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章 海納百川

各地匯於冀州的世族儒士文人,爲着楚昭稱帝一事吵得不可開交,冀州的百姓也是十分興奮,因爲,楚昭把他們爭執的言論,全都翻成了淺淺易懂的話,不僅抄錄下來,印刷成書發送各州,還讓專人將內容解釋給百姓聽。

這一下吵的人就不僅是儒士了,冀州的百姓紛紛對於論楚昭爲帝的事發表意見。

“他們說什麼顛倒乾坤的都是屁話,想想以前男人當皇帝的時候,我們過的是什麼日子,自從咱陛下來了冀州之後我們過的是什麼日子,誰說女人就當不了皇帝的?只要能讓我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別管什麼男人女人,都能好皇帝。”

“這些個世家,站着說話不嫌腰疼,一定是看陛下對我們好,不像以前的皇帝那樣偏着他們了,所以他們纔會不想陛下當皇帝。”

“對,對,對,說得對,那些個世家,眼高於頂,最是看不起我們了,陛下就不一樣了,事事把我們放在心上,就拿這平價鹽來說吧,以前是什麼鹽價大傢伙都知道的了,世家賺的都是我們的血汗錢,陛下登基之後立刻就推行平價鹽,那是多大的福祉啊!”

你一口我一言的,將民心都聚成了一團,齊齊地往那三層的樓裡涌去,裡面的大儒還在爭着,外頭的百姓已經哄了一起,“我們都支持陛下當皇帝,都支持。”

“想讓陛下不當皇帝的都不是好東西。不是好東西!”

那樣吵吵嚷嚷的儒人們,突然被外面響起的聲音給唬了一跳,有人驚心地道:“該不會是楚昭派兵把我們圍住了吧。”

聽到這話,那原本罵得十分開心的世族們一個激靈,面面相覷,很是害怕。

“姜先生,外面都叫百姓們圍住了,他們說支持陛下登基,反對陛下登基的人,應該趕出冀州去。”外面那麼大的動靜,誰都沒辦法忽視啊!

姜參既然是代表,又是大昭的宰相,第一個來稟告的自然就是他。

“怎麼回事?”姜參很是納悶,這是誰把百姓們煽動了鬧事不成?

“先生是知道的,自各地儒士文人入冀州以來,諸位的言論陛下讓人記錄且印刷成書,分發於各州,大昭境內,陛下還讓士人專門講讀每日言論的內容,讓百姓們都知道,爲什麼有人支持她當皇帝,有的人卻不肯支持。陛下原話是,凡事不可一知半解,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也不是世家們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既然要論,就要舉國而論,只一方一言,是代表不了天下百姓的。”

姜參一聽實在是服了楚昭了啊,這麼一個深謀遠慮的主兒,要跟她作對的世家們反倒幫了她一把,既開言論,由她做起,這樣一來,天下的風氣必將一改。

已經一把老骨頭的姜參真是覺得能遇上楚昭這樣的明主,實是三生之幸啊!

“走,我們出去看看。”姜參擡腳要出去,對頭們一看姜參要走,立刻攔住,“姜先生這是要去哪裡?”

姜參冷冷一笑,“外面來的都是冀州的百姓,諸位不妨出去聽聽他們都想說什麼。”

直言外面來的是什麼人,實在讓他們一愣,姜參不再停留,走了出去,果然看到門口擠滿了百姓。

“出來了,出來了!那是姜先生,是我們大昭的宰相,那邊,那邊都是不支持陛下的世族們,大傢伙,扔他們。”有人那麼一喊,百姓們手裡的雞蛋菜啊,全都給扔了過去,兩邊走出來的人,待遇完全不一樣,以韋佗爲首的人們被雞蛋菜葉弄了一身,說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滾出我們冀州去!”砸完雞蛋菜葉之際,百姓們叫喊。

“對,滾出冀州,不對,是滾出我們大昭,滾出大昭去!”

有人補充了一句,是哦,楚昭已建大昭朝,如今該稱大昭纔是。

“對,滾,滾出我們大昭,滾出去!”

韋佗等人都要氣瘋了,他們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待遇,竟然被這一羣他們看不起的賤民給砸了一身的雞蛋菜葉,可惡,可惡之極。

“把這些賤民給我們轟出去,轟出去!”韋佗指着百姓們面露猙獰。

“賤民罵誰?”一個聲音傳來。

“賤民,他們都是賤民,都是!”韋佗根本沒有在意是誰問的話,順口就那麼答了,但是已經有人叫喚道:“陛下!”

一聲一聲疊起喚着陛下,陛下!韋佗一個轉身,只見楚昭一身墨衣自樓上走了下來,目如寒冰地看着他。

“韋先生,朕敬你是名門之士,原對你多有企盼,沒想到韋先生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賤民,何人爲賤?難不成韋家生來就是高高在上?韋家的今時今日,都是天所賜?那麼昔日韋氏自寒門而起,與前朝共建大好河山,因而令韋家崛起,你韋氏的祖宗,也是這麼視百姓爲賤的?”楚昭言之不善地問,並不需要韋佗的回答。

“你身上穿的綾羅綢緞,腳下踩的靴子,肚裡吃的米飯菜肉,哪一樣不是這些百姓一針一線做出來,一滴汗一滴水澆灌而得的。你既覺得他們賤,吃着他們做的,種的東西的你,又是怎麼樣?”

“陛下!”姜參喚了一聲,不過是提醒楚昭給韋佗留點臉。

楚昭斂了寒霜,轉向下面同樣叫她驚得反應不過來的百姓,“諸位,遠來皆是客,他們都是朕請到冀州的客人,我們冀州的待客這道可不是這樣的,否則你們與他們又有何異。”

“朕既許了他們暢所欲言,待他們如你們亦是一樣,但若指出朕之不是,對而改之,無則加勉,只有這樣,將來朕才能帶領百姓們過上更安樂穩定的日子。”楚昭張開雙臂,“朕希望大昭無不可說之言,無論是誰,過當指出,功而贊之。暢所欲言,並不是只是一句空話。”

“百姓無禮,對諸位先生有所誤解,朕代他們向諸位賠罪了。”說完百姓之後,楚昭回頭跟韋佗等人賠罪,韋佗被楚昭罵得無可反駁,站在他身後的人們吶,先是被百姓砸了一通,又被楚昭這樣突然的出現嚇了一通,再叫楚昭這樣客客氣氣地賠罪,已經有人避開了。

“早便聽說陛下頗得民心,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原本反對楚昭的人吶,十數日的爭論下來啊,已經有人動了心,再加上親眼見到楚昭是如何得民心的。

楚昭道:“百姓都是老實人,誰待他們好,待他們不好,他們心裡都有數。”

“諸君遠道而來,是爲楚昭,楚昭銘感五內,爲帝王是順民心,亦應時勢。諸位數日爭論,朕在上面從頭聽到現在,諸君言之,朕亦有一言。朕雖一介女流,可朕今日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你們不服朕稱帝,除了朕之女子的身份,又有何可言?”

“朕八歲隨兄長出京,彼時冀州是災民之地,朝中無人願往,亦無人願救百姓於難。那時楚家,兄長傾楚家之財,買糧食,收藥材,朕記得那個時候除了阿孃的嫁妝,楚家窮得只剩幾十兩的銀子,眼看兩千的部曲都要養不起了,朕興鹽田以鹽販運兗州,豫州,這才撐過了難關。”

“之後冀州以鹽利而興,得先朝皇帝之許,徵部曲以備海盜。冀州之內,世家見楚家壟斷鹽利,與海盜勾結意趁阿兄不在渤海之際殺朕全家。那一年,朕十二歲,朕全殲了海盜,想必諸位都曾聽過,那時相信沒有幾個吧。”

“陛下當初殺海盜之時,我們都曾見過,若不是陛下早有先見之明,我們早就死在海盜手裡了。”下面已經有經過那些事的百姓高興地爲楚昭作證。

“還有後來全殲海盜呢,也是刺使大人不在的時候,陛下領部曲殺得海盜片甲不留。從那以後,爲亂我們冀州的海盜都叫陛下殺光了,冀州再無海盜。”

一連串的附和,冀州的世居之民,很是與榮有焉。

楚昭道:“諸位記朕之功,亦不忘朕的兄長,朕很高興。很多人會說,沒有朕的兄長就沒有朕的今日,說得一點都沒有錯。但在兄長被暗殺之後,朕所得的一切都是朕拼過來的。如果兄長在,這個帝位非兄長無疑,但是,朕與兄長親手打下的江山,朕絕不可能拱手讓給任何人。能從朕手裡搶得江山的人,成王敗寇,朕無話可說。但是,只憑諸君一張嘴皮子就想讓朕當不成這個皇帝,諸位若有這樣的本事,今天稱爲陛下的就是諸位,而不是朕了。”

“古書從無女子不可爲帝之說,朕想,古往今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能容你們這樣指着鼻子罵的吧,朕雖爲一介女流,卻做到了男人做不到的事,難道朕還沒有資格當這皇帝嗎?”楚昭一眼看了過去,直叫一干人心驚不矣。

一直都覺得哪裡不對勁的人們,聽到楚昭的話總算是明白了,敢情楚昭不僅是借他們揚名,更借他們顯示她的氣度。

臉疼嗎?疼得厲害,再疼那也得認了。

“諸位近半旬的爭論,朕已經命人抄錄且印刷成書,取之爲論帝。諸位精闢所言,朕將讓人刻石錄經,就放在這萬書樓外,往後千秋萬代,石不倒則各位之言亦隨此石流芳百世,也不負諸位嘔心瀝血。”楚昭又再說話,刻石錄經,那是多少儒士文人可遇不求之夢想啊!

楚昭這麼大的手筆啊,被人罵了還不要緊,還讓人刻石錄經,叫千秋萬世都知道,如此心胸氣度,誰能不服氣啊!

反正韋佗身後一半的人已經朝楚昭作一揖,“陛下心胸開闊,吾等願爲陛下效力。”

這不得不說正是楚昭想要達到的另一個目的。

“凡有才者,不論家世,身份,地位,查實三代無德行不恭者,凡過科考者均以錄之。”楚昭指出她的用才之道,“昔日只論家世,不論人品德性,以至世家壟斷,寒門之士,有能之人而無能爲之。朕之大昭,將改這靡靡之風,凡有能之士,朕必用之。”

“陛下聖明!”楚昭在此時放話,誰人聽了不激動啊。一片稱拜之聲。

高明再次出列道:“陛下,此樓新建,又爲諸家爭論這地,還請陛下爲此樓命名。”

剛剛建成的大樓沒有命名卻已經用在了決定大昭建立,甚至影響了未來大昭的走向之言論,高明迫不及待地想讓楚昭取個好名字。

楚昭回望這三層高的樓,“此樓,便取名爲謹身樓吧。”

“聖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爲本,見此樓而憶其身,身正乎?爲人子身不正,負父母乎?爲臣者身不正,負君乎?爲官者身不正,負百姓乎?窮盡一生,不負天下不負卿,不負父母不負君。”

楚昭之言,聽得人更是心生澎湃啊,不負天下不負卿,那是爲君臣之言,不負父親不負君,是爲子爲臣所言。

“萬望諸君謹身,百年之後,問心而無愧!”楚昭與諸君而言。

“請陛下提字!”高明早就準備好一應物甚,楚昭的話音而落,已經捧着匾走來,放在楚昭的面前,楚昭執筆,謹身樓三個字落成。

都說字如其人,楚昭的字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楚昭今纔不過十七歲的年紀,竟然寫得這樣的一手好字,可見她往日也是勤奮好學者。

“諸位遠道而來,若想留在冀州的只管留下,明年三月,朕即於冀州開考選仕,有心者可以報名參考,一經錄取,必任賢而用。要走的就到萬書樓裡領行腳費,朕不強求。”楚昭該說的都說完了,還不忘表示她不會強人所難,想要留在冀州的就留,想走的那就走,她還會高高興興地送他們離開。

“多謝陛下!”已經有人道謝。

楚昭點了點頭,一旁已經有人高喊,“陛下回宮!”

“恭送陛下!”存在感涮完了,楚昭是大勝而歸,但今日楚昭所言,一字一句均被記入史冊,千百年後,提起這位昭華女帝,爲君爲臣者,無不豎起大拇指來,不僅佩服其胸襟,亦爲其深謀遠慮而折服。

古往今來,唯有此君雖爲女兒之身,卻開言論之先河,大昭因此而建朝近千年,後世孫子,願效其者反爲奸人所用,痛失江山,卻是後話。

128章 藥坊爭權262章 兩國比試138章 太尉來訪152章 遷都長安132章 兗州歸附189章 挑選伴讀021章 楚敏找茬065章 郡守慘死276章 同歸於盡004章 四腳朝天043章 好好玩玩206章 小國試探238章 不吝教導015章 阿兄升官200章 一查到底164章 諸相爭議159章 出逐韋佗149章 揚州事畢258章 借糧救急091章 楚衛和離228章 女帝心思178章 你我決擇207章 水軍之敗170章 何爲武堂269章 柴景爲相115章 爭鋒相對237章 開創蹴鞠131章 殺雞儆猴202章 楚昭賜藥163章 女科打算207章 水軍之敗032章 誰更聰明179章 冀州來人219章 遷入皇陵120章 楚昭鬆口152章 遷都長安083章 廝殺一場009章 捉周趣事006章相府宴請093章 阿兄愁事188章 要選伴讀058章 一語驚醒236章 楚昭論民198章 刑部大牢146章 求仁得仁012章 兄妹相處014章 兄長打算026章 楚章變故084章 楚昭被擄228章 女帝心思004章 四腳朝天223章 付出代價268章 萬邦來朝228章 女帝心思238章 不吝教導078章 準備離京252章 敬酒之人094章 柴景上門123章 冀州血夜164章 諸相爭議100章 媚娘其人056章 楚昭揍人196章 楚宸挨罰212章 柴家之人076章 當堂對峙144章 親征徐禹246章 身世披露151章 家常一二207章 水軍之敗177章 激勵上進250章 戰事再起057章 皇帝召見122章 血染梁州132章 兗州歸附186章 昭華之律071章 楚章死了263章 借糧要求169章 樁臺比試248章 百家所求098章 追殺海盜097章 血洗鹽田114章 自相殘殺124章 靈堂鬧劇171章 鴛鴦交頸016章 孃舅鍾鬱193章 擒住賊人195章 涉案之人009章 捉周趣事031章 一唱一和087章 至平原郡111章 你來我往061章 柴景作證042章 憶事論今203章 齊淮之懼270章 荊州水災069章 將計就計003章 所謂神童061章 柴景作證213章 寶藏歸屬143章 海納百川
128章 藥坊爭權262章 兩國比試138章 太尉來訪152章 遷都長安132章 兗州歸附189章 挑選伴讀021章 楚敏找茬065章 郡守慘死276章 同歸於盡004章 四腳朝天043章 好好玩玩206章 小國試探238章 不吝教導015章 阿兄升官200章 一查到底164章 諸相爭議159章 出逐韋佗149章 揚州事畢258章 借糧救急091章 楚衛和離228章 女帝心思178章 你我決擇207章 水軍之敗170章 何爲武堂269章 柴景爲相115章 爭鋒相對237章 開創蹴鞠131章 殺雞儆猴202章 楚昭賜藥163章 女科打算207章 水軍之敗032章 誰更聰明179章 冀州來人219章 遷入皇陵120章 楚昭鬆口152章 遷都長安083章 廝殺一場009章 捉周趣事006章相府宴請093章 阿兄愁事188章 要選伴讀058章 一語驚醒236章 楚昭論民198章 刑部大牢146章 求仁得仁012章 兄妹相處014章 兄長打算026章 楚章變故084章 楚昭被擄228章 女帝心思004章 四腳朝天223章 付出代價268章 萬邦來朝228章 女帝心思238章 不吝教導078章 準備離京252章 敬酒之人094章 柴景上門123章 冀州血夜164章 諸相爭議100章 媚娘其人056章 楚昭揍人196章 楚宸挨罰212章 柴家之人076章 當堂對峙144章 親征徐禹246章 身世披露151章 家常一二207章 水軍之敗177章 激勵上進250章 戰事再起057章 皇帝召見122章 血染梁州132章 兗州歸附186章 昭華之律071章 楚章死了263章 借糧要求169章 樁臺比試248章 百家所求098章 追殺海盜097章 血洗鹽田114章 自相殘殺124章 靈堂鬧劇171章 鴛鴦交頸016章 孃舅鍾鬱193章 擒住賊人195章 涉案之人009章 捉周趣事031章 一唱一和087章 至平原郡111章 你來我往061章 柴景作證042章 憶事論今203章 齊淮之懼270章 荊州水災069章 將計就計003章 所謂神童061章 柴景作證213章 寶藏歸屬143章 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