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南唐來使3

bookmark

“一千五百錢!足夠在金陵的酒家,好生吃喝一頓了!”離開酒肆,副使嘴裡忍不住抱怨着方纔享受的簡餐陋食寡酒。

罵咧了兩句,又轉而發笑,那是種幸災樂禍:“由此可知,北漢百姓生活是何等的困苦艱難!”

他這一路,見大漢百姓有衣不蔽體,身形消瘦,面帶飢色,時而出言譏諷。

韓熙載則無意親近這種小人心態,手裡拿着幾枚嶄新的乾祐通寶,翻看了幾眼,感嘆着:“此錢,比起我們的唐國通寶,確是精緻不少。”

掂了掂,又道:“份量,似乎也要重一些。”

副使在旁見了,心中默默記下又一筆韓熙載“親漢”的表現。韓熙載則捏起一枚銅錢若有所思,召來一名隨從,吩咐着:“你去察問一番,北漢諸類舊錢一貫新錢能夠兌換多少!”

安步當車,韓熙載回到賓驛,正見着兩名隨行下屬,正徘徊於門前,面帶急色。

見到韓熙載,神情一鬆,如釋重負一遍,迎上前來:“韓公,你總算歸來了!”

急得生汗,見屬官拭汗的動作,韓熙載眼神一掃,問道:“是否覲見之事,有消息了?”

下屬微訥,小雞啄米般快點了幾下頭,穩定心神應道:“適才漢宮來人,召使節入宮覲見。”

韓熙載還沒發話,旁邊的副使眉毛一揚,頓時朝韓熙載發難:“我說就當待在賓驛,等候召見。此番稽緩,若惹得漢帝生怒,耽誤了大事,我看韓公如何福明交代!”

“本使此前不是說了嗎,你不必陪同於本使!”韓熙載瞥了副使一眼,很是淡定的樣子。

邊上,有賓驛的下吏注意着南唐正副使節之間的齟齬,並沒有流露出多餘的表情,只是將之盡收眼底。

等了這麼久,副使急不可耐的,韓熙載倒的不喜不悲,很有高士風範,從容不迫地換上禮服......

兩個人入皇城,至宮門前,直接被攔下了,面對質問,守衛的軍官很冷淡地給了個迴應:“陛下召見者,唯唐使韓熙載一人,其餘閒雜人等,趕快退避!”

此言落,邊上的青年副使不樂意了:“我是遣漢副使,奉吾主之命前來,大漢天子豈有不接見的道理!”

可惜一番爭辯,在面對早被有所交待的禁軍軍官,顯得那般無力。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最終,副使是大感屈辱,氣憤異常地被攔住了宮城口。

韓熙載獨身入內,思及宮門口的狀況,心中隱憂。他是個十分聰明的人,細細思量一番,有所感察,此事畢,回朝後,副使會如何說,少不了添油加醋。這漢天子,似乎還在耍弄手段,韓熙載淡淡地笑了。

“外臣韓熙載,覲見大漢皇帝陛下!”崇政殿內,韓熙載收束心神,禮節到位,謹重地向劉承祐作揖。

“來使免禮!”劉承祐端正於御座,目光下視,掃着韓熙載,聲音清亮地吩咐着。

注意着韓熙載,果真是儀表俊美,氣度不凡,不負其盛名。上一個給劉承祐有差不多感覺的,還得屬李轂。有趣的是,韓李二人,一南一北,之間還有一段淵源。

劉承祐審量着韓熙載的同時,韓熙載也在打量着眼前的漢天子。真是太年輕了,這是最直觀的感受,但平靜的面容間,卻有種超出其年齡的成熟感。

“聽聞來使到東京已有些時日,朕這段時間國政繁忙,礙於俗事,此前一直不得空召見。怠慢尊使,還請見諒!”劉承祐隨口說着兩人都不信套話。

“陛下言重了!陛下勤于軍政,是中原士民的幸事!”韓熙載也隨口附和着,目光都沒閃一下。

就那麼注視着韓熙載,劉承祐誇獎道:“幾十年來,南渡江南的北方士人數不勝數,然能在江東闖出名堂,使聲明聞於四海者,唯有韓公了!今日一見,果不虛傳!”

面對劉承祐的恭維,韓熙載面無動容,謙虛道:“陛下謬讚,外臣實不敢當!”

言罷,韓熙載自袍袖中掏出一本禮冊,捧在手裡:“外臣此番北上,攜有吾主禮物奉上!”

張德鈞立刻上前,接過禮單,呈給劉承祐。

命人奉上茶水,劉承祐接過,也不看禮單,隨手置於案上,也不矯情,直接道:“南唐主有此美意,此番進貢,朕就笑納了!”

聞言,韓熙載眉目頓時一凝,擡眼注視着劉承祐,就像隱藏在鞘中的寶劍亮出一般,嚴肅地道:“陛下,外臣所攜,乃是我主大唐皇帝,帶給陛下的禮物,非貢品。大唐與大漢,乃並立南北的強國,並無從屬之分,還請陛下慎言!”

面對韓熙載的糾正,劉承祐興趣盎然,反問道:“先生爲北人,何以南臣自屬,這般盡力爲其辯駁!”

韓熙載頭一昂:“臣入南國,自爲大唐之臣!”

“若朕沒有記錯的話,先生南渡之時,割據江淮,不服王命的,可是楊吳吧!”劉承祐聲音很輕,但話裡帶刺。

韓熙載不禁瞄了眼劉承祐,只頓了下,便道:“我烈祖建立大唐之時,中原當鼎之重者,可是石氏......”

還有半句直接的質問,韓熙載沒有說出口,也是顧忌真把這個少年天子給惹怒了。

劉承祐反應平靜,心道此人倒是不肯吃虧,又或是不肯墮了其國其主聲名,畢竟是,代表“大唐”北來的嘛。

稍稍直起身體,看着在他注視下一副安然的韓熙載,劉承祐問道:“說吧,唐主派北上東京,做什麼?”

面對劉承祐的明知故問,韓熙載仍舊從容而答:“外臣奉吾主之命,欲同大漢弭兵消亂,恢復兩國邦誼,重開商榷,互通有無!”

“哦!”點頭應了聲,作了然狀,調子拉得老長:“是來求和了啊!”

劉承祐話音剛落,韓熙載便拱手,十分鄭重地糾正道:“陛下,是議和!”

“兩國未啓戰端,僅邊境小有衝突,大唐更無戰敗之慮。臣奉命北來,是帶有吾主十分誠意,爲保兩國之穩定,護黎民之安泰,同商賈之往來!請陛下審之!”韓熙載嚴肅補充道。

“議和就議和吧!足有目的相差弗許!”劉承祐不以爲意地擺擺手。

旋即表情轉冷,目光陡然變得森寒起來,直直射向韓熙載,彷彿要扎入其心底:“自大漢立國以來,未曾南下,反而是你們,屢屢勾結淮上盜賊,生事作亂,害我國民!”

韓熙載睜着眼說瞎話:“彼時北狄南寇,中原傾頹,我主心念華夏,只是出力,欲剿匪以致安寧,保一方太平罷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欲開榷場,去歲何以閉市封邊,淮南一粒一粟不得入淮北,這是什麼意思?”

“只因江南生災,彼時淮南有奸商囤積居奇,我朝厲行打擊事而已,並無針對貴國之意!”韓熙載仍舊冷靜地回答着。

“朕傾兵西進平河中,唐主興兵欲犯我國土,如此趁火打劫的小人行徑,如何解釋?”劉承祐的聲音高了些,也冷了些。

韓熙載仍舊不動聲色,平靜應來:“聞大漢動大兵平亂,我軍不過正常調動,未免生亂,徒爲自保也!”

這樣一個儒雅俊逸的文士,扯起淡來,眼睛都不眨幾下。劉承祐露出一個寡淡的笑容,自御案上拿起一封奏書,翻開:“這是朕收到不久的奏報,來自徐州巡檢使成德欽,書言,乾祐二年二月庚寅,有唐軍北犯,率軍迎擊,殺五百人,生擒一百二十人!”

“這就是,貴國的誠意?”

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76章 對策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61章 淑妃病危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章 不宜擴大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98章 溫柔鄉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53章 遁第200章 禦敵第401章 老郭威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5章 治安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5章 春闈第351章 林邑國第274章 厚葬之第119章 幸西京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80章 進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62章 分封?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690章 拼圖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83章 敞開談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9章 濮州案(2)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809章 餞行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02章 盛怒之下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98章 事泄了第67章 劉煦娶親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95章 難第380章 投漢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773章 質問
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44章 聽政湖湘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76章 對策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4章 亡國之族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61章 淑妃病危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1章 禍從口出第3章 不宜擴大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98章 溫柔鄉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53章 遁第200章 禦敵第401章 老郭威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45章 治安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5章 春闈第351章 林邑國第274章 厚葬之第119章 幸西京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80章 進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62章 分封?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690章 拼圖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83章 敞開談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39章 濮州案(2)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809章 餞行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02章 盛怒之下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98章 事泄了第67章 劉煦娶親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95章 難第380章 投漢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773章 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