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

bookmark

油燈燃燒釋放出的光芒,依舊不知死活地往劉皇帝臉上湊,陰影中的劉皇帝,氣息都粗重了許多,聽得一旁的喦脫心肝直顫。

觀察了好一陣,方纔試探着說道:“還請官家息怒,保重御體!似這等忘恩亂法之徒,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即可,實不值爲之介懷……”

嵒脫的勸慰似乎起了些效果,劉皇帝偏頭看了他一眼,沉吟幾許,方纔道:“你說,如康保貞事者,天下還有多少?”

“小的不知。”嵒脫已經被劉皇帝訓出陰影了,因此哪怕直接面對詢問,也不多嘴。

“是不知,還是不說?”

“小的不敢!”嵒脫猶豫了下,眼瞧着老皇帝面色深沉加重,還是糾結着道:“以小的之見,如康保貞者,或許只是獨此一例。畢竟,捨得耗費十萬貫,又如康家如此鉅富之家,直接影響到天官侍郎爲之張羅,能夠做到這些的人,全天下也沒有幾個……”

嵒脫心知,他這番話劉皇帝若是聽進去了,那康氏父子的下場或許會更加悽慘,乃至於整個康氏家族,都未必能有個好結果,畢竟前些日子才死了一個合川伯。

果然,劉皇帝語氣森然道:“一個小小的商賈,仗着點臭錢,膽敢把手伸到朝廷內部,干預朝廷官吏升遷選拔,這等人,豈能容之?”

嵒脫不敢接這話了,御桉邊安靜了一會兒,劉皇帝又輕聲呢喃道“以錢謀私,終究是有侷限的,然而那些以權謀私的呢?”

顯然,對這起桉子,劉皇帝關注的點絕不只表面上呈現的這點問題,他是很會聯想的。不過,以權謀私這種事情,是很普遍的,劉皇帝也早已習慣,只不過藉着個由頭,再搞一場整飭運動也是他下意識的行爲。

而劉皇帝思考得比較深的地方,則在於現行的官吏考覈標準及升遷途徑,除了康保貞這檔子事,劉皇帝總是難免往制度本身上去想。

一直以來,在用人標準方面,劉皇帝提倡的總是唯纔是舉,爲此不斷地加補丁,修辦法,完善朝廷對軍政人才的選拔制度。

如果說早期的時候,是懷着一定的理想與胸懷而踐行此道,那麼隨着在皇帝位置上坐久了,隨着對這個世界認知的加深,隨着對當下社會運行規則構建的深度參與乃至主導,劉皇帝的目標也在不斷變化,初衷早已背離,底線與下限也在不斷降低。

早在二十多年前,劉皇帝的所作所爲,便已不是爲了兼顧公平,一切的措施,根本目的是爲了鞏固皇權,維護統治,在官吏選拔任用、考覈升遷各項制度上的完善只是手段,限制一個過於集中的政治勢力、固化的階級派別則是想要達到的效果。

然而,事情往往是事與願違,治國尤是如此,不是新矛盾代替舊問題,便是好經念歪,這一點在劉皇帝幾十年的施政生涯中已有充分體現,基本可以說,他所施行的任何一項政策都不是完全按照他的預想發展運行的,也沒有任何一道政令能取得一個盡善盡美的結果。

康保貞桉,深層次地來講,又是對劉皇帝政策的一記打臉,也是一種提醒,具體體現在官吏選拔升遷的途徑上。

在這方面,劉皇帝一向是踐行選拔途徑多樣化、升遷考覈公平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漢在官吏的選拔與升遷上,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這套體系構建的初衷是爲了儘可能避免階級固化,在滿足上層權貴階級利益的同時,儘可能給予下層普通士民上升需求與空間。

早些年的時候,效果很不錯,大漢朝廷內部賢士雲集,衆正盈朝,其中有諸多普通庶族乃至平民出身的能才幹吏。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逐漸變了,大漢上層階層,包括流動性不弱的官僚階層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固化。

普通人再想爲官,那難度是呈現量級提升,競爭壓力也是空前增加。如今思來,當初的人才噴涌,那麼多喜人的“鯉魚跳龍門”實例,更主要的還是大環境的原因,早期的時候,朝廷裡外是整體缺乏人才,但凡有一技之長,都能在體制之內找到位置,獲取任用,但人才飢渴症一旦得到解決,屬於大漢的官僚階級體系完善,普通人再想往裡鑽,更多面臨的就是被拒之門外了。

眼下在大漢朝,想要當官,難度可遠遠高於前世公考,公考競爭激烈、比拼困難,但至少還有努力的可能,還有基本的公平,而在大漢更大的可能,卻是努力到最後,發現已然沒了攀爬的梯級。

別的不提,僅科考題目中佔比越來越重的一項實務,就能擋住天下九成的讀書人。畢竟,一般的讀書人,根本沒有實務實踐的機會,那些關於吏能經驗,對大部分讀書人而言只有一片空白。

早些年的時候,讀書人還能通過邊讀書、邊在地方官府爲吏充實經驗、鍛鍊吏能,那時候,對於一些清高的人而言,簡直是爲了大志折腰下作。

但如今,就連爲吏都不是想去就去的,天下太平了,社會穩定了,教育也恢復了,讀書人才在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後早已形成井噴之態。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對地方官府而言,也不缺做刀筆吏的人才,甚至於,爲吏都得搶着來才行,而這也逐漸發展成爲一個普通人邁入仕途最高的一道門檻。

過去,因爲劉皇帝提倡重實務這一條,引起來諸多非議,對於很多傳統士人而言,這樣的變革幾乎是無法接受的。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維護這一條了,理由還是拿着劉皇帝那套實幹理論。

在這層表象之下,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既得利益者們發現,實務考試簡直是爲了他們這些人量身打造的,對於權貴而言,不論在學識還是經驗上,他們的子弟絕對是碾壓普通學子的,也只有考實務,官僚的兒子繼續成爲官僚的可能才更大......

正因爲在後續的觀測中,劉皇帝發現了這個苗頭,纔在後續的升遷條例中,給了普通吏員直升命官的機會,每年吏部的升遷名單中,都有一項指標。

然而,這同樣有個前提,你得是吏,還得有出衆的能力,過硬的成績,否則一切還是空談。而康保貞走的正是吏轉官這一條路,倘若他們能做得更細膩些,更耐心些,吃相不要太難看,就算是皇城、武德,也是難以輕易察覺的。

劉皇帝一個“理想化”的考慮,使得大漢誕生了一套新型“九品中正制”,並且這一套,比唯出身論要高明得多,畢竟,“唯纔是舉”難道還不正確,還不公平嗎?這個道理,放在哪裡都說得過去,都能振振有詞。

對這些,劉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方面不願自打其臉,另一方面也沒有糾正的理由。相比於已經出現的階級固化,他更不希望出現一些只會奉聖人之言爲圭臬的書呆子,那於國無利,做學問他不管,當官還得真抓實幹。

對於當下的士林而言,他們的日子,一定程度上甚至比三代亂世還要難過,那個時候還能期待聖主誕世、撥亂反正,如今,隨着劉皇帝越當越久,他們那些人對國家的影響力也在不斷下降。

對於有產的士紳而言,進入朝廷比起普通人而言沒有那麼地難,但首先得端正思想,得做出妥協,這也是許多人最終的選擇,妥協之後,嚐到甜頭了,便是死命的維護......

同時,劉皇帝也有種破罐破摔的心理在裡邊,要固化,就當固個徹底,最好保證他劉氏的皇位能長長久久地傳承下去。

而這一點,劉皇帝有時候還是信心十足的,至少在他看來,只要大漢當前的體制能夠長久維繫下去,大漢的江山便能得到更多的延續。

畢竟,在“實幹優先”的認知不斷被強化推廣之後,大漢的官僚們,不論是貴族官僚還是庶族官僚,不管有多少根深蒂固的毛病,至少在剝削黎民黔首上,都會更加聰明、更有手段也更長久......

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89章 破財贖罪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769章 影響力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53章 兵臨刪丹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80章 賞功第117章 機會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96章 楊邠案(4)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93章 升遷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29章 遊市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053章 終章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7章 覆滅在即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32章 進宮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81章 功臣閣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這纔是感言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74章 根由在朝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39章 進退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84章 示警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4章 腹黑之謀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50章 蜀亡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38章 爭執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
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89章 破財贖罪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769章 影響力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53章 兵臨刪丹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80章 賞功第117章 機會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96章 楊邠案(4)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93章 升遷第68章 二次北巡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86章 戍卒之心第329章 遊市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053章 終章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7章 覆滅在即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32章 進宮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381章 功臣閣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這纔是感言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74章 根由在朝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39章 進退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84章 示警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4章 腹黑之謀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50章 蜀亡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38章 爭執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