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韜光養晦

在開寶二十八年到來之前,西京城內又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喪禮,漫天雪舞,或許因爲洛陽本就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當白幡林立,冥錢紛飛之時,白與白交融,在這雪季倒也不那麼突兀。

秦王劉煦的喪禮,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場追悼會,劉煦的遺體被安葬在安東王陵,至於大漢皇陵只是象徵性地以衣冠葬之。但哪怕只是一座追悼會,規格之高,場面之大,也堪稱大漢建國以來第四次。

前三次分別是高祖劉知遠、太后李氏以及符皇后,從這個角度,就可看出劉煦在劉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了。但凡事過猶不及,當劉皇帝把劉煦擡得這麼高時,下邊就免不了怪話連篇了。

在某些人看來,劉煦身份再尊貴,那也只是一個庶子,何況既已分封安東,那就已經屬於外藩,秦王爵位保留,已是格外恩典。雖有死盡哀榮的說法,但如此大操喪典,超格待遇,卻難孚人心。德不配位,自古以來就是容易受人指摘的

可想而知,當這樣的言論傳進老皇帝的耳中,會是怎麼的反應,本是一鍋冷油,迅速被刺激成一鍋炸裂的熱油,那些流言就是和雪一般寒冷的涼水。

於是,一場報復性的免官罷官再度發生,大幾十名京城官吏遭到貶謫,並且不是傳統的發配邊地偏州,一股腦兒地被劉皇帝給趕到安西與南洋。

劉皇帝很憤怒,不只因爲那些流言,更在於那些人竟然敢說,敢非議。膽子肥了,壯得給劉皇帝一種自己老邁不堪、鎮不住人的感覺了。

事實上,以老皇帝那等狀態,沒有開殺戒,就已經是十分克制,格外寬容了。不過,比起貶黜官員這件事,有一點更令人膽戰心驚,那就是被貶的官員中,有超過三分之二,都是東宮僚屬或與東宮有牽涉的人,總結得說,來源於“太子黨”,這實在不能不讓人產生諸多不好的聯想。

因此,在跨入新年後,太子劉暘明顯低調了許多,存在感也少了許多,除了朝廷的重要會議,幾乎不出現在人前。新春到來,萬物正努力地尋求復甦,大漢朝廷卻陷入了沉寂,哪怕是上元佳節,場面盛大依舊,臣民熱鬧依舊,而劉皇帝則是孤獨依舊,越發沒滋味

夜深了,乾元殿宴和往年一般的時間結束,漆墨天空之下,清寒夜風之中,太子劉暘與樞密副使慕容德豐俱面帶醉意地行走在宮室之間,緩緩地朝東宮而去。

大概是此前放了太多煙火的緣故,空氣並不那麼清新,仍舊殘留着不少刺鼻的味道。自從慕容德豐升任樞密副使之後,君臣二人就很少如這般偕影同行了,既因各司其職,脫不開身,也需要避嫌。

然而,不論時勢如何變化,慕容德豐都劉暘最親近、最爲信任、也最爲倚仗的臣僚,當然,考慮到馬懷遇的存在,這“三最”後加個“之一”也是合理的。

“殿下,臣此前聽到了一則消息,說陛下有意讓燕公代替晉王殿下,入政事堂秉政。”慕容德豐畢恭畢敬地跟在的劉暘身側,宮燈沒能照亮他整張臉,但說出的話卻能反映出他的表情:“這些日子,宮裡朝外,流言頗多,不知此事,是否爲流言?”

聞問,劉暘的步伐還是不急不緩的,沒有多少變化,但還是過了會兒,方纔點了下頭,道:“是有那麼回事,不過十弟拒絕了。”

燕公劉昭,在諸兄弟中排名老十,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是符皇后所生,乃是劉暘的胞弟,從繼承法的角度來說,在諸皇子的繼承資格上,是僅次於劉暘的了。

只不過,一直以來,劉昭一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幹,二則沒有流露出類似的野心,成長的軌跡也和年序靠後的普通皇子們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的,因此,倒少有人關注。

但是,當劉皇帝突然下詔,讓劉昭進入政事堂爲相,參與中樞朝政後,就難免引起一些人的聯想與揣測,到這個時候,很多人似乎才重新意識到,這也是大漢的嫡出皇子

作爲劉暘的鐵桿擁躉,慕容德豐自然屬於那些聯想豐富的人,見太子反應平靜,追問一句:“難知陛下,此舉何意?”

慕容德豐言語中有股子意味難明,但劉暘卻清楚地接收到了,偏頭瞥了他一眼,背過雙手,淡淡然地道:“你不是已經說過了嗎?代替晉王,參贊朝政,政事堂需要有皇室成員的一席位置!”

僅是如此嗎?慕容德豐心裡暗暗計較着,但觀劉暘,卻明顯在裝傻充愣的樣子。猶豫間,劉暘開口了:“十弟拒絕了,理由是才德不足,未習政務,難當重任,讓陛下另找賢能。”

“臣斗膽直問,不知陛下是何態度?”慕容德豐急切幾乎寫在臉上。

對此,劉暘臉上露出點似笑非笑的表情:“陛下同意了,並找七弟談話,詔旨下達,當在這三兩日間。”

聽到是吳國公劉暉,慕容德豐精彩的表情恢復了平靜,顯然,在他看來,劉暉的威脅並不大。劉暉的文才很好,幾乎可以稱得上冠絕京師,在詩詞上更與李煜並稱爲“南李北劉”,但同樣的,少不了眼高手低、虛華浮麗的毛病,就算跳得再歡,也難引起忌憚。

當初在河南都政稅改發生的事情,已經讓很多大臣看清楚了這個七皇子,如今就更不會被慕容德豐這樣的重臣看在眼中了。

似乎察覺到慕容德豐鬆懈的氣息,劉暘語氣平緩依舊,說出一番讓他訝異的話來:“這些年,操勞國事,未嘗罷歇,着實有些疲了。我決定,向陛下請個假,暫離政堂,修身養性,過點輕鬆日子”

聞言,慕容德豐眉頭當即便蹙了起來,大膽仔細地觀察着劉暘,黯淡燈光下那張臉依舊平靜而朦朧。若有所思,沉吟少許,慕容德豐輕嘆道:“何至於此?”

劉暘沉默了下,搖頭輕嘆道:“東宮這段時間,走了不少人,倒有些寂寞了!日新,可有意再到地方任職,以你如今的資望,爲一道封疆大吏,是順理成章之事。”

慕容德豐眉頭皺得更緊了,腦筋飛快轉動着,思考着太子此言的用意。過了一會兒,從容拱手問道:“臣遵殿下意旨!”

“遼東道與燕山南道,二則其一!”劉暘道。

若依慕容德豐本心,自然想去遼東的,然而考慮到劉暘作此舉的出發點,遲疑了下,鄭重應道:“臣願往燕山南道。”

“好!”劉暘的回答也是簡短有力。

君臣倆又走了一會兒,一直到宣惠門,住步望着那巍峨且戒備森嚴的宮門,劉暘嘴裡喃喃念道:“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做波濤。”

聞言,慕容德豐面上露出恍然之色,嘴上同樣喃喃自語:“韜光養晦!”

劉暘斜了慕容德豐一眼,手一伸,微笑着邀請道:“乾元殿上,怕是沒喝盡興,到我的弘德殿內,再暢飲一番,不醉不歸?”

“那臣只有捨命作陪了!”慕容德豐笑應道。

事實上,在劉暘的籌謀中,不只是慕容德豐,還有一大批與東宮親舊貴族、官僚及他所看重的人才,都要在接下來逐步外放。

目的是很明確的,既鍛鍊培養人才,也加強他太子對地方的影響力與控制力,同時京中也讓老皇帝看得舒心一些

第40章 濮州案(3)第5章 春闈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84章 虛了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88章 童謠第52章 六穀土豪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779章 四王畢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36章 怪圈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章 風波第198章 秋獵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5章 春闈第338章 爭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78章 召還二郎?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48章 還京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68章 婚宴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9章 回京第364章 沉默第329章 遊市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8章 權謀手段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04章 冬夜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85章 浮雕第177章 小賢王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93章 楊邠案(1)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完結感言第193章 楊邠案(1)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34章 回府第240章 家宴第1751章 結束了
第40章 濮州案(3)第5章 春闈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84章 虛了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88章 童謠第52章 六穀土豪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779章 四王畢第89章 破財贖罪第336章 怪圈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章 風波第198章 秋獵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5章 春闈第338章 爭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78章 召還二郎?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48章 還京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68章 婚宴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119章 回京第364章 沉默第329章 遊市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8章 權謀手段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04章 冬夜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26章 冬至宴2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85章 浮雕第177章 小賢王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93章 楊邠案(1)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完結感言第193章 楊邠案(1)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34章 回府第240章 家宴第1751章 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