其他幾路的宋軍,得到支持的鄜延路,肯定會派出路中主力來破壞築城的計劃。而樑乙埋盡起國中大軍,便是要爲羅兀城保駕護航。

東朝的關西緣邊四路,西側兩路的不易攻打。秦鳳有郭逵坐鎮,涇原有蔡挺主持。儘管樑乙埋今次領軍對外號稱三十萬,實際也動用了十一萬大軍,但他決不想去啃硬骨頭。秦鳳、涇原他都會派偏師牽制,而主力還是放在環慶和鄜延交界處的大順城上。

樑乙埋曾經在東朝時臣面前自稱過國中控弦五十萬,但實際上隨時可以動用的兵力只有十五六萬。所謂的五十萬,是把國中從十六到六十的男丁都算上的數字,動員上一次,國力沒個一兩年都無法恢復。眼下的十一萬大軍,已是西夏國中大半兵力,即便是興靈要地,也就只剩三五萬兵在防守着。

壓在樑乙埋肩膀上的擔子沉重得讓他都難以支撐,一旦失敗,就是萬劫不復。在分出了築城軍和幾支偏師後,被他帶着南下攻打大順城的,仍然超過了六萬。而護翼在他身側的也是國中最爲精銳的環衛鐵騎。

興慶府中,衛翼天子的精銳護衛,分爲六班直和鐵騎兩個部分。

宿衛宮掖的六班直成員,泰半是國中各豪族中擅長弓馬的貴胄子弟,既有加強國主與豪族聯繫的用意,也有作爲人質的成分在。總數五千人,除非天子親征,否則絕不出動。

而環衛天子出行的鐵騎,則是從各大監軍司的鐵鷂子中精挑細選出來。總數三千,分爲十部,相當於宋人的十個指揮,在騎兵中最爲精銳。跟隨元昊南征北討,戰功卓著。今次樑乙埋引兵南侵,他的姐姐讓他帶出來了五部一千五百騎。

在山道上轉過一道彎,出現在前方依然是重重山巒。眼看着盤山道蜿蜒至山谷中,長長的人龍讓樑乙埋有些心浮氣躁,“罔萌訛,離白豹城還有多遠?”

“回相公,還有六十里。”在樑乙埋身後半個馬身,一名党項貴族立刻討好地回答道。

“六十里……”樑乙埋擡頭看了看天色,才交午時。到入夜前,應該能趕到白豹城,“不知大順城那裡怎麼樣了?”

罔萌訛說道:“有哆臘樞密主持,相公當可放心。”

樑乙埋所在的這支隊伍,屬於出戰的中軍。而八千鐵鷂子,已經作爲前鋒在昨日就抵達白豹城,今天應該開始分批突破大順城防線,到其後方燒殺搶掠。

而在東南方向,也同樣有一支萬人隊,趕往金湯城。金湯、白豹都在大順城的不遠處,如同一個鉗子,緊緊鉗制住宋人的大順城防線。今天樑乙埋抵達白豹城,明天便能繼續南下。有樑乙埋主持,金湯和白豹兩城同時出兵,兵鋒直指大順城。等他將鄜延和環慶兩路的宋軍都吸引過來,羅兀那裡就能安然的開始修築。

山風忽起,夾着灰土劈頭蓋臉的刮來,迷住了人馬的眼睛,也吹得面面軍旗獵獵作響。

樑乙埋在山風中,感到了一絲寒意。儘管九月未至,但橫山深處已是秋涼。罔萌訛見狀連忙遞上了一件披風。披風帶着翻毛,後面還有墜飾,樑乙埋對這種党項制式的服飾並不喜歡。他每次見到宋人的使臣峨冠博帶的裝束,滿眼都是羨慕。

但樑乙埋很清楚,就算再喜歡漢家的服章禮儀,也不能在外面表現出來。雖然毅宗諒祚早前已經下旨在朝中推行漢家禮儀,但當梁氏姐弟開始主持國政,卻立刻又廢去漢儀,改用蕃禮——因爲他們是漢人。

在西夏國中,一直有都漢化和蕃化兩種對立的聲音存在。加深漢化,只會削弱党項人的戰鬥力,就像景宗皇帝【李元昊】早年所說,用牛羊交換無用的絲綢瓷器,徒損國力。但漢人的文明遠遠超過党項,生活、服飾和娛樂,讓每一個党項貴胄都羨慕不已。就算景宗當年一力推行蕃禮蕃儀,但私底下他自己都有穿着漢人的服飾,而毅宗更是對漢物欽慕不已。有兩位天子做榜樣,下面的貴族無不對宋人的服飾、器物趨之若鶩。

但樑乙埋以漢人統掌朝政,卻不能學着去做。元昊、諒祚穿了再多漢人的衣服,也脫不了党項人的內在。但梁氏姐弟的漢人身份,卻會讓他們必須旗幟鮮明地站在党項一邊,如此纔不會當作異類。

這還真是累人,樑乙埋想着,但若是能穩固自己的地位,就算茹毛飲血,他也不會在乎。不過當務之急,是打贏眼下的這場戰爭,鄜延、環慶、涇原、秦鳳,甚至河東,他都已經安排妥當。只是突然間,他又臉色一變,想到了自己一個疏忽掉的地方,在秦州更西的地方,還有一個讓他心神不安的隱患。

樑乙埋連忙對罔萌訛道:“罔萌訛,你速遣人去找禹臧花麻,傳本相之命,讓他提防河湟,不得疏忽!”

注1:党項語中對天子的稱呼,漢義爲青天子。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章 鞏州(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二章 鞏州(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二)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四)第四十三章 南北(三)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中)第三章 鞏州(下)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五)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七)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七)第三百二十二章 說服(中)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九章 鬧市紛紛人不寧(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一)第四十五章 仁聲已逐春風至(上)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一)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上)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一)第四十章 驟風(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上)第八十一章 塵囂(十二)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九)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中)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十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三十三章 女兒心思可知否(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中)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二章 鞏州(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下)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變故(二十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一)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九)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議(十八)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六)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下)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二)第二十八章 虛實(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六)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