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一縷嘆息

洛陽,東宮,弘德殿。

天尚亮,太子劉暘則難得出現在寢宮之內。老皇帝出巡的這半年,劉暘幾乎以廣政殿政事堂爲家,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履行着一個監國太子的職責。

秉政多年,但不得不說,這還是劉暘第一次真正大權在握,完全按照他地想法與方式來治理國家、處置朝政,過去,只要老皇帝在,就難免掣肘,畢竟誰都有那個意識,關鍵時刻、關鍵事情,拍板做主的還是老皇帝。

當然了,即便大權在握,劉暘也沒有表現出“便把令來行”的猖狂,反而更加謹慎,事事與留守大臣們商量,從不任意自決,這種謙懷謹慎的態度,自然更受大漢“正臣賢良”的擁戴。

當然了,劉暘的目的可不是收買人心,獲取大臣們的好感,他只是打心底秉持一點:行百里者半九十。對如今的劉暘而言,已然走到這個地步,怎麼可能有點絲毫鬆懈。

兩個皇孫都隨駕南巡了,東宮之中都顯得“冷清”,紛爭少了許多。一切外在表現,都有內在原因,而過去出現在東宮中的種種紛爭,其根本矛盾還是在皇孫們身上……

食案邊,劉暘左手環抱着一名小童,肉嘟嘟的小臉粉粉嫩嫩的,睜着靈動的眼睛,巴巴地望着劉暘,或者說他手中的調羹,眼瞧着劉暘喂到面前,立刻張嘴吞食。

小童自是劉暘幼子,劉文澎,雖然如今還只是個不滿五歲的童稚,但依禮制,他就是大漢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原因無他,他是太子的嫡子,代表着大漢朝廷的正統。

事實上,就在這數年間,朝裡朝外已經有無數目光投向這個逐漸長大地皇孫了,便是劉暘自己,看向劉文澎的目光也時而帶有觀察與審視,哪怕這只是個四五歲的稚子,這是身爲天家嫡子必需承受的事情,當年他劉暘也是這麼一步步走到如今的……

“好吃嗎?”劉暘拿起一張絲帕,輕輕地擦拭着劉文澎嘴角,柔和地問道道。

劉文澎點點同樣,聲音清脆:“好吃!”

“記住,這個叫肉糜,‘何不食肉糜’的肉糜!”劉暘擡手,輕撫着劉文澎的頭,劉暘微笑道。

“嗯!”劉文澎當然不理解父親言語間暗含的情緒與智慧,但還是乖巧地點點頭。

“再來一勺……”

隔着不遠處,慕容太子妃也端莊地坐在一張食案後,案上的食物很少動,一雙眸子注視着父子倆,感受着這溫馨的氛圍,一臉雍容間盡是抑制不住地笑意。

心中則不禁想,若是隻有他們這一家三口,該有多好,緊跟着,眉頭便蹙了下,顯然想到了什麼不高興的事……

正自用膳間,內侍王約匆匆忙忙地趕來,注意到他凝重的表情,劉暘額間也是微凝,但並未表示什麼,只是頭稍稍朝外偏了偏。

王約見狀,趨步上前,佝下身體,衝劉暘耳語一番。隨着王約的彙報,劉暘臉色徹底沉了下來,停下了手中動作,殿中的氛圍肉眼可見地壓抑了起來。

沉吟少許,劉暘擡頭向太子妃吩咐道:“你帶文澎退下吧?”

目光在王約以及太子身上打了個轉,雖然好奇發生了什麼,但行動上還是很順從,親自起身把懵懵懂懂的劉文澎牽着,行禮離開。

緊跟着,劉暘又面帶悵然地衝王約吩咐道:“去把符國舅請來!”

“是!”王約低聲應道。

劉暘所指的符國舅,如今有且只有一個了,符氏如今的掌門人,符昭願。早些年,符昭願被劉暘派到安東去掌軍,等安東正式封國,大量文武選擇離開安東返回朝廷,符昭願也在其中,回京之後,被任命爲殿中監。

估摸着有半個多時辰的時間,符昭願匆匆奉召而來,面帶疑惑,當看到劉暘那副沉重的表情,則更添忐忑。雖然輩分上要高劉暘一輩,但符昭願從來沒有把他當做外甥看待,也不敢,而謹慎守臣節,始終牢記這是大漢太子,是半君。

此時殿中,看着這個年紀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舅舅,劉暘臉色則露出了少見的爲難,一番猶豫之後,拿出一份信箋,命王約遞給他:“江陵密信,你看看!”

符昭願心中納罕,但實在不敢怠慢,結果一覽,當內容呈現於眼簾,原本還算沉穩的面容立時繃不住:“怎會如此!何至於此啊!”

信中內容,自無其他,乃是湖北水師走私案,以及符昭壽被牽連誅殺的情況。這則消息,於符昭願而言,毫無疑問是個噩耗。

“他怎能如此糊塗!”

看着悲傷難已,卻又極力剋制着情緒的符昭願,劉暘在少許沉默之後,方纔開口道:“陛下在江陵即刑處置,三舅之死,我也去鞭長莫及,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劉暘的語氣中,隱隱流露出一絲愧疚之情,符昭願感受到了,擦了擦眼角,拜道:“是他庸劣不堪,行爲不矩,招致禍端,罪有應得!”

注視着符昭願的反應,劉暘擡手撫摸了撫額,沉聲道:“話雖如此,但終究是血親……”

劉暘一副不是滋味的模樣,深吸一口氣,吩咐道:“給你批假,你親自前往江陵,給三舅料理後事,還鄉安葬吧!”

聽劉暘這麼說,符昭願先是一愣,想了想,忍住悲傷伏拜道:“多謝殿下!只是,事發江陵,臣貿然前去,是否不妥?”

符昭願這麼一說,劉暘眼睛頓時一眯,仔細地審量了他一眼,方纔淡淡然地道:“無妨!陛下在江陵殺人,殺得正大光明,本爲明昭天下!”

“臣明白了!”符昭願稍作思量,即再拜而去。

等符昭願離開,劉暘依舊端坐着,思吟良久,方纔悠悠長嘆一聲。他既在嘆息符昭壽之死,也在感慨符昭願的變化,這個曾經看起來並不那麼聰明的人國舅,如今心思也變得深沉乃至機狡了,至少他適才的疑慮就表現得意味深長。

同時,劉暘也不禁思量,倘若是他在江陵,面對同樣的情形,又當作何抉擇,殺不殺?

()

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74章 善待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5章 王樸走了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32章 做媒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2章 方略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474章 立場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83章 降將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00章 城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7章 風波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無題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6章 名將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81章 功臣閣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70章 劉鋹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713章 機遇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97章 怪圈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9章 公府密議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47章 視察第58章 回師第99章 又窮了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20章 折家第1675章 血戰第481章 行宮第51章 郭氏父子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07章 麻煩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0章 如此處置
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章 中原易主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74章 善待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60章 家事、國事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5章 王樸走了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32章 做媒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2章 方略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474章 立場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83章 降將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00章 城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7章 風波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無題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6章 名將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81章 功臣閣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70章 劉鋹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713章 機遇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97章 怪圈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9章 公府密議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47章 視察第58章 回師第99章 又窮了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20章 折家第1675章 血戰第481章 行宮第51章 郭氏父子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07章 麻煩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0章 如此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