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章 冀州來人

驛站的一場火,退怯的人不少,被激起戰意的人更不少。

不過,聽說到了長安竟然還有返回各州的人,不少人心裡暗樂,吳用是諸相中相對定力要差些的人,政事堂前,都是自己人,吳用便將憂慮說出了,“陛下,各州參考的女子離開長安的不少。”

“大浪淘沙,剩下的是精華。區區一場火就能嚇退的人,你覺得能順利考過女科嗎?”楚昭的心態,實在讓哪怕已經年過花甲的姜參都十分佩服。

驛站的大火,無論是天意還是人爲,很多人覺得不是一個好兆頭,偏偏楚昭卻沒有這樣想,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幫她篩選人的機會。

“所謂的各州女子,冀州、幽州、雍州三州的人,還沒到吧。”楚昭突然提醒地說了一句,吳用猛地擡起頭來看向了楚昭,楚昭氣定若閒,蕭其陳不禁感嘆,果然這位女帝從來都不打沒把握的仗,謀定而後動,實上上帥者。

“陛下,九郎回來了。”阿巧小步走來,稟了楚昭一聲,楚昭一笑,“朕算着日子是該到了。讓他進來,正好跟諸位大人彙報彙報冀州的情況。”

能讓阿巧稱之爲九郎的只有鍾善,鍾家九郎,楚昭的表侄。自大昭建後,鍾善一直都在冀州,沒有隨遷都而至長安,一恍一年多了,如今他的歸來,莫不是領了什麼命?

一會兒的功夫,各人的心思迴轉。而眼下大昭最要緊的事莫過於女科。

冀州,幽州,雍州,鍾善自冀州而來,三州的女眷未到,難道……

聰明人已經想到,鍾善一身戎裝走入,跪下一拜,“參見陛下。”

“起來吧,見過諸相。”楚昭一副引見的模樣,已經長成了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鐘善笑着衝諸相見禮,“見過諸相。”

七人皆是還以一拳,鍾善是鍾鬱之後,楚昭對鍾家的感情,還有宮中的太后在,不管是誰都不敢怠慢鍾氏之人。

“給朕帶了什麼好消息?”楚昭笑着詢問,鍾善高興地道:“什麼都瞞不過陛下。陛下下令開女科,冀州,幽州,雍州的女子皆涌躍報名,臣護送三州的女學子進京,共計兩百七十六名。”

一片倒抽,僅三州的人數,比十州之和都要超過一半。楚昭聞之愉悅地笑了。“這是今年以來,朕聽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陛下,三州的女子風聞驛站火起,聯名上奏,請臣奉於陛下。”鍾善從懷裡掏出了一個摺子,阿巧看了楚昭一眼,從鍾善的手裡接過奉上。

楚昭翻閱手中的摺子,嘴上的笑意不減,心情之愉悅,可見心情好極。

“諸位大人都看看。”楚昭看完了,將摺子遞出,阿巧再次將摺子送到姜參的手裡,姜參看完了轉於另外六人之手。

“怎麼樣,朕說過,天下的女子,也有不輸給男人的氣度和胸懷,能寫出這份摺子的人,難道不比一天到晚只會吵嚷着陰陽顛倒,牝雞司晨的人要得用?”楚昭站了起來,說是問,不如說是敲定她的想法,烙在他們的心上。

姜參輕輕一嘆,“陛下太急了。”

“朕若不急,再過幾年,天下若定,人皆思定,再起女科,只怕你們都未必會支持朕。況且,朕開女科,難道不是爲了天下朝局的安穩,朝中缺人,你們個個都是一個人頂兩個,更不要說下面的各州各縣了。世家想用人來逼朕,朕若是服了軟,科舉選士形同一個笑話,朕無路可退。”楚昭說得直白,七相之中的三個都不禁縮了縮脖子,說句不中聽的話,楚昭也是被逼的。

“陛下其實只要服一服軟,事情就不必鬧到這樣的地步。”

“朕爲什麼要服軟,關乎天下千秋萬代之事,朕一但服了軟,將來他們都以爲只要聯合起來就可以讓朕服軟,一而再,再而三,你們說說,以後這天下,是誰的天下,與前朝那般又有何異?”齊淮的話纔剛落下,楚昭已經反問了回去。

楚昭道:“朕也是世家出身,雖然朕出生時的楚家,空有一個楚姓,卻沒有半點世家的儀態,但是,朕幼時也隨阿孃出入過世家,世家們的心思,朕並非不懂。”

“想要世祿世卿,又想不勞而獲,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彷,哪有那麼好的事。”楚昭毫不掩飾她對世家的不屑,不過那話太粗了一點,姜參咳了一聲提醒。

“好了先生,話粗不理粗不是,你也別計較那麼多。”楚昭還能不知道姜參的意思,話粗理不粗的,就是這樣。

“陛下是天子,理當注重儀言儀容。”姜參豈是輕而易興地放過楚昭。

楚昭道:“朕很注意。當了皇帝也是一個尋常人,氣極了還不許朕說一句很具有代表的話,先生難道有別的好說法?”

姜參早先年就已經領教了楚昭的歪理,如今楚昭成了皇帝,就更是歪理一通。他想教訓,還得要諫,諫又不能常諫,否則楚昭這皇帝的威嚴何在。

“有三州的女學子到,朕心裡的大石就放下了,諸位,準備準備,二月初,立刻開考吧。”科舉開考的日子一如往年,貢院早就收拾好了,有所不同的是這一回開了女科,男女分考,雖然考場都在一塊,考試的內容都一樣。

但是,女科是第一回,楚昭雖然說了不分男女而考,可是人數不是心裡沒譜嗎?準備起來,個個都不知道該怎麼準備。

“陛下,問策當如何?”考題都商量得七七八八了,但是,問策的題目是現在出,還是考試的當場再出?

楚昭道:“何必急着問題,問策是在最後一場,到時候,朕會把策題送過去的。”

換句話說,楚昭是打算把這道題留到最後再出,也是讓所有人都無處猜題,畢竟誰都不知道楚昭心裡想什麼,又會出什麼樣的題。

“臣等明白。”此次主持科考的是姜參,衛九,韋尚任三位,餘下的由禮部安排,考題是集七相和六部出的題,楚昭看過一眼,隨後將所有的題目封了出來,就鎖在楚昭的殿內,這些考卷,直到開考纔會拿出來。

昭華二年二月初六,開女科於貢院,凡參考之子,無論男女俱於貢院,試卷內容,一視同仁,由禮部主持,禁衛把守,三步一崗,五步一站,女科守衛,較於去歲更顯嚴密。

隨着貢院內的鐘聲落下,貢院上鎖,所有人不得出入,爲期三日的考試,至此開始。

此次的女科,至此開了女子應試之先例,亦隨楚昭這位亙古未有的女帝而載入史冊。

人人都等着這一次科考的成績出來,以天下爲籌碼開局的女帝,此時卻悠閒地和鍾氏呆在屋裡下棋說話,外面齊冶正高高興興地修剪花草,一派愜意。

到最後一日的問策,題目由楚昭所出,衆目睽睽之下,楚昭提筆寫下,禮部封卷,送入貢院,將那問策之題公佈於衆。

民生二字高掛於貢院,沒有提示,沒有任何的側注,就這樣的兩個字,衆人看了都傻眼了,民生,這題該如何答,怎麼破?

科考由楚昭開的先河,早前用於冀州,那是小面積的運用,楚昭登基之後一統了天下,便在天下推廣,而今更是大昭推行科舉的第二年。

所以根本沒有舊例可尋,也不知道楚昭這民生二字究竟問的是什麼?

交白卷是萬萬不能的,不管對不對,必須要寫上!懷着這個念頭,有人揮筆如灑,有人皺起了眉頭,發愁着寫,磕磕絆絆的,總是要寫滿了一張紙。

比起之前的考題,雖然第三天問策只與民生有關,偏偏這又是最叫人絞盡腦汁的。

時辰到,各學子交卷,封卷,禮部派人將所有的考卷鎖好,立刻將批卷的人都弄進考場來,必須在最快的速度內將卷子改出來。

封卷,連人的名字,貫籍全都封得嚴嚴實實的,凡閱卷只看內容回答,也是避免了作弊的嫌疑。

“閱卷要幾日?”楚昭悠閒之餘,該關注的也關注,姜參也作爲改卷之人,聽到問話答道:“需得五日。”

楚昭看了姜參一眼,姜參忍了忍道:“陛下總不會希望錯過了有能之人。”

“辛苦先生了。”選了姜參和衛九還有韋尚任作爲主考官,衝的就是這三位的名氣,想必能入他們三人之眼的,甭管是男的還是女的,總不會再有諸多爭議。

五日,五日的時間,楚昭很耐心地等着。

姜參對楚昭這位學生跟皇帝實在是頭大的很,想的一出是一出的,封卷改卷這樣杜絕人作弊的法子都想出來了,還讓考官在改捲上簽字,總的一句話,就是不會落人口實。

一張又一張的卷子改好了,名次也排好了,姜參、衛九、韋尚任三人都過了幾回目,與衆人商議好了一概的名次,好,一同送到楚昭的宣政殿。

那麼厚厚的幾疊卷子,是由墨軍捧上來的,楚昭一看笑了,“既然卷子出來了,傳三省六部,所有官員上朝吧。”

鬧出那麼大的動靜,不過是看看考卷而矣,至於嗎?

至於!楚昭可是以天下爲賭注的,這一次的試卷,關係着此後大昭朝的政局,天下究竟是楚昭的天下,還是世家們的天下。

姜參這會兒已經無力阻攔楚昭做什麼,他也攔不了。

卷子放在那裡,還是沒開封的,姜參和改卷的人不知道第一名是誰,楚昭也同樣不知道。

得詔的諸臣聽說試卷已經改好了,楚昭讓他們即刻進宮,當衆拆卷,公佈排列名次,馬不停蹄的趕緊進宮。

楚昭坐在上面,人接踵而來,一看人到齊了,楚昭道:“都知道朕爲何此時召你們入宮了。既然人到齊了,拆卷。平之,記好了!”

武平之這位禮部尚書立刻拿好了準備的紙筆,楚昭道:“齊卿辛苦些,拆拆卷報名次吧。”

“諾!”得令的齊淮豈敢不聽,應聲而上,拿了放在地上一大疊的卷子起拆,第一眼看到那名字,性別,齊淮心都要跳出來了。

“第一名,冀州渤海人氏,女,鐘意,字如之。”齊淮再被嚇到也是要老老實實地報出名啊!可是聽到這名字,一片譁然,“陛下,這卷子怕是有問題吧。”

鬧事的人從來不少,這不才剛唸了一份,立刻有人質疑了。姜參皺起眉頭道:“閣下慎言,自從各人的手中收了卷,我們改卷之時俱不知作卷何人,只安文章的優劣來判定,閣下說有問題,是在質疑老夫和所有主持此次主考的人嗎?”

用不着楚昭說話,姜參立刻就懟上了。此事關係名節,姜參又是問心無愧的人,豈容人污衊。

“所有批卷的人,每張捲上都有批卷人的署名,另外還有這三大主考官的簽字,一應名次,絕無徇私的可能。”姜參出聲了,韋尚任也義正嚴辭地出面說明。

另外的衛九也在虎視眈眈,還有人敢質疑他們這次閱卷的只管開口,他們懟不死他們纔怪。得,楚昭果然不是隨便任人欺負的人,看看吧,用不着她出面,世家之中的代表人物韋尚任,衛九已經挽着袖子準備跟他們幹嘴仗了,姜參這位寒士,既是楚昭的先生,豈有不幫楚昭之理。

“繼續!”一看沒人吱聲了,楚昭再次下令讓齊淮繼續,齊淮內裡捂臉,坑啊坑,一個個想跟楚昭鬥,想鬥最起碼你也要帶點腦子啊!

看看人家楚昭,爲了不落人口實,連卷都封了,誰都不知道寫卷的人是誰,還讓改卷的人在卷子下面簽字,既讓人不能作弊,何嘗不是也讓改卷的人三思,千萬別爲了一點點不該存的念頭,落了把柄。

“第二名,冀州章武人士,女,姬悅,字興之。”齊淮拆下又一份的卷子,念出上面的貫籍和名字,媽啊,又是女的,又是冀州人士,到底冀州除了出了一個女帝外,是要打算再出多少驚世駭俗的人?

死寂一般,剛剛表示異議的人已經被姜參跟韋尚任拍老實了,齊淮只好接着一個又一個地往下念,武平之這位記錄的人,高興地握着筆,臉上的笑意怎麼都藏不住。

是啊,武平之也是冀州人,冀州出的成績好的人越多,他就越高興,別管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人就行。

085章 柴景相救075章 弒父之罪041章 陳年舊事248章 百家所求021章 楚敏找茬213章 寶藏歸屬210章 偶遇熟人265章 柴景堵人070章 朝中爭執111章 你來我往054章 鍾氏訓女128章 藥坊爭權261章 自薦少年162章 昭立皇后010章 兄長禮物216章 大義滅親127章 決心已定114章 自相殘殺051章 所謂見鬼052章 配合無間215章 開啓寶藏125章 楚茂生懼217章 水落石出023章 被教育了018章 婚事已定269章 柴景爲相152章 遷都長安016章 孃舅鍾鬱260章 皆爲朋友260章 皆爲朋友084章 楚昭被擄126章 奪回雍州154章 帝夫何何004章 四腳朝天125章 楚茂生懼031章 一唱一和274章 母子爭執258章 借糧救急202章 楚昭賜藥138章 太尉來訪251章 楚宸殺人134章 冀州之亂112章 鍾鬱之死222章 舉子打架243章 大獲全勝062章 玩具製作188章 要選伴讀101章 琉璃進京232章 公平競爭151章 家常一二161章 再催立後219章 遷入皇陵210章 偶遇熟人171章 鴛鴦交頸209章 一場鬧劇095章 礦山交易139章 人心異動107章 長嫂有喜006章相府宴請175章 殘酷真相167章 正式拜師027章 鍾氏出手203章 齊淮之懼068章 脣槍舌戰259章 單于仰慕092章 垂釣老者082章 我要練兵071章 楚章死了203章 齊淮之懼197章 幕後之人031章 一唱一和055章 周氏生辰218章 都是巧合062章 玩具製作169章 樁臺比試166章 胡攪蠻纏117章 終歸冀州272章 楚昭昏倒254章 閒中取樂116章 繞路梁州064章 梁州遇刺209章 一場鬧劇131章 殺雞儆猴016章 孃舅鍾鬱214章 錯綜複雜019章 楚愉哀求270章 荊州水災109章 天下大亂169章 樁臺比試265章 柴景堵人214章 錯綜複雜220章 倡議側卿009章 捉周趣事007章 神童其名170章 何爲武堂186章 昭華之律146章 求仁得仁275章 逼宮要位228章 女帝心思133章 吏部之職
085章 柴景相救075章 弒父之罪041章 陳年舊事248章 百家所求021章 楚敏找茬213章 寶藏歸屬210章 偶遇熟人265章 柴景堵人070章 朝中爭執111章 你來我往054章 鍾氏訓女128章 藥坊爭權261章 自薦少年162章 昭立皇后010章 兄長禮物216章 大義滅親127章 決心已定114章 自相殘殺051章 所謂見鬼052章 配合無間215章 開啓寶藏125章 楚茂生懼217章 水落石出023章 被教育了018章 婚事已定269章 柴景爲相152章 遷都長安016章 孃舅鍾鬱260章 皆爲朋友260章 皆爲朋友084章 楚昭被擄126章 奪回雍州154章 帝夫何何004章 四腳朝天125章 楚茂生懼031章 一唱一和274章 母子爭執258章 借糧救急202章 楚昭賜藥138章 太尉來訪251章 楚宸殺人134章 冀州之亂112章 鍾鬱之死222章 舉子打架243章 大獲全勝062章 玩具製作188章 要選伴讀101章 琉璃進京232章 公平競爭151章 家常一二161章 再催立後219章 遷入皇陵210章 偶遇熟人171章 鴛鴦交頸209章 一場鬧劇095章 礦山交易139章 人心異動107章 長嫂有喜006章相府宴請175章 殘酷真相167章 正式拜師027章 鍾氏出手203章 齊淮之懼068章 脣槍舌戰259章 單于仰慕092章 垂釣老者082章 我要練兵071章 楚章死了203章 齊淮之懼197章 幕後之人031章 一唱一和055章 周氏生辰218章 都是巧合062章 玩具製作169章 樁臺比試166章 胡攪蠻纏117章 終歸冀州272章 楚昭昏倒254章 閒中取樂116章 繞路梁州064章 梁州遇刺209章 一場鬧劇131章 殺雞儆猴016章 孃舅鍾鬱214章 錯綜複雜019章 楚愉哀求270章 荊州水災109章 天下大亂169章 樁臺比試265章 柴景堵人214章 錯綜複雜220章 倡議側卿009章 捉周趣事007章 神童其名170章 何爲武堂186章 昭華之律146章 求仁得仁275章 逼宮要位228章 女帝心思133章 吏部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