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章 再選皇商

被楚昭那樣上綱上線,甚至都已經放了話,想廢女官可以,先把她這個女帝給拉下去。

要是能跟楚昭對得上,他們還至於那麼愁嗎?早把楚昭從皇位上拉下來了!

那麼,他們奈何不得楚昭,同樣也只能看着女官穩穩地站在宣政殿上,和他們一起同議朝政。

事到如今,楚昭的手段了得,凡事一步一步都計劃好了,他們想得沒楚昭那麼遠,自然就鬥不過楚昭,鬥不過了,除了認了,準備尋找機會,又能如何?

被楚昭訓了一通,朝臣又老實了些,女官隨着慢慢的磨合,也漸漸的站穩了腳。

女人想要在朝廷上站穩腳步實在是太難了,再難也必須要站穩,這是楚昭給她們的機會,如果她們失敗了,一切就會回到原點,不,是比原來都不如。

一時的平靜,楚昭也將心思放在剛出生的楚操身上。

剛出生的嬰兒還有些皺巴巴的,慢慢的長開了,倒是越來越好看了。

大明宮裡好不容易迎來了小生命,所有人的熱情都傾注在他的身上,這孩子也是個膽大的,多少人圍着他轉他也沒有壓力,只要吃飽喝足了,也樂意陪着你玩。

因爲還在坐月子,楚昭沒有挪動,就住在自己常住的寢殿,以至於柴景一直沒能好好看過楚操,只是聽了宮女們的議論,知道楚操是個好帶的孩子。

不過,隨着楚操的月份大了,倒是顯出脾氣來了,若是餓了,一開始跟你嗯個幾聲,若是嗯完了沒人理,立刻就大哭不矣,那嗓門大得,能把人的耳朵都能震聾。

楚昭是不在意孩子哭的,凡是他哭的時候,楚昭都是不急不緩的讓人慢慢去,別給孩子一種一哭就有奶吃的感覺,以後那還不得常哭。

聽說了楚昭的理由,鍾氏碰到了幾回楚操都扯着噪子哭了半天了,楚昭還是不讓人抱他,果斷地拍了楚昭。

“阿孃打我做甚。”捱了一巴,楚昭很是委屈,鍾氏已經將楚操抱了起來,遞給了乳母,“你小時候哭了我可從來沒有這樣對過你。”

“他分明是想讓人抱才哭的,又不是餓了。”楚昭可不是沒注意自己兒子習慣的人,回得理直氣壯。

“抱一抱又如何,宮裡有人。”鍾氏是在育兒的事上跟楚昭不在同一個腦電波上,不能理解楚昭的堅持。

“阿孃就別管,若是餓了哭幾聲沒什麼,凡事若是養成了一哭就隨他的習慣,將來怎麼制他。阿孃莫說他還小不懂的話來,孩子雖小,卻有趨吉避凶的本能。把他抱過來,放在這裡,由着他哭。”楚昭朝着要給楚操餵奶,楚操卻不肯吃的乳母吩咐。

乳母是阿醒的兒媳,如今夾在鍾氏和楚昭的中間,很是爲難。

“依陛下的。”鍾氏總算還是講理,聽到楚昭說得條條是道,鬆了口。

乳母將楚操慢慢地放到了楚昭的身旁,果然才放下,楚操就大哭不矣,那聲音震得人的耳朵翁翁作響,鍾氏皺了皺眉。

“阿孃莫急,由着他哭個一柱香的時間,叫他明白哭是沒用的,往後就不會哭了。”楚昭說完順手拿了奏摺看了起來,乳母看了看鐘氏,又看了看楚昭,鍾氏也耐心地坐在一旁,兩個大昭最尊貴的兩位就坐在屋裡聽着楚操的哭聲。

約莫過了將近一柱香,楚操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更是沒聲了,鍾氏看了看,楚操已經吃着小手睡得正香。

楚昭將他塞進嘴裡的手抽了出來,拿了帕子給他擦擦,“我還能制不住你!”

乳母聽得滴下了一滴冷汗,楚昭一個女帝,還跟一個剛出生的孩子置氣?

“是個脾氣大了,比你跟你阿兄要難照看多了。”鍾氏養了三個孩子,楚毅之跟楚宸父女是天生的好養,楚昭就不是個正常孩子,三個都是不哭不鬧的主。

但是楚操可就不是了,沒到一個月,就懂得用哭聲來引得別人抱,是個不省心的主。

“沒事,要說孩子的脾氣都是人大人慣的,將來一定讓他跟阿宸一樣聽話懂事。”楚昭倒是不嫌棄楚操,笑呵呵的已經準備好了要把楚操訓出來。

鍾氏見她眉宇清朗,高高興興的模樣,因楚毅之的去世而變得越發沉穩的人,如今也做母親了。當了母親倒是多了幾分孩子氣。

“鹽商未定,你拖了一年了,既然放了鹽商歸於官營的話出去,朝臣因你有孕而未曾提及,你也另有打算,如今孩子都生下來了,不能再拖了。”鍾氏提醒楚昭,楚昭道:“所有鹽田都已經歸了戶部登記造冊,除了沒有定下鹽商之外,已經歸於了官營不是。”

“世家們早有爭鹽商的心思,你一直把持着,連點甜頭都不給他們嚐嚐,一日一日的磨着他們的耐心,我怕他們會再鬧事。”鍾氏提出隱患,楚昭搖了搖頭道:“不怕不怕,我現在就不怕他們鬧事,只怕他們不鬧事。”

“剛剛太平幾日,你倒是又想他們鬧起來。”鍾氏顯然不甚同意楚昭的做法。

楚昭道:“我與他們原就不可能真正的握手言和,他們不肯放人蔘加科考,因爲跟我打賭女科,倒是把家裡的女郎都放了出來,這一放出來,萬萬沒想到他們想收都收不回去了,這會兒不知道怎麼恨着我。”

“上次借了楚未之跟章雅的事,還想讓我廢女官,廢了女官做什麼,不就是因爲他們準備明年再開科舉,就家中的郎君都趕出來,廢了女官是給後面的人騰位子。”楚昭心裡跟明鏡似的,世家那點心思,她一看就明白。

鍾氏一嘆,“女官之事,我總覺得你操之過急。”

“如今不趁他們元氣沒有緩過來,我當女帝的興頭做這事,將來再想做會更難。阿孃覺得天下未定我卻推行女官,只怕再引動彈,我卻覺得本來就不太平,把想做的事都做了,有人鬧騰正好趁着墨軍手中的刀未鈍,將那心存異念的人都一網打盡。”

不得不說,楚昭很大膽,或許也是有恃無恐,徐禹一死,天下沒有任何人的兵馬能跟她護衡,她把爪子亮了出來,把規則寫得清清楚楚了,擺明地說,順她者生,逆她者亡。

被鍾氏提起的鹽商之事,是楚昭有意擱置的,先前是拋出將鹽田盡歸官營的說頭,是楚昭想要將世家的注意力從開女科那裡引到別的地方。

之後剛好她有了身孕,又再次成功讓世家們的心思分散,所以楚昭也就有了當明正大的理由暫時不議鹽商。

拖了十個月,眼看就要一年了,再拖下去,確實要落人口實了。楚昭算着日子,太醫號脈說她的身體已經完全復原,楚昭主動提議選鹽商之事。

“先前太后將所有鹽田都已經交由戶部登記入冊,每日的鹽利都已收入國庫,不過由朝廷販賣食鹽,需得另設鹽務。思慮再三,朕還是想和之前說的一樣,在大昭選一皇商,代朝廷賣買鹽務。”

不提鹽商還好,一提到鹽商世家們就想到了之前爲了爭這鹽商的名額,各家鬥得不可開交的事,後來隨着楚昭有孕,楚昭不提,各家都結了怨,想着大家都沒得,當時也就擱下了不提。

此時楚昭再次提起,世家們的皮都一緊,楚昭又想做什麼?

楚昭沒想做什麼,她是真的要選下鹽商的人選了,這些人要是不信,她也沒辦法。

“此事就交給禮部來辦,將去年已經遞上來的商號挑選幾家有實力的,朕看過之後再行定奪。”楚昭給了禮部下令,禮部尚書武平之立刻出列應下。

心裡也在犯嘀咕,沒人提鹽商之事不是挺好的嗎?鹽田盡歸官營,賣鹽的人是楚昭的人,楚昭不是正好可以得利。

對於楚昭的心思,早就知道猜不着的了,武平之也死了這份心,好好地把事情辦好就成。

還好去年遞上來的商號名單都放着,很快武平之就整理好了呈上來。

商號,主家的姓名,籍貫都覈實過了,祖宗三代都沒有不良的記錄,這樣的人才值得委以重任。鹽利之大,關乎國局,剛剛戶部的孟於已經再三跟他重申了一定要把商號的情況都覈查清楚了,要不然國庫沒錢,一定是他的錯。

被孟於一直唸叨,武平之現在的腦袋還在翁翁作響,呈上了名單,楚昭翻看了一眼。

“這些商號的人,你見過了嗎?”

“去歲的時候臣見過他們。”武平之答得很老實,只是去年剛開始的時候見過幾面,未必都能對上號。

楚昭道:“給他們傳個信,你再見一見他們,再把你對他們的評價附錄。”

又得了一個新的任務,武平之有些拿不準,“陛下究竟想選什麼樣的鹽商?”

“先看看,你見過了,將你認爲不錯的附錄上來,理由也要寫清楚。”楚昭沒有回答武平之,只是再次叮囑他。

之後就讓武平之退了出去,武平之是老臣了,從楚毅之成爲刺使後就一直都在冀州的上層裡,跟楚昭也是經常打交道的人,雖然不明白楚昭有什麼打算,聽話是準沒錯的。

回了禮部後的第一件事,武平之定了三日後,讓所有他剛剛呈給楚昭的商號都到禮部來,他見一見。

武平之呈上去的商號共是十二家,十二家聽到禮部的傳信之後,哪個都不敢遲疑,均於三天之後,聚於禮部之前。

“原本以爲鹽商的事沒着落了,如今看來還是有希望的。鹽利啊,那可是天下之大利,且看誰能中選。”

十二家,哪怕是主家不在的,也是能頂事的人來了,趙括也在其中,比起多年前,他是更胖了,整個人圓滾滾的,怎麼看怎麼可喜。

他是依然滿臉笑容,甭管是見了誰都是笑呵呵的,他這會兒還記得一年前宮裡傳出來的話,“不想再當一個單純的商人,你就使把勁當上皇商。”

雖然只是一句話,沒頭沒尾的,皇商的事還似是擱下了,但是趙括一直都記得一個道理,從他被楚昭選爲代售鹽的人那一刻起,他就認準了要聽楚昭的話,只要他做好了楚昭交代的事,楚昭就絕不會虧待了他。

所以哪怕鹽利的事像是被楚昭遺忘了一般,他愣是紮根在長安,一步都不曾離開。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禮部真的傳召他們了。趙括臉上的笑意不減,心裡的高興也是一點不少。但是,就是不知道楚昭究竟要選什麼樣的皇商?

雖說他跟楚昭打過交道,合作得也挺愉快的,但今非昔比,楚昭如今已經是大昭的皇帝,當皇帝跟當小小的冀州刺使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最後楚昭能不能,會不會選他當這個皇帝,他心裡一點譜都沒有。

“趙括。”禮部的人叫喚了他的名字,趙括立刻回過神來走了進去,正面看到的是如今的禮部尚書,曾經的冀州一郡郡守武平之。

“見過諸位大人。”趙括與諸人見禮,武平之也是認得趙括的。“數年不見,趙先生可好?聽說趙先生的生意遍佈大昭,你是各州各地的跑,怎麼這麼巧在長安?”

楚昭突然的要選皇商,十二家裡,有半數的主人是不在,而是由人代來的,武平之對別人不清楚,但是趙括他還是知道一點。

當初冀州的鹽,基本上都是這位拿了賣的。在將鹽務官營之後,也一直都是趙括在負責,趙括的家業,說是富可敵國是一點都不爲過。

所以,這樣的人當初在冀州都少見,更別說眼下天下已經一統,趙括應該是更忙纔對。

“湊巧,湊巧而已。”趙括當然不會說他一直都在等着,自收了楚昭的信後就沒有離開過長安一步,家裡人早勸着他別掏着那不切實際的念想了,舉朝都忘了選皇商的事,他就是等了也是空等。

但是,趙括相信楚昭,那不是個無的放矢的人,他等了那麼久,等的就是今天。

武平之也只是隨口那麼一問,並非覺得有什麼不妥。

“陛下將選皇商,代售食鹽,說起來,賣鹽你是老手了,你覺得鹽是什麼東西?”武平之像是平常跟人敘舊一樣地開場。

趙括笑呵呵地點頭,“鹽在許多人的眼裡那是白花花的銀子,不過在老百姓的眼裡,那是命,沒有了鹽,是會要人命的。”

前半句說得隨和,後半句就嚴肅了,武平之回望了他……

208章 另闢蹊徑155章 楚昭選後264章 一屋不掃088章 製鹽之法079章 衛氏留京133章 吏部之職178章 你我決擇062章 玩具製作037章 被打臉了261章 自薦少年139章 人心異動111章 你來我往179章 冀州來人257章 有朋遠來204章 幫忙出氣219章 遷入皇陵265章 柴景堵人007章 神童其名253章 封王賜府226章 惠臣之心042章 憶事論今110章 萬書樓成033章 楚章被打167章 正式拜師072章 莫氏自盡064章 梁州遇刺070章 朝中爭執025章 賤招層出243章 大獲全勝187章 所謂承繼141章 楚昭稱帝091章 楚衛和離130章 繼續進擊096章 解決麻煩207章 水軍之敗179章 冀州來人190章 失蹤之人116章 繞路梁州101章 琉璃進京158章 刺客來了129章 京城求救091章 楚衛和離054章 鍾氏訓女140章 太尉身死228章 女帝心思270章 荊州水災190章 失蹤之人249章討回公道112章 鍾鬱之死113章 楚昭入京179章 冀州來人017章 祖母心思182章 再議女官244章 求和索賠236章 楚昭論民128章 藥坊爭權119章 柴太尉動074章 教訓楚鴻151章 家常一二053章 楚昭捱打116章 繞路梁州134章 冀州之亂110章 萬書樓成130章 繼續進擊026章 楚章變故100章 媚娘其人159章 出逐韋佗038章 惜乎女兒261章 自薦少年083章 廝殺一場063章 賺大發了019章 楚愉哀求091章 楚衛和離252章 敬酒之人257章 有朋遠來073章 楚茂上門031章 一唱一和157章 太后相邀264章 一屋不掃052章 配合無間085章 柴景相救164章 諸相爭議171章 鴛鴦交頸164章 諸相爭議259章 單于仰慕135章 匈奴再犯077章 開棺驗屍262章 兩國比試251章 楚宸殺人199章 自作聰明262章 兩國比試226章 惠臣之心146章 求仁得仁191章 衆志一心225章 慢慢算賬259章 單于仰慕031章 一唱一和106章 自行募兵049章 解決辦法034章 不良於行
208章 另闢蹊徑155章 楚昭選後264章 一屋不掃088章 製鹽之法079章 衛氏留京133章 吏部之職178章 你我決擇062章 玩具製作037章 被打臉了261章 自薦少年139章 人心異動111章 你來我往179章 冀州來人257章 有朋遠來204章 幫忙出氣219章 遷入皇陵265章 柴景堵人007章 神童其名253章 封王賜府226章 惠臣之心042章 憶事論今110章 萬書樓成033章 楚章被打167章 正式拜師072章 莫氏自盡064章 梁州遇刺070章 朝中爭執025章 賤招層出243章 大獲全勝187章 所謂承繼141章 楚昭稱帝091章 楚衛和離130章 繼續進擊096章 解決麻煩207章 水軍之敗179章 冀州來人190章 失蹤之人116章 繞路梁州101章 琉璃進京158章 刺客來了129章 京城求救091章 楚衛和離054章 鍾氏訓女140章 太尉身死228章 女帝心思270章 荊州水災190章 失蹤之人249章討回公道112章 鍾鬱之死113章 楚昭入京179章 冀州來人017章 祖母心思182章 再議女官244章 求和索賠236章 楚昭論民128章 藥坊爭權119章 柴太尉動074章 教訓楚鴻151章 家常一二053章 楚昭捱打116章 繞路梁州134章 冀州之亂110章 萬書樓成130章 繼續進擊026章 楚章變故100章 媚娘其人159章 出逐韋佗038章 惜乎女兒261章 自薦少年083章 廝殺一場063章 賺大發了019章 楚愉哀求091章 楚衛和離252章 敬酒之人257章 有朋遠來073章 楚茂上門031章 一唱一和157章 太后相邀264章 一屋不掃052章 配合無間085章 柴景相救164章 諸相爭議171章 鴛鴦交頸164章 諸相爭議259章 單于仰慕135章 匈奴再犯077章 開棺驗屍262章 兩國比試251章 楚宸殺人199章 自作聰明262章 兩國比試226章 惠臣之心146章 求仁得仁191章 衆志一心225章 慢慢算賬259章 單于仰慕031章 一唱一和106章 自行募兵049章 解決辦法034章 不良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