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碩果僅存

bookmark

以一個慵懶的姿勢在躺着,手裡優哉遊哉地翻看着一份奏章,依照慣例,重臣去世之前,只要有機會,都會準備一份遺表,趙匡胤自然是有準備的,因此他的遺陳十分完整地呈遞到劉皇帝手裡。

不過,此前也不知劉皇帝在忙什麼,一直沒有閱覽,如今抽得點閒暇,翻開一番,看看趙匡胤臨死前有什麼好說的。

結果呢,並不是那麼讓人滿意,趙匡胤的遺奏,寫得比較平順,並沒有什麼太吸引人的地方。不像王樸、魏仁溥等大臣,還要對時弊做出一番鍼砭,對朝廷事務提出最後的進諫。

而趙匡胤只是對自己的一生做了個簡要的總結,再就是違心地對劉皇帝的恩賞厚遇表示感謝,最後對劉皇帝與大漢社稷做了一番祝願,僅此而已,普通以致乏味。

放下手中的遺奏,劉皇帝陷入一陣深沉的思考,然後搖了搖頭,也沒什麼好說的了......當然,劉皇帝還收到皇城司關於趙匡胤死前的一些活動與行爲,包括那名“意外”死亡的宮女,在劉皇帝看來,趙家兄弟並不像表面上那般安分,即便是趙匡胤。

尤其是,一想起趙匡胤與那些軍中宿將稱兄道弟的情況,劉皇帝的猜忌之心就無法遏制,還想搞“義社十兄弟”?

不過,逝者已矣,死了就好,也去劉皇帝一塊心病。沒有趙匡胤的趙家,威脅自然大減,至於上躥下跳的趙匡義,不得不說,劉皇帝只是欣賞其政治才幹,把他當個工具人看待。

真要說有多忌憚,那就顯得太高看趙匡義,至少趙匡義對於軍隊是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的,那些與趙匡胤親近的軍事勳貴,可不是那麼容易馴服的,他們對趙匡胤這個一刀一槍打出威名的統帥服氣,卻不可能輕易接受趙匡義遞去的橄欖枝,就靠一個弟弟的身份,顯然不可能,就是兒子也未必。

而觀趙匡義在治喪期間的表現,一副趙氏家長的做派,意圖繼承趙匡胤留下的福廕,但那些政治資源可不是那麼好整合的。

一個政治勢力最核心的人員走了,其凝聚力顯然是會下降的,繼承者若沒有足夠的威望與手腕,甚至能搞得崩潰,所謂樹倒猢猻散,大抵如此。

當然,以趙匡義的手腕,繼續扛起趙家這面旗還是足夠的,但要像趙匡胤在世時那般穩如泰山,顯然還有待觀察。

劉皇帝也聽說了,在趙匡胤的靈堂上,党進等一干侯伯與驕兵悍將,是痛哭流涕,哭得死去活來,跟死了親爹一般,甚至有哭暈過去的......

不過,對於現如今的劉皇帝而言,對趙匡義的猜忌,或許只剩下本能了,那來自於記憶深處的戒心,畢竟,若以原來的世界線做參照,趙匡義是當世活着的人中,唯一具備“真龍”氣運的人了。雖然有些玄學,卻能反應出老皇帝最真實的心態。

“官家,壽國公請求覲見,殿外候詔!”深沉的思慮並沒有持續多久,常侍又匆匆趕來,有些侷促地稟道。

在劉皇帝身邊伺候的人中,除了喦脫之外,沒有任何人能有自如的表現,一個個都謹小慎微的。一是因爲習慣的原因,二則是劉皇帝自認爲的“隨和”在內侍們眼中只是喜怒無常。

而聽到李少游回京了,劉皇帝人都坐了起來,老臉上立時綻開笑容,難掩喜色,當即吩咐道:“快請他進來!”

劉皇帝顯然是一個複雜的生物,越是年老,其矛盾特性也就越發突出。一方面,性情古怪,猜忌心重,常做杞人之憂,懷疑一切人事,精神上的疾病實則是越發深重的。

但另一方面,卻也更加念舊了,當然,針對一些特殊的人,比如雍王劉承勳、徐王劉承贇,壽國公李少遊這個玩到大的心腹股肱,也在特殊之列。

自卸任武德使後,李少遊大部分時間都在地方任職,從來不失方面重職,封疆大吏,大漢那幾十道,幾乎有三分之一他都擔任過,其中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京畿、河南、河北、河東這樣的中原腹地,替劉皇帝牧養着帝國的統治核心地盤。

對李少遊,劉皇帝的感情自然是很深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連他的皇子龍孫們都比不上。因此,對於歸來的李少遊,劉皇帝的喜悅之情自然溢於言表。

只是頃刻的功夫,李少遊便進入殿中,熟悉的身影進入眼簾的第一刻,劉皇帝便有些急衝衝站起來,走上前去,不讓他行禮,便抓住他的手,親切地喚道:“遊哥,快快免禮!”

不過,面對劉皇帝這般親近的表示,李少遊卻保持着謹慎,還是鄭重地行了個禮:“禮不可廢!老臣參見陛下!”

見他這副謹慎得體的模樣,劉皇帝也不在意,仔細地打量了他兩眼,不由感慨道:“回來便好!來看看朕,朕就夠高興了!”

聽劉皇帝這麼說,李少遊心中浮現出一種怪異感,他是從關內道任上回來的,還是被劉皇帝特地召還,劉皇帝這麼說,就好像是他專門回來覲見的。

壓下心頭的一絲波瀾,李少遊恭敬應道:“許久不見,老臣對陛下也甚是想念,不知陛下近來可好?”

“好不了!”劉皇帝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都不說場面話客套一下,不加掩飾他對如今朝廷的不滿:“近來事務繁多,朝廷爭議不斷,吵得朕耳朵嗡嗡直響!”

“是爲了稅改之事?”李少遊問道。

劉皇帝沒有作話,而拉着他一起坐下,又那麼直勾勾地盯着李少遊看。李少遊沒有穿朝服,衣着比較素,只是一身黑錦,隱隱還帶着些煙塵氣。

劉皇帝問道:“去榮國公府拜祭過了?”

李少遊頷首,道:“聽聞榮公辭世,順道去進了一炷香,聊表哀思!”

劉皇帝嘆道:“乾右二十四臣,如今只剩下你和向星民了!老臣陸續凋零,碩果僅存,寥寥無己,你可一定要保重啊!”

劉皇帝說這話時,竟然有些動情,見到李少遊,眼淚花都彷彿要溢出來了。見狀,李少遊不由出言安慰:“陛下不要過於傷感了,還請以御體爲重!”

劉皇帝搖搖頭,指着李少遊同樣有些花白的鬍子,道:“你也增添了不少鬚髯啊!朕沒記錯的話,快六十了吧!”

李少遊比劉皇帝大了約四歲,也確實年近花甲,聞言,點點頭,應道:“有勞陛下惦念,明年,就將進入花甲了!”

“這可得好生操辦一番,屆時朕給你送一份大禮!”劉皇帝表示道。

“那老臣就先行謝過陛下了!”

“你子嗣繁多,是出了名的,如今有幾男幾女,幾孫幾女了?”

提及此事,李少遊有些不好意思,道:“老臣膝下,如今有子19人,女13人,孫子34人,孫女25人,重孫亦有7人了......”

聞言,劉皇帝不禁笑罵道:“你這老東西,也慣會生養,在此事上,朕可是遠遠比不上你啊!”

李少遊道:“陛下所出,都是皇子龍孫,天運所鍾,老臣所出,只是些凡夫俗子,不能相提並論。何況,這一大家子,供養起來,也頗爲不易啊......”

第180章 過鄴都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81章 行宮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57章 國滅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84章 不對勁!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7章 不允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章 臺懷之事第132章 進宮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45章 了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8章 侯益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92章 大調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33章 面聖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97章 剛愎依舊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676章 慘重第2章 分食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74章 善待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12章 整風第1694章 鹽州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410章 剋制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27章 不允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62章 奸宦昏主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98章 追捕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21章 瑤女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章 登聞鼓響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75章 少林寺
第180章 過鄴都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481章 行宮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357章 國滅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84章 不對勁!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27章 不允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章 臺懷之事第132章 進宮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45章 了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8章 侯益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92章 大調整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33章 面聖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97章 剛愎依舊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676章 慘重第2章 分食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693章 安西王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74章 善待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12章 整風第1694章 鹽州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410章 剋制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27章 不允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62章 奸宦昏主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98章 追捕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321章 瑤女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章 登聞鼓響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375章 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