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

“山雨欲來啊。”

“還要颳風下雨啊?再來幾場風雨,這房子也撐不了多久了。”

王厚在火爐前搓着手,堂堂提舉皇城司,就像外面做苦力的民夫,不顧體面地蹲在地面上。

“皇城司的衙門不知多久沒修過,頭頂漏水,四面漏風,腳底下直冒寒氣,我當年住過的吐蕃帳篷,也沒這麼破敗過。”

王厚好一通牢騷,輕輕地將李憲的話茬給撂開。

王厚蹲着,同在廳內的李憲也不方便站着,一起蹲在火爐前烤火。

聽了王厚的牢騷,他苦笑了起來,王厚的話太誇張了一點,皇城司提舉的公廳,只要出現漏風漏雨的地方,肯定會立刻補上,但破舊倒是沒錯。

“誰讓朝廷看得緊,宮裡面但凡有點錢想修一修屋子,主要都緊着慶壽、保慈兩宮和官家,哪裡輪得到皇城司?”

王厚的雙手搓得刷刷響:“但這改火爐的事倒是蠻快的。弄得人想烤個火,還得湊到屋子邊上來。”

“先帝的事後,誰都怕炭氣,只能這麼改了。”

李憲坐在皇城司公廳中處理公務時,也不免覺得腳底板冷。換做過去,拖個火盆過來就好,可自從熙宗皇帝因炭氣中毒而崩,宮中和衙門裡的火盆全都改成了有固定通風通道的火爐。這麼一改,就成了固定的設施,想烤個火,要麼挪擺設,要麼就是人湊過來,要麼就乾脆再點個火盆。只是這兩日風大,關緊了門窗之後,即便膽大如王厚,也不敢再使用火盆——畢竟這間房,並不是像他說的那般一直在四面漏風。

“改也不知改好點。”王厚冷哼着。

“等日後再改吧……不知提舉對遼事如何看?耶律乙辛篡位,遼國必然內亂。王平章求戰,呂宣徽亦求戰,偏偏其他宰輔都反對出兵,這事情,真是讓人看不懂。”

李憲很直接地將王厚避過的話題又拉了回來。

王厚低頭看着爐膛:“都知,非所宜言。”

“要是那兩位國戚在,李憲是絕對不敢多說半句的。”李憲盯着王厚,“可眼下只有提舉你我二人。”

自己幾乎都挑明說宦官不當問軍國事,李憲還如此堅持,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了。王厚擡起頭,笑了起來,“是太后想問?”

“自然!”李憲正色回答。不是奉了太后的詔令,他如何敢妄言半句?

“太后想知道韓參政的心意,爲什麼不直接問?”

“太后不是問過韓參政嗎?韓參政也只是反對。”

李憲擺出了個“你懂的”的表情,世間都在傳韓岡等宰輔反對出兵遼國,不過是矇蔽遼人在京城中的細作。最近皇城司抓了一批遼國細作,惹得朝野沸沸揚揚,正巧給印證上了。

“市井傳言多自宮中出,太后知道韓參政心中有顧慮,也怕消息泄露,所以改命李憲來問一問。提舉與韓參政最善,韓參政的想法就要託付給提舉問個明白。待問明白了,再轉告給李憲。此事出君之口,入憲之耳,除了太后和韓參政,決不會讓第五人知曉。”

“韓參政正當面的回答,太后都不信,還要遣都知來問王厚,難道都知以爲韓參政侍君不誠?!”

王厚依然笑眯眯的,但他的話讓李憲不寒而慄。當真觸怒了韓岡,太后絕不會保他。

……

李憲走了。

可以說是被王厚嚇走的。

可將這位同僚和舊交識給嚇跑,王厚只是輕嘆了一聲,轉身離開了皇城司的衙署。

此時快要到放衙時間,離開皇城的官員漸漸地多了起來。

四門巨型的火炮,依然在宣德門內矗立着。幽黯的炮身,如磐石一般,堅不可摧、分量十足。

這四門炮是個擺設,但火炮絕不是。

有了這等軍國重器,守住宋遼邊界要比之前容易了千百倍。

可攻打遼國卻沒有那麼簡單。

要不然如章惇、韓岡這等知兵的宰輔,絕不會如此強烈地反對。

耶律乙辛不能失敗,但大宋也同樣失敗不起。

在幽燕之地的一次決戰慘敗,就意味着數萬精銳不得歸鄉,禁軍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也沒有哪個宰輔敢於冒險。即便是王安石和呂惠卿也不敢。

他們的支持,只不過是黨爭又批了一層皮而已。

可直到今日,朝廷依然平靜得很,沒有什麼動靜。

王厚慢慢走上宣德門,就看見章惇和韓岡,一同向城門這邊走來。

王厚心中一奇,這倒真是難得一見了。

……

章惇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好臉色了。

不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衙門中,又或是在家裡。

黑着臉的表情,就像是凝固在了大宋樞密使的臉上。

王安石支持出兵,呂惠卿也支持出兵。

這明擺着是想要將呂惠卿從地方上拉回來。

誰敢將一名支持對遼開戰的安撫使放在河北?

王安石和呂惠卿這麼做,越來越像是當年舊黨元老反對新法時的手段了。

“既然呂吉甫想要回來,就回來好了。”

韓岡雖是如此說,章惇沒有在韓岡的臉上看到半點在意。

“當無此必要。只要朝廷不同意出兵,呂吉甫又怎麼使動河北各部禁軍?而且介甫平章和吉甫說的只是出兵與否,又豈有他意?”

章惇的話,他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他總不能公然附和韓岡,指責一名同在一黨的宣徽使。

“如今民情奮發,呂吉甫想要開啓邊釁,將責任推到遼國身上,還真不是一件難事。”

遼國有內亂之憂,但敵國的危機,便是本國的機會。國子監已經爲此沸騰,數千太學生都盼着趁遼國內亂之機,能夠徹底解決北方的大敵。民情奮發,一心好戰的念頭,便是國子監第一個帶領起來。

“玉昆!”章惇厲聲打斷韓岡的話,韓岡這可是在指責呂惠卿會無視朝廷的命令,擅自出兵。

“主動出兵不可能,要是遼軍入寇後又如何?”韓岡笑道,“到時候,韓岡也只能順水推舟了……不是嗎?”

章惇臉色更拉長了幾分,快要趕上驢子的長臉了。

太后如今對韓岡言聽計從,韓岡要是提議調回呂惠卿,太后肯定會爲此下詔。可要是韓岡提議下詔斥責呂惠卿,太后也絕不會拒絕。

一個好戰的河北安撫使是朝廷所不需要的,但無罪又不當左遷,諸路安撫使又以河北最尊,調往他路亦不可行,將其召回京城就是最簡單的辦法。

可萬一韓岡對王安石和呂惠卿的計劃根本不理會呢?

只在背後順手推呂惠卿一把,讓其騎虎難下,這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了。

如果朝廷給與的物資越來越充分,呂惠卿當真就能夠領軍攻遼嗎?就憑他這個從來沒有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文臣?

章惇對此表示深深地懷疑。

……

韓岡回到家中後不久,王厚就找上門來了。

“玉昆,怎麼樣?”王厚略帶緊張地問着。

“家嶽真是越來越像洛陽的文相公了。”

韓岡搖着頭,不掩心中的失望,王安石爲了將呂惠卿調回來,還真是費了些功夫和心力。

或許這是王安石在不情願的情況下配合呂惠卿,但既然王安石這麼做了,也證明了他將黨爭放到了比國政更重要的位置上了。

王厚一愣,他本來還以爲韓岡會多說幾句呂惠卿,或是與章惇商議的事情,沒想到韓岡會直接指責自己的岳父。

“家嶽大概以爲我會諫言太后,將呂惠卿調回京來,免得他擅起邊釁?”

“玉昆你打算怎麼做?”王厚問道,“找個御史彈劾呂惠卿?”

除了請動烏臺中人,王厚已經沒有別的主意了。

否定呂惠卿的提議,又讓他不能調回京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專職之人,也就是御史。動用御史咬上一口,整治在外的呂惠卿,這樣不是什麼難事。但韓岡沒有去做。

“找誰去?”韓岡搖頭,御史臺早就不是原來的那一座了,裡面的一個比一個滑溜:“我是絕對不會先用御史,氣學的根底比新黨差多了。”

王安石和韓岡這對翁婿,一直以來沒有撕破臉皮,都是靠了雙方的剋制,沒有動用御史臺這個兇器。一旦韓岡指使御史臺彈劾呂惠卿,那麼就是黨爭大戲的開始。氣學門下的官員,遠遠比不上新黨成員的勢力和地位,一場大戰下來,韓岡或許能保住二三核心成員,但氣學在朝堂上的一點班底,怕是要給連根剷除了。

沒有意義的事,韓岡不會去做。兩敗俱傷,而且己方傷亡更重的戰鬥,韓岡更不會有興致。

但河北諸將,又有哪個不喜戰功?事到臨頭,總有願意拼一拼,找一個封妻廕子的機會。

王厚也同意韓岡的看法:“若是遼國國中有幾人願意反正,打算爲官軍帶路,的確沒有多少將校能忍得住。到時候,被領進了陷阱中,可就不妙了……這樣的例子,史書上從來沒少過。”

“其實已經有了。”韓岡笑了起來,笑容如外面的天氣一般冰冷,“真的很及時吧?”

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
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一百零六章 微雨(十三)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下)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二)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二十六章 當潮立馬夜彎弓(下)第二十二章 明道華觜崖(四)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一十一章 廟堂(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二百八十四章 興波(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一)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三)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三十一章 虛實(十一)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四)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悖(三)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中)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中)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十)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五)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五)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