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請辭?不許!

bookmark

一般而言,爲了表示對臣下的親近,劉承祐都會通過同案而食,或者抵足而眠這樣的方式,而這麼多年的時間下來,也確實有不少文武得到過這種待遇,這也漸漸成爲了朝中文武地位的一種象徵。

你若是沒有陪皇帝陛下吃過飯,睡過覺,說話似乎都不會有足夠的底氣。不過,比起旁人,柴榮顯然更近一步,他得以陪皇帝共用一個浴池,一起洗澡。

就是那種養身浴湯,還有專門負責按摩的美貌宮娥,並且一般情況下,事後宮娥都可以領回家......

二人赤誠相見,一邊泡着舒適的藥浴,一邊享受着宮娥輕柔的服務,還有宮廷御釀,還有瓜果點心。也不知從何時開始,皇家的生活水平直線上升,雖然仍舊提倡節儉,但也不像過去那般苦着自己。

劉承祐同柴榮以一種十分放鬆的心情與姿態,談天說地。不過在聽得柴榮的一句話後,突然坐了起來,盯着他,劉承祐稍顯意外地道:“柴卿要去職歸養?”

劉承祐對柴榮突然的請辭,是真的沒什麼心理準備。

迎着皇帝的目光,柴榮倒是一臉的坦然,從容說道:“臣得蒙陛下擢拔,輔佐聖朝,於明主羽翼之下,伸展薄才。十八年來,長受信任,屢次委以重擔,臣既感激涕零,亦誠惶誠恐。今天下已定,四海臣服,臣也算功成名就......”

柴榮說出了一番功臣隱退的套話,但不待他說話,劉承祐就直接打斷他:“卿何忍棄朕而去?你說的這些,朕不認可,天下初定,但內外尚不得安,定難軍與黨項人盤踞西北,仍未解決,北方的契丹,仍舊在休養生息,恢復實力,遼東亦沉淪於胡虜鐵騎,不見天日。

大漢,還遠未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地步。南方還有大理、安南,海外尚有琉球。如今正該君臣齊心,文武協力,共同造福天下,卿也是有壯志的人,怎能輕言隱退!”

對劉皇帝之言,柴榮仍舊平靜地道:“朝中不缺賢相,大漢更不乏將帥,足以治國安天下,太平盛世可期。唯一的強敵,也不過契丹遼罷了。然而北伐之後,契丹已經傷及根本,是無法與大漢抗衡的。至於四夷小國,更不足爲道,遣一偏師即可平定,收其土地城池,插上漢旗......”

柴榮的這種說法,顯然是無法說服劉皇帝的,不過經過這麼一番對話,他也冷靜下來了。而冷靜下來的結果,就是他忍不住猜想,柴榮爲何會請辭,請辭的目的是什麼?

於是下意識地,與此前朝中的風波相聯繫起來。如今的柴榮才四十來歲,可年輕着,怎麼可能就如此輕易言退,並且以其對功名的追求,也不可能在這個年紀就回去養老。論“老奸巨猾”,柴榮與郭威相比,可差得遠

這是不是他以退爲進的手段?這個念頭,開始浮現在劉皇帝腦海中。

思索了一陣,他平靜下來,以一種冷靜的態度,說道:“柴卿是不是因爲朝中的那些無謂言論,而心存顧忌?”

注意到劉皇帝的思索,以及那皺起的眉頭,柴榮當即道:“自然不是!”

然而,劉承祐卻緊跟着說:“如果是,那麼朕告訴你,那些膚淺流言,儘可當做蚊音蠅語,不必理會。你是朕的股肱臂膀,大漢的柱國金樑,乾祐功臣......”

劉皇帝這話,也是坦然,也算真誠了,對此,柴榮自然是一副感激涕零的表現,拱手應道:“陛下如此厚愛,臣今生來世,都無法報答啊!”

說着,還是固辭,道:“臣有思退之意,也是因爲身體,實不堪案牘之勞累。臣這些年,在外領軍,在朝典事,雖不敢說廢寢忘食,卻也自認盡職盡責,身體早有隱疾。

北伐之後,一病不起,當時便幾乎喪命,休養了一年多,纔有所好轉,此事陛下也是知道的。如今又經西北之任,更飽受病痛折磨,此番領軍收復河西,也是受以衆任,欲完成夙願,方纔咬牙堅持。

如今,只欲擺脫公務,修身養性,寧靜致遠......”

就像有些劉皇帝的話,柴榮只敢信一半,對柴榮此言,劉承祐也只相信一半。柴榮身體固然有疾,但若說嚴重到那個地步,他也不認爲。

沉吟間,柴榮又繼續道:“臣二十餘年來,始終奔波在外,無暇顧及家人。尤其家中老父,今已年逾古稀,卻數年難謀一面。此番回京,見到家父,已是白髮蒼蒼,形容衰老,臣不能侍孝於膝前,心中既感慚愧,也着實不忍。今之所請,皆系衷言,還望陛下成全!”

當面對柴榮如此情真意切之時,劉皇帝沉默了。當然,並不是被柴榮感動了,他沒有那麼容易被感動。他所思慮的,還是柴榮請辭背後的原因。

但思來想去,能夠解釋的,也只有此番朝中的變故了。劉承祐忽然意識到,或許自己的思維進入一種誤區,有的事情,有的言論,對他而言,不算什麼,但對於旁人就不一樣了。雖說流言止於智,但很多時候,言真的能誅心,能殺人。

他是高高在上、大權在握的皇帝,很多事情可以百無禁忌,可以雲淡風輕,但柴榮這些大臣則不然。柴榮也算是個出色的政治家了,政治人物考慮事情,利益得失,生死安危,都不得不多些慎重。

見劉皇帝沉吟思考,柴榮也不再作話,只是默默地等待着他計較完畢,浴湯間的氣氛一下子冷了下來,隱隱有些壓抑。

良久,劉承祐回過神來,再看向柴榮,臉上又恢復了淡然笑意,平和地道:“看來,還是朕不夠體恤臣下了!”

“陛下切莫如此說!”柴榮趕忙道。

劉承祐伸手止住他,輕笑道:“柴卿要請辭,朕斷不容許,倘若如此,那不只是朕缺一臂膀,大漢少一棟樑,旁人也會非議,說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了。”

“陛下!這是臣主動請辭,世人斷然不會做此無謂猜想!”柴榮的聲音中已然帶着少許惶恐了。

搖了搖頭,劉承祐繼續道:“不過,柴卿的問題,也不得不考慮。身體有疾,就加以調養,不堪公務之累,朕就給你換個職位,配以助手。總之,你才四十出頭,朕豈能允許良辰賢士,就此蒙塵,那可是暴殄天物。至於父子親情,將老太公接回府中奉養即可......”

說着,劉承祐直接說出他的決定:“這樣,朕以你爲西京留守,替朕坐守洛陽!”

劉皇帝這番話,可謂極盡挽留之意,也給足了柴榮尊重了。在其目光威懾下,柴榮終究沒有說出拒絕的話了,而是嘆了口氣,拱手道:“陛下爲臣考慮如此周至,臣豈感再推辭,辜負陛下厚恩!謝陛下!”

見狀,劉承祐終於露出了笑容,哈哈道:“這就對了!你英國公若是隱退,那可是朝廷的重大損失,你我君臣日子還長着呢,怎麼也得再續個二十載......”

不得不說,柴榮的請辭,讓劉皇帝心裡還是不怎麼痛快的。不管什麼原因,朕沒讓你走,你主動想走,就是對皇帝的一種“拋棄”......

當然,這種情緒,是絲毫不會出現在他臉上的。

嚴肅的事情談完了,又說起私事,劉承祐問:“柴卿膝下還有幾個少子吧!”

“正是!”柴榮答道。

“劉煦要成親了,可惜啊,你膝下無女,否則朕定要討個兒媳!”劉承祐笑道。

聞之,柴榮立刻說:“這可是喜事!秦公成婚,不知是哪家的淑女,有此幸運?”

“白老令公的孫女,太后親自挑的,朕也見過,容貌品行俱佳!”劉皇帝嘴角也泛開了笑容。

而後道:“這樣,朕膝下現有七個公主,待年紀稍長,你的兒子也差不多長成了,屆時若合適,便結個親家......”

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83章 南巡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81章 行宮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2章 如此安慰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83章 敞開談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1章 雌威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90章 憂勞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4章 武夫軍閥第60章 “暴斃”第77章 間策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09章 在長安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7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1章 欒城之戰(3)無題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09章 在長安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55章 見聞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8章 侯益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97章 開封擴建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章 父母兄弟
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83章 南巡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481章 行宮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2章 如此安慰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383章 敞開談第1779章 四王畢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1章 雌威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3章 武德奏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1790章 憂勞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4章 武夫軍閥第60章 “暴斃”第77章 間策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09章 在長安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79章 大獲全勝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91章 欒城之戰(3)無題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09章 在長安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455章 見聞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8章 侯益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97章 開封擴建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章 父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