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上)

已經是春風送暖的二月下旬。白馬縣北面的黃河水中,可以看到流冰越來越少,最多三五天內,兩岸的交通就能恢復通暢。

因爲黃河解凍的緣故,判大名府文彥博向朝廷要求補給的六十萬石糧食,並沒能運過去。在黃河冰上通道依然暢通的那一段時間裡,到位的糧食僅僅只有十五萬石。繼而便因爲黃河冰面開始破裂,這一補給的過程便停頓了下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恢復。

由於大名府的常平倉已經不能支撐近十萬流民的日常食用,流民也不得不開始向糧食更多的南方轉移。隔着黃河,這段時間都能看見對面的黎陽津那裡,越來越多的流民在堤岸上徘徊。

現在韓岡都有些懷疑文彥博向朝廷索要六十萬石糧食,就是爲了推卸責任。以文彥博的老於政事,不可能不知道黃河交通封閉的時間。他趕在黃河快要解凍的時候要錢要糧,很可能就是算好了時機,即便京城這裡將糧食都準備好了也運不過去。現如今,大名府常平倉中的糧食已經吃完了,不要說京裡的天子不能責怪他,就算是餓着肚子的流民也不能怪罪於他文寬夫,而只會將怨氣投到京城的宰相身上。

河北流民南下,控扼要津的白馬縣就是必經之路。

舊滑州是東京城在黃河南岸的門戶,而白馬縣則是滑州的門戶。作爲滑州州治所在,白馬縣緊鄰着黃河,白馬渡是河北通往京城的兩個主要渡口之一。而從滑州的東北方,另一處重要的渡河地點,河北東路的開德府——也即是濮陽——往京城來的官道,也要從白馬縣東南角穿過。

位於交通要道上,白馬縣每年的商稅收入甚至要高於田賦,要不然渡口鎮的戶口數也不會超過縣城。只是到了流民南下的時候,交通便利就變成了一樁壞事。看着黃河對岸的流民,再想想數日之後,成千上萬的河北流民涌進縣中,任何人都會不寒而慄。

奔騰的黃河水衝擊着位於大河中央的一座礁石,發出轟隆隆的如同雷鳴一般的聲音。說是礁石,其實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山包,說是小島也可以,被兩岸的百姓稱爲居山。居山形狀如龜,差不多有二十丈上下,堵在河中心,只是稍稍偏向白馬縣這邊。與現在韓岡以及他的幕僚們所立足的汶子山,只隔了百步之遙。

汶子山其實也只有二十丈左右,大小還不如居山,卻也算是白馬縣中的一處難得的景緻。韓岡站在汶子山的山頂小亭中,望着對岸沉吟着,而他的三名幕僚則在亭外說着話。

從山上望下去,就能看到一架風車,小小的就如同玩具。但實際上,這座風車足足有三丈高,從井中提出的水如同涌泉一般。

爲了能大批量地製造風車,韓岡採取的是分包制度。打造出兩臺樣品後,一臺架在水井上作展示,剩下的一臺則拆散開來將扇葉等部件分派給本縣的木匠鐵匠來打造,各自照着樣品做着一個部件。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很有道理,只要組織得力,就能創造出奇蹟。只盯着一個簡單的零部件,工匠們上手得都很快,出產則更快。而原材料的準備,韓岡全都分派給各鄉各村,誰上繳得多,誰就有優先權。

汶子山下方不遠處的這一架風車,就是縣中的工匠們將零部件送來後組裝起來的。由於沒有後世的標準化工業,零件都有各式各樣的毛病。但大體上不會差太遠,如果尺寸不合適的零件,能改造的便就地加以改造,改造不了的重新做。組裝時通常都僅是打磨了一番,換上了幾個零件後,就能順順當當地組裝了起來。

不過這些風車,不像韓岡記憶中的荷蘭風車,一座小屋上伸出四面長長的扇葉。卻像是一面面船帆拼出來的,中軸爲立式,直直的豎着,遠遠地看過去,就像是一個走馬燈,隨着扇葉可隨風向自動調節,清風吹來,便咕嚕咕嚕地轉動起來。

韓岡對於機器瞭解不多,看到這般容易就打造出來汲水用的風車,使得他對這個時代工匠們的手藝讚賞不已。而有了風車,一口口深井便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一開始打出第一口深水井用了十多天的時間,但當韓岡藉助流民之手開始推廣之後,負責鑿井的本地村民,卻一個個如同吃了藥一般賣力,到現在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全縣打出的深井有一百四十餘口,而其中出水的,則有三十一眼,每一個鄉都至少有一眼深井。這麼高的比例,算是運氣很好了。

風車架在水井處,有風時用風車,無風時用畜力,日夜不停地汲水。有着三十一眼深井,至少能應付過去眼前的旱災。魏平真和方興甚至都爲此作了詩,而各鄉的深井出水時,也都大擺宴席加以慶賀,只是蝗災還是免不了要讓人頭痛。

此時早過了驚蟄,從地裡爬出來的若蟲細小如蟻,可蹦蹦跳跳地爬得滿地都是,啃噬起花草樹木、田間的麥苗也是毫不費力。

站在黃河岸邊的山包上,看到腳底下密密麻麻的蝗蟲幼蟲,遊醇只覺得頭皮發麻。剛剛孵化出來就已經是鋪滿了地面,若是讓它們長成了飛起來,那就是遮天蔽日,這還了得?!

也幸虧韓岡在縣中的威信高,已經組織起了人手來撲打,從汶子山上望下去,能看見有上千人沿着河堤排開陣勢,舉着笤帚向着地面撲打着。看起來要滅掉這一段的蝗蟲並不費什麼氣力。

但區區白馬一縣的滅蝗順利,對於黃河兩岸的河北河南幾百裡蝗區來說,根本無濟於事。河北蝗災已經近在眼前,而京畿這邊,也極有可能爆發蝗災。

方興不停地跺着腳,蹦躂到他靴子上的蝗蟲讓他噁心得要命。

遊醇憂思難解:“春麥正是發芽的時候,這時候蝗蟲出來,也不知能留下多少。”

春麥早在元月底就播下去了,韓岡作爲宰相的女婿,通過王安石弄到些種子,還是比較容易的。整個京畿各縣都要春麥種子,而白馬縣靠了韓岡,不但第一個拿到手,而且從比例上說也是最多的一縣。幾乎將所有已經確定絕收的田地,都補種上了。

方興一邊跺腳,一邊道:“我們這邊好歹有正言在,河北那邊還不知道怎麼辦呢。”

魏平真望了一眼亭中的高大身影。回過來搖了搖頭:“流民就在河對面,河北還能怎麼辦?倒是先想想我們這邊怎麼辦吧!”

三人現在都知道了韓岡的心意,也差不多確定了王安石將韓岡安排到白馬縣,就是爲了要將河北流民堵在這裡。

“可惜只有一縣之力啊。”方興搖搖頭,對王安石的吝嗇有些看不過去,“要想都救助下來,不是白馬縣能做到的。”

“若是正言權柄再大一點,那就好了。”跟在韓岡身邊幾個月,遊醇對韓岡的一番作爲看在眼中,雖然因爲自矜,沒有明着說出來。但他對爲治下百姓,殫思竭慮的韓岡已是敬佩不已。遊醇相信韓岡有了更多的權力之後,能做得更好。

“節夫是要復滑州?!”魏平真轉頭過來,驚訝地問道。

“復滑州?”遊醇不知道爲什麼魏平真這麼說,他只是隨口感嘆,並沒有這個意思。

但方興在旁聽了,仔細一想,卻覺得恢復滑州的想法的確好處不少,“白馬作爲京縣,那就是通判的資序。現在正言第二任通判算是做了,再往上就是知州資序了。如果滑州恢復,以正言的品階,甚至權發遣的前綴都不要,直接權知滑州就可以了。白馬可就是原來的滑州州治,如今的縣衙就是舊時的州衙。正言升任滑州知州,只要換塊牌匾,連門都不要出的。”

遊醇想了一陣,也隨之興奮起來:“如此一來,有這一州之力,救助起流民來當然也就容易了許多。更別說以正言之材,治理州郡也是易如反掌,滑州三縣之民,也能免了蝗旱二災之苦!”

“可是有人肯定不願意啊……”

反對的聲音並不是出自遊醇、魏平真和方興,而是來自他們的身後。

三人急忙回頭,竟是韓岡不知何時到了身後,正微微笑着。他們急忙躬身行禮,連聲請罪。

www ●тт kΛn ●¢Ο

“無妨。”韓岡倒不在意他們在背後說什麼,何況還是自己的好話。但他們所說的恢復滑州的提議,朝廷允許的可能性並不大。

儘管如今行政區劃的變動十分頻繁,遠比千年後要容易。但才一年多的工夫,就喊着要恢復,等於是在此前撤併二州的倡議者——好吧,其實就是曾布——的臉上打耳光。

而且前年滑州和鄭州併入開封府,也是兩州的鄉紳父老求來的。就如後世的京城,公共交通的費用遠小於地方上的城市,這個時代開封府的賦役也遠遠小於外路州縣——這是京城人的特權,也是朝廷爲了維護穩定所付出的代價——同時少了州郡衙門的幾十個官員以及數百衙役,兩州百姓也要少交許多額外的雜捐。

“當初是兩州百姓聯名情願,如今還能讓他們聯名嗎?”韓岡搖着頭,這根本不現實。

但他的眼中自信不減,要安撫下入京的流民,捨我其誰?!

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雲(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
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九)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中)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三)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四)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上)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變故(十)第一百一十三章 密雲(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五)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下)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一)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四)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八)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二百二十一章 變故(十八)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一)第三百一十章 僞帝(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三)第四十四章 文廟論文亦堂皇(五)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七)第二十章 廟堂(十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九)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十)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九十八章 微雨(五)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議(五)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三)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七)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六)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四)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上)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四)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下)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五)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一)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