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

越池塘花圃的曲廊,左轉右曲,步移景異,意境奇特是座六角石亭,恰是池塘的中心點,被石橋連接往環繞庭院一匝的迴廊處。

內閣諸臣,連同房玄齡、劉子、虞世基、裴矩、宋師道、高佔道等人都前來參與,諸臣應旨前來,卻不是到那個明珠滿堂的正殿,而來到一處小宮殿中。

這是一片人造的小丘陵,多是竹林,丘陵之下,又有一個大池塘,四周有水車,專門引得水來,引到一處小宮殿的四周,水花四濺,又就着風一吹,頓時一陣陣涼意徐徐而來。

衆人一個個依次入內。這座納涼殿,取其軒敞寬大通風之意,一陣陣涼風伴着水花吹將進來,衆人都只覺清涼舒適。

衆人見得,裡面有二個女子正在下棋,顯示是宋王后和商貴妃,而諸多侍女都等候在旁,個個麗質天生,眉目如畫,膚若凝脂,雖然有家之女,以及受聖寵過的,都給予放出,但是還有大半宮女,沒有受過隋煬帝聖寵,又自關中而來,哪可能回得家去?因此都留在宮中。就這一批,就知道隋煬帝宮中佳麗,的確不凡。

而楊宣凝笑吟吟的觀看。

衆臣連忙上前,行跪禮:“臣等拜見王上,拜見王后,拜見貴妃。”

其中,石之軒眼神最爲奇怪,本來,按照協議,石青璇爲貴妃,但是不知道是忘記了,還是有意如此,總之,是商秀珣爲貴妃,也是四正妃之中第一位。

不過,事後。楊宣凝也給予解釋,並且許諾,如果日後石青璇入宮,四正妃不會少得,畢竟四正妃是平等的,稍有差異也沒有大關係。並且提拔石之軒爲兵部侍郎,參與軍國之事,作爲一個帝王,這已經作的不錯了。

至於惠妃衛貞貞,現在懷孕五個月,不會來此。

“諸卿不必多禮。”楊宣凝說着。

這時,宋玉致把棋一推,笑着:“妹妹,王上要說正事。你我還是先下吧!”

這一話一出,在場的人都暗中讚歎,到底是漢統世家。知道禮節,如是李閥那種滿染胡化的家族,女性干政的情況非常嚴重,甚至有傳統。

當下一行麗人。一陣衣裙摩擦地悉索聲,各自退下,只留下了幾個侍女,以及女官。

“爲諸大臣上冰鎮酸梅湯。”楊宣凝說着,接着又說着:“想不到聖上行宮,還有儲雪之地下窖。倒是便利。”

冰鎮酸梅湯早有準備。沒有多少時間。就送了上來,又上了些西瓜。衆人一拿到手中,就覺得涼意,一口喝下,已是暑氣盡消,再稍吃了幾塊西瓜,衆臣都自收手。

宮女又上了茶水,然後就一一退下,頓時,整個大殿中,除了殿外上百禁軍侍衛外,就剩下這些大臣在內。

“諸位卿家,議事順序,諸事宜,都見過了吧?那我們一件件開始議,羅士信現在兵力正足,於古荊州地攻略,現在竟陵、江夏、巴陵已下,而陽投降,並且永安已指日而下,這時並無大敵,因此荊州落到我手,只是遲早的事情。”楊宣凝說着:“之前,先南後北,先固後攻的政策,也獲得各位同意,那我等應該如何具體落實呢?”

“王上,荊州並無大敵,各郡守軍薄弱,當可在三月內結束戰事,這樣,立顯當年吳國全盛版圖,而此時並無曹魏在,正可圖之天下。”虞綽爲內閣成員,當然可以隨意指點政事,說着。

“正是,攻下郡縣,吏部已派遣人員進行管理,納入行政體制,一旦戰事平息,就可走上正規。”房玄齡說着,他對羅士信一人掌五萬軍,是有點警惕的,因爲這已是現在的楊唐國三分之一的兵力了。

“南方以長江爲天險,水師纔是屏障,要想北上攻擊,也必須先守得南方固若金湯,因此目前地水師,還要加強。”魯妙子說着。

“現在水師已有五牙鉅艦二十艘,各船五百計,人數五萬,還要加強水師,似乎是不妥吧?而且造船也耗資巨大。”李百藥爲戶部尚書,掌着錢糧,不由說着。

“各位大人,此次,我們佔領江都,獲得了大批聖上留下的船隊,雖然其中很多是專於用於旅行,但是和戰船在船體結構上並沒有大差別,無論楫、、、櫓、帆、席、索或沉石,都是同樣的東西。只要稍加改造,就可轉爲軍用。唯一的侷限就是,精於水戰的將領士卒,還要一些時日。”身爲水軍大都督,高佔道胸有成竹的說着。

“而且,臣已設計出一種飛輪戰船,利用水對船產生的反作用力推船前進,平時用帆,戰時轉彎或者快進快出,可用飛輪,放左右弦下置輪激水,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比用船槳更省力和有效,就算在無風時,亦可日行百里。”魯妙子說着:“臣得工匠,已經試製一船,結果所行甚好。”

在場的人一聽,都是一驚,然後大喜,連一直

口的第一宰相李播也說着:“不知道改造費用可多?

“尚可,涉及一些船體結構地變化,不過耗費還不算大,工部聯合水師,經過計算,大概耗費五十萬兩白銀,就可改造完成。”

“恩,想想水戰多風時,有時風向不對,雖可望而不可及,有這一批輪動戰船,再配於精銳水師,的確天下水道是任我們橫行,這點錢不算多。”石之軒也開口說着。

諸人對視,都是大笑,楊宣凝笑後,長噓口氣,說着:“此時,我軍已掌天下十之七八的水師,如是盡多改造整編,在十年內,北方絕無可以突破我方水師地艦隊,當年先帝和聖上討伐陳朝,大造水師,也耗費數年不止,何況今日情況?能守得,我方纔可從容北上。無論勝負,都可進退不傷根本,這是第一件要事,各位要謹慎作,用心作,不可怠慢了。”

“至於安撫流民。開墾農田,按丁授田,都已作了幾年,已成定製,按照原本法度作,我相信各位卿家不會讓寡人失望。”

楊宣凝也算是白手起家,從當日幾十人走到了現在地位,已有開國開朝太祖之相,這一言出來。衆臣低頭回說:“臣等必用心作事,使王上放心。”

“不必如此惶恐,只是寡人受命於天。要興天下漢人之道統,想千古興衰大業一肩在身,就感如履薄冰,萬千謹慎。不敢絲毫大意,也望卿等與寡人同心,共創大業。”

“臣等謹受命。”這一句話一說,諸臣一起下跪。

“都不必跪,此事議事,不必如此。各位卿家請起。我們再議下面的事。江都落下。而還有二患,那就是李子通和杜伏威二部。至於丹陽郡,已經上表,表示臣服,一應官員,等候處置。”

諸臣起來,對丹陽郡的情況卻不放在心上,丹陽郡兵小力弱,怎麼可能抵禦大軍?根本沒有抵抗意義,又有屠城在前,當下就降了。

劉子上前說着:“杜伏威部,二萬大軍盡失,雖退回歷陽,但是所剩兵馬不足萬人,其中精銳不足一千,再無違抗之力,丹陽既下,或戰之,或勸降,都可爲之,唯王上一念耳。”

“劉愛卿果是老爲將,知得兵,的確如此,不過,杜伏威此人,不可小看,寡人寧願勸降之,已派使者前去,不日應該就有消息了。”楊宣凝基本上,對杜伏威投靠並無疑問,因爲此人本來就願意投靠別人,並非一心想爭奪天下,戰到最後地人,而又說着:“只是,李子通這人,早年投靠杜伏威,卻又暗中襲擊,又篡稱楚王,性格刻薄多變,素無忠義,寡人有些不安。”

“王上,這又何難,李子通賊兵雖有三萬,但是還無根基,不足爲患,派一大將,領五萬軍,又得水師配合,必可擒拿此獠。”見楊宣凝說這話,諸人頓時知道李子通死定了,當人人如此說着,不復招降之念。

“王上,杜伏威如降,必要立功以示忠誠,王上可遣之攻打李子通,想必此人也是很願意。”石之軒說着。

這言頓時說到了楊宣凝心中,可以說,杜伏威失敗,全因爲李子通,二人當真是仇深似海,歷史上,投靠了李唐地杜伏威,也是擊敗李子通,擒拿下送至長安。

因此笑的說:“甚好,寡人就有此意。”

“至於聖上……”說了這四個字,楊宣凝就沉默了,而諸臣也表情奇怪,面面相覷。

江都只留老弱,雖非棄守,畢竟楊廣也想不到裴矩就是石之軒,能夠迅投得楊宣凝,使之得了完整的江都,連同大批物資。

但是楊廣起兵,輕車從簡,甚是用心良苦,要知道,禁軍士卒家人多在關中,若是隻有皇帝拖家帶口,不但行軍緩慢,一定將士離心,結果不外是另一個宇文化及……而現在楊廣帶着十餘萬精銳的哀兵,有道是歸師勿遏,如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勢,一旦能夠回到洛陽,獲得沿途的大糧倉供應,足以維持數年爭戰……敢在重重困境中走出這步九死一生之路,不得不讚:楊廣真是梟雄也!

這位雄才大略,征服陳朝,奪位登基,又開鑿大運河,三徵高麗,使南北政治經濟交流更加頻繁,使國家地南北隔閡減少,爲華夏做出極大貢獻地楊廣,似乎真地恢復了本色,從挫折中走了出來,讓楊宣凝心中泛起難以說明的味道。

不過,就算楊廣再恢復本色,在南方也無作爲,還是這個原因,禁軍士卒家人多在關中,歸心是箭,不可能在南方作戰了。

自己取得了江都,後路截斷,那使隋煬帝等於破釜沉舟,不成功,就只有土崩瓦解地下場,想到這裡,楊宣凝又說着:“不知李密,又有何作爲?”

“王上,是不是太過重視李密了?李密雖是蒲山郡公,十柱國世家之一,但是經烈王(楊玄感)之事,所族力量已經大部分折損,跟隨者不過

。”

“而翟讓自大業七年,與同郡人徐世績、單雄信起兵於瓦崗。直到大業十二年,已有五年,屢戰之下,雖兵力只有一萬,但是至少有五千爲可戰精兵,李密於十二年。入瓦崗軍,十月,大敗張須陀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可是就算張須陀之敗軍,降於李密,也不過二千餘,雖是精兵,還是太少。直到大業十三年初,也就是今年初,李密建蒲山公營。也不過七千人,等奪取興洛倉,開倉賑濟,得流民五十萬。稱魏公,而李密和翟讓之間矛盾增大。”

“但是這時,流民招募纔不滿半年,根本不可戰,李密看似聲勢浩大,但是到底不爲主上。不能完全指揮瓦崗軍。而且必和翟讓有衝突。”

“如是李密爲主上。又能得洛陽,修整三年。也許可奪天下,但是現在,其可戰精兵不過萬許,只要遣一上將,用精兵五萬,就可破之,王上又何必擔心呢?”

“現在聖上以十數萬精兵北上,李密正在路上,只怕一戰之下,立成粉碎,但是此人又偏偏逃不得,李密能夠成事,全在興洛倉,離開興洛倉,只怕五十萬軍立刻崩潰,再說,新投靠之各將各太守,也是一個原因,就象李閥必須打下長安一樣,李密也必須打下洛陽才能得到他們的完全支持,如是李密離開河南,倒也是海闊天空,但是隻怕跟隨者不滿五千,大將寥寥,就看李密能夠不能夠捨得了,能夠捨得,北上河北,說不定還有機會,不能捨得,已是死局,王上何必擔心呢?”

房玄齡終於開口說着,他平時不開口,一開口就石破天驚,從容而談,對軍國大事,剖斷如流,幾有指點江山,羽扇所向,強敵煙飛雲滅之勢,羣臣都是心驚。

到底是千古名臣啊,個個不同凡響,楊宣凝心中大讚之時,又不由想起了“房謀杜斷”這四個字,可惜的是,杜如晦已經被自己殺了,如果二者配合,真不知道是如何的組合呢?

但是,這一念只是瞬間,殺都殺了,就不必後悔,當下就大笑的說:“房卿果是國士,一言破得天機,只是,聖上再是精兵哀兵,但是江都一失,軍中無糧,說不定真給李密翻盤,寡人就送給聖上,五萬石糧食,如何?”

石之軒心中一嘆,這一着,頓時又打到了要點上了。

聖上大軍,足有十三萬之多,因此五萬石,如在行軍戰時,不過半個月的口糧,因此得了此糧食,也不可能返回江都,因爲糧食和時間根本不足夠,只有一門心思,破得瓦崗軍,奪回興洛倉和洛陽。

當然,最關鍵地,是一個內部隱患,雖然隋煬帝此時,權威還沒有盡失,又有着回到關中的名義來凝聚軍心,宇文家迫於這種全軍壓力,不得不順之,但是他們也不是傻瓜,知道一旦局面好轉,皇帝必清算於他們,因此就算在這樣危急關頭,也會拼命抓住機會來翻盤,而江都一失,軍中無糧,就是大好機會,正好煽動軍心。

如果楊宣凝不送軍糧,隋煬帝無糧,那不但李密說不定可以大破之,而收編了隋煬帝的十數萬精兵,頓時就真正成了氣候,化龍而天,再難遏止,真正可以奪下洛陽。

甚至在軍中,說不定宇文家也可反撲,殺了隋煬帝再北上,雖然這很可能導致失敗,但是總比日後到了洛陽再清算好一些。

但是此時,一送糧,隋煬帝軍心就穩固,宇文家和李密,再無機會。

君臣廟算,掌控江山,預設走向,竟至如此,石之軒第一次,真正地感覺到,眼前這個小朝廷,的確有着翻雲覆雨,飛騰爲龍的力量。

楊宣凝說到此處,他不禁微笑說着:“這事就如此決定,只要再等一二個月,也許瓦崗軍盡破,而聖上居洛陽,李閥就算得了關中,也受鉗制,而我等,就可從容統一南方,再進軍北上不遲。”

心中對李密地下場,再無迷惑。

李密雖號稱五十萬衆,實可戰精兵不過萬許,原本歷史上,大業十四年,宇文化及殺隋煬帝,率衆1o萬西歸,不但此時兵力遠而且軍心大亂,並且還無糧。

就算如此,李密與之激戰,雖然宇文化及兵敗北走,但是李密可戰精兵也盡折,結果王世充以2人進擊,李密軍雖有五十萬,還是大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

而在現在,李密面對十數萬精兵,而且還沒有一年時間整編,因此,下場已經確定,他沒有未來可言了。

只有爲楊宣凝作嫁衣,這是大勢如此,再無挽回餘地,除非此人能夠拋棄瓦崗軍,拋棄數十萬軍,隻身帶着數千精銳而走,才得一線生機。

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章 明悟(下)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六章 家酒(上)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章 明悟(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七章 鹽路(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章 醒來(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六十章 蛻化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五十章 宇文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章 醒來(下)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
第八十四章 春意第六十章 蛻化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章 明悟(下)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六章 家酒(上)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二章 明悟(下)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七十二章 石公無雙第十八章 命數(下)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十六章 今日殺得寧道奇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章 消息(下)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二章 明悟(下)第四章 說意(下)第五章 小戰(下)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諸雄並起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七章 鹽路(下)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章 消息(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四十八章 後宮計劃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十五章 密謀(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章 鹽路(下)第一百零九章 隋煬帝駕崩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一章 醒來(上)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章 明悟(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六十章 蛻化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五十章 宇文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七十七章 陽謀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章 來日奉上妃暄頭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一章 醒來(下)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