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上)

“幾個表弟?”韓岡詫異地問着,“四姨不是就生了一個?”

“你四姨是續絃,你姨父原配還生了幾個。”韓千六爲兒子解惑,他今天沒去普修寺,正好留在家中。

“那些個哪算!?”韓岡嗤笑了一聲,連二姨家的兩個兒子他都不想認他們當親戚,何況這種八竿子打不着的?

韓阿李不耐煩道:“不管算不算,你舅舅被人打了,你這個做外甥的就在旁邊幹看着?”

“娘說哪兒的話,此事孩兒怎會放手不理?不過這是什麼時候的事?爲的什麼緣故?舅舅的傷勢究竟如何?要不要緊?帶信的人呢?他在哪裡?”被老孃催逼着,韓岡不敢敷衍,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問出口。凡事都要先了解纔好說話,不明不白的被打了,也不知對錯在哪邊,怎麼都扯不清的。

韓阿李則一攤手:“帶信回來的說了半天也沒說清楚,送了信就走了,也沒留個地址,不知現在人在哪裡。”

韓岡眉頭蹙起,這叫什麼事?!自家老孃是精明人,該問的不會不問,但她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肯定是傳話人的問題。真不知舅舅那邊怎麼挑的帶信的人。

不過事情的起因、過程,對如今通行於世的律法來說,並不重要。雖然韓岡的四姨只是續絃,但這親戚就是親戚,從法理上說,韓岡四姨父原配的兒子,的確是韓岡的表弟,也即是韓岡舅舅的外甥。晚輩毆打長輩,在後世會被人指責,但在此時,卻是個天大的罪名。

“皇宋是以孝義治天下,最重孝道,外甥毆傷舅父,這罪名可不輕。”

韓岡回想着疏律上的文字,十惡不赦的大罪中,排第四的惡逆一條,就說得是晚輩毆傷長輩,當是斬首,而且不必等待秋決,也不要指望有大赦。但裡面的長輩主要是本家的父母、祖父母、叔伯兄長之類的,而提到外家,只有毆傷外祖父母算在裡面。毆打舅舅應該無法歸入惡逆,但從這一條推算下來,罪名應該不會輕。

“那好!三哥你去鳳翔走一趟,不讓馮家分說個明白,這事就不算完!”韓阿李一拍桌子,比起上陣前的大將還要有氣魄,“讓他們也知道,我老李家也不是好招惹的!”

“但傳話的只說是舅舅被打,沒說被打傷,程度上就差了許多。若只是一拳、一掌,卻不好定案。”韓岡一聽說要自己跑腿,便又改口推託着,他對這等家務小事都沒什麼興趣。一直以來他對上的都是能讓他家破人亡的主,從一開始的黃德用、陳舉,到了後來的李師中、竇舜卿、向寶,很快又將迎來鼎鼎大名的郭太尉。區區一個馮家,值得他去跑腿?

何況還有李信這個做兒子的在,“先讓表哥去。哪有兒子不出頭,外甥先出頭的?去天興縣衙也好,或是鳳翔府衙也好,直接去告官,把那幾個混賬東西都置之於法也就是了。”說了兩句,韓岡又奇怪起來,“怎麼不去找表哥,反倒找到咱們家了?”

韓千六道:“報信的說找信哥兒不方便,只能來咱們家。”

“表哥現在在張老鈐轄帳下,天天在衙門裡面。傳信的也許不知道。孩兒現在就讓小六去找表哥,這事肯定得先跟他說。”韓岡藉着找李小六的名義,丟下一句,就往外走。

走在院中,韓岡心中還在想着這件事。自家舅舅是個都頭,雖然不是官,但從韓岡他外公時起,李家就在鳳翔軍中任職,人脈廣得很。而馮家,韓岡只聽說是個豪富,至於其他就什麼也不清楚了。兩家鬥起來,韓岡說不清誰高誰低,但從自己舅家請人來送信,而不能在鳳翔府自行解決,應該是落了下風。

說起來自己做官半年多了,自家老孃託人帶去鳳翔的信也有五六次,但始終沒個回話,現在有了消息,卻說是舅舅給馮家的兒子打傷了。如果舅舅是跟李信一個性子的話,不是大事不可能跟人起衝突。也許是四姨或是馮從義的嫡親表弟,在馮家受了什麼委屈,所以舅舅出頭會打抱不平,接着就被人打了。

李信從韓岡這裡得到消息,當天就跟告了假,連夜往鳳翔府趕去。李信現在雖無官身,但他是秦鳳鈐轄張守約身邊的得力之人,又是他韓岡的表哥——時至今日,韓岡這個名字至少是名震秦鳳,而鳳翔府就在秦鳳路左近,怎麼想自己都該有點名氣,鳳翔府衙應當給點面子。

而且不管舅舅究竟是因爲什麼理由跟馮家起了衝突,既然馮家的幾個小子動了手,那就是違反了孝道,都是自家佔理。

李信走後,雖然自家孃親還在耿耿於懷,但韓岡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一方面是沒興趣,另一方面,就在第二天,一件盼望已久的消息終於降臨。

“信都白寫了,白忙活了那麼久!”王厚拿着剛剛到手的有着天子簽押、中書副署的詔令,聽他說的話的確是在抱怨着,但看他臉上的笑意,卻是口是心非。

王韶和高遵裕的心情也是明顯的好轉,雖然寫的一堆書信都要成了廢紙,但他們仍然心情愉快。

就在王厚手上的這份詔令,是給予古渭大捷的功臣們的最好的賞賜——朝中終於下令,設立秦鳳緣邊安撫司衙門,以古渭寨爲治所,管理秦鳳路緣邊地區的一應事務。

王韶爲管勾秦鳳路緣邊安撫司,兼營田市易;而高遵裕是同管勾安撫司,兼營田市易;至於韓岡,則是管勾緣邊安撫司機宜等事,王厚與韓岡差遣相同,不過跟高遵裕一樣,前面也加了個同——同管勾緣邊安撫司機宜等事——這代表了兩人之間的排名關係。

雖然這一個秦鳳路緣邊安撫司,僅僅是附屬於秦鳳路下的分支機構,可這個衙門卻是給了王韶半獨立的財權、軍權和人事權。而且治所放在古渭寨,明顯的就是給日後古渭建軍做鋪墊。

大宋四百軍州,兩千縣治,其中的編制、區劃經常變動,有的地方縣升軍、軍降縣,來來回回都七八次了,什麼事都沒有,就是公文上改來改去,讓人覺得麻煩。

但古渭卻是個特例,位置也好,歷史也好,人情也好,都已經不同於漢晉隋唐。簡單的區劃改變,牽扯到的變數太多。剛剛修築好寨子的時候,朝中曾經有過復古渭州的動議。但爲了不讓附近的蕃部疑懼,朝廷最終還是決定隻立寨堡,不設軍州。

而現在朝廷終於有了在古渭寨建軍的意向。第一個要感謝有個好大喜功、喜歡開疆闢土的天子,第二個,就是連續兩次大捷的功勞,讓朝廷的重臣們看到,至少大宋的權威在古渭一帶能通行無礙,有着良好的根基。

拿到這份詔令,王韶自此就有了緣邊安撫使的頭銜,高遵裕職位與他相同,只是略低半級。而機宜的頭銜,現在落到了韓岡的頭上,雖然遠遠比不上秦鳳路機宜文字,但“管勾緣邊安撫司機宜等事”,至少可以簡稱爲機宜,而不是撫勾這個名字。

同時隨之而來的是參贊軍務的權利,讓韓岡終於可以跟勾當公事廳裡的繁瑣公務——雖然很清閒——說再見了。不過韓岡的另一個差遣——兼理秦鳳傷病事,卻沒有被削去,依然如故。

另外,趙隆、王舜臣和楊英三人得任緣邊安撫司準備差事,雖然王舜臣和楊英現在應該纔到京中,還沒有正式在三班院掛名,但他們的差遣還是照樣頒下來。也不知中書和三班院之間的交流上是不是出了岔子,不過不同部門之間由於交流不暢,搞出了扯淡的笑話,也是常有的事就是了。

“這些都是差遣上的調動,不知古渭大捷的封賞什麼時候能到?”高遵裕有些迫不及待,前次受賞,是因爲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託碩大捷,沾了點光,將食邑增加了一點,而且還是虛的,並沒有實封。但今次古渭大捷可不一樣,他可是全程參與的,又在戰時,站在了古渭寨這個前線上,功勞、苦勞都不缺,以天子會軍功的慷慨,肯定不會差到哪裡。

王韶想了想:“大概中使還在路上,大隊人馬走的總不會有鋪遞快,不出意外的話,十天半個月之內就該來了。”

遣使賜詔是特例,正常情況,就是直接通過驛傳把詔書送過來。但古渭大捷也算是特例,比起託碩大捷還要輝煌,託碩大捷能遣使,這一次,多半也會派個天使來傳詔。

高遵裕突然嘆起來,“如果來的不是郭逵就好了。”

如果秦州知州還是李師中,王韶擔任緣邊安撫使後,完全可以跟他在西面的軍務上對着幹,毫不理會秦州的命令,他已經有了這個權力,而李師中卻沒有壓倒權限的實力。但郭逵完全不同,他在軍中的地位、威望和功績,竇舜卿、李師中之輩都望塵莫及,李師中在秦鳳路上說句話,鳳州、隴州的知州可以當他是放屁,但郭逵說一句,他們卻不敢不重視。

“如果來得不是郭逵就好了。”王厚也跟着嘆着,說了同一句話。

韓岡卻爲郭逵說話:“這話等郭逵到了再說,先要聽其言,觀其行。至於是不是阻礙,現在沒必要想太多!”

“即便郭逵與我爲敵,我們這邊也有天子在……還有王介甫!”王韶沉聲說道,充滿了自信。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三)第八十八章 塵囂(十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下)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六)第二百七十七章 長風(十四)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議(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五)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六)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六)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變故(十一)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二)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八章 四句千古傳(下)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一)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一)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七)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六)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九)第八十六章 塵囂(十七)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三十章 後顧(下)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一)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京師(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上)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變遷(十)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