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章 昭華之律

下面的人聽得真是梗了一口的老血。

從來沒有見過哪個當皇帝的嫌棄給自己修建帝陵的銀子太多的。

孟於還真是暗暗算了起來,明年開始就可以徵收稅了,除了鹽利之外,還有其他的利,不算其他的徵收稅,就按今年的鹽利來算好了,供應楚昭建帝陵的銀子,按楚昭說的二十年來算,確實好多!

“那,兩成!”孟於其實覺得兩成都有點多,但是其他人已經瞪向了他。

一個個都不知道國庫一年的收入多少銀子,竟然還瞪他!

“半成!”楚昭一捶定音,下面已經齊齊地喚了陛下,陛下!

顯然個個都覺得半成實在太少了,楚昭道:“要麼不建,要建就以半成而建,你們選!”

當皇帝的人,跟人耍無賴,是不是太過份了?

倒是孟於直點頭,很是同意這半成之數,搞得上面七相都死瞪了他一眼,孟於小聲地給他們報了今年的鹽利,七人都面露驚色,所以說,半成其實真不少。

“依陛下所言。”姜參聽了孟於的報數之後,第一個表示同意。

他一同意,其他人也就不那麼反對了。

“將此例入律法,往大昭的皇帝,皆依此計,若是有妄圖改此律者,可廢之!”楚昭後面的一句,差點把人嚇死,媽啊,因爲用多了銀子修建帝陵就要被廢了皇帝的位子,要不要那麼嚴厲。

楚昭覺得必須的要,孟於是戶部尚書,他能算出來的,楚昭也能算,單就鹽利,當個二十年的皇帝修起來就已經很多了,如今的大昭人口經天災人禍並無多少,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將來的人絕對是要番倍的。

人越多,吃的鹽也越多,要是後面的人借她打下的基礎還過得不如她,呵呵,這皇帝也別當了。

“還有,宮裡的一應用度,都要明文規定,別以爲當了皇帝就能爲所欲爲,具體的用度,朕弄清楚後再立下定製,若有違之,廢之!”

又補了一條,所有人都一臉驚呆地看向楚昭,女帝陛下莫不是瘋了?

楚昭當然沒瘋,當皇帝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連基本的生活都搞不定的人,當個毛皇帝。

其實下面的人頗是覺得楚昭的後人挺慘的,楚昭想着法子來限制他們必須能幹,要是不能幹就只能被人弄死。

但是,突然覺得好開心啊!人人都想惠及子孫,只有楚昭拼了老命的爲難子孫,以後她的子孫一準要怨她。

只能說,他們不是楚昭的對手,只要想到楚昭的後人過得不好,他們就很開心。

但是,柴景是不開心的,楚昭這個當孃的,怎麼只想着爲難子孫?

楚昭不會爲柴景回答這個問題,由武平之提議修法,楚昭提出關於帝陵之事,有人是由衷的敬佩楚昭的氣度,楚昭所提起的,都是對於帝王的限制,爲帝王者,都想擁有無上的權利,有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楚昭這位女帝,卻給未來爲帝者套上了枷鎖,讓他們時刻地記住,當了皇帝,並不等於擁有了無上的權利,

既然楚昭都自己給自己上枷鎖了,接下來的修法,姜參召集了各州的懂法者,根據歷朝的法制,還有大昭如今的情形開始修法。

楚昭去過幾次,提醒他們別忘了女官。姜參等人嘴角抽抽,有她這個女帝在,就算是想忘,也得能忘。

對於楚昭連女官都弄成了,所定下的女子可承嗣,可承宗法的提議,有她這個女帝,誰敢說女子不可承廟宇,不是擺明了要把她這個皇帝拉下來嗎?

看到女官的字眼充斥在整部律法,姜參等人已經不想說話了,要吵啊,那就吵吧,不管怎麼樣,楚昭這位女帝坐鎮,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悠着點。

吵嚷之下,迎來了昭華三年。

開年的第一次朝會,楚昭拿着經過三千七百九十二人共同訂製出來的律令,頒佈大昭施實。

此律取名爲《昭華律》,是爲大昭的根本律法,所有相應的律令,都必須本着不違此律的原則實行。

《昭華律》共計5390字,應了楚昭的要求,簡!

裡面的內容通俗易懂,楚昭下令各州各縣派相關人員,爲百姓講解《昭華律》。與之而產生的鹽令,也經過衆議,以半數以上的人同意而確定了《鹽令》,同樣開始在大昭推行。

爲此也確定了代朝廷而銷鹽的皇商,自是趙括無疑。

旨意送到趙家,趙括樂得嘴都合不攏,他就知道,只要他夠聰明,楚昭這位女帝是不會忘了他的,果然,皇商!以後他們趙家就不再是低賤的商人了,凡是沾了皇字的人,誰人不敬他三分。

“趙先生,陛下有令,命你入宮覲見!”前來傳旨的是墨軍,對於樂得不成樣的趙括,提醒了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

楚昭召見吶,這可是大幸之事。從楚昭稱帝之後,趙括就再沒有見過楚昭,原本他跟楚昭之間的交易,全交給了楚昭身身邊的人來管。

“我,我先換身衣裳。”雖然爲了接旨趙括已經換了身衣裳,但是這進宮,還得要更莊重一點。

“不必了,趙先生身上穿的衣裳挺好的。”墨軍一板一眼地說。

衣裳怎麼樣不重要,不能讓陛下久等纔是最重要的。

趙括扭了扭胖嘟嘟的身體,“不是,這樣真的可以嗎?”

墨軍掃了趙括一眼,又不是長得多好看的人,胖成這樣,穿什麼衣裳都好看不到哪裡去,窮講究作甚。

一陣腹誹,但是,此人是要去見陛下的,陛下不許他們在外頭仗着陛下的勢作威作福,雖然他一直沒覺得自己哪裡作威作福了。

“莫讓陛下久等,隨我進宮。”墨軍努力讓自己的語氣好那麼一點點,大步流星地往外走,趙括回頭看了自家夫人一眼,趙夫人催促道:“別管什麼衣裳不衣裳了,快跟上。”

用嘴脣表達了莫讓楚昭久等的意思,趙括只好扭着胖嘟嘟的身子走了。想當初第一次見楚昭的時候,楚昭還是個小小的小娘子,一別經年,再見她已是高高在上的女帝,實在是了不得!

他也不錯,早就看到了楚家的潛力,多年來一直跟着他們混。

長安城,大明宮,如今已經成爲了大昭的標誌。

趙括還記得自己第一眼看到長安城時,哪怕見過無數世面的他都爲楚昭而震憾!

是啊,震憾!長安城之大,一望無際,比起大魏的京城來,大得太多了

!都說由物觀人,從楚昭建成這麼大的長安城就可以看出,楚昭是個有大志向的人。

大魏在時,天災人禍,人口劇減,初初的長安城,大得讓人覺得蕭條,可是,一年兩年下來,趙括能夠感覺到長安城的人口慢慢地多了。

京畿重地,天子腳下,既建新城,有多大的志向,就會想建多大的城來裝,趙括可以保證,一統天下於楚昭只是開始,絕不會是終結。

所以,今日得進大明宮,那層層疊疊的宮殿,雖然顯得安靜,亦讓人仰望。

趙括有個胖肥的身軀,更有着一顆不安的心,若不是他的心不夠安份,已經抱孫子的他不會想成爲楚昭點爲代銷鹽的鹽商。

“陛下,趙括帶到。”趙括腦子一直沒有停過轉動,更在想楚昭接下來會做些什麼,所以,他沒有擡頭,聽到墨軍的話,已經拜下,“見過陛下!”

然後,上頭一陣輕笑,聲音不是楚昭的。是啊,趙括雖與楚昭多年不見,也不至於辨不出楚昭的聲音。

所以,趙括擡頭,偷瞄一眼,額,他這拜的是誰啊!再一看,他後面站住的一身墨衣常服的人,楚昭!

趙括趕緊轉頭,無奈身體過於龐大,轉動起來實在不怎麼方便,不方便也必須的拜見吶!

“拜見陛下!”趙括費了老大的勁才轉到後面來,與楚昭一拜,心裡也在犯嘀咕,什麼時候楚昭站他後面的?

“趙括,比起幾年前,你是又胖了。”楚昭含笑地說,趙括也笑眯眯地道:“託陛下的福,天下太平,這賺的銀子也不少,心寬自然就體胖。”

楚昭點了點頭,“你倒是個老實的。有不少得了朕便宜的人都跟朕哭窮來着,所以朕就不是那麼想見他們,只傳了你一個人來。哎,起來吧,坐!”

話說完了楚昭看趙括吃力地跪着,叫人拿了蒲團讓他坐着,趙括笑眯眯地道謝,“謝陛下,謝陛下。”

於蒲團那裡跽坐,楚昭就隨意多了,坐在臺階上,似是十分的隨和,可是趙括的心是一刻都不敢鬆。

“說起來我們也幾年不見了,除了鹽利,琉璃,大棗,朕的賺錢生意,全是經你的手。”楚昭不閒不淡地說着,四珠已經端了茶上來,給了楚昭一杯,也給了趙括一杯。

“有賴陛下信任,陛下剛剛說的幾樣生意都是草民負責的。”趙括雙手接過四珠奉上的茶,對於楚昭身邊的人,他是半點都不敢怠慢。

楚昭道:“朕的生意給了你不少,最讓朕高興的是你雖然是商人,卻不貪不該你的利。”

趙括一聽鬆了一口氣,從跟楚昭做生意開始,他就把賬目弄得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該給楚昭的銀子,只會多一點,絕不會少一毫。

“這是草民應該做的,應該做的,當不得陛下的誇獎。”趙括很是謙虛。

楚昭道:“剛誇你老實,你又跟朕虛起來了?”

一眼掠過去,明明小了他大半的人,偏偏讓趙括陣陣發毛,這就是帝王之儀吧。

昔日的楚昭雖然年幼,卻從來不是好欺負的人,如今成了皇帝,威儀就更甚了,畢竟如今楚昭手握的是天下的生殺大權,翻手可殺萬民,覆手可救蒼生。

“陛下,草民這不是被陛下誇得有些害怕嗎?”趙括覺得自己還是別動什麼心思了,在楚昭的面前就是要老實,老老實實的。

微微一笑,楚昭道:“你一個走南闖北,風裡來雨裡去的大商人,怕朕作甚。朕可從來沒有虧待過你,更沒有借勢欺負過你。”

在這點上,趙括也是佩服楚昭,他不是沒跟其他人合作過,但是向楚昭這樣公平的人實在難得,談成的利潤,到手了就分,她是從來沒有要多過。

趙括對此很是佩服楚昭,故而一拜,“陛下,草民這一拜,拜的就是陛下的公正,公平,陛下早先在冀州從來沒有借勢欺過草民半點,後來縱爲陛下,也一直不會要多草民的半點,草民對陛下心服口服。”

“你不曾虧待過朕,朕自然也不會虧待你。”楚昭並不覺得自己公公平平地拿着自己的東西有什麼值得趙括感激佩服的。

然而她覺得沒什麼的東西,在趙括看來卻是難得,太難得了。

“朕叫你來,是有另外的生意跟你談,問問你有沒有興趣。”楚昭言歸正傳了,趙括聰明,能幹,更能自制,這樣的人,纔是楚昭要的合作伙伴。

每回楚昭說有生意,那絕對都是發財的好生意,趙括立刻湊了過去,“陛下請說。”

商人啊,重的就是利,沒有不爲利而喜的。

“如今大昭的生意幾乎沒什麼好說的,朕想讓你開出一道商道,一條可以通往各國的商道。”楚昭與趙括說來,趙括的眼睛一亮,“陛下,陛下真是大志向。”

“志向再大,也得有肯幹的人,此事,你幹是不幹?”

“幹!”連一絲猶豫都沒有,趙括已經肯定地答應了,“說句不當的話,草民早些年就有此意了,可惜那時天下大亂,連在大昭的生意都做不好,更別說去往別國了。”

楚昭道:“那正好,如今朕做你的後盾,朕還給你一支墨軍,你帶着他們往各國去,將大昭的好東西都賣出去,也將他們的好東西都帶回來。帶回來之後再賣,這相互之間的利,你應該比朕更清楚。”

必須更清楚,趙括的眼睛趙發的亮了,楚昭實在是個了不得的人,他是因爲走南闖北見得多了,所以纔會明白其中的利有多大,但是楚昭如今纔多少歲,她並沒有他的閱歷,卻看透了其中的利,難得,太難得了。

豈不知,楚昭就不是個正常人,二十一世紀見過的,看到的東西,遠不是趙括可比,趙括的佩服在她看來,真不是什麼。楚昭想起了另一件事,“不過,你是不應該考慮帶出個接班人了,你這樣的年紀,最多隻能再拼搏個十五年,十五年之後,你總不會希望自己後繼無人吧。”

226章 惠臣之心044章 柴家七郎096章 解決麻煩116章 繞路梁州011章 長兄歸來124章 靈堂鬧劇204章 幫忙出氣096章 解決麻煩235章 楚宸漸長137章 閒事逗侄095章 礦山交易050章 再出妖蛾111章 你來我往120章 楚昭鬆口009章 捉周趣事092章 垂釣老者228章 女帝心思079章 衛氏留京089章 開闢鹽田261章 自薦少年069章 將計就計144章 親征徐禹037章 被打臉了231章 水中刺殺005章 力爭食飯118章 廷尉落定091章 楚衛和離013章 以物教人070章 朝中爭執131章 殺雞儆猴147章 楚愉被休274章 母子爭執266章 鍾家摻和135章 匈奴再犯261章 自薦少年082章 我要練兵041章 陳年舊事207章 水軍之敗118章 廷尉落定145章 一統天下207章 水軍之敗244章 求和索賠185章 欲廢帝陵080章 終於離京250章 戰事再起051章 所謂見鬼157章 太后相邀237章 開創蹴鞠159章 出逐韋佗162章 昭立皇后184章 再選皇商017章 祖母心思191章 衆志一心001章 生得如何252章 敬酒之人050章 再出妖蛾255章 有女長成073章 楚茂上門271章 張宣其人210章 偶遇熟人043章 好好玩玩171章 鴛鴦交頸259章 單于仰慕117章 終歸冀州189章 挑選伴讀093章 阿兄愁事106章 自行募兵040章 楚章瘋了087章 至平原郡079章 衛氏留京192章 蛛絲馬跡016章 孃舅鍾鬱262章 兩國比試227章 要辦女學016章 孃舅鍾鬱142章 爲帝爭論147章 楚愉被休168章 打架鬧事196章 楚宸挨罰097章 血洗鹽田020章 各自心思119章 柴太尉動180章 你試我探236章 楚昭論民166章 胡攪蠻纏111章 你來我往002章生得如何087章 至平原郡242章 戰事不停148章 討要嫁妝014章 兄長打算129章 京城求救120章 楚昭鬆口015章 阿兄升官089章 開闢鹽田093章 阿兄愁事072章 莫氏自盡232章 公平競爭230章 雙管齊下237章 開創蹴鞠
226章 惠臣之心044章 柴家七郎096章 解決麻煩116章 繞路梁州011章 長兄歸來124章 靈堂鬧劇204章 幫忙出氣096章 解決麻煩235章 楚宸漸長137章 閒事逗侄095章 礦山交易050章 再出妖蛾111章 你來我往120章 楚昭鬆口009章 捉周趣事092章 垂釣老者228章 女帝心思079章 衛氏留京089章 開闢鹽田261章 自薦少年069章 將計就計144章 親征徐禹037章 被打臉了231章 水中刺殺005章 力爭食飯118章 廷尉落定091章 楚衛和離013章 以物教人070章 朝中爭執131章 殺雞儆猴147章 楚愉被休274章 母子爭執266章 鍾家摻和135章 匈奴再犯261章 自薦少年082章 我要練兵041章 陳年舊事207章 水軍之敗118章 廷尉落定145章 一統天下207章 水軍之敗244章 求和索賠185章 欲廢帝陵080章 終於離京250章 戰事再起051章 所謂見鬼157章 太后相邀237章 開創蹴鞠159章 出逐韋佗162章 昭立皇后184章 再選皇商017章 祖母心思191章 衆志一心001章 生得如何252章 敬酒之人050章 再出妖蛾255章 有女長成073章 楚茂上門271章 張宣其人210章 偶遇熟人043章 好好玩玩171章 鴛鴦交頸259章 單于仰慕117章 終歸冀州189章 挑選伴讀093章 阿兄愁事106章 自行募兵040章 楚章瘋了087章 至平原郡079章 衛氏留京192章 蛛絲馬跡016章 孃舅鍾鬱262章 兩國比試227章 要辦女學016章 孃舅鍾鬱142章 爲帝爭論147章 楚愉被休168章 打架鬧事196章 楚宸挨罰097章 血洗鹽田020章 各自心思119章 柴太尉動180章 你試我探236章 楚昭論民166章 胡攪蠻纏111章 你來我往002章生得如何087章 至平原郡242章 戰事不停148章 討要嫁妝014章 兄長打算129章 京城求救120章 楚昭鬆口015章 阿兄升官089章 開闢鹽田093章 阿兄愁事072章 莫氏自盡232章 公平競爭230章 雙管齊下237章 開創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