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章 欲廢帝陵

“這只是在下心裡的話,大人若覺得可聽就聽聽,若是覺得只是在下的狂言,便就此掀過。”嚴肅的話說完了,後補的一句,將嚴肅的氣氛一掃而空。

“趙括,你的意思是希望本官聽進去你的話,還是當沒聽見?”武平之對這滑不溜手的人實在是無語,有心爲難地問。

胖嘟嘟的人站在大堂上,就他的體形已經讓人無法忽視,至於其他的,趙括道:“大人想聽見了自然就能聽進去,不想聽見當然就當作沒聽見。”

武平之回過頭,很是想跟他理論一番,偏偏趙括已經再拜,“大人沒有其他的問題要問了嗎?”

必須還有,要是一個問題就能問完,武平之還怎麼將各家的評價寫好上交。

“若是由你賣鹽,你打算怎麼賣?”武平之問得直中中心。

趙括笑眯眯地道:“鹽務已歸官營,若是在下有幸被選爲鹽商,在下倒是想改一改以前賣鹽的方式,直接將所有的鹽都散批出去,不管是誰賣,價格就按陛下之前定下的平價售之,百姓從哪裡買來的鹽不管,鹽商怎麼把鹽賣出去也不必理會,端看每年從朝廷拔下的鹽有多少,就按這個量收利。”

商人就是商人,比起只講規矩的人來說,他們更看重利益。

其實趙刮能想出這個主意也是受了楚昭的啓發,楚昭在冀州搞鹽批發的時候,用的法子與之大同小異。

差別不過是楚昭當時只在冀州做,如今趙括是要將這個法子推至整個大昭。

“法子聽起來不錯,想要推行就憑你一人是不可能的。”武平之很中肯地回答。

趙括一聽更是笑了,“大人,如同朝廷將選了皇商,將鹽務批下一般,難道在下就不能在各州中選出每州的鹽商?”

武平之聽着回頭看了趙括,這人還真會現學現賣啊!

“大人與其操心分廣銷鹽不好弄,還不如想想如何興鹽法,抑制私鹽。”趙括小聲地提醒了一句,武平之回頭死盯着他,“看不出來,你腦子轉得挺快!”

趙括被誇獎了連忙道:“都是陛下教的好,陛下教的好!”

哪怕楚昭不在,他也不留餘力地拍着楚昭的馬屁,武平之指着這麼個人,實在是服了。難不成楚昭拖到今天還沒有選下鹽商,是因爲相關的鹽法未曾修訂?

不僅是鹽法,上回鬧出楚未之與章雅的事,叫世家藉此而議廢女官之事,何嘗不是律法不齊全的緣故。

法,一個國家的基本法度,必須要儘快修建,此由爲準,推廣全國,無論是臣是民,皆要依法而行,若有違法亂紀者,依法而處置。

武平之一會兒的功夫腦子轉了無數個念頭,越想越是覺得這個可能性太大了,楚昭能安冀州,奪雍州,隨後平定各州之亂,登基稱帝,她會不知道一個國家的根本是什麼?

“趙括,你可以退下了。”武平之心裡跟着了火似的,一時半會的熄不下來。

連昔日借楚昭興鹽而身家巨漲的趙括都能明白的事,他竟然一直沒有察覺,實在是失策,失策!

如果一切像他所猜測的,那麼楚昭心裡一定是有了皇商的人選,一直沒有說,反倒叫他一步一步的查,一步一步地挑檢,必是另有意圖。

楚昭不是讓他見見這些人,寫了評價遞到楚昭的案前嗎?這是給他機會?

趙括是楚昭的人,趙括是個商人,之前趙括幫楚昭賣鹽就賣得不錯,未提出鹽以官營之前,鹽一直都是趙括負責的。足以證明趙括是個讓楚昭滿意的商人。

既然這樣,楚昭爲什麼會突然放話要選鹽商?

要選,是因爲楚昭還有其他的問題沒有解決,因此楚昭是藉機在拖延時間,偏偏一些話楚昭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自己提起。他一個禮部尚書,管的是禮法規矩,楚昭弄了他過來篩選鹽商,並不是任意所爲。

“在下告退。”武平之暗罵了自己一句蠢,竟然要趙括提醒纔想到鹽法,纔想到大昭建朝至今,未曾修法。

深吸一口氣,武平之衝着趙括揮手,“去吧去吧!”

說完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下面的小吏問道:“大人,是否要歇歇?”

“不必了,讓其他都進來吧,一同進來!”既然已有所得,再一個個的見,純粹是浪費時間,武平之決定一次見面。

“大人剛剛不是說,人要一個個的見,一個個的瞭解,瞭解完了纔好回陛下話。”小吏不掩驚訝,不明白武平之怎麼突然變了。

“該瞭解的本官已經瞭解了,你只管照我的吩咐去做。”武平之當然不會直白的告訴別人,他已經明白了楚昭讓他見商號的用意。

但是人既然來了,他要是不見一見就把人都放了回去,落在別人的眼裡,又要引得御史多話。所以後面剩下的,全都弄進來吧。

“是,大人!”小吏素來都是聽吩咐辦事,如今也是一樣的,武平之既然發了話,他就去把人給引進來。

而趙括出門聽到後面的小吏招呼人一同出去,笑意更深了,看樣子禮部尚書也有所得了。其實鹽法一事,之前他只是隱隱有這樣的念頭,並不敢確定,但是在見到武平之後,武平之如今是禮部尚書,楚昭讓一個禮部尚書來見他們這些商人,怎麼聽得都有些不對。

然後,聽到武平之的問話,趙括腦子突然那麼一亮,一個念頭涌上了,話就脫口而出了。朝中的事他雖然知道得不多,但是,他很肯定楚昭絕對不會是任人擺佈的皇帝。

一個皇帝,想要坐穩江山,除了民心,有兵,有錢,還是不太夠的,更要有一套合情合理的法度維護,那樣才能確保她的江山安穩。

趙括試探地說出了猜測,似乎禮部尚書大人也一直都沒弄明白楚昭的用意,當他提到鹽法時,這位大人算是驚醒了。

禮部,那是主管禮法的地方,禮化爲法,天下方而推崇,楚昭都已經提示得那麼明顯了,要是一個個的還不明白楚昭的意思,未免也太沒用了。

趙括摸了摸他那大肚子,當個商人,一個想要通吃天下的商人,不僅要有眼光,還得要聰明。

隨後,見完了各商號後,武平之立刻閉門寫摺子。

都知道楚昭發話,讓武平之見完了各商號後要呈摺子的,也不意外武平之閉門。

然而,第二日,武平之上的摺子叫朝廷都爲之一震,“請陛下下令修法。”

修法,法是什麼,法是國之根本。

無論是君是臣,皆要依法而行,大昭建朝至今,用的都多是前朝之法,雖然裡面也有楚昭讓人修改添加進去的內容,然而並非大昭真正的法。

楚昭聽到武平之的話,立刻讚賞地看了他一眼,真是不枉她把趙括弄進來。

收穫楚昭那讚賞目光的武平之,自是明白他是猜對了,楚昭確有修法之心。但是她一個皇帝提出修法,怎麼會有他這禮部尚書合理。

“臣附議!”姜參早就有修法之意,無奈朝中諸事紛擾,想修也不是可以隨便修的!

“陛下,如今所用之法,並無不妥,依臣所見,不必修之。”

同意的人有,反對的人也不少,武平之道:“此言差矣,大昭已立,何以用舊朝之法,步舊朝之局。”

一句步舊朝之局,立刻讓一衆人人都傻了,雖然,哪怕世家們暗戳戳的盼着再有舊朝時的輝煌,當着楚昭和朝臣的面,也絕對不能說。

楚昭點頭,“如今已經是昭華二年了,大昭建立至今,精算也有五年了,一朝無法,叫後世所知,怕是要笑話,既如此,由姜卿,韋卿等人主持,爲大昭修一部屬於大昭的律法。”

“陛下,還有鹽商,陛下要選鹽商,自來鹽以私營,如今歸於官營了,臣請陛下待鹽法修成之後,再依鹽而擇商。”武平之沒忘此事的起因,鹽啊!

“也是,大昭修法,開鹽以官營的先例,理當修以鹽法而管之。”楚昭嘴角掛着一抹笑意,非常的同意武平之的提議。

不少人都瞄了武平之一眼,這位是楚昭的舊臣了,先時在冀州就是楚昭的得力干將,如今提起了修法,法若修成,於楚昭穩定江山實有大益。

“不過,對於修法,朕只有一個要求,簡!不必長篇大論,要簡言意潔,不僅讓朝臣看得明白,就是百姓也明白。”楚昭提出要求,下面的人皆是一拜,諾。

“陛下,姜相與韋相爲主,那參與修法的人都是何人?”楚昭說了讓姜參和韋尚任主持,這兩位是主角,那其他參與修法的人都要是誰?

“朕的意思是要修一部令後世引以爲鑑的律法,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諸位覺得應該怎麼樣?”楚昭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之。

“順應民意。”蕭其陳出例回答,楚昭點了點頭,“說得對,大昭之所以能建,朕能當上皇帝,都離不開民意。民爲國之本,應民之意,方可令江山太平。”

楚昭站了起來,“說起來,從去歲開始,就有人跟朕提過修陵之事。即修律法,由朕開始。歷朝皇帝修建皇陵,均以國庫半數修建,由朕之始,廢此令,爲帝王者,生而爲民,死亦爲民。”

“陛下!”聽說楚昭竟然廢了以國庫半數修建皇陵的規矩,一衆人都嚇到了,楚茂已經出聲道:“陛下萬萬不可。”

楚昭居高臨下地問道:“有何不可?朕並不覺得有何不可。”

“帝陵是陛下的威嚴,若不以國庫半數修數,何以彰顯皇家的威嚴?”楚茂拜下,怎麼都想不明白,楚昭怎麼就能自己說出廢了這條規矩的話。

“朕的威嚴,是要靠一個皇陵來體現的?”楚昭半眯起眼問,楚茂一個激靈,有心回答說不是,可是,一但說了不是,豈非落入了楚昭的陷阱。

“依朕所見,朕百年之後不必修什麼皇陵,一把火燒了一乾二淨。”楚昭丟出驚世之言差點把人給嚇死。

“陛下,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姜參等七相已經跪下了,魯種道:“陛下安天下,爲百姓,豈能落得如此下場,還請陛下打消此念,打消此念。”

楚昭很是無辜,“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一把燒得乾淨,不是比百年之後,若是子孫不濟,被人挖墓更好?”

“陛下,大昭必千秋萬世,豈會無人爲陛下守靈。”吳用急急地說,楚昭看了吳用一眼,“沒有哪個朝代能夠千秋萬世的,這樣的話不必說來,朕也不喜歡聽。”

下面的人,真要是哭死,有哪個帝王會不想修建帝陵,又有哪個帝王會想把自己一把火燒了的。

“陛下百年之後火焚之事,絕不能行,還請陛下收回適才之言,否則臣等跪在這裡,絕不起來。”姜參這個當老師的,真是不知道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怎麼會那麼奇怪。

好,他承認,聽到楚昭廢了以國庫半數收入建陵他是挺高興的,然而這份高興在楚昭放話死要一把火燒了自己之後嚇得沒了。

此時此刻,他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必須要讓楚昭打消這個念頭,否則楚昭是一定做得出來的。

“請陛下收回成命!”姜參帶頭,一衆對楚昭很是佩服的臣子紛紛磕頭,一個又一個的磕,大意還是要讓楚昭收回剛剛的話。

一個個磕得額頭都紅了,楚昭唬了一跳,她真覺得死了燒成灰挺好的,這些個人怎麼就不體諒她這顆爲國爲民之心。

“好了,好了,朕收回剛剛所言,剛剛所言,你們要建帝陵可以,但是國庫半數必須要改,必須改。”楚昭無奈地鬆口,她還想自她開始,給所有的皇帝做個榜樣,別建什麼陵墓了,一把火得乾乾淨淨的。

楚昭鬆口,總是讓人都鬆了一口氣。

“若不以國庫半數而修建帝陵,當以多少?”商量建帝陵的事都已經說了,乾脆說個清楚,也算是爲後面他們修法少走點彎路。

“戶部管的國家的銀子,你怎麼說?”既然要用銀子,就問握銀子的人。

一個的鹽利收下來,終於是有錢的孟於一聽,絞盡腦汁的想了想,“以國庫收入的三成?”

“三成!每年的三成,你就當朕只當二十年的皇帝來算,那是多少銀子,太多了。”沒有表示反對,但是女帝一萬個不同意!直接朝了孟於開轟。

174章 楚宸之志154章 帝夫何何112章 鍾鬱之死127章 決心已定231章 水中刺殺148章 討要嫁妝074章 教訓楚鴻166章 胡攪蠻纏270章 荊州水災136章 衛九來冀204章 幫忙出氣148章 討要嫁妝197章 幕後之人128章 藥坊爭權134章 冀州之亂096章 解決麻煩254章 閒中取樂128章 藥坊爭權254章 閒中取樂249章討回公道010章 兄長禮物230章 雙管齊下139章 人心異動011章 長兄歸來202章 楚昭賜藥250章 戰事再起268章 萬邦來朝121章 死士暗殺206章 小國試探238章 不吝教導093章 阿兄愁事167章 正式拜師110章 萬書樓成071章 楚章死了258章 借糧救急035章 激勵求生045章 馬場騎馬017章 祖母心思235章 楚宸漸長003章 所謂神童173章 鍾氏震驚015章 阿兄升官161章 再催立後200章 一查到底264章 一屋不掃124章 靈堂鬧劇020章 各自心思063章 賺大發了008章 父母爭執080章 終於離京114章 自相殘殺155章 楚昭選後052章 配合無間108章 璐王逼宮167章 正式拜師054章 鍾氏訓女049章 解決辦法030章 兄長出手012章 兄妹相處250章 戰事再起143章 海納百川001章 生得如何052章 配合無間137章 閒事逗侄042章 憶事論今256章 描繪藍圖267章 針鋒相對087章 至平原郡240章 天高海闊070章 朝中爭執261章 自薦少年118章 廷尉落定018章 婚事已定116章 繞路梁州222章 舉子打架227章 要辦女學100章 媚娘其人038章 惜乎女兒120章 楚昭鬆口088章 製鹽之法061章 柴景作證038章 惜乎女兒085章 柴景相救048章 護國住持242章 戰事不停104章 海盜再來152章 遷都長安078章 準備離京148章 討要嫁妝124章 靈堂鬧劇006章相府宴請146章 求仁得仁035章 激勵求生010章 兄長禮物046章 命硬克父123章 冀州血夜178章 你我決擇258章 借糧救急083章 廝殺一場100章 媚娘其人
174章 楚宸之志154章 帝夫何何112章 鍾鬱之死127章 決心已定231章 水中刺殺148章 討要嫁妝074章 教訓楚鴻166章 胡攪蠻纏270章 荊州水災136章 衛九來冀204章 幫忙出氣148章 討要嫁妝197章 幕後之人128章 藥坊爭權134章 冀州之亂096章 解決麻煩254章 閒中取樂128章 藥坊爭權254章 閒中取樂249章討回公道010章 兄長禮物230章 雙管齊下139章 人心異動011章 長兄歸來202章 楚昭賜藥250章 戰事再起268章 萬邦來朝121章 死士暗殺206章 小國試探238章 不吝教導093章 阿兄愁事167章 正式拜師110章 萬書樓成071章 楚章死了258章 借糧救急035章 激勵求生045章 馬場騎馬017章 祖母心思235章 楚宸漸長003章 所謂神童173章 鍾氏震驚015章 阿兄升官161章 再催立後200章 一查到底264章 一屋不掃124章 靈堂鬧劇020章 各自心思063章 賺大發了008章 父母爭執080章 終於離京114章 自相殘殺155章 楚昭選後052章 配合無間108章 璐王逼宮167章 正式拜師054章 鍾氏訓女049章 解決辦法030章 兄長出手012章 兄妹相處250章 戰事再起143章 海納百川001章 生得如何052章 配合無間137章 閒事逗侄042章 憶事論今256章 描繪藍圖267章 針鋒相對087章 至平原郡240章 天高海闊070章 朝中爭執261章 自薦少年118章 廷尉落定018章 婚事已定116章 繞路梁州222章 舉子打架227章 要辦女學100章 媚娘其人038章 惜乎女兒120章 楚昭鬆口088章 製鹽之法061章 柴景作證038章 惜乎女兒085章 柴景相救048章 護國住持242章 戰事不停104章 海盜再來152章 遷都長安078章 準備離京148章 討要嫁妝124章 靈堂鬧劇006章相府宴請146章 求仁得仁035章 激勵求生010章 兄長禮物046章 命硬克父123章 冀州血夜178章 你我決擇258章 借糧救急083章 廝殺一場100章 媚娘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