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

當楊業軍徜徉在美好的春光下,清理戰場繳獲,享受勝利果實之時,遼帝耶律璟率着敗軍向東疾行。當然,不是因爲懼怕楊業軍了,只是經此挫敗,因伏擊大勝的遼軍士氣,再度遭到重創,實無心再戰。

三萬多遼軍,經過伏擊以及楊業的突襲,損失過萬,雖然不乏諸多在山中走失的,但還能組織起來,拱衛在遼帝身邊的,只有不到兩萬人了。

並且,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值得慶幸的,大抵要屬損失的兵馬,以部族軍爲主,皮室軍的傷亡倒沒有多少。可以想見,此番漢遼大戰後,契丹諸部卒必定是怨氣沸騰,他們從徵作戰,前前後後,死傷實在太慘重了。

至於其他隨軍的輜重、財貨、馬匹、牲畜等等,則是完全顧不上了。

北院大王耶律屋質,一直是殫精竭慮,如今終於可以得到休息的機會了。楊業那一箭,力道極強,鎧甲的防護被穿透,扎入肉裡。萬幸的是,沒有射中要害,但經過山地逃亡的折騰,未能及時得到完備的搶救,以致流血過多,還在昏迷中。

而讓耶律璟匆匆東進的原因,也如楊業所猜測的那般,武州的遼軍出問題了,耶律沙在撤軍過程中,被漢軍追殺,損失兩萬多.....

這對耶律璟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他急於東進,卻是打算去收拾爛攤子的,同時,對於耶律沙的表現,也十分憤怒,覺得他有負信任,兩次撤軍,一次南口,一次文德,都出問題了。

當然,從實際而言,耶律沙這名遼國大將是有些委屈的。去歲自昌平撤軍,有高懷德及漢軍強行糾纏,不得已與戰。

而這一次,在收到遼帝的命令之後,也是以極快的速度,做撤軍準備。並且,在迷惑漢軍方面,做得很到位,對慕容延釗大軍的襲擾節奏沒有絲毫變化。

問題呢,還是出在漢軍這邊。自動兵之後,按照此前的佈置與作戰方針,慕容延釗領大軍穩穩推進,在面對遼軍的瘋狂襲擾之時,還有意放慢了腳步。

但是,慕容延釗用兵,從來都是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穩紮穩打,卻不代表自縛手腳。早在動兵之前,便從各軍之中抽調善於跋涉的部隊,尤其是此前參與過滅蜀之戰的將士。

總計五千卒,由韓重贇率領,自懷來北入燕山,在嚮導的帶領下,兜了一個大圈子,繞行近三百里的山道,其意直插遼軍後方。李重進也請命隨軍,走山路迂迴繞襲,既吃苦受累,還有風險,但對於戴罪貶職之身的李重進而言,慕容延釗能給他個機會,大抵都是看在柴榮的面子上。

而慕容延釗則率領大軍在正面與遼軍周旋,吸引其目光,對此,遼軍是毫無察覺。因此,當耶律沙棄守文德,率領吸引漢軍注意力的兩萬多騎兵快速後撤,在文德縣西北二十里處的斷雲嶺碰到韓重贇軍時,可想有多驚訝。

當時,經過十二日的行軍,漢軍歷經千辛萬苦,從曲折崎嶇的山道中解脫出來,正隱伏休整,準備從背後朝遼軍發起一波攻擊。

面對耶律沙軍的動向,韓重贇與李重進立刻就判斷出了遼軍的目的,這是還想逃。韓、李二將,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領兵拒之。

斷雲嶺這個地方,就如起名,形勢險惡,再加上有羊河穿流,在漢軍搶佔道路設防的情況下,遼軍想要快速通過,除了正面突擊,沒有其他選擇。

一場慘烈的遭遇戰,突然展開,漢軍人少,且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中消耗的精力沒有得到恢復,但是佔有心理優勢與時間優勢。

遼軍則人衆,且歸心切切,在生存的動力的,爆發出的能量也是可觀的。但是,想要衝破漢軍軍陣的阻截,又哪裡是容易的。

慕容延釗那邊,則是不動如山,侵掠如火。得知遼軍後撤之後,即令郭崇威率領五千騎追,又石守信領兵跟進,他自率中軍隨後,至於文德縣,只派了一千卒去接手。

是以,在前後夾擊之下,耶律沙那兩萬多軍很快便陷入窮途,被逼得沒辦法,耶律沙帶着人往羊河水裡闖,淹死者無數。最終,只有十餘騎兵得以逃脫,與全軍覆沒有差別。

斷雲嶺一戰,僅俘虜,就抓了上萬人。殲敵兩萬多,也算是一場大勝了,戰果豐厚。但是,人,總歸是不滿足的,尤其是得知遼軍撤軍的情況之後,更覺得可惜。

至於耶律璟收到的,損兵兩萬多,那是因爲隨着耶律沙自文德撤軍的,只有兩萬多軍......東面的遼軍,原本有六萬餘衆,隨着耶律沙駐在文德的,就有四萬餘衆。

實際,耶律沙還是盡了些力的,提前把兩萬軍後撤,通過野狐嶺出塞了,他自己選擇帶人斷後與慕容延釗大軍糾纏。否則,要是都被截在斷雲嶺,怕也逃不脫全軍覆沒的下場。

至於另外兩萬遼軍,則駐於文德以西的懷安縣,那裡原本纔是遼軍真正打算堅守的地方。因爲處在後方,在收到遼帝的撤軍令後,要顯得從容得多。

懷安遼軍的統帥,名叫韓德樞,乃是遼開國功臣韓延徽的長子,遼國的功勳貴族。韓德樞也是個才幹出衆的人,早年的時候就被遼太宗耶律德光譽爲“國之寶”。耶律璟繼位後,以他鎮撫遼東,政績卓著,漢遼交惡之後,被調至南面任事。

遼軍的撤軍顯得很突然,但真正貫徹耶律璟詔命,落實其想法,連軍帶民一起北撤的,只有韓德樞。是故,等漢軍取得斷雲嶺大捷,趕到懷安後,只剩下一座空城,民衆被遷走,房屋被焚燬,道路被破壞,水源被污染......

對於遼軍而言,這一場大規模的撤離,終究沒能全身而退。最終,各路遼軍,是在野狐嶺以北三十餘里的燕子城會集。除去那些隨軍的胡漢百姓之外,諸軍加起來已然不到十二萬,且以殘兵弱旅爲主,精銳雖然保留了一些,但士氣異常衰落。

更現實的問題是,耶律璟還得靠着這些人馬,回國平亂。然而,在漢軍的屢次打擊之下,這些軍隊也是軍心不穩,讓遼帝頭疼的事情,還多得是。

值得慶幸的是,耶律璟下邊,還有不少胡漢人才,能爲他效力,進言獻策,整軍撫民。即便如此,經過這般重創,遼國的統治也陷入了幾十年來最危險的境地,比起當初欒城之戰後的形勢,還要緊張。除了軍力國力的巨大損失之外,就是南邊的大漢虎視在後。

而慕容延釗大軍,在全復武州,又向西奪取懷安之後,針對遼軍大規模北撤的情況,也面臨一個選擇。是按照既定計劃,經懷安向西,與符彥卿、趙匡胤會師雲州,還是北出長城,出塞繼續追逐遼軍。

這是根據軍情變化而產生的調整,但是涉及到御營的戰略規劃,慕容延釗也不敢自專,是以暫駐懷安,命人往幽州請示皇帝,同時派軍搶佔野狐嶺等險要以及長城隘口布防,並與西面的符彥卿取得聯繫,瞭解其戰況。

對於遼軍撤兵的選擇,劉承祐也有些意外,在經過權衡之後,讓慕容延釗暫不出塞,根據雲州的軍情而決。同時,劉承祐也安排下去,加強對遼國的消息刺探,搞清楚遼軍突然撤軍的原因。

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81章 行宮第99章 北巡結束第480章 “新對策”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16章 初夏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70章 同州之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1章 大朝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6章 相形見絀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410章 剋制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79章 長教訓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97章 怪圈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68章 機遇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60章 論婿第192章 劉銖案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77章 間策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790章 憂勞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6章 陷河陽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60章 平定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713章 機遇第1761章 新問題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79章 長教訓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41章 向錢看第119章 難審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5章 李史合謀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7章 鼓譟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12章 整風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83章 降將第470章 分封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51章 聽政2第461章 癲狂?第194章 減稅難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71章 勞民傷財
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481章 行宮第99章 北巡結束第480章 “新對策”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16章 初夏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70章 同州之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1章 大朝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5章 燕王病故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6章 相形見絀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410章 剋制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79章 長教訓第91章 今日開寶第297章 怪圈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68章 機遇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60章 論婿第192章 劉銖案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77章 間策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790章 憂勞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6章 陷河陽第86章 籠絡人心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60章 平定第30章 滿堂春宴第44章 聽政湖湘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713章 機遇第1761章 新問題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79章 長教訓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41章 向錢看第119章 難審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5章 李史合謀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7章 鼓譟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12章 整風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83章 降將第470章 分封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51章 聽政2第461章 癲狂?第194章 減稅難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71章 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