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整風

bookmark

乾祐元年九月乙丑,雪。將入本月下旬,今歲的雪,來得有些早,有些蹊蹺,讓劉承祐忍不住顧慮,別又來一次雪災。

垂拱殿中,暖香薰人,細微的炭火迸濺聲,使御殿顯得更加安靜。在內侍的引導下,一名身形孔壯的中原官員,步伐隨意的走至御前。

“臣樞密院都承旨聶文進,參見官家!”

“免禮!”劉承祐眼神只稍微擡了一下,語氣有些冷淡,仍舊埋頭處置着手頭的奏表。一份是河北所報,遼軍北撤後,善後事宜,另外一份,則是諸節度的覲見表。

永安軍折從阮、成德軍張彥威、橫海軍王景、平盧軍劉銖以及泰寧軍慕容彥超等,近幾日來,不約而同地上表東京,欲入京覲拜。

“答覆中書,詔允諸節度進京!”劉承祐朝左右侍臣吩咐着,聲音雖低,卻異常清晰,令人生畏。

被晾在一邊的聶文進見此狀,心頭卻是一沉,他雖在樞密院內擔任重職,但此前劉承祐可從來沒有單獨召見過他。隨着劉承祐權威日盛,軍政之間,再沒人敢小瞧這個少年天子了。聶文進心裡本就有點忐忑,但見劉承祐這冷淡的態度,則更懸了。

樞密院都承旨,權位也算高了,這聶文進以其元從之臣的身份,在彼處頗爲驕橫,嫉賢妒能,也算猖獗一時。劉承祐此前一直沒有什麼動作,只是坐觀其不矩,大漢的朝廷,不差這麼一個鄙臣。

但是如今,整軍的同時,劉承祐也要正式開始着手吏治的整飭了,大漢朝廷的風氣,必須得改,大改。首先,就要從天子近臣開始。

“不知官家召臣,有何吩咐?”在劉承祐眼神中壓迫感十足,讓聶文進心中更生不妙,躬拜的聲音都有些不穩。

不似接見其他大臣,劉承祐也未令其坐下回話。審視了在自己面前還算老實的臣子,似乎在對密奏上描述之人,做個對比,完全看不出,平日裡此人是怎樣的驕橫難制。

“茶酒使兼鞍轡庫使郭允明,聶卿可相熟?”劉承祐終於收回了投在聶文進身上讓他頗不自在的目光,輕飄飄地問。

“不敢隱瞞官家,臣與郭司使少時,同事於先帝帳下,乃多年好友!”雖然拿不準劉承祐有何目的,聶文進還是乾脆地回答道,並且不忘提到劉知遠,似乎欲拿劉知遠來拉近一下關係。

劉承祐輕輕地晃悠了一下頭,嘴似含笑,以一種平靜的語氣對他敘來:“郭允明爲近臣,掌皇傢俬務,然恃寵生驕,輕率跋扈,略無禮敬。交結外臣,竟齎御酒以遺之,僭上犯禁之心,可謂猖獗!”

聽其言,聶文進趕忙拜道:“臣萬萬不知,郭允明所贈,竟乃御酒啊!”

“是嗎?”劉承祐問:“若朕沒有記錯,禁酒令,朕還沒有下制解除吧......”

“請陛下恕罪!”聶文進不由縮着脖子應道。

“朕受皇考太后教誨,對太原的元從故舊,多寬宏以待。然爲近臣者,過寬則不遜,對朕尚且如此,而況於旁人乎?”劉承祐冷測測地說:“就在方纔,朕已命人將郭允明捉拿,押赴宮門,斬首示衆,以正國法!”

此言落,聶文進表情可謂劇變。同爲高祖舊臣,一定程度上,郭允明與皇家的關係可比他聶文進要親近多了,然而,就因爲犯了那麼點“小過”,竟直接被逮起來正法了。

劉承祐的話,顯然不是在說笑,而其涼薄,讓聶文進不禁心生寒意,再度刷新了一番認識,天子雖然年少,當真不可輕辱。

更重要的是,此事爲何要單獨召見他聶某,說給他聽。這纔是,讓聶文進心生惶恐的地方。

“聶卿,也是跟隨皇考多年之人了吧!”似乎感受到了聶文進心中的那絲緊張,劉承祐將話題轉回他身上。

“幸得先帝信任,臣效力於先帝,已有近十五載!”聶文進冷靜地煊示着自己的資歷。

嘴翹譏冷,劉承祐說:“難怪......”

劉承祐儼然話有餘音,繼續感慨着:“大漢立國之後,論功行賞,對聶卿還算恩遇吧!”

聶文進跟着答道:“先帝隆恩,授臣以樞密院承旨、加領軍大將軍銜,臣萬分感激!”

“這麼說來,是朕苛待聶卿了?”劉承祐語氣轉冷,刀子一般的目光掃向聶文進。

“陛下何出此言吶!”聶文進雙拳抱緊,趕忙道,語態已經緊張到了極點。

要知道,劉承祐繼位後,恩賞衆臣,也沒落下聶文進,加其爲樞密院都承旨、加屯衛大將軍銜。

見狀,劉承祐站起身,自御案上拾起一小疊奏疏,慢悠悠地走到聶文進面前,親自遞給他:“你看看吧!”

接過,夾在腋下,抽出一本,翻開覽看,目光彷彿一下子被攥緊了一般,陰晴的表情閃現在臉上,聶文進疾言道:“此皆攀誣報復之言,臣行事雖偶有過激而忘情之時,深爲小人所嫉恨,報復彈劾,陛下明察,萬不可輕信讒言吶!”

這疊奏疏,都是前前後後,針對於聶文進違法亂紀的彈劾,最新的,是自洛陽雖劉承祐東來開封的殿中侍御史趙礪,糾舉聶文進濫用職權。用得着的時候,劉承祐便拿出來說事了。

聶文進的辯駁,蒼白而無力,並且有些熟悉,貌似,當初史弘肇面對羣起之劾舉,就是這般的反應,不過相較之下,史弘肇的底氣可比聶文進足多了。

劉承祐一雙精明眼睛,緊緊地盯着聶文進,看得他額冒細汗,淡漠說道:“你都說朕明察了,朕又是那麼好欺瞞的?有無實據,是否實情,朕不能明辨嗎?卿於朕面前,還欲強言狡辯嗎?”

“以聶卿之資重,本當爲朕股肱之臣,心腹之佐,朕也是一直如此期許的!”劉承祐面露森然之色,仍舊凝視着他:“只可惜,朕失望了!”

劉承祐的表情和語氣,越發嚴厲,越發漠然。聶文進身體哆嗦了一下,雙腿不自主地一軟,跪倒在地,抖着嘴脣,憋出一句話:“臣知罪!請陛下恕罪啊!”

見其狀,劉承祐神色方纔有所緩和,慢慢回到案後,落座,平靜地看着聶文進。

“念你有元從之功,侍奉先帝多年,朕饒你不死!”

此言落,聶文進當即大鬆一口氣,慌忙拜謝:“謝陛下!”

“先別忙着謝!”劉承祐揮手:“朝中你不能待了,去同州當個知州吧!”

“遵命!謝陛下!”聶文進又趕忙道。這個時候,可顧不得許多了。

“到了地方,當約束行舉,善養生民。朕希望,你我君臣之間的情分,能長一些.......”劉承祐叮囑道。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是!臣必定痛改前非!”

待聶文進腳步匆惶地退去之後,劉承祐方暗自嘀咕了一句:能改得過來嗎?

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07章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93章第141章 祭關公第339章 那一腳第34章 苦難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18章 走私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45章 中秋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7章 風波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39章 那一腳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381章 功臣閣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53章 信使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41章 向錢看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54章 耕地缺人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6章 誘惑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6章 初夏第1694章 鹽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98章 溫柔鄉第296章 缺人了第393章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3章 西巡結束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38章 回宮
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707章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93章第141章 祭關公第339章 那一腳第34章 苦難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18章 走私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45章 中秋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7章 風波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39章 那一腳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381章 功臣閣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53章 信使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41章 向錢看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54章 耕地缺人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65章 決議南征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06章 誘惑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6章 初夏第1694章 鹽州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98章 溫柔鄉第296章 缺人了第393章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3章 西巡結束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38章 回宮