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

韓岡變臉變得極快,方纔還帶着微笑,爲着行狀上出色的詞句點頭稱讚,轉眼間,就是臉掛的老長,如同冰雪掃過一般。

但呂大臨神色上卻不見有半點疑惑和納悶,沉靜如水地面對着韓岡充滿怒火的視線,“不知玉昆所言何意?”

“與叔你寫的一篇好文,怎麼還要問小弟?”韓岡像是聽到了很好笑的話,呵呵笑了起來。就是他臉上的笑意,卻是陰晦如朔日雨夜,看着就讓人心中發寒。

呂大臨寓居的是一間不大的僧院,院主聽說都轉運使韓龍圖來了院中,便連忙親自烹了茶湯來侍候。只是當他端着茶小心地走到呂大臨的房門前,乍看見房中韓岡冷至冰點以下的笑容,渾身就猛地一抖,往裡面小心邁出的步子,立刻就退了回去。離得房間遠遠的,老和尚的心口還撲通撲通地跳着,嚇得三魂七魄都散了一半去。

養移體、居移氣,韓岡久居高位,身爲高官顯宦,又曾經多次領兵,賞罰皆由己意,千萬人的性命曾操縱於掌中,曲折遠過常人的經歷所鍛鍊而成的威勢,尋常人被他冷冷一瞥,也免不了要膽戰心驚,更不用說他現在怒極反笑,眼神中都帶了幾分猙獰。

呂大臨卻一點動搖都沒有,依然冷靜如初,回視而來的眼神看不出任何畏縮。不言不語,等着韓岡的下文。

韓岡心頭怒意更盛,聲音卻又更柔和了幾分:“‘盡棄其學而學焉’,與叔,你寫這句話時,當真手一點都不抖嗎?”

行狀中的這一句,說得是嘉祐二年,張載在洛陽設虎皮椅講易。程顥、程頤夜訪,經過一番對易理的深談之後,張載便撤下了虎皮椅,對來聽講的士人們說道,“今見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輩可師之。”

這件事,雖然可算是張載打了一次敗仗,但寫進行狀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張載返回橫渠之後,臥薪嚐膽,重研六經,俯仰而有所得,這才真正創立了氣學一脈。

但呂大臨竟然在行狀中說張載棄了自己之前的學問,而就學於二程。這一句其實是將氣學說成了道學的一個分支,韓岡如何能忍——這是要挖關學的根啊!

相對於韓岡的激動,呂大臨則是平平靜靜:“玉昆你追隨先生時日太短,嘉祐二年的時候,在下已經在先生身邊侍奉多年了。相對於之前所學,嘉祐二年之後,先生所見所識,所傳授的一切,全都變了。”

呂大臨跟隨張載的確很早,才十來歲就跟着兄長呂大忠和呂大鈞拜在了張載門下,嘉祐二年他才十八歲,但已經跟在張載身邊好些年了。

韓岡自然不能跟呂大臨比資歷。但呂大臨身爲張載的學生,難道不知道,他寫的這句話一旦公諸於世,氣學在道學面前就別想再擡起頭來了。

“本以爲與叔爲,當能彰顯先生一世風標,沒想到竟然會有‘盡棄其學而學焉’。若是說得是舊年先生爲範文正所勸,回鄉攻讀《中庸》之事,用上此一句,倒也不爲過……”韓岡深呼吸了一下,壓住心頭火,“可與叔你看看先生的三卷《易說》、十篇《正蒙》、十二卷的《經學理窟》,可有幾處與道學相同?”

“皆以六經爲本。有所同,有所異。”呂大臨回得很強硬。

“好個有所同,有所異。”韓岡瞪視了許久,聽到這句話,當真是忍不住火氣了:“與叔,你寫的好投名狀啊!”

呂大臨的臉也沉下了來,韓岡的話實在太不客氣,甚至誅心:“玉昆你還是先捫心自問再說這句話。程門立雪的,不知是誰人?”

“沒錯,韓岡的確曾就學於伯淳先生門下,自是要持弟子禮。”韓岡聲音頓了一下,聲音更爲冰寒,“但韓岡所學根本,依然出自張門,歸於關學一系。格物之說雖有借鑑於道學,但根基則是從先生虛空即氣的源頭而來。何曾敢說‘盡棄其學而學焉’,幾至肆無忌憚!”

韓岡與呂大臨的關係並不算好,但總歸是份屬同窗,而且他跟呂大忠、呂大防和呂大鈞交情匪淺,更是當呂大臨是自家人一般。由於呂家兄弟跟隨張載最久,行狀由呂大臨撰寫,韓岡事後得知也是點頭贊同,並沒有提出異議。

可誰又能想到,呂大臨竟然直接在行狀中給關學捅了一刀子,“盡棄其學而學焉”,這是什麼話,張載是他兩個表侄的弟子嗎?

“韓玉昆你禮敬先生,難道我呂大臨會不如你?!”呂大臨火氣也上來了,“先生的行狀,皆出自我之親眼所見,只是這些年來所看到的都寫下來而已,豈會有一字妄言?!”

“那就請蘇季明【蘇昞】,範巽之【範育】、還有進伯【呂大忠】、和叔【呂大鈞】幾位來看一看與叔你的大作好了,看看他們會怎麼說?”韓岡低頭又看了被他丟到桌面上的行狀初稿,冷冷一哼,“這篇文章,我韓岡是不會認的!”

說罷,韓岡便拂袖而出。

作爲張載如今地位最高,聲望最隆的弟子,只要他不認同,這份行狀就是廢紙。

呂大臨臉色泛白,卻緊抿着嘴,也不送一下韓岡,直直地站在房中,一動也不動。

在門外守候的伴當聽到裡面吵起來後,就退得老遠,不敢豎着耳朵亂聽。終於看見韓岡出來,便連忙跟上。也不敢多說多問,老老實實地跟在面沉如水的韓岡身後。

韓岡心中一團火在燒,當張載病逝,對於氣學會有一個挫折和低落期,韓岡已經有心理準備了。但因爲自己的關係,韓岡有信心在幾年或是十年後,將氣學重新推上。但沒想着這個低落期,竟然會導致氣學核心弟子的背離。

行狀乃是蓋棺論定,要爲尊者諱,爲長者諱,即便張載當真曾經“盡棄其學而學焉”,也不該明明白白地寫出來,總得曲筆,或者是乾脆不提。何況張載創立的氣學,在根本大義上就與二程的道學截然不同,如何是從二程那裡學來的。

而且韓岡即便是爲了自己的目標,也要保住氣學的根基。

韓岡從來沒想過,來自於後世的科學理論與儒學能毫無隔閡地融合起來。但如今正流行的對儒家經典的重新詮釋,卻是給了他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

經過這麼多年,張載也免不了受到韓岡帶來的科學理論的影響,將有所牴觸的觀點加以改變或是乾脆摒棄,將之融入在自己的學術理論中。

而二程的道學雖說也爲了與韓岡經過實證的一些理論相配合,將他們的觀點也有所改變,但改變幅度很小,實際上依然完全無法與科學配合得上。

雖說氣學、道學都是用儒家經典爲原材料編出來的筐子,但由於釋義不同,劈出來的篾條也截然不同,用來承載學術的籮筐自然也不會相同。除非二程能將他們以易學爲基礎的道學理論加以大幅度的修改,否則來自於後世的科學理論,絕不可能塞進他們的筐子中。相對而言,氣學就簡單多了。

不過呂大臨會轉投程門,韓岡也對其中的原因知道個大概,這是關學幾乎無法修復的缺陷造成的。

關學的世界觀,沒法脫離思孟學派的觀點,其中一部分在掛在橫渠書院中的西銘上,說的已經很明白了。

“乾稱父,坤稱母”;“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從西銘的開頭,就將天子和天地對應起來,用自然大道來證明人世間父子君臣這三綱五常的合理性,隱隱有讓天子神格化的成分在。

可張載在《正蒙》中又有“虛空即氣”的說法,天地與人無礙,觀點又類似於唯物主義。

也即是說,關學的世界觀,對自然和社會的看法是嚴重背離的,有着很明顯的破綻。如果凡事都實事求是,將自然大道鑽研下去,又怎麼可能會相信“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這樣的話?

但道學就沒有這個問題。所以程顥、程頤對名爲《釘頑》的西銘讚不絕口,但極少談論正蒙,便是因爲這個原因。

就是沒有韓岡的摻和,關學的理論也是自相相悖的——以韓岡粗淺的歷史常識,也知道關學在後世根本沒有流傳下來,其緣由想來多半也因如此——而當韓岡插了一腳進來後,分歧則更爲明顯。

由於科學理論可以實證的關係,關學中世界觀已經將西銘中的觀點壓縮到很小的地步了,這就讓對韓岡的理論始終無法信服的呂大臨無所適從,他投到二程門下,也是其來有自。

不過韓岡能理解呂大臨的改變,但他無法體諒。作爲張載的嫡傳弟子,還是張戩的女婿,竟然在行狀中如此貶低氣學,從情理上還是韓岡爲了實現目標的需要上,他都無法忍受。

要分裂就分裂好了,看看如今的氣學門牆,在他韓岡的支持下,到底能不能將張載留下的衣鉢傳承下去。

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
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六十六章 宴火(八)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五)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變故(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飛信(上)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七)第九十三章 塵囂(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三十八章 一夜驚濤撼孤城(上)第一百零四章 微雨(十一)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八)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七)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中)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八)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七)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七)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一)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三)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中)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絕遲(一)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後顧(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二)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七)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議(十一)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七)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