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章 製鹽之法

楚毅之並不會觀天象,也不懂測吉凶,但是,他不懂而已,他身邊有人懂啊!楚毅之篤定平原郡的大雨,是有人告訴他的,因此,楚毅之纔想借這個機會,再狠刷臉一回。

大雨連綿數日,平原郡很快恢復了一片生機,平原郡的災難,算是度過了一半。

因此楚毅之往楚家的舊宅去,見過了留守楚家的族人後,楚毅之當機立斷在舊宅買了一處五進的宅子,財大氣粗的人,絲毫沒有要跟族人搶宅子的意思,以至於楚家的族人見着楚毅之笑臉相迎,開心不矣,楚毅之趁機讓他們幫忙佈置新宅,立刻馬不停啼的趕去接鍾氏和楚昭。

纔到驛站,哭聲一片,楚毅之皺了眉頭,“大郎,大郎你回來了。”

家僕見到楚毅之,心中的大石算是放下了一半,歡歡喜喜地打招呼,又想到了什麼,趕緊攏了那張笑臉,“大郎,二郎和三郎,沒了!”

雖有所猜測,聽到證實,楚毅之說不出什麼話來,“阿孃和阿昭呢?”

“娘子跟小娘子都在屋裡,得了大郎的信,一應物甚都收拾好了,二郎和三郎的棺木跟在郎君的後頭。”家僕事無鉅細地回稟,楚毅之點了點頭,表示聽進去了。

走上二樓,鍾氏和楚昭已經在門口等着,楚毅之拜見,“祖母呢?”

“在屋裡哭呢。你回來了,速去拜見。”鍾氏如此吩咐,楚毅之應了一聲,楚昭走過去拉了拉楚毅之的衣角,“二郎三郎去了,祖母悲痛欲絕,一夜衰老,阿兄見了勿患怪。”

楚毅之點頭表示知道了,“平原郡的事已經安排妥當,宅子亦買好佈置妥當了。”

“很好!”鍾氏虧了楚毅之一句,楚毅之站了起來,“我去看看祖母,若是無事,還是速速起程吧。”

鍾氏點頭,楚毅之爲平原郡的郡守,這會兒救民於難,必得民心,進了平原郡,纔算是回了家,心頭的大石才能放下。

但是,楚太夫人一見到楚毅之,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我作的什麼孽啊,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如今更連孫兒都護不住。”

楚毅之道:“祖母請節哀,父親和二郎三郎在天有靈,也不會希望看到祖母如此悲痛。”

“大郎,大郎啊,你可一定要好好的,好好的啊!”楚太夫人抱住楚毅之,哭嚎着,楚昭在隔壁聽着,萬幸她是小娘子,楚太夫人不曾看重她。

楚毅之勸說了楚太夫人,最終一行人前往平原郡。楚家的祖籍,並非在平原郡,而是在渤海,但要過渤海,需經平原郡,尤其如今楚毅之更是平原郡的郡守。

一行入了平原郡,楚毅之並不遲疑地直奔渤海,當路過沿途看着一片大海時,楚昭樂不可支,銀子啊,那都是銀子啊!

引得淡定的鐘氏都看了楚昭好幾回,想不明白楚昭看着海爲何如此歡喜。

海里最多的是什麼?鹽,鹽吶,海水是鹽的,海鹽是自產的,只要經過加工,就可能生成食用鹽,鹽是什麼,民生之本吶,對比眼下大魏之鹽價,楚昭之已經流口水了。

當初她費盡心思地攛掇楚毅之回來渤海,就是因爲渤海靠海,鹽可自產,生生不息。這就是等於是無本的買賣啊!

可惜楚毅之不是渤海的郡守,要不然就更好了。楚昭心思百轉,頗是婉惜,不過婉惜過後嘛,楚昭又開始觀察四周了。

她上趕着回渤海,多了去的人巴不得離開渤海,此處近海不錯,卻是地處偏僻,交通不流通,又因乾旱成災,雖說渤海郡因臨海受損最小,人氣亦顯凋零,一路走來,人好少。

“族譜可記牢了?雖說我們與本家已然分宗,還是楚家人,而且,留守渤海的楚家人,早已經跟京城脫節了,哪怕他們守住楚家的祭田,祖產,這些也都是他們的,跟我們沒有任何的干係。”鍾氏一番話,即是提醒楚昭別忘了同脈之情,又點明瞭強龍不怕地頭蛇,楚昭頷首表示明白。

牛車停下了,簾子被掀起,“娘子,小娘子,到了!”

鍾氏先下,楚昭隨後,只看到一羣人站在門口,臉上掛滿了笑容地地道:“可回來了,可回來了,等你們好久了。”

夾雜着渤海鄉音的雅言,楚昭專心聽了一會才聽明白了,抹了一把虛汗,說起來真夠可憐的,好不容易雅言剛學好,又得要學方言。

“你是楚章家的吧,我是章字輩的大嫂。”一個五十來歲的婦人,笑容滿面地充着鍾氏打招呼,皮膚雖有些黑,眼角的皺紋顯得比鍾氏老了大半不止,卻精神飽滿,一看就叫人心生親近。

“大嫂好!”鍾氏笑盈盈地打招呼,楚昭在旁邊見禮,“見過大伯母。”

端是乘巧可愛,這位大嫂本家姓錢,見到楚昭這樣的小娘子,眼睛都發亮了,扯過身後兩個十來歲的小姑娘,“這,這是我兩個孫女,大娘二孃,快見過叔祖母和小姑姑。”

叔祖母,小姑姑,她這個小姑姑啊,小得貨真價實。

兩個小娘子學着楚昭行禮,很是尷尬,楚昭朝她們和善的一笑,笑得兩人羞澀地低下了頭,錢氏歡歡喜喜地道:“大侄子早早買好了宅子,叫我們幫忙收拾就趕去接你們。不是說太夫人也一起回來了嗎?”

鍾氏答道:“阿家悲傷過度,還在車上休息,不願見客,還請嫂子勿怪。”

好話鍾氏很會說,錢氏一聽即丟開了,想到楚毅之爲何回鄉,臉上的喜色掩了去,“天妒英才,請你們都節哀。”

剛剛見到族人的歡喜,這會兒嘛,提起逝去的人,當然不能再一副笑臉。

楚毅之與幾個老人,中年在寒暄着,一同進了家門,以後,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了。

楚昭看到那比京中簡陋了許多,甚至有些陳舊的宅子,由衷的歡喜!

因楚昭一行剛到,懂事的都知道楚毅之還有很多事要做,寒暄完了便打道回府,一行人碰面,楚毅之安頓好了楚太夫人,轉頭才往鍾氏的院裡去。

鍾氏的人正在收攏東西,一應擺放,都按鍾氏說的弄,楚昭也指揮她的人佈置她的小房間,她就住在鍾氏旁邊的屋裡,遠遠看到楚毅之走來,楚昭迎了上去,“阿兄。”

楚毅之笑笑,幾個月的功夫,楚昭又長大了許多,與楚昭並行走入鍾氏的屋子,鍾氏反倒指了外頭,母子三人一同走到中間的空地,坐在一旁的石桌上。

“墓地尋好了,如今多了二郎和三郎,你也要安排妥當。”鍾氏提醒楚毅之,楚毅之點頭道:“父親最喜二郎和三郎,生前有他們盡孝,死後再有他們相隨,必定歡喜。”

楚涵和楚鴻之死,是他們自找的,擔心楚毅之會殺害他們,連藥都不肯吃,最終病入膏肓,藥石罔靈,再要吃藥,已經無用。

經過是鍾氏說的,楚毅之聽完之後冷冷一笑,他本無意殺他們,他們要自尋死路,與他無關。想起這麼多年,他們拖了他的後腿,死了,倒好!

泥人都有三分性,更何況楚毅之呢。他幫楚涵楚鴻收拾了那麼多年的爛攤子,何嘗不是存了利用他們的紈絝刷聲譽的打算。最後他們作死,楚毅之趁機發作不再理他們,世人都能理解。

再到如今他們自尋死路,對於楚毅之來說,他不屑於動手殺他們,他們死了,又何嘗不是省了他許多麻煩。

“平原郡之事?”鍾氏提醒,楚毅之現在依然是平原郡的郡守,平原郡的流民,隨着楚毅之發糧賑災,一傳十,十傳百,如今陸陸續續地歸鄉,至於其他的災區,楚毅之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相幫。

“阿兄還有銀子嗎?”楚昭非常犀利地問了一個問題,楚毅之剛要回答鍾氏,又聽到楚昭這扎心的一問,忍不住掐了楚昭的臉,“沒有了,所以,把你押箱底的銀子給阿兄吧。”

“不,不,不!”楚昭十分果斷地搖頭拒絕,開玩笑,都說是押箱底的銀子了,再給了楚毅之,她就成了窮光蛋了,必須不能給。

“你先給阿兄應急,將來阿兄一定十倍還你。”楚毅之朝楚昭借銀子,楚昭搖頭,“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池,阿兄一心救民沒有錯,但是總不能一直幫朝廷賑災啊。要知道從遇到第一批難民開始,我們家就已經開始自掏腰包幫忙了。阿兄的銀子都用完了,再用完了我的,我們將來的嚼用怎麼辦?”

鍾氏開口道:“我這裡還有一些……”

“不行!”兄妹倆異口同聲,“不能動阿孃的銀子。”

相互對視,好吧,想到一塊去了。楚毅之呢,點了楚昭的腦袋道:“何爲授人於池?”

楚昭眼睛發亮,“當然是,帶他們發家致富,而不是直接把糧食給他們。”

“眼下整個翼州,有什麼可以迅速掙錢的法子?”楚昭的想法楚毅之不是沒有想過,但是,大災過後,災民的心情剛剛平復,在這個時候,有什麼法辦能讓他們快速的脫離困境?楚毅之想破了腦袋都想不到。

“鹽,鹽吶!”楚昭終於是捉到機會說出來了,“我有一個法子,不需柴火,只需一點點人工,便可生鹽,源源不息。”

別說楚毅之了,就是鍾氏都已經呆住了,楚毅之死捉住楚昭,“你,你說的是真的?”

楚昭點頭,“當然,不信的話,阿兄陪我去試試。我可告訴你,這個法子,一定可以。”

激動地捉住楚毅之的手,楚昭就想現在馬上就去試,鍾氏已經喝了一聲,“噤聲!”

兩個字,讓兄妹倆的理智回籠。鍾氏道:“你們想過,如何壟斷這法子了嗎?”

楚昭,楚昭搓了搓手,鍾氏養大了楚昭,還能不知道楚昭是怎麼樣的,“有主意?”

點頭,再點頭,楚昭道:“阿兄解了翼州之亂,從平陽郡開始,我們家傾家蕩產了,做了好事,怎麼可以不留名呢。”

衝着楚毅之眨眼,再眨眼,“阿兄爲了朝廷,爲了翼州百姓傾家蕩產,如今到了渤海,渤海最出名的是什麼,是海盜啊,讓朝廷給阿兄賜點部曲,想必,聖上不會拒絕吧。”

楚毅之腦子何等靈活的人,楚昭一說開頭,他立刻就明白了,“只要我們有兵,哪怕我不是平原郡的郡守,渤海郡也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一眼看向楚昭,楚昭重重地點頭,對啊,只要有兵,想要瞞住產鹽之法,有什麼難的。

“所以啊,阿兄要捉緊練兵,如果可以,還要多招些部曲,我想這會兒民不聊生的,只要我們家管飽,又仁厚,當我們家的部曲好,尋常的百姓想是也不會不願意的。”

雙管齊下,光明正大地蓄兵,控制渤海。楚毅之深吸一口氣,“若是可以光明正大地控制渤海,那纔是最好的。”

“阿兄,你還要守孝呢。”楚昭提醒這一點,若不是要守孝,弄個渤海的郡守當又有何難,只要運作得當,一切都不是個事。

“若不是要守孝,在渤海一地,但有聽聞我們有產鹽之法,想立功會很難?”楚昭幽幽地說來,楚毅之已經將她提起,“你早早攛掇我回鄉,是不是早有製鹽之法?”

這一點,楚昭還是老實地點頭,“對啊!”

“法子早有,爲何不早說?”楚毅之很是咬牙切齒地問,楚昭翻了個白眼,“告訴你了,地盤不是我們的,鹽做出來了也歸別人,你樂意?”

誰樂意啊,楚毅之上下打量了楚昭一圈,指了楚昭,這麼大點丫頭,身懷生財之道還能忍住,這可不是小錢吶,但如楚昭所言,只需一點點人工,便可產鹽生生不息,那就是個聚寶盆,聚寶盆吶!

“你行!”楚毅之第一次對楚昭豎起了大拇指,楚昭咧嘴一笑,“都是阿孃阿兄教得好。”

不引以爲己之功,楚毅之伸手揉了她的頭,鍾氏問道:“你從何知道有些製鹽之法?”

楚昭,楚昭能老實回答是上輩子學的嗎?必須不能,還好早就料到事情說出來了鍾氏跟楚毅之一定會問,楚昭答道:“做夢夢到的。”

她做了什麼夢,除是她自己,誰知道呢,夢這種事,玄之又玄,還無從考證,信啊不信的,都奈何不得楚昭,所以啊,這個理由太好了……

115章 爭鋒相對113章 楚昭入京140章 太尉身死129章 京城求救092章 垂釣老者045章 馬場騎馬225章 慢慢算賬270章 荊州水災054章 鍾氏訓女185章 欲廢帝陵262章 兩國比試009章 捉周趣事089章 開闢鹽田054章 鍾氏訓女049章 解決辦法264章 一屋不掃115章 爭鋒相對270章 荊州水災158章 刺客來了173章 鍾氏震驚089章 開闢鹽田075章 弒父之罪243章 大獲全勝276章 同歸於盡198章 刑部大牢155章 楚昭選後207章 水軍之敗169章 樁臺比試131章 殺雞儆猴091章 楚衛和離063章 賺大發了132章 兗州歸附171章 鴛鴦交頸245章 姜參之死177章 激勵上進091章 楚衛和離106章 自行募兵219章 遷入皇陵017章 祖母心思271章 張宣其人228章 女帝心思002章生得如何116章 繞路梁州120章 楚昭鬆口185章 欲廢帝陵238章 不吝教導260章 皆爲朋友087章 至平原郡156章 太學武堂191章 衆志一心142章 爲帝爭論277章 楚昭退位148章 討要嫁妝258章 借糧救急063章 賺大發了019章 楚愉哀求202章 楚昭賜藥045章 馬場騎馬156章 太學武堂223章 付出代價272章 楚昭昏倒060章 楚敏落水160章 柴景選擇114章 自相殘殺018章 婚事已定164章 諸相爭議102章 楚昭親事161章 再催立後126章 奪回雍州173章 鍾氏震驚083章 廝殺一場225章 慢慢算賬210章 偶遇熟人099章 又要搞事018章 婚事已定012章 兄妹相處137章 閒事逗侄232章 公平競爭054章 鍾氏訓女218章 都是巧合070章 朝中爭執197章 幕後之人064章 梁州遇刺068章 脣槍舌戰171章 鴛鴦交頸227章 要辦女學121章 死士暗殺251章 楚宸殺人164章 諸相爭議131章 殺雞儆猴195章 涉案之人124章 靈堂鬧劇079章 衛氏留京099章 又要搞事038章 惜乎女兒217章 水落石出045章 馬場騎馬118章 廷尉落定186章 昭華之律037章 被打臉了
115章 爭鋒相對113章 楚昭入京140章 太尉身死129章 京城求救092章 垂釣老者045章 馬場騎馬225章 慢慢算賬270章 荊州水災054章 鍾氏訓女185章 欲廢帝陵262章 兩國比試009章 捉周趣事089章 開闢鹽田054章 鍾氏訓女049章 解決辦法264章 一屋不掃115章 爭鋒相對270章 荊州水災158章 刺客來了173章 鍾氏震驚089章 開闢鹽田075章 弒父之罪243章 大獲全勝276章 同歸於盡198章 刑部大牢155章 楚昭選後207章 水軍之敗169章 樁臺比試131章 殺雞儆猴091章 楚衛和離063章 賺大發了132章 兗州歸附171章 鴛鴦交頸245章 姜參之死177章 激勵上進091章 楚衛和離106章 自行募兵219章 遷入皇陵017章 祖母心思271章 張宣其人228章 女帝心思002章生得如何116章 繞路梁州120章 楚昭鬆口185章 欲廢帝陵238章 不吝教導260章 皆爲朋友087章 至平原郡156章 太學武堂191章 衆志一心142章 爲帝爭論277章 楚昭退位148章 討要嫁妝258章 借糧救急063章 賺大發了019章 楚愉哀求202章 楚昭賜藥045章 馬場騎馬156章 太學武堂223章 付出代價272章 楚昭昏倒060章 楚敏落水160章 柴景選擇114章 自相殘殺018章 婚事已定164章 諸相爭議102章 楚昭親事161章 再催立後126章 奪回雍州173章 鍾氏震驚083章 廝殺一場225章 慢慢算賬210章 偶遇熟人099章 又要搞事018章 婚事已定012章 兄妹相處137章 閒事逗侄232章 公平競爭054章 鍾氏訓女218章 都是巧合070章 朝中爭執197章 幕後之人064章 梁州遇刺068章 脣槍舌戰171章 鴛鴦交頸227章 要辦女學121章 死士暗殺251章 楚宸殺人164章 諸相爭議131章 殺雞儆猴195章 涉案之人124章 靈堂鬧劇079章 衛氏留京099章 又要搞事038章 惜乎女兒217章 水落石出045章 馬場騎馬118章 廷尉落定186章 昭華之律037章 被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